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隆
屠隆(1543年—1605年),字长卿,后改字纬真,号赤水、由拳山人、蓬莱仙客、鸿苞居士、冥寥子、一衲真人等,浙江省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是中国明代的文学家、戏曲家。
屠隆家境贫寒,出生于浙江鄞县桃花渡的一个布衣之家。少年时屠隆才思敏捷,落笔成文,早年从沈明臣学诗。隆庆四年(1570年)屠隆落第,信心败落,后为巡海使者刘作《溟海波恬赋》而名声大振。明万历四年(1576年)屠隆中举,次年中进士,初任颍上县知县,修河堤除水患,百姓筑绿波亭纪念其功德。两年后,屠隆调任青浦区知县(并完成了《由拳集》),遇大雨成灾,他督促官吏和民众修理江堤解决水害。后屠隆升迁为礼部主事,次年他被俞显卿诬陷在宴会上与宋世恩公然纵淫,虽最终真相大白,屠隆却也因诗酒放浪被废职。罢官后屠隆返乡生活,途中加入白榆社,期间撰写《白榆集》。白榆社活动之余,屠隆纵情声伎,悠游吴越,四处游仙访道。屠隆回家乡宁波市定居并以卖文为生,常与女儿瑶瑟唱和。晚年家贫,屠隆乞邻度日,但仍与伶人厮混,蓄养家班并四处演出。他谈玄说佛,却也沉溺纵欲,其风流个性在当时引起诸多议论。最终,屠隆因“情寄之疡”病倒,作《辞世词》谢世。
屠隆谈佛论道,以儒学为主导,在哲学思想上主张三教合一,不可偏废。文学理论上,他是晚明文学由复古思想向性灵思想过渡的代表,早年受复古论影响并注意到了复古派理论与创作的缺陷,后期突破了七子派格调理论的藩篱,由复古走向新变,向性灵说转型。他反对以古绳今,主张以“至”“适”论诗;强调诗歌创作的主体性,认为诗人的性情、性灵在诗歌创作中占有主导地位;提倡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创作上,屠隆的诗歌创作才气纵横,率意任性。前期基调乐观,浪漫气息与自然通俗兼备,后期诗作较为消极,深沉内敛。 其散文提倡性灵,主要呈现通脱俊爽、秀雅明丽、诙谐雅谑、奇幻雄壮四种风格特征。他创作的戏剧有自传性质,以文词派的风格为主,曲词骈丽文雅,多用典,戏曲创作内容多夹杂神佛道化。屠隆博学多才,诗文、戏曲、书画造诣皆深。著作有传奇《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三种,诗文有《白榆集》《由拳集》《鸿苞》《考槃余事》等。屠隆戏曲创作中提出的“双美”论启发后世,其诗歌代表着诗坛新变的趋势,在晚明诗歌发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王世贞欣赏他的文学才华,将其列为复古派“末五子”之一。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屠隆出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的一个贫寒家庭,其先祖为大梁人,宋朝时南渡。屠姓为宁波市大族,先祖曾有高官,但屠隆祖上三世布衣,其父弃儒从商,母亲赵姓出身书香门第。屠隆六岁时父兄海上经商失败,家遂贫困不堪。同时屠隆伯父因欠官租被逼还,求救屠隆父,其父变卖掉桃花渡房子为其兄还债。家里经营每况日下,屠隆早年立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振家业。屠隆自幼聪颖,会作文言文辞,九岁时受知于当过兵部尚书的张时彻,也得族人屠大山颇多帮助,后经张介绍与沈明臣结为莫逆之交并拜师学习。由于家境贫寒,屠隆的求学路饱尝艰辛。他二十岁成为诸生后离家设馆教书谋生,因游学错过为父送终。二十八岁屠隆第二次乡试下第,得张时彻、屠大山两司马公之慰籍。后其为巡海使者刘翾作《溟海波恬赋》而名声大噪。万历四年(1576年),三十四岁的屠隆以乡试第九名中试,次年进京殿试,赐进士出身。
仕途起伏
