岳家军
岳家军,南宋时期由岳飞组建领导的爱国军队。岳家军的主力由牛皋、董先等部的义军组成。岳家军后来陆续吸收了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并且还收编了山东两河忠义社的梁兴、李宝等人,最终形成了一支约十万人的军队。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宋徽宗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反而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金军两度南侵,各地组成了抗金义军进行斗争。建言三年(1129年)十一月,杜充降金,岳飞带领剩余的东京留守军自成一派开始了抗金运动,这便是岳家军的开端。岳家军主要由宋兵、抗金义军、收编人员组成,并在岳飞的领导下逐渐壮大。岳家军先后参与了四次北伐战争、平定了伪齐的大小叛乱、粉碎了金蒙的侵略,但真实的战绩因秦桧等人在岳飞死后对历史的篡改有所缺漏。绍兴十一年(1141年),赵构废除了岳飞的宣抚司,岳飞交出了兵权。八月,岳飞被免去枢密副使之职,同时他的亲信和幕僚十一人也都被派遣到地方充当“添差”。岳家军中的将领因为功赏等事早有嫌隙,王俊上书《告首状》状告岳飞和其手下张宪谋反,岳飞、岳云父子因此被捕入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死于狱中,其子岳云被斩首于闹市。岳飞死后,其幕僚于鹏等六人也受牵连获罪,岳家军就此被拆散。
岳家军以严明的纪律和训练有素而闻名。他们秉持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原则,维护着农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金朝对岳家军的威名感到敬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一说,用以形容岳家军的强大和不可撼动。
建立背景
政治
北宋末年的地方官员面临着外患和内乱的双重压力,既难以应对外敌的侵扰行为,也不能有效平定内乱。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地方权力的削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的朝廷都在试图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体制弊端。靖康元年(1126年),朝廷采纳了李纲的四道都总管和三帅法建议,并派遣赵野、王襄、张叔夜和胡直孺担任四道都总管。四道都总管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各地军事力量,保护京师,控制各地勤王军,稳定政治环境。李纲还建议仿效唐朝藩镇制度,在大河州郡设立藩镇,并且给予藩镇更大的自由,包括财权、人事权等方面的自主权。这样可以更好地捍卫国家安全,保护中原地区。为了巩固南宋的政权,初期朝廷采取了“藩镇”制度,这也导致了南宋中兴时期如刘光世、张俊和岳飞等将领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扩张。
经济
南宋诸家军在初期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为了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给朝廷带来的负担,朝廷准许军队开展营田。在驻地开展营田为诸家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绍兴元年(1131年),解潜担任荆南镇抚使时,除了缉捕盗寇、稳定治安外,还积极发展营田以满足军需。他派遣宗纲作为屯田使,动员人民进行耕作,并分收利益。上报朝廷后,朝廷下诏任命宗纲为“镇抚司营田官”,这有效地解决了荆州市辖区的军资需求,减轻了财政负担。此后,朝廷看到了营田带来的好处,便扩大了营田的范围。绍兴六年(1136年),高宗“命五大将及江、淮、荆、襄、利路帅臣悉领营田使”。