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甲
祖甲,又称且甲、帝甲,子姓,名载,商王武丁之子,商王祖庚之弟,商朝第二十五位国王。
武丁在位时,认为祖甲比祖庚更贤能,便想废掉祖庚,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但祖甲认为废长立幼违反礼制,于是逃离首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祖庚继承王位。祖庚被祖甲感动,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祖庚去世后,祖甲回到都城即王位。祖甲在位期间远征西戎,使西戎臣服,并推行法律改革,修订《汤刑》。除此之外,祖甲推动历法改革,将年终置闰制改为年中无节之月置闰制。推动宗法改革,将兄终弟及制逐渐转变为父死子继制,成为宗法制雏形。同时推动祀典改革,将多种祭祀典礼,简化为翌、祭、、劦、彡五种祭祀典礼,使祭祀活动规范化。推动占卜改革,将占卜活动改为占卜但不解读,削弱负责占卜解读的贞人权力。祖甲执政三十三年后去世,其子廪辛即王位。
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均认为祖甲执政混乱,导致商朝灭亡。而西周开国功臣周公认为祖甲是与周文王同一级别的明君。现代历史学家严一萍、董作宾等认为,祖甲即位时,商朝已经处于衰落阶段,而祖甲开展一系列谋求复兴的改革措施,进一步触动原统治阶级利益,使后世对其评价分化。根据而其在位期间的改革措施,可以视之为“殷代的革命政治家”。
人物生平
祖甲的父亲武丁在位时,看到祖甲比他的哥哥祖庚更贤能,便想废掉祖庚,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但祖甲认为废长立幼违反礼制,是不义之举,于是逃离首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太子祖庚继承王位。祖庚有感于祖甲所为,便立祖甲为王位继承人。
祖庚去世后,祖甲回到都城殷地即王位。
祖甲十二年(公元纪年不详,下同),祖甲率军征讨西戎,同年冬,祖甲自西戎返回。次年,西戎到殷地朝拜祖甲。后来,祖甲册封组为侯。
祖甲二十四年,社会发生动乱,祖甲对法律《汤刑》进行修订。
祖甲二十七年,祖甲的两个儿子出生,一个取名为嚣,一个取名为良。
执政三十三年后,祖甲去世,其子廪辛即王位。
施政举措
祖甲执政期间,对社会实行多方面改革,这一系列措施,被称为“祖甲改制”。祖甲改制,是商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原地区奴隶制社会崩溃的开始。祖甲改制,变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占卜祭祀活动也因此发生了许多变化。祖甲之前,祭祀对象庞杂卜问事项无所不包。从祖甲之后,祭祀对象限于先王,问大都例行公事,卜事活动也明显减少。鬼神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相对的较重视人事。并且由此确立了父系,建立了大宗小宗,成为宗法制雏形。
历法改革
祖甲之前的旧派历法,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分别称之为一月至十二月,以数字为序,不容增减。遇到需要闰月的年份,就在十二月后面增加一个月,称之为十三月。为了更好地指导社会的生产、生活,祖甲进行历法改革,将一月改称为正月,废除十三月。而在需要闰月的年份,选择年中某个月闰一个月。同时在月名前加一个“在”字,如甲子日下记月名时,记作“在二月”,以此表明甲子日属于二月,以废除旧派历法中天干地支纪日与月份互相独立的计算方法。
商王作为王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负有责任,有“敬授民时”的职责。祖甲的历法改革是商代历法制度多次变动中的一次。其通过对过去历法制度的修补,使农业生产更有有序,使商王圣明的声誉增强。
宗法改革
氏族社会时代,同一氏族都由年龄相差不多的人共同管理,氏族内的同辈兄弟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团结成一个有力量的队伍,由此产生了“兄终弟及”制,即君主去世后,由君主的弟弟继承。如果有多个弟弟,则由贵族推举决定。在商朝商汤之后,武丁之前,大部分王位继承为兄终弟及。武丁时期,国力强盛,武丁的贡献增多,致使兄终弟及制发生改变。
祖甲实行宗法改革,君主不再由贵族选举产生,而是王在世时预先建立。兄终弟及制逐渐转变发父死子继制。从此商代王储不再像之前的君主一样和平民一起从事生产活动,而是从小长在深宫之中,远离现实,溺于淫乐。但祖甲改制并没有彻底贯彻,在商朝末期,执行起来仍有纷争。不过父死子继,生前立王的继承制确立了,随着后世宗法制逐渐完善,形成嫡长子继承制。
祀典改革
祖甲取消武丁、祖庚时代的御、匚、册、帝、烄、告、求、视等八种祭祀典礼,简化为祭(鼓祭)、翌祭(舞祭)、祭祭(肉祭)、洅祭(谷物祭祀)、协祭(综合性祭祀)五种有组织的祭祀典礼,使王朝制度规范化,后世称之为周祭制度。商代旧派的祀典,受祭者包含上甲以前的远祖,上甲以后的先祖,祀大宗,不祀小宗。大宗的配偶入祀典的不及五世以上的先妣,祖妣之外,兼祀先臣和山川社稷。祖甲改革后,不再祭祀上甲之前的远祖,大宗的配偶,也只祭祀有子承王位者。在此之前,由于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旁系先祖也能享受祭祀。祖甲宗法改革后,父死子继制逐渐取代兄终弟及制。同时在祭祀仪式中,将直系先王与旁系先祖的地位予以区分,加强商王权威,但这引发了商王与贵族的矛盾。
由于每一代商王死后都用天干作庙号,而祭祀也以天干的顺序,所以按照六十甲子的循环顺序,祭祀某王就在该王庙号所属天干的日子里。这种祭祀,一个王世接着一个王世持续不断地举行,并在甲骨文中记录下来。商代末期,周祭制度发展完善,在文丁、帝乙、帝辛时期的黄组卜辞中有大量的祀谱材料。
整顿卜事
祖甲之前,商朝重视占卜,主持占卜的贞人和直接占卜的卜人为特殊的贵族阶层。贞人除主持占卜活动外,也负责解读并提出意见,以此来干预王朝政治活动。祖甲改革后,凡有关征伐、求年受年、风雨、胎孕、疾病死亡等涉及迷信的卜事大都废除,对于其他卜事,也采取“卜而不贞”的策略,即在需要占卜时仅仅举行占卜仪式,而不进行解读。这一举措使商王的政治活动免于受到占卜的影响,但也加深了君王与占卜贵族之间的矛盾。
人物评价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认为祖甲“淫乱”,导致商朝灭亡。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也认为祖甲执政混乱,导致商朝七世之后灭亡。而西周开国功臣周公认为祖甲是与周文王同一级别的明君。
南梁时学者沈约认为:祖甲即位之前有和平民生活的经历,所以在他即位后,能够了解民众的所知所想和稼墙之艰难。祖甲整顿修订占卜祭祀和法律制度保护平民的利益,保护老弱孤苦的人,社会得以复兴。但祖甲执政末期,社会发生动荡,祖甲恢复严刑峻法,镇压宗亲贵族和城邦诸侯,导致殷商王朝从此由盛而衰。
清代进士雷学淇认为,司马迁所说“淫乱”是指祖甲修订《汤刑》,而祖甲并没有其他暴乱淫虐事件发生。现代历史学家严一萍认为,祖甲即位时,商朝已经处于衰落阶段,而祖甲开展一系列谋求复兴的改革措施,进一步触动原统治阶级利益,使后世对其评价分化,而其在位期间的改革措施具有进步意义。现代历史学家董作宾认为祖甲推动历法、祀典和占卜的改革,是“殷代的革命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