考取进士后,屠隆授颍上县知县,开始为时七年的宦海之旅。任职上期间,屠隆仅用两月就完成拖延了二十多年的东门河堤工程,使颍上县告别汴泗水患,百姓筑绿波亭纪念其功德。屠隆除重视民生外还重视教育与民风,他还修建二陆祠作有《二陆先生祠记》,又修管仲鲍叔庙,作《管仲鲍叔庙碑记》,树立先贤之德来教化颍上民风。其时大学士张居在全国推行履亩之政,丈量全国土地,但长吏欲虚报,屠隆不顾知府阎邦宁怒骂据理力争,如实上诉巡按。他又审稽户口,重新丈量田亩,使得田亩和户口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屠隆曾写信给王世贞自投其门下,王世贞回信中对屠隆赞赏有加。
万历六年十二月,屠隆携家眷调任青浦区县令,《由拳集》于此阶段刻成。就任青浦期间,屠隆为民请命,与知府据理力争,反对把多余田地纳入赋税;同时,他明察冤狱,使七十多宗冤案昭雪。屠隆为政期间,在吏事完成之余,与冯开之、沈君典、沈明臣等游吴越山水,饮酒赋诗。屠隆以“仙令”自称,士民皆爱戴他。青浦任上,屠隆跟随王世贞拜昙阳子王焘贞为师,开始学道。屠隆又爱戏剧,与当时著名戏曲家梁辰鱼相识。梁辰鱼《浣纱记》刚出时,屠隆曾观看其演出,看至兴处痛饮美酒。演至《出猎》时,梁喊着“摆开、摆开”,屠隆厉声道:“这是恶语要受罚。”于是梁被罚酒至大吐,次日未告别就离开了,屠隆大笑觉得很得意。
由于为官清廉、政绩突出,万历十一年(1583年)屠隆以治行第一升为礼部仪制司主事。屠隆升礼部主事到京,恰宋世恩从陵解府印还京,宋氏十分仰慕屠隆诗名,托人介绍拜屠隆为师,两人兄弟相称,宴游甚欢。西宁侯也曾要求拜见屠隆家眷。九月,宋氏置酒张戏大会太子宾客,屠隆应邀参加,并与宋妻有所交往。刑部新任主事俞显卿与屠隆在青浦积怨已久,抓住了屠隆此次把柄,诬陷屠隆与宋晟宋世恩纵淫,再加上屠隆曾得罪徐阶势力,因此而被罢官。万历十三年(1585年),屠隆受汪道昆之邀,入白榆社,由此开始了《白榆集》的撰写和编。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屠隆曾有机会再度出仕参加撰修国史,但最终以诏下免修国史而罢。
晚年创作
离京回乡途中经过无锡,友人秦捐田五百亩挽屠隆隐居;经过青浦区,青浦父老亦拟捐田千亩供其居住,均被屠隆谢绝。屠隆被罢官后回归布衣,晚年返乡,他以“润笔”维持生计,依靠各位名公施舍度日,极为潦倒。他曾写信给邻邑的刑侗、辽阳巡府顾益卿寻求经济帮助,但均失败。内外交困下,他更加倾心于栖真修道。他自称“黄冠道人”,先从道人李海鸥学道,接着又拜李海鸥之师金虚中为师,并带动全家人一起学道。同时,他奉佛持斋。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前后,屠隆在杭州市与佛教高僧莲池法师、虞德园居士等同参出世大道,修习佛法,在这期问写下了传奇剧本《昙花记》《彩毫记》《修文记》。他晚年与王世贞等友人的书信往来,多为谈禅论道,并著《佛法金汤论》,倡三教含一之说。在钻研禅理、沉湎道术的同时,屠隆挥洒才情,专注文学创作,常与女儿瑶瑟唱和,并厮混伶人之中,创建屠家班四处表演。在离世前五年,他又留下了两部修心悟道的性灵之书——《娑罗馆清言》和《续娑罗馆清言》。至万历三十三年屠隆作《辞世词》后悄然病逝。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以下为部分)
创作特点
诗歌艺术特色
充满浪漫气息
屠隆论诗主张吟咏自我情感,抒发性灵。其诗歌作品注重表达主体激越热烈的情感,充满浪漫主义的特征。《长安明月篇》:长安明月正秋宵,桂树扶疏香不销。初悬碧海生华屋,渐转朱城隐丽谯。白露玉盘流素液,丹霞宝镜拂轻绡,明浮汉殿凉仙堂,暗入秦楼湿紫箫。……灵妃鼓瑟湘江头,喜鹊弄珠汉水曲。朱弦的的泛崇兰,翠袖娟娟映修竹。”开篇作者想到月亮上的桂树,由此展开对月亮上其他美景的描写,如华丽的宫殿、朱色的城池、白露玉盘、丹霞宝镜、香树修竹、太液桥等,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仙境图。屠隆诗歌中充满奇幻的意境,通过丰富的想象,浪漫的抒情,勾勒出天上人间仙境图。屠隆半辈子求仙学道,对道教的神仙世界信任憧憬,因此其很多诗歌具有奇幻浪漫的意境。