通过允许五大将开展营田以实现军资,为诸家军自主支配财务和拥兵自重提供了便利。事实上,为了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诸家军早已开始进行营田、屯田以及其他营利性活动。据鲍琚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的奏折,岳家军利用鄂州市并公使、激赏、备边、回易等多种手段,每年可以收入一百十六万五千余缗的利息钱。鄂州关引、典库房钱、营田杂收钱、襄阳府酒库房钱、博易场等收入共计四十一万五千余缗。岳家军还有营田稻谷十八万余石的储备。
抗金斗争
北宋末年,金军两度南侵。天会三年(1125年)二月,金军灭辽,次年,金军南下伐宋。金朝灭辽后占据了原属于燕云地区的江地,与宋朝接壤的河北省地区一马平川,没有险阻可守,金国铁骑可以长驱直进,迅速抵达黄河一线。而冬季黄河水浅,渡口众多,金军能够轻松渡河,使得宋都开封市直接暴露在金军的威胁之下。在金军南侵期间,太原市、中山、河间三镇的军民奋勇抗击,坚守待援,阻击和牵制了大量敌军。但是,天会四年(1127年),宋朝将三镇割让。同年十一月,金军会师攻克汴京。赵桓被金人拘禁,史称靖康之变。
名称由来
岳家军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编制,而是对归顺岳飞的农民军队的口头称呼。在南宋时期,许多起义军投靠了岳飞,这些农民军队自称为岳家军。在宋朝时期,人们习惯以统帅的姓氏来称呼某个军队,例如张俊部队被称为“张家军”,韩世忠部队被称为“韩家军”等。绍兴元年(1131)七月,岳家军正式定名为“神武右副军”。绍兴元年(1131)十二月,岳家军的名称就被改为了“神武副军”。绍兴三年(1133)九月,岳家军再次更名为“神武后军”,绍兴五年(1135)十二月则被改名为行营“后护军”。
历史沿革
军队组成
岳飞旧部
建言三年(1129年),岳飞隶属于留守东京的杜冲,杜冲被赵构任命为右相,岳飞改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宋廷向岳飞所在的江、淮宣抚司增加兵力巩固江防。十一月,完颜宗弼帅军南渡,杜充派遣岳飞等将士带领两万战士在马家渡应战。战争失败,杜充降金,岳飞带领剩余的东京留守军自成一派开始了抗金运动,并改岳家军的正式名为行营后护军。
抗金义军
北宋末年,金军南下,失地不服金统治的百姓自发组建了抗金义军。这些军队等待时机成熟之后纷纷加入了抗金队伍。
归正降军
“归正人”,南宋时期自金或者伪齐归顺的人。归正兵将是南宋的军事组成部分之一。建炎三年(1129年),岳家军驻守广德,前后万余归正人投靠岳家军。绍兴六年(1136年),伪齐官员李通、杨茂先后归附岳家军。绍兴七年(1137年)赵构下旨征招伪齐官员归降。绍兴七年(1137年)到绍兴九年(1139年)期间,大量伪齐官员南下投靠岳飞。与此同时,一些被宋军俘获的士兵也成为了岳家军的一部分。
土贼游寇
“土贼”是民间的叛乱分子,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奉旨平叛,抓捕湖寇杨么,岳飞将杨么的兵力收入麾下。建炎四年(1130年)到绍兴二年间,岳飞平乱游寇,将郭吉、李成、曹成的游寇力量收入军队。
其他部队
宋廷拨派
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岳飞任通、泰州镇抚使。进入泰州市后,岳飞立即招募当地兵马。绍兴元年(1131年),叛军进攻,江南西部兵马副都监李山溃不成军,宋廷将李山残部划拨给岳飞。绍兴四年(1134年),宋廷先后将复州、颜孝恭和崔邦弼的部队交给岳飞统辖。绍兴五年(1135年),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司、半数荆湖南路安抚司军、湖北兵马都监杜湛的部队先后归并岳飞。
主动投奔
北宋末年,宋宗室赵不尤在南宋政权稳定后加入了岳家军。建炎三年(1129年),傅庆因仰慕岳飞加入岳家军。建炎四年(1130年),庞荣率领原江、淮宣抚司统制扈成的部属投奔岳家军。
发展历程
正式建军
