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待因
可待因(codeine),一种依赖性的中枢性镇咳药,又称甲基吗啡(methyl-morphine),常用其磷酸盐。该药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选择性地抑制,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兼有镇痛、镇静作用。适用于较剧的频繁干咳,如痰液量较多宜并用祛痰药。也用于感冒,喉、支气管受到刺激引起的咳嗽。还用于中度以上的疼痛、局麻或全麻时。
该药较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心理变态或幻想;呼吸微弱、缓慢或不规则;心率或快或慢、异常等。可待因长期应用可引起依赖性。多痰患者禁用,以防止因抑制咳嗽反射而使痰液阻塞呼吸道,或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
可待因可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方式进行给药,常见的剂型有注射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溶液剂等。该药为医保乙类。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与用量
制剂与规格
(1)注射剂
(2)片剂
(3)糖浆剂
(4)口服溶液剂
药理机制
可待因对延髓的咳嗽中枢有选择性地抑制,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兼有镇痛、镇静作用;能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可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故不宜用于多痰及痰液黏稠的患者。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较易被胃肠吸收,主要分布于肺、肝、肾和胰。该药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又能透过胎盘。蛋白结合率一般在25%左右。半衰期(t1/2)约为2.5~4.0小时。镇痛起效时间,口服为30~45分钟,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为10~30分钟。镇痛最大作用时间,口服为60~120分钟,肌内注射为30~60分钟。作用持续时间,镇痛为4小时,镇咳为4~6小时。经肾排泄,主要为葡糖醛酸结合物。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药物过量
药物相互作用
特殊人群用药
禁忌症
多痰患者禁用,以防止因抑制咳嗽反射而使痰液阻塞呼吸道,或继发感染而加重病情。
注意事项
下列情况应慎用:(1)支气管哮喘。(2)急腹症,在诊断未明确时,可能因掩盖真相造成误诊。(3)胆石症,可引起胆管肌肉痉挛。(4)原因不明的腹泻,可使肠道蠕动减弱、减轻腹泻症状而误诊。(5)颅脑外伤或颅内病变,该药可引起瞳孔变小、视物模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6)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因该药易引起尿潴留而加重病情。
风险提示
历史
可待因是一种在罂粟科罂粟属植物罂粟中发现的生物碱。18世纪初,鸦片作为止痛剂在英国盛行。到19世纪初,鸦片开始成为鸦片酒的原材料出现在市场上。1804年,德国药剂师塞尔特尔纳(SertirnerF.)首次提取出Morphine成分,命名为“morphin”。
1832年,法国化学家兼药剂师罗比凯(P.Robiquet)在法国首次分离到了可待因。可待因有止痛、止咳和止泻的药效,这为将来构造止痛药奠定了基础。很快,可待因成为世界上最广泛运用的鸦片制剂,但同时也成了危害成千上万人的毒品,所以可待因是联合国于1961年的《麻醉品单一公约》下的列表Ⅱ的成瘾性较低的麻醉药物,在世界各地受到严格管制。
使用情况
长期的医疗实践证明,可待因具有较好的镇咳、镇痛作用,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研制开发了一些可待因复方制剂,其中包括含可待因止咳口服溶液。但从1997年开始,中国少数地区出现了个别含可待因止咳口服溶液的滥用问题。为此,1998年5月25日已将所有含可待因止咳口服溶液列入处方药管理。
化学信息
专利
参考资料
Codeine | C18H21NO3 | CID 5284371 - PubChem.PubChem.2023-09-30
国家医疗保障.国家医保服务平台.2023-09-30
药物警戒快讯 2007年第15期(总第46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09-30
药物警戒快讯 2013年第1期 (总第117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09-30
药物警戒快讯 2015年第5期(总第145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09-30
药物警戒快讯 第5期(总第169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09-30
儿童咳嗽,切莫滥用“止咳药”.人民网.2023-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