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徐之谦

徐之谦

徐之谦(1903年--1985年),字钵厂,号益斋又号居庸山农,北京昌平区马池口镇葛村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冷印社社员,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荣宝斋,北京荣宝斋从事书法,篆刻,编辑创作。著名书法篆刻家。

1920年,徐之谦到北京城文楷斋刻书处当学徒,在旧书摊购得《欧阳询书九成宫泉铭》字帖,朝夕临摹,书艺进步很快。1921年,提升为书写,专门从事图章篆写截记、诸体版本书写工作。1923年,文楷斋在上海开设分店后调沪工作,先后书写过仿宋体《松陵集》、明刻本《三国演义》等100多万字及全套北宋体铅模。1927年,到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旧书部工作,补写百被版二十四史等。1932年,商务印书馆毁于战火,徐之谦失业后靠书法篆刻为生。1937年夏到南京荣宝斋重操旧业,“七七”事变后无法继续工作,回归故里务农。劳动之余,学书治印,从未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4月,徐之谦被北京荣宝斋经理邀请到荣宝斋编辑科从事书法篆刻工作。徐之谦晚年定居在阳坊镇西马坊村,每天除挥毫、治印之外,还热心传授书法、篆刻技艺。1985年因病逝世,享年82岁。徐之谦先生自已保存的大部分书法、篆刻作品同年被荣宝斋收藏。

徐之谦的书法功底扎实深厚,再加上他天资勤奋,一生之中创作甚丰。他的书法作品经常参加各种书画展览,并被收入《中国现代书法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现代书法选》等书册,日本出版的《明.清.现代中国之书展》、《中国的旅行》等书刊也有登载和介绍。他还结合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出版了《雷锋日记字帖》(仿九成宫体)、《王杰日记字帖》(集柳体字)、《焦裕禄的话字帖》(仿皇甫君碑)、《毛主席的语录》(柳体字帖)、《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草书帖)和《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曾著有《钵厂印存》六集,部分作品登载在《革命胜迹印谱》、《中国现代篆刻选》及日文版的《人民中国》等书刊。在金石篆刻方面,徐之谦同样出类拔萃。曾著有《钵厂印存》六集,部分作品登载在《革命胜迹印谱》、《中国现代篆刻选》及日文版的《人民中国》等书刊。中国邮票公司还发行过徐之谦的篆刻作品邮票。徐之谦金石书法炉火纯青,对篆、隶、行、楷、草及宋体、美术字无不精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林全才、奇才。许多国家的重要建筑上都曾留下他的墨宝,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十块浮雕的标题文字、在青龙桥新建的詹天佑梁启超墓的碑文、北京市《宋庆龄故居》的竖牌等,供今人及后世欣赏。他的篆刻作品结构端庄,笔力雅练,刀法刚健,疏密得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由于徐之谦的篆刻技艺精湛,周恩来、陆定一、肖劲光、刘宁一、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郭沫若、赵朴初、邓拓等社会名人的姓名章,都是由他精心篆刻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徐之谦,祖上世代务农,家境清贫,幼年仅读过三年私塾

工作经历

1920年,徐之谦经友人介绍,进北京文楷斋刻书处学徒。因其自幼喜爱书法,此项工作恰与志趣相投,工作起来十分勤奋。工作之余,他从临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开始,朝夕用功,书艺进步很快。1921年秋,经理发现徐之谦能写一手好字,便将其由刻工提升为书写,专门从事图章、篆刻戳记和诸体版本的书写工作。1923年,文楷斋在上海市开设分店,经理将他调往上海,为著名藏书家蒋梦萍书写宋体字。在上海期间,他先后书写过仿宋体《松陵集》、明刻本《三国演义》旧刻本《苍梧集》等百余万字及全套北宋体铅模。1927年,徐之谦调到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的旧书部工作,补写百衲版二十四史,并为宋史、元史、明史及《古逸丛书》《四部丛刊》等书补写缺页和缺字。在商务印书馆,他接触到了各种字帖、印谱,为其提供了系统的学习机会;并先后结识了黄宾虹黄葆戉两位金石书法大家,经常在一起研究技艺,使他的书法、篆刻技艺又有了新的长进。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向驻守上海市的中国军队--十九路军发动淞沪会战,炮火将商务印书馆炸毁,徐之谦被困沪上,靠卖字、制印维持生计。1937年夏天,他赴南京荣宝斋重操旧业。不久,"七七事变"发生,时局动荡,无法工作,他就返回故里,以务农为本,苦度时光。十余年间,他在辛勤劳作之余从未放下手中的毛笔和刻刀,孜孜不倦地刻苦研习金石书法艺术。1951年4月,荣宝斋的经理得知徐之谦在原籍务农,就将他请回荣宝斋,安排在编辑科从事书法、篆刻工作。从此,徐之谦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晚年经历

