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颌锯齿龙

颌锯齿龙

颌锯齿龙属(学名:Priodontognathus),意为“有锯齿的颌”,是甲龙亚目的一属恐龙。化石可能来自英格兰约克郡的下钙质粗砂岩,年代为上侏罗纪牛津阶。化石只有一个上颌骨,曾被误会是属于禽龙类及剑龙亚目,目前的状态是疑名。

历史及分类

在1869年,英国古生物学家哈利·丝莱(Harry Seeley)描述了正模标本的上颌骨(编号SMC B53408),并将之命名。丝莱当时正在整理剑桥大学Woodwardian博物馆的化石,并分门归类。这块上颌骨的实际发现处不明,最初被认为来自西萨塞克斯郡白垩纪地层,但后来被认为是发现在约克郡的某处岸边,属于侏罗纪地层。丝莱最初认为这些化石是属于禽龙,并将之命名为菲利浦禽龙(I. phillipsi),种名则是纪念地质学家John Phillips。这块上颌骨有5长,有17个可辨认的齿槽。直至1875年,他将相关牙齿作比对时,才察觉这根化石与禽龙有所分别,并按其牙齿的形状将之更名为颌锯齿龙(Priodontognathus),属名意指“颌部牙齿颚部”。由于相关牙齿没有遭到侵蚀,仍然可以辨别牙齿的锯齿边缘。

由于当时对装甲恐龙的所知甚少,丝莱并没有太多化石材料可以作比较。丝莱后来误将这根上颌骨归类于剑龙亚目的Omosaurus(目前被称为锐龙),并将之命名为Omosaurus phillipsii。剑龙类、甲龙亚目都属于装甲亚目,两者是近亲演化支。丝来更误把一根股骨(编号YM 498)同时取了极类似的种名(Omosaurus phillipsi),之后编入颌锯齿龙中,并没有发现到两个种的化石材料不同,与及类似的种名。这两个种的类似种名,造成后来某些研究人员、研究文献的误会。但这两个种有不同的模式标本。

之后,这根上颌骨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剑龙亚目,但有一位学者认为并非如此,而将它编入棘甲龙属)中。阿尔弗雷德·罗默也认为它是属于甲龙亚目,不过则将它归类于林龙的异名。

在1980年,彼得·加尔东重新研究了颌锯齿龙,并指出它是一个独立的属。他将颌锯齿龙与孔牙龙蜥结龙属比较,认为它是属于结节龙科。虽然加尔东将颌锯齿龙归类于甲龙亚目的论点被普遍接受,但是颌锯齿龙却通常被认为是疑名,是甲龙亚目的分类未定属。

古生物学

颌锯齿龙属恐龙是行动缓慢的四足草食性恐龙,步态低矮。其身体应该覆盖者装甲,作为防御兽脚亚目及其他肉食性动物的工具。

"Omosaurus" phillipsii

哈利·丝莱在1893年将一根股骨命名为Omosaurus phillipsii,这引起了与颌锯齿龙的误会。Omosaurus phillipsii目前是剑龙亚目的一个可疑种,化石发现于北约克郡的 Coralline Oolite组的Malton Oolite段。

混淆

颌锯齿龙与"Omosaurus" phillipsii的种小名末有两个“i”。这种古老方式今天已不使用。多出来的“i”并没有被正式的删除,但有时一些学者却遗漏了。另外,颌锯齿龙除了会被认为是"Omosaurus" phillipsi,亦会与禽龙的"Iguanodon" phillipsii产生混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