自然、浅近而流宕
屠隆因受当时复古风气的影响,论诗尊唐抑宋,不喜汉魏六朝诗。他认为“秦汉、六朝、唐文有致。理不足称也。宋文有理,致不足称也”,但他自己创作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却与汉魏六朝诗相近,尤其与阮籍、陶渊明诗风相近。阮诗以情词隐约著称,而陶诗以平淡、自然、浅近著称。屠隆诗也具有这两个特点屠隆诗文创作不求工练,只要适性。“无论诗句能供,会见胸怀自好。”他的诗歌不太重视诗句的对仗工整,语言的整练精审,而是重在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加上他生性疏狂,所以写出来的诗歌自然就浅近、豪爽而又流宕。
浓郁的民歌风味
明代都市繁荣,市民阶层发展迅速,俗文学发展空前。明代文人创作诗歌也多吸收民歌的特点,屠隆生在吴越,从小接触当地民歌,对民歌非常喜爱。他曾说:“余尝读古诗歌,读数过稍厌。束书起过而复新读,可老矣。尝试取民间音读之,能终篇。” 其诗歌集中有很多以民歌形式的作品,还有不少诗歌带有民歌风味。这些以民歌形式写成的小诗短小精干,浅近通俗,抒情写景生动活泼,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这种诗歌数量又多,从而使屠隆诗歌具有独特的风韵。如“踏春东城南陌头,杜鹃科叫罢叫斑鸠。纱帽不如布帽好,也无欢喜也无愁”、“夜里耘田日里耕,绿杨树下听黑枕黄鹂。小人种田睡得稳,相公做官绕床行”,表达出舍弃追逐名利的苦恼、平凡生活的乐趣;而像“水陆珍羞百昧兼,开筵请客客犹嫌。多少众生供一筋,是谁痛苦是谁甜”等诗歌反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的心酸。屠隆的这些诗歌语言通俗,经过艺术化的加工后,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晚年诗歌深沉、内敛及稳健
诗人晚年追求自适的生活情趣,并把这种生活心态直接表露于诗中。《普陀洛伽山八首》其二:“秦椒石壁寒,沙岸水痕。涛声日夜喧,禅心自空寂。”表现了退归乡村知足保和的闲适情韵。语言浅显平易,表现诗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屠隆后期诗歌创作是其一生遭际的沉淀,诗歌风格一改前期轻快、明亮的特色,显现出深沉、内敛及稳健之风。脱离七子复古论调的影响,屠隆诗歌的艺术风格更接近晚唐的清俊,有晚唐俊调之味。《为戴汝诚司成》:“风烟江树莽萧森,黄叶踈秋满林。沙上天空人拯日,一行寒雁落云深。”屠隆遭贬后退居乡间,虽表面豁达,内心却无法释怀。他通过修道参禅聊以慰藉,诗境虽清,却又有一种倔强不平之气,情词多显俊峭。悲剧性的仕途使他后期诗歌显得更加深沉、丰满。
散文艺术风格
通脱俊爽
通脱俊爽的风格是屠隆人格精神的投射,屠隆为人通脱自喜,因此其写出来的文章思想旷达。如《白榆集》文卷十一《答徐文卿》中“一朝归而有之,可使腹中一餐无饭,而不可使眉头一日不扬。”没有“罪臣当诛兮,天王圣明”的惶惶恐恐,没有戚戚切切的怨天尤人,就像李贽说“平生不爱人哭哀哀,不爱人闭眼愁眉,作妇人女子贱态”一样反映出人格的独立精神。通脱俊爽也指表达的条畅自由,书写心中所想所感,笔端纵横如意,变化多端,如屠隆为王世贞《观灯百咏》所作序文赞王世贞天才藻逸,其才思“如决黄河之峡,抽春蚕之丝”等。
秀雅明丽
在晚明性灵散文中,写自然风景山水园林是一个主要题材,这些文章主要表达作者追求适意的生活理想。屠隆此类文章表现出秀雅明丽的风格。如《栖真馆》卷十《园叙》写家中的小园小楼,多用红、紫、翠、粉等颜色亮丽的词语,且骈散结合,注意辞藻但不显得堆砌,而是清新流丽,写出来的境界幽雅淡远。
诙谐雅谑