建言三年(1129年),岳飞改任江、淮宣抚司右军统制。同年十一月,完颜宗弼帅军南渡,杜充派遣岳飞等将士带领两万战士在马家渡应战,两军不分胜负,但因为御前前军统制叛变导致战争失败。战争失败后杜充降金,岳飞带领剩余的东京留守军自成一派开始了抗金运动。此时岳家军的正式名为行营后护军。
多次北伐
为收复宋朝失地,岳家军曾先后进行了四次北伐。绍兴三年(1133年)开始,岳飞为了进军北伐多次上奏。绍兴三年(1133年)冬,襄阳府、邓州市(今河南邓州市)、隋州(今湖北随州市)、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伪齐和金的敌军攻占。伪齐甚至企图联合杨么发动新攻势。直到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宋廷才同意了参知政事赵鼎对岳飞的推荐,命令岳飞在麦熟之前“收复上件州军”。赵构在诏书中说明不能将这次战斗称为北伐,以免招惹伪齐。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飞攻打郢州,仅一天时间就将郢州收复。五月十七日,岳飞兵不血刃收复襄阳府。六月,张宪和徐庆攻因为王嵩的死守迟迟未能攻克隋州,直到牛皋增援才完成收复。宋廷收到关于襄阳市的情报后,怯战不敢让岳飞出兵。岳家军准备了月余才向邓州市进军,于六月上旬败李成,七月中旬破金、齐联军数万人,七月十七日,收复邓州。七月二十三日,收复唐州并收编阳信军。此次北伐中岳家军先后收复襄汉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八月,为了继续收复被伪齐占领的失地,岳家军进行了第二次北伐。岳家军打败镇汝军,生擒伪汝州薛亨。九月,岳家军一改往年秋季的“防秋”政策,主动出兵女真。在这次北伐中,岳家军声东击西,采取了以牛皋偏师引敌、主力出击的战术,取得了大量军需物资和粮食,攻占了商、、西京长水、福昌、永宁、伊阳一带,包括了今天的陕南、豫西大片土地,并逼近西京洛阳。这次北伐是南宋以来宋廷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然而,宰相张浚的指挥失误和宋廷的战略保守,导致岳家军在攻占了大片失地后,不得不因粮食短缺而班师。尽管如此,这次北伐仍然是宋金开战十二年来,第一次规模较大的进攻战。
绍兴六年(1136年)冬,伪齐进犯淮南西路。岳家军应诏出兵增援,率领鄂州大军,并调动襄阳市前沿的兵力,直抵江州。但岳家军并未参与淮西战斗,宋廷又忙于回调这支军队。这导致襄阳等地前线兵力空虚,给敌军以可乘之机。金、齐联军分成五路进攻,一路攻商州,一路攻虢州,一路由镇汝军攻邓州,一路由何家寨攻唐州和襄阳府,一路由望明港攻信阳军。淮西刘光世、张俊和杨沂中三部联合作战,击败了来犯的伪齐军。在岳飞主力部队尚未参战之前,岳家军的前沿部队已经开始击败敌军。十一月左右,岳家军展开反攻,五路敌军皆被击退。
绍兴十年(1140年),岳家军第四次北伐。金军撕毁不攻宋的盟约后,率军南下。当金军南下的消息传来时,岳飞正在鄂州驻防,得知金军的行动后,岳飞积极准备北上反击金军。六月岳家军收复蔡州,七月八日郾城之战,完颜宗弼带领女真主力骑兵突袭驻守在城的岳飞,岳家军通过通过角其前、其侧等策略,使得金军无法取得全面优势。双方“战数十合,杀死贼兵满野,不计其数”,最后战斗以岳家军的胜利结束。在八日之战结束后,金军不甘心失败,于十日下午再次派出一千多骑兵来袭。岳飞亲自率军出城,与敌军相遇后,成功击败金军,并追击敌将阿李朵孛堇。完颜兀术不敢再进攻郾城,转而进占临颍县,企图切断岳飞与王贵两军的联系。岳飞另一副手张宪在十日后赶到郾城,率领前军、背嵬军和游奕军等队伍前往临与金军决战。然而,张宪等人在小商桥与金军遭遇,金军全军覆没。完颜宗弼转而攻打颍昌,但被张宪于十四日驱逐,临颍县重新被宋军控制。七月二十一日,宋高宗一日之内连发十二道金牌急诏岳飞回朝,岳家军不得不班师。岳家军到达临安后,岳飞即刻上书请辞,第四次北伐也就此夭折。
驰援淮西
绍兴十年(1140年)金朝成功重占河南省地区。完颜兀术率领金军从燕京出发,集结军力并准备攻击宋朝。金军渡过淮河,先攻破寿春府,进入淮南西路地区。赵构发出手诏要求岳飞前往庐州集结兵力,直接攻击寿春,与韩世忠等人夹击金军,俘虏完颜宗弼。根据岳珂的记述,岳飞收到张俊的报告后返回舒州,上报情况并等待进一步命令。然而,金军再次窥伺州,岳飞得到警报后即刻出发前往援救,最终在定远县追击金军。岳飞这次增援淮西的行动并没有与金军交战,张俊诋毁岳飞是因为他以粮草不足为借口耽误了前进。当有人建议岳飞与张俊进行辩解时,岳飞却表示:“我心无愧,何必再辩。”在之后岳飞的冤狱案中,仍然保留有张俊关于“前方缺粮”的奏折,进一步证明了所谓“耽误前进,以粮草不足为借口”的罪名是捏造的。