徐之谦晚年定居在阳坊镇西马坊村,每天除挥毫、治印之外,还热心传授书法、篆刻技艺。凡登门求教者,皆知无不言,诲人不倦,而且不图名利,不计报酬,培养出许多书法、篆刻新秀。1985年因病逝世,享年82岁。徐之谦先生自已保存的大部分书法、篆刻作品同年被荣宝斋收藏。

个人作品

书法作品

徐之谦的书法功底扎实深厚,再加上他天资勤奋,一生之中创作甚丰。他在不同时期书写的各种条幅多达万余幅,散见于国外,现大部分已被有心人收藏。他的书法作品经常参加各种书画展览,并被收入《中国现代书法选》《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作品集》《现代书法选》等书册,日本出版的《明.清.现代中国之书展》、《中国的旅行》等书刊也有登载和介绍。他还结合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出版了《雷锋日记字帖》(仿九成宫体)、《王杰日记字帖》(集柳体字)、《焦裕禄的话字帖》(仿皇甫君碑)、《毛主席的语录》(柳体字帖)、《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草书帖)和《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既向人们展示了他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又向书法爱好者提供了规范的教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篆刻作品

在金石篆刻方面,徐之谦同样出类拔萃。他的篆刻作品结构端庄,笔力雅练,刀法刚健,疏密得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曾著有《钵厂印存》六集,部分作品登载在《革命胜迹印谱》、《中国现代篆刻选》及日文版的《人民中国》等书刊。中国邮票公司还发行过徐之谦的篆刻作品邮票。由于徐之谦的篆刻技艺精湛,周恩来、陆定一、肖劲光、刘宁一、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郭沫若、赵朴初、邓拓等社会名人的姓名章,都是由他精心篆刻的。

主要影响

书法

鉴于徐之谦在中国书法界的成就、地位和影响,许多国家的重要建筑上都曾留下他的墨宝,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十块浮雕的标题文字、在青龙桥新建的詹天佑梁启超墓的碑文、北京市《宋庆龄故居》的竖牌等,供今人及后世欣赏。

篆刻

由于徐之谦的篆刻技艺精湛,周恩来、陆定一、肖劲光、刘宁一、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郭沫若、赵朴初、邓拓等社会名人的姓名章,都是由他精心篆刻的。

艺术特色

徐之谦的书法艺术具有浓重的金石气。

徐之谦的金石书法艺术则无不体现了金石书法丰富的审美内涵。他的篆书由金文入手,取法《散氏盘》,浑朴雄伟,笔法犀利,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拙美。其线条将稚拙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犷与内蕴完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凝重遒美,又不失潇洒畅达。他的大部分篆书作品在方整中含有圆意,字形开张,妙趣横生。笔法在保持篆书中锋用笔的同时,强调运笔的书写性和笔法的流动感。特别是在其篆书的起笔与落笔上,变化多端,方圆并用。他根据单个字形的特点,在平整中寻求变化,起笔与落笔的平、圆、尖、甩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种娴熟而自由的笔法不仅使徐氏篆书增添了流动美感,同时还增添了装饰美感。而整体用笔则刚中济柔,有时行笔艰涩徐行,散发温润厚重的内力;有时运笔峻落逆入,形成势如破竹的外力。黑色或润或枯,笔势亦动亦静。一点一线皆匠心独运,或刚正挺拔,力能扛鼎;或曲折婉转,势如强弩。其结体的向背对比、参差互动都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观徐氏篆书,总让人在凝重遒美、潇洒畅达中感觉到雄强的意蕴,故而显得博大、宽厚,一种生气油然而发。

徐之谦的隶书则融《张迁碑》与《曹全碑》为一体,将《张迁碑》的质朴奔放、浑厚博大与《曹全碑》的典雅华美、俊秀温润加以融合,使这两种不同风格、不同结体和不同审美的古代经典在徐氏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形成了真率拙朴、典雅逸静的个人风格与面貌。他的许多隶书作品看似朴拙、简淡、平实,实际上却蕴含着无穷的美学价值,是人在生命系统中的真实流露,而这种美才是更接近生命本真的美,从而在无形之中焕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徐之谦的楷书融欧化褚,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而又不失生动活泼,并巧妙地调和着静谧的风格,给人一种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式最适合严格意义上的楷书,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化,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给人的感受是静中有动、字中融情。观徐氏楷书,温润峻峭,工整不板,无不使人有一种纯自然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感”跃然于纸上。