屠隆曾撰《绮语》一文,收录自己多年与朋友交谈时的一些绮语,即指诙谐、机智幽默的玩笑话,如记载与沈懋学等人闲聊等。屠隆这种生活中的玩笑态度也反映到了他的文章中,如《由拳集》卷十四《与沈懋仁》中“乃仆自次且不敢前,如里妇村,布衣裙而见王公贵家女,彼不相,此自羞涩尔”,调笑自己官位比朋友的小,所以羞于见面等。
奇幻雄壮
屠隆的某些游记为了表达那种寥廓之士的胸襟,也有奇幻雄壮的风格,如《由拳集》卷一《溟海波恬赋》写大海的帝江漾莽“伟哉大浸,恢诡特异,气蒸宇宙,流湿云,簸弄寥廓,万形失丽,合浑沌,并元气,荡八荒,吞四裔,茫泱浩”等。屠隆的这类散文明显受到复古派讲究格调、气势的影响,而且喜用奇字、僻字,但总体上要更为流畅。
戏曲文学创作
屠隆创作的戏剧有都带有明显的自传风格,其三部传奇作品均如此。所作《彩毫记》, “其词涂金缋碧,求一真语、隽语、快语、本色语,终卷不可得”(清徐麟语) ) ;所作《昙花记》,“词华美充畅,说世情极醒,但律以传奇局,则漫衍乏节奏耳” (明吕天成语) ;所作修文记》, “词固足采也” (吕天成语)。郑振铎在《〈修文记》跋》中称:“在戏曲史上,类此之自叙传,赤水实为始作俑者,其影响殊大。”
屠隆的戏曲创作内容多夹杂神佛道化,主要是文词派的风格,特点就是曲词骈丽文雅,喜欢用典,时人褒贬不一。过度骈丽化是屠隆戏曲艺术的一个缺陷,但其反映出作者丰富的学识和高雅的情趣,深得文人的喜爱。屠隆酷爱以通俗俚鄙著称的弋阳腔,在戏曲审美上提倡通俗的,但这与他的创作实践差距很大,如他在《昙花记·凡例》中称:“虽尚大雅,并取通俗……不用隐僻学问,艰深字眼”,实际上却刚好相反,词藻堆砌,修饰雕琢。
主要思想
文学思想
屠隆文学思想经历过两个阶段:早期受文学复古理论影响颇大,但对当时复古文学弊病以及某些僵化的复古理论提出了批评;后期逐渐脱离复古理念的羁绊,阐释了“性情”与文学、“性灵”与文学以及“自适”创作审美目的等方面问题,表达出比较系统的性灵文学观。
诗歌复古论
尚古而反对袭古
屠隆步入文坛后追随复古领军人物王世贞,受他影响成为一个复古的卫道士,极力推崇古诗。他曾与友人论诗说:“余读古人之诗则丽然以适,而读今人之诗则不适。”他不论优劣,直说读古人诗则适,读今人诗不适,表明他的尚古好古的立场。明代复古之士追求的目标是通过学古,与古人“并驱而前”,建立有明一代文学典范。但是明代诗人有不少人误入歧途,出现了袭古的陋习,“作诗学李杜,作文学秦……多尚模拟,缺少独创精神”,屠隆认识到复古变成袭古的严重后果,曾试图有所改变,“鄞县屠隆虽迭有违言,然壁垒不张,均未足以相代。”虽未形成强大的反古阵营,却发出了反对袭古的呼声。屠隆年少时就受到复古派模拟之风的影响,自己也“尺寸秦汉”。但到中年其诗歌创作成熟后,他清楚地看到了前后七子复古主义的弊端。指出“至我明诗,……则不患其不雅,而患其太袭,不患其无辞采,而患其鲜自得。”看到了明代一些诗人袭古到了无法自拔的境地,他们依前人的作品,亦步亦趋,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了。因此他觉得“字模句仿,以古绳今”的复古之路是不可能达到与“古人并驾齐驱”的。这样的创作是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的光采的,所以必须纠正。
学古而自成一家
屠隆崇尚和追求整个古代的优秀文章、诗歌,而不只是秦汉或盛唐,更不是某一家或某几家。他认为亦步亦趋地球科学某一家或某几家是不行的,必须学整个古代文学,并在学古的过程中学出自己的特色,从而自成一家。屠隆虽然尚古,但并不是守着古而不知变化。“嗟呼,今韩子不屑于拟古,而古意矫然。”他反对袭古而提倡学古,并且在学古中出新。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学古出新的办法就是“求其至外各取其适”。各朝各代有各代的“至”,时代变迁,人事也有所不同,诗歌文章的内容和风格自然要改变。屠隆的所谓“至”,即各朝各代不同的特有的审美风格。“明诗要有其“至”,“必取材于经史,而意于心神。借声周汉,而命词于今日。不必字字而琢之。” 诗要有“至”,即需要去经史典籍中找材料,再融入自己的创作精神。借周汉之声,却要用当代的词意表达,这样就不会模仿前人作诗了。