蒙冤没落
绍兴十一年(1141年),赵构在四月十一日召见了韩世忠、张俊和岳飞三位大将,并由范同和林待聘两人分别作成了三道《制词》,宣布了将韩世忠、张俊都改官枢密使,岳飞则改官枢密副使,并废除了三大将的宣抚司。三大将都俯首听命,交出了兵权,莅临了新职。几天后,赵构又向新上任的这三位枢密使、副进行安抚,并向原属三宣抚司的诸军发出了一道进行安抚的诏谕,希望他们共为一心,勿分彼此,以保证兵力全而莫之能御。八月,岳飞被免去枢密副使之职,同时他的亲信和幕僚十一人也都被派遣到江、湖、闽、广的州郡当中,去充当“添差”人员了。岳家军中的将领,因为功赏等事,相互之间也积有一些嫌隙,张俊利用这一点唆使副统制王俊上书《告首状》状告岳飞。《告首状》诬告岳飞手下张宪谋反,岳飞、岳云父子因此被捕入狱。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死于狱中,其子岳云被斩首于闹市。岳飞死后,其幕僚于鹏等六人也受牵连获罪,岳家军就此被拆散。
军制
指挥机关
岳家军的指挥机关由统帅与谋士(幕僚)构成。据《鄂国金佗续编》记载,岳家军的幕僚由以下职位组成:参谋参议各一名,主管机宜文字员一名,书写机宜文字员一名,干事六名,准备差使八名,医药饭食检查员两名。
军队编制
岳家军的军队编制如下:制置使司、招讨使司或宣抚使司→统制(包括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十二军的同统制、副统制)→统领(同统领、副统领)→正将(副将、准备将)→部将→队将、队官→士兵。
背嵬军是岳家军最精锐的部队。背嵬一词源于西夏,有大将亲军之意,岳飞效仿韩世忠将自己最精锐的亲军命名为背嵬军。绍兴十一年(1141年),董先为背嵬军统制。岳飞死后,傅选为背嵬军统制。
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前,傅庆担任通、泰镇抚司前军统制。绍兴二年(1132年),张宪被任命为神武副军前军统制。绍兴四年(1134年),张宪晋升为神武后军前军统制,一直担任该职位直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成为岳家军前军统制。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至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五月,李道担任鄂州御前前军统制。绍兴五年(1135年),王俊率领的军队并入岳家军,王俊被任命为岳家军副将,与张宪共同统制军队。绍兴十一年(1141年),王俊因诬告立功,被提拔为正任观察使。
绍兴三年(1133年),牛皋并入岳飞麾下,后被任命为唐邓襄郢州安抚使,后改任神武后军中部统领。绍兴四年(1134年),牛皋晋升神武后军中部统领兼湖北制置司中军统制。绍兴五年(1135年),牛皋改任行营后护军中军统制。在绍兴十年至十一年(1140年-1141年)期间,王贵担任中军统制。绍兴十年(1140年),郝晸被任命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司中军副统制。到了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郝成为鄂州市驻扎御前中军副统制,李山被任命为中军副统制。绍兴十年(1140年),苏坚被任命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司中军统领。张应和韩清被任命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司中军将官。