徐之谦的书法艺术并不单单追求金石气,而是在追求金石气的基础上融诸家帖学于一体,实现碑帖的融合。应当说,早在书体变迁的历史使命终结之后,历代书家在书风创新上的种种努力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着碑与帖的融合上展开。于是,笔法上的整合便成为创新的基本路径,书风上的千姿百态大都由此产生。如果说,碑帖融合和笔法整合的创新意识在宋代还不十分强烈和明显,那么到了元代,特别是明清之时,这种创新意识就表现得非常强烈了。而民国以降,许多学者、书法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碑帖融合的路径,而且各有心得,各呈其貌,各自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也可以证明碑帖融合是创新的必然选择。徐之谦的行书从传统碑学和帖学的勤奋实践中走出来,并闯出了一条新路。他以晋人为范,并通过汲取碑学的内笔法来突破帖学的局限,以改变行草书法的单薄滑浮,增加帖书的朴厚感。“融合碑帖、恣意古今”是徐之谦创作生活中的真实写照。纵观徐氏行书,其字里行间在传递着阳刚、雄浑、厚朴气息的同时,又演绎出书法的姿媚、飘逸和柔情的姿态,形成了一种纯淡婉丽、清雅挺健的个人风格面貌,可谓碑学与帖学结合的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

徐之谦的草书宗法二王”,妍美流畅,法度严谨。其作品气势磅礴而不显张狂,流畅而不失法度,轻盈而不飘浮,轻重缓急、张弛虚实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他的书法中还蕴含着一股感人的文化韵味,充盈着一股用笔雄健大气、行气汪洋恣肆、黑色变化一任自然的感人力量。这种独特的书风既是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但又区别于古人,其鲜明的个性面貌则体现着他沉静的思考和文人情怀。他的草书还强调一种气势美,追求一种气势磅礴的浩然之气。这种气势之美既表现在章法上,也表现在结体上。既是风格之美,又是笔法之美;既有力量之美、运动之美,也有平静之美、祥和之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同时代的金石书法家那种金石有余、灵性不足的弊端,实现了书法、神韵俱佳的美学意蕴。

这幅书法作品是八十二岁的徐先生于农历甲子(1984)年冬十二月以篆书写成,同时又搭配楷书落款和释文。虽然在一幅作品内融合了两种不同的书体,但由于做到了风格上的内部统一,通篇所有篆字,毫厘不爽,刚劲如铁,纤细如线,是标准“铁线篆”;楷书端正平稳,心平气和,宁静而雅致,欣赏起来毫无违和感。

人物评价

徐之谦的隶书凝重端庄,行书婉丽清雅,楷书工整俊逸,草书严谨流畅,篆书浑朴雄健,自成一家。(苏滨评)

徐之谦的金石书法已臻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书法方面,他对隶、行、楷、草及宋体、美术字,无不精熟,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书林全才、奇才。同时,他学古而不泥古,将自已的心得体会与前人的经典佳作融会贯通,既恪守宗法,遵循规范,又有所创新,独具特色。他的隶书凝重端庄,行书婉丽清雅,楷书工整俊逸,草书严谨流畅,篆书浑朴雄健;各种字体皆自成一家,在国内书法界名家中占有一席之地。(汪新林评价)

徐之谦的篆刻作品结构端庄,笔力雅练,刀法刚健,疏密得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太原市图书馆评)

人物轶事

认真核稿

徐之谦字写得好,但是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作草书字帖,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绝不能出错。1971年3月初,徐之谦手书《毛主席诗词三十九首草书帖》完稿,为避免出错,他请米景阳陪同面见郭沫若,“请郭老过过目,把把关”。郭沫若看得 很仔细。据米景阳先生书中所述:“当翻到《七律二首·送瘟神》时,郭老用商量的口吻说:这句‘青山著意化为桥’中的‘著’,好像应该写成‘着’字吧。郭老见徐老(当年荣宝斋员工都称徐之谦为“徐老”)愣了神,好像没听懂似的,我似乎也没有明白过来,于是,他就在我的小本子上写 下了‘青山着意化为桥’几个字,还在‘着’字上画了一个圈儿,说:这个‘着’字要再多考虑一下。”后经证实,出版书籍时已将该字改正。

后世纪念

徐之谦纪念馆

西马坊村乡情村史博物馆位于昌平区阳坊镇村中娘娘庙内,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博物馆共分四个展室,第一展室为乡情村史介绍,全方位展示了西马坊村的发展历史;第二展室为徐之谦纪念馆,展出了本土书法名家徐之谦的作品;第三展室为荣誉堂和活动室,用于开展集体文化活动;第四展室是以“老书房”为主题的创作室。博物馆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视频,展现了西马坊村的历史人文风貌,将成为村中的文化地标。

参考资料

略论近代书法家徐之谦的生平及艺术_鉴藏知识_新浪收藏_新浪网.新浪网.2020-11-02

难得一见!印章上的革命胜迹和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之一).新浪微博.2024-01-05

命途颠沛,若有好友相伴,亦能把酒“言欢”.今日头条.2024-01-05

乡情村史博物馆即将开放.今日头条.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