诗歌创作论
性情说
“性情”是诗歌的根本,发于性情,诗歌就有根基。屠隆论诗首先也是强调“性情”,认为诗歌创作源泉和根本就是性情。“夫诗由性情生者也。”他对“才情”与“格调”这对需要区分并协调的范畴作了与复古派其他成员不同的解释,将二者间的界限完全消融并用“性情”二字概括,将诗歌作品视为主体性情的自然呈现,从道家自然心性观点出发,反对复古模拟、人为地从格调形式入手求神情相似。屠隆认为,古人之所以能够创造感动世人的优秀作品,就在于“性情”二字。
兴趣论
屠隆推崇古诗,赞赏唐诗,因为它们都有“兴趣”这一共同的特征。他欣赏好的古诗应该多在兴趣, “古诗多在兴趣。”以唐诗创作为例,屠隆认为唐诗各体诸美,并不是接近《诗经》创作的年代,主要是因为唐人的诗歌无论任何内容都是诗人“兴趣”之作。又说:“唐人长于兴趣。兴趣所到,固非拘挛于一途……而起伏顿挫,回乎正变,万状错出。” 屠隆认为唐人的诗歌创作能够兴盛,是因为唐人擅长兴趣。兴趣一到即能够创作出各种不同的诗,不会只泥于一种作诗的途径。他认为诗歌描写的对象和内容不同,兴趣也不同。因此,作诗尽量不要写别人写过的东西,如硬要写别人写过的东西,也必须有所变化。最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特有的或自己发现的“性灵”抒发出来,以自身的经历,来看待世界万物和时代风俗,发挥自己的兴趣。
妙悟“三昧”说
屠隆喜学佛参禅,也用禅语来谈论诗歌创作。“妙悟”是禅家语,屠隆以禅解诗是对严羽“妙悟”论的继承,他想以严羽的“妙悟”来解决明诗剿袭的弊病:“诗道有法,昔人贵在妙悟。新不欲杜撰,旧不欲剿袭。”诗歌是诗人自己的心得,在“妙悟”之后创作诗歌,是把诗人的人生体味写入诗中,自然不会剿袭他人了。“文章只要有妙趣,不必责其何出,只要有古法不必拘其何体,新语而妙。虽创出己意自习,文袭而庸即字句古人亦不佳。”诗歌中有妙悟的东西,诗歌就有兴趣,新颖且有独创性。与此相应,屠隆在论诗时,还提到诗中“禅定”。在《东坡论孟襄阳》说:“古人诗入三昧,更无从堆垛学问,正如眼中著不得金屑,坡诗正患多料耳。” 说古人作诗都是靠产生的灵感,而不是靠堆垛学问,苏轼就是因为才多而堆垛学问为诗。又说:“香山诗有伤于妍媚浅俗者。此特其游戏三昧语。读其全集,禅乘名理往往深入元解。” 屠隆认为香山诗歌作品都是游戏三昧的语言,禅理透露诗中,很有深味。“各极才品,各写性灵,意致虽殊,妙境则一冥,搜而妙悟之诗家三昧,思过半矣。” 写诗创作要领悟诗中的三昧,细细体味禅理,才有妙悟之诗。
本色论
“本色”一词用于文学评论,首先出现在戏曲创作中。沈璟曲论的一个基本主张就是“本色论”,所谓“鄙意僻好本色”,强调戏曲语言的自然合乎人的情性。明代诗人将“本色”一词借来论诗歌创作。屠隆也强调,在他这里“本色”即是真我,诗歌创作要本色化,要自然真实体现内心想法,而不粉饰雕琢。 诗人的性格气质决定诗歌语言的表达,屠隆还指出,作诗要本色,首先是赋材要本色,“赋材既定,骨格已成,即终身力争,而卒莫能改其本色,越其故步。” 材料的确定,即一个人阅历是创作本色确定的基础。
诗歌审美论
主张诗歌意境虚实相生
屠隆主张诗歌意境要虚实相生。意境有虚实之别,“杜万景皆实,而李万景皆虚。” 诗中意境虚实相生,每首诗中虚实的程度与不同,但不分优劣,两者皆美。虚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杜甫借实景实事,感时伤事。“屈大夫伤时眷主,见诸篇什,诚然实景……亦是美谈。李白虚如坐天姥、信明月、挟飞仙。” 充满浪漫想象之景象,也是一种美。诗歌创作,屠隆是主张情景交融的, “景与意会,情缘事起。”意是诗人创作的情思,因情感物或因物生情。在屠隆看来“诗之所贵者,在体物肖形,传神写意” 。