绍兴六年(1136年),牛皋被任命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司的左军统制。绍兴十一年(1141年)至绍兴十七年(1147年),牛皋担任鄂州驻扎御前的左军统制。绍兴十年至十一年(1140年-1141年),河南府兵马辖李兴同时担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司的“左军统制”。后来,李兴率军南归担任鄂州驻扎御前的左军统制,充当牛皋的副职。绍兴十九年(1149年)十二月,董先被任命为鄂州驻扎御前的左军统制。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至三十一年(1161年),宋金战争期间,郝晸担任鄂州驻扎御前的左军统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宋廷免除郝晸襄阳知府的职务,令郝晸继续担任鄂州驻扎御前的左军统制。
绍兴元年(1131年),王经被任命为通、泰镇抚使司的后军统制。绍兴二年(1132年),王经被任命为神武副军后军统制。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之前,李山担任鄂州驻扎御前的后军副统制。
绍兴十年(1140年),姚政被任命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司的游奕军统制。绍兴十一年(1141年),姚政和武赳被任命为鄂州驻扎御前的游奕军统制。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牛皋被任命为唐、邓、襄、郢安抚副使,兼任踏白军统帅。随后牛皋改任神武后军中部统领,兼任制置司中军统制。绍兴十年(1140年),董先担任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的踏白军统制。绍兴五年(1135年),焦元在岳家军服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焦元被任命为在鄂州市御前驻扎的踏白军统制。
绍兴十三年(1143年)六月前,李道被任命为鄂州驻扎御前的选锋军统制。随后,郝晸从中军副统制的职位上接任了选锋军统制。绍兴十八年(1148年)闰八月前,梁兴被任命为鄂州驻扎御前的选锋军副统制。
绍兴十年(1140年),赵秉渊被任命为湖北、京西路宣抚司的胜捷军统制。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正月前,杨浩担任鄂州驻扎御前的胜捷军副将。
绍兴十九年(1149年)七月,鄂州市驻扎御前破敌军统制李山离军赋闲。
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剿灭土贼王么,并任命王么的手下王缺子担任水军统制。
装备后勤
岳家军在战斗中的主要对手是金朝女真重甲骑兵。为了对付这重甲骑兵,岳家军以使用远程射击的强弓劲弩和近战短兵器为主。宋朝军队以弓弩为兵器之首,如“卫阵无敌流星弩”、神臂弓、马蝗弩、床子弩等。岳家军亦使用枪作为武器,如岳飞擅长用枪,岳家军的骑兵则使用“马枪”。岳家军的骑兵有马匹万余。除此之外岳家军步兵还装备有刀斧(麻扎刀、提刀和大斧)来攻击女真骑兵。防具上,岳家军按装备可以分为带甲人、轻骑人和不带甲人三种。南宋重视水军建设,岳家军在最盛时有战船千余艘。据王曾瑜推测,鼎盛时期的岳家军大概有一万兵马。
主要将领
王贵
王贵,相州汤阴人,随岳飞起兵。王贵先后参与了争战宜兴、平定南康郡盗贼、进攻郴州和桂阳、击败高聚和张成等战斗。王贵成功夺回了襄阳市、邓州市、卢氏县、唐州等地。在北伐中,岳家军王贵克复了郑州市和洛阳市,并在顺昌大败完颜宗弼。兴十二年(1142年),王贵称病辞职。
张宪
张宪,前军统制。收复襄阳六郡、邓州、颖昌、陈州,攻克随州,与金兀术主力在颖县作战,歼敌六千。绍兴十一年(1141年)被造谣谋反,在狱中遇害,后赠宁远军承宣使。
岳云
岳云,岳飞之子。数次立下战功但并未被岳飞上表。在军中担任书写机宜文字员但逢战便上前线。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张宪同时被诬遇害,年仅23岁,后赠安远军承宣使。
徐庆