对各种诗歌风格兼容并包
屠隆对于文学题材风格兼容并包。他推崇元曲,反对过俗的秽语、俚语和过雅的庄语入曲,他在《章台柳玉合记叙》中盛赞元曲:“描写则尽态,体物则尽形,发响则尽节,骋丽则尽藻,谐俗则尽情,故余断以为元人传奇,无论才致,即其语语当家,斯亦千秋之绝技乎!”屠隆认为:“传奇之妙,在雅俗并陈,意调双美,有声有色……”(《章台柳玉合记叙》)这对吕天成的“双美论”具有启发作用。在艺术风格上,他所赞扬的诗人诗歌不止于一朝一代,一人一家,对各种诗歌风格采取兼容并赏的态度。各家有各家的长处,只要臻妙,各发其长处,都是美的。对于诗歌中的情感,屠隆的气量也很宽大。诗歌的情感是诗的血液与生命,它应该是真实而发自诗人心灵深处的。而各人有各人的情感,一人在不同景况下会有不同的情感。屠隆认为诗歌感情,可以有多种多样,没有好丑之分,并不是只有和声才是好的。 在屠隆看来写作欢娱影视之言更难,“夫愁苦之语易好,欢娱之言难工。”而古人常常更重视的是忧愁之声,不注重好和之音。诗歌风格的审美上,屠隆更赞赏自然,把自然作为诗歌审美的标准,“诗莫天然于《古诗十九首》。” 但他并不排斥雕饰:“而雕饰如者,三谢亦自不可废。”三谢的那种雕饰也不应该否定。此外,屠隆对雅和俗也持一种宽容态度,虽然他比较赞赏俗,但对“雅”的东西、“雅”的诗歌及诗歌语言也不排斥。他是主张雅俗并存的。
哲学思想
屠隆早年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积极入世,罢官闲居后他内心矛盾挣扎,在这种复杂又难以自持的状态下,他潜心佛道,过起参禅修仙的生活。他以“道民”自诩,还称为“娑罗道人”“一衲道人”等,在佛道方面有大量著述。屠隆虽然周流三教,但儒家思想始终是其根本。他认为儒学是立世的根基,而对于佛道二教的作用,屠隆也认为是不可偏废的。对于佛道二教,屠隆更推崇佛教。从佛道二教的义理方面看,屠隆认为佛法广大精深,提出了佛者为尊的观点。在其调和三教的论述中,儒家思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他的儒学为“嘉谷”、佛道为“甘浆”的哲学思想在晚年的创作中中有着透彻的体现。屠隆的三教思想在戏剧创作中清晰地表现出来,他利用戏剧的形式阐发佛道义理,宣扬三教同源、三教合流的思想。屠隆晚年创作了《昙花记》《彩毫记》《修文记》三部戏剧,在屠隆的戏剧作品中,既表现了作者对佛道二教的崇拜和信仰,也抒发了他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治世理想破灭的悲哀,更多的借用皈依宗教的无奈发泄内心的不平。另外,作品中天堂地狱、神仙佛祖、鬼怪精灵杂一处,体现了明代戏剧三教合一的基本面貌。
影响地位
文学影响
屠隆一生著作宏富庞杂,无论是诗文、戏曲还是清言小品,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映出屠隆在晚明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屠隆与沈嘉则、余寅、沈一贯被称为“明州四杰”,是浙东地区诗坛的领袖人物。晚明时期兴起了一种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文体——清言,屠隆擅长清言文体,他所创作的《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以精练整饬的语言,表达庄禅旨趣和文人幽尚,具有很强的审美效果,并且促使了清言文体的成熟,对此后的清言作家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屠隆同时是著名的戏剧家,他的传奇是典型的文人化传奇,继承了徐渭戏曲思想,其中《彩毫记》对后来《长生殿》有所启发。屠隆在戏曲理论中宣扬符合戏曲文学本质的“雅俗并陈”的特征,同时他提出的“雅俗并陈、意调双美”的观点,提倡了融文词与本色于一体、意趣与音律兼顾的戏曲创作方法,对此后王骥德等人的调和音律与文辞、融合临川与吴江的观点有着很大的启发。屠隆以出色的文学才华受到王世贞的赏识,被他列为复古派“末五子”之一。
人格影响
屠隆的人生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对晚明文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思想与心态层面来说,屠隆的思想个性以及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典型的晚明文人特色,那就是倡导个性自由,推崇浑然顺适的价值取向。晚明文人在个性心态上,往往自称“畸人”、狂士,风流放旷、性情高傲,鄙视世俗的束缚,又蔑视权贵,要求自己的个性得到舒展,达到从容适意的人生境界。精神上表现为超越俗世功名富贵思想的束缚、摆脱儒家伦理教条的压抑,喜爱庄禅之道,养成奇狂奇的个性特征;感官上表现为沉溺于追求享乐的风气之中。何三畏在屠隆传记中说:“其一种意气故是不可无,一派风流亦是不可少。侯尝自言日:吾宁为天地间畸人,不愿为天地间俗士。”屠隆可谓晚明文人心态的典型代表。屠隆是晚明以隐逸自居的江南文士,有着向往自由和复古隐逸的生活旨趣,在罢官后,他以自己的技艺谋生,虽不参政却关心时事,把隐逸与挽回江南“虚矫狂慧”士习的责任相提并重。屠隆随适自由的处世方式,虽受到清人的诸多指摘,但在晚明社会中广受欢迎。
人物评价
复古领袖王世贞评价屠隆“如李白,疑其仙去不死”(《续稿》卷一百六十《屠长卿诗后》),赞赏屠隆诗歌秀逸,“有天选之致,皎然大历以前人,文尤瑰奇横逸。”
明代诗文作家江盈科也曾把屠隆比作李白,“先生神流机动,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似乎不假于我,而纯任天乎。此之境界,古惟李太白,今惟先生。”
明代诗论家许学夷论屠隆诗,“《由拳》歌行,出初唐者最工。《明月篇》、初读仲默,觉甚工丽,及读长卿,觉仲默稍为乱,而工丽亦有弗如......《栖真》恣意倾倒,略无含蓄。《赠宋伯灵》、《赠卢子明》、《孙公子席上放歌》皆杰作。”
明代戏曲理论家吕天成在《曲品》中列屠隆为上人之中的下人,对其戏曲评价颇高,认为其三部戏曲皆列为妙品:“其词华美充畅,世情极醒,但事以传奇剧,则漫衍乏节奏……《彩毫》此赤水自况也,词彩秀爽,较《县花》为简洁。”
明代戏曲家徐复祚在《三家村老委谈》中评曰:“《昙花》《彩毫》,屠长卿先生笔,肥肠满脑,莽莽滔滔,有资深逢源之趣,无捉衿露肘之失,然又不得以浓盐、赤酱訾之。”
郑闰《\u003c金瓶梅\u003e和屠隆》一书中第一章则称屠隆为“文学解放思潮的斗士”。
郭绍虞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认为在七子派中“求真能阐说文必秦汉之旨者”,惟有王世贞和屠隆二人,而屠隆是从格调折入性灵,“是一个从明中叶到后期,从复古到趋新的过渡人物。”
王运熙、顾易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认为屠隆“融合古今,而不泥于古”。
轶事典故
改名风波
据说,屠隆本名“屠龙”,在他二十岁参加宁波府学考试时,浙江提学使范惟一,来宁波巡视学政。范大人批阅府学考卷时,突然看到一篇文章,写得非常出彩,大为赞叹,但是一看考生的姓名,惊吓不已。考生姓“屠”,名“龙”,“龙”有九五至尊之意。范大人派人把屠隆传唤到驿馆,问他:“九五飞龙在天,龙为九五至尊,可屠耶,不可屠耶?”屠隆一听,马上领悟,惊吓到不知如何回答。范学使在纸上写下一“隆”字,替其改名,其音不变,无碍于称呼。屠隆感激涕零,跪下拜谢,从此更名屠隆。
屠家班