徐庆,相州汤阴人,随岳飞起兵。绍兴元年(1131年)徐庆平定了白波寨叛兵姚达和饶青。绍兴二年(1132年),徐庆与张宪、王贵一起讨伐曹成,并成功俘虏两万部队。绍兴三年(1133年),徐庆率领部队平定了虔州和吉安市的盗贼,并参与讨伐彭友的行动,随后前往袁州击败了高聚。绍兴四年(1134年),他参加了收复襄阳六郡的战役,与牛皋等人攻克了隋州,斩杀了守将王嵩,之后又与牛皋一起在庐州击败了金朝和伪陈的联军。绍兴十年(1140年),徐庆随岳飞进行北伐,攻克了淮宁府,并与张宪在临颖大捷。
主要幕僚
朱芾
朱芾,湖北京西路宣抚司参谋官,是岳飞的最后一任参谋官。绍兴十年(1140年)岳家军北伐有功被宋廷奖赏,称他算无遗策。朱芾本是朝廷派去监视岳飞的,但朱芾“少副朝廷之委”,追随岳飞抗金。绍兴十一年(1141年)朱芾在岳飞死后被罢官。
李若虚
李若虚,岳家军参议官,在绍兴十年(1140年)北伐时支持岳飞出击,引起赵构和秦桧的不满。岳飞死后李若虚被贬,最后恨死贬所。
朱梦说
朱梦说,秦州军事推官。岳飞欣赏朱梦说的才能,任命他为干办公事。绍兴三年(1133年)随岳飞入朝,上书谴责朝廷腐败被宋高宗贬斥。
薛弼
薛弼,温州永嘉人。绍兴六年(1136年)至绍兴八年(1138年)任岳家军的参谋官和总领。薛弼周旋于秦桧和岳飞之间,因此在岳飞被贬之后并没有受到牵连。
相关争议
岳珂在《金佗编》卷八《鄂王行实编年》卷五中记载了绍兴十年(1140年)的朱仙镇之战,但有关此战的真实性学界却有不同的看法:以宋史学家邓广铭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朱仙镇大捷只是岳飞之孙岳珂的杜撰。邓广铭认为,在《鄂王行实编年》出现之前,涉及南宋历史的著作中都不曾出现关于这一事件的记载。在绍兴十年的对金作战中,岳家军只是克复颖昌府,并不曾到达朱仙镇。邓广铭还认为《鄂王行实编年》关于朱仙镇大捷的记载的本身就有漏洞。《鄂王行实编年》的史料源自于岳飞的《捷报》,邓广铭认为当岳珂叙述《捷报》未涉及的内容时,叙述便具有主观性,又因为《捷报》并没有关于朱仙镇一战的记载,因此《编年》的记载不能作为朱仙镇大捷存在的证据。
以宋史学家王曾瑜为代表的一派则认为朱仙镇大捷确有其事。王曾瑜认为需要考虑岳飞死后赵构和秦桧篡改历史的可能。岳珂所撰写的《鄂王行实编年》的原稿是由他的父亲岳霖委托国子博士顾杞所撰写的,同时参考了已故人物的遗卷。岳珂还参考了《野史秘闻》的记载。由于顾杞的原稿和《野史》早已失传,王曾瑜认为无法确定在《鄂王行实编年》问世前,这两部书籍中没有包含朱仙镇之战的相关记录。其次,王曾瑜认为存在岳家军进军朱仙镇的可能性。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十四日后,岳家军从临颍县和颍昌府两地,分别“向汴都”进军。因此途经朱仙镇,击破金军,仍有相当的可能性。据《鄂国金佗编》卷8《鄂王行实编年》记载,朱仙镇战胜后,金朝曾一度撤出开封市。又据《金史》卷77《宗弼传》记载,岳飞、韩世忠夺回河南省州郡要塞后,完颜宗弼“遣孔彦舟下汴、郑两州”。完颜兀术占领开封是五月十三日岳飞北伐前,而“孔彦舟下汴”在岳家军北伐后,这说明河南省一度被宋廷克复。金史的记载为岳珂的说法提供了旁证。
后世评价
爱国诗人陆游曾作《书愤》纪念岳家军,山河自古以来就有分离,但宋朝遗民们仍然期望着岳家军的归来。
宋史学家王曾瑜认为岳家军的风纪在南宋诸军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很少有其比。与其他几位大将的部队相比,岳飞的部队表现出了极高的纪律和操守。南宋初年的几位大将的部队在行军作战过程中常常勒索财物、掠夺人口,并且侵占民宅。然而,岳飞的部队却不同。他们平时全居住在军营中,很少有士兵到外面游逛。在行军途中,他们夜间宿营常常选择民户外,而民众会主动开门接纳他们,没有敢先人的情况发生。早晨起来离开时,连草丛和芦苇都没有被乱踩。岳飞的部队始终坚守着“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劫”的原则。他们严格遵守戒条,不随意侵犯百姓的财产和生活。这种高度的纪律和操守使得岳家军在当时成为南宋军队中的楷模,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宋史学家王增瑜认为投降派企图通过高压手段钳制天下公论,从而将“岳家军”从史册上一笔勾销。然而,事实证明,他们的企图是徒劳无益的。随着时光的流逝,“神武后军”、“行营后护军”等正式军号早已被遗忘。唯有南宋投降派最憎恶的“岳家军”一词却流传千古,独享盛名。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纪念。作为南宋时期的一支英勇军队,岳家军的精神和业绩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颂。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勇猛善战、纪律严明,他们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百姓利益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素质和责任感。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被广大人民铭记和传颂。
后世纪念
牛首山岳家军抗金故垒
岳家军抗金故垒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牛首山及韩府山山脊处。这座故垒是岳飞在大战牛首山时所建,堡垒使用赤褐色石块垒成,围墙底长约200米,宽约0.5米,高约1.5米,呈蜿蜒起伏,高低错落的形态。根据记载,岳飞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时,在牛首山设伏,派遣军队混进金军中,使金军惊慌失措,相互攻击。这场战役被称为牛头山大捷。后来,太平天国与清军作战时也曾利用这座故垒。
轶事典故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战斗力强、军纪严格,对于保护农民的生活和财产非常重视,一草一木都不能私自拿走,违者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岳家军的口号是“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岳家军的士气高涨,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所向披靡。当金朝遭遇岳家军时,要么溃败,要么选择投降。这使得金兵中流传着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艺术作品
文学作品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的全称是《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是清代小说家钱彩创作、金丰增订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说岳全传》讲述了岳家军英勇抗金、击败完颜宗弼、朱仙镇大破金兵“连环马”“铁浮陀”,最后大破金龙绞尾阵。在岳飞死后,岳飞之子岳雷、岳霖结义。岳家军闹杭州市、祭杭州岳庙。赵昚继位后,岳飞平冤昭雪、岳家军再对生擒金兀术,金兀术当场气死。
戏曲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2023-09-14
八大锤.CCTV-11戏曲频道.2023-09-18
朱仙镇.CCTV-11戏曲频道.2023-09-18
小商河.CCTV-11戏曲频道.2023-09-18
梁红玉.CCTV-11戏曲频道.2023-09-18
王佐断臂.CCTV-11戏曲频道.2023-09-18
如是观.豆瓣同城.2023-09-18
精忠传.湖南图书馆.2023-09-18
“喜迎二十大 盛世梨园我来演”《郾城大捷》戏曲展演拉开帷幕.河南省人民政府.2023-09-18
精忠报国.豆瓣同城.2023-09-18
英雄结.豆瓣同城.2023-09-18
岳家小将.豆瓣电影.2023-09-14
满江红.豆瓣电影.2023-09-14
精忠岳飞.豆瓣电影.2023-09-14
岳飞.豆瓣电影.202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