屠家班是屠隆私人蓄养的戏剧班子,屠隆自幼喜爱戏曲,成年后耽于声伎,并撰有《昙花记》《修文记》《彩毫记》等传奇作品。屠隆罢官之前所作的诗中就有家僮酒的记载,罢官之后更是经常携家班在杭州市、苏州市、无锡、福州市等地演出。屠隆家班兼演南北曲,演过的剧目有《昙花记》 《彩毫记》 《渔阳挝》 《修文记》等,其中除《渔阳挝》为北杂剧,其余三个剧目均为昆曲。家伎姓名可考者有采芳、陆瑶、汤科。此外,屠隆的儿子金枢、玉衡,女儿瑶瑟,都曾经参与过屠隆家班的戏曲活动。屠隆的经济状况并不富裕,又蓄养家班,生活时常拮据窘迫。
风流人得风流病
屠隆风流浪荡,传言曾因慕名妓寇四儿之名,挟金造访。他穿着官服,摆出仪仗,前呼后拥地来到妓院,坐在厅堂中让鸠儿出拜,寇姬敬酒,这在青楼翠馆中传为谈柄。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记录,郑之文所著《白练裙》就是据此所写用来嘲讽屠隆的。据传,屠隆最后是因染上了花柳病去世,汤显祖称为“情寄之疡”。屠隆临终前被折磨得整日号痛不止,尊严尽失,要全家念诵观世音名号以求解脱。在他辗转病榻时,已经回到临川区的汤显祖寄来十首诗,语气虽不无调侃,却也是多年老友的殷殷关切。汤另有一诗,“望若朝云见若神,一时含笑一时嗔。不应至死缘消渴,放诞风流是可人”,宽慰他放任洒脱,风流人得风流病,也算各得其所。
纪念场所
滨河公园
滨河公园是一个集文化、休闲、绿化、美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景观公园。明万历五年,屠隆到颍上县任职,他修建管鲍祠、孔子庙,修筑颍城,加固河堤,减轻了颍河水害。他规划开挖的颍水新河即是现存的滨河公园颍河故道,也是复建的河洲书院所在地。屠隆在东门修建的河堤被称为“屠堤”,堤上的绿波亭,是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建。亭子旁边是屠隆纪念馆,展出屠隆的生平事迹、在颍上的业绩、戏剧作品、诗文和书法等。
避风台
上海市西南郊的七宝古镇,原来是青浦区县的东南重镇,素有“十年上海看浦东新区、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的美誉。镇内的蒲溪广场中建有避风台。根据史籍记载,“避风台”曾是为方便船民躲避风雨而搭建的,有时也作戏台用。明万历五年进士屠隆任职青浦县令时,认为避风台是利民之举,曾为此台题诗歌咏:“天寒雪色晕微红,自是神仙下汉宫。不有高台临太液,因风吹去碧云中。”屠隆为官勤政清廉,为民不辞劳顿奔走于道,理政之余还编剧作诗,启发民众。虽然历史上的避风台早在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便已塌,但为了纪念屠隆,颂其功德,2002年夏修复七宝时,原址上又重新筑起了一座新的避风台并置楹联:“两袖清风游九峰三卯不误吏事;十里雨雪踏七镇八乡倾怀民情。”
人物争议
生年争议
关于屠隆出生时间现有两种说法:一是《甬上屠氏宗谱》卷七《世略·老大房》屠隆传中称:“生嘉靖二十二年癸卯六月二十五日申时。”据此认为屠隆生于嘉靖二十二年,即1543年。持这种观点的有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之《屠隆年谱》;复旦大学秦皖春硕士学位论文《屠隆年谱》以徐朔方教授的《屠隆年谱》为基础,也认为屠隆出生于嘉靖二十二年;徐美洁出版图书《屠隆年谱(1543-1605)》及其他一般的学术论文也都采用此说法。二是张应文《鸿苞居士传》“乙已八月二十五病卒,享年六十四岁。” 据此推屠隆应生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目前采用后说的有:《明代词话全编》中施常洲、戴卓编《屠隆诗话》;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下章;王运熙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等。
《金瓶梅》作者争议
《金瓶梅》的作者身份数百年来引得无数文学研究者钻研探究,其中“屠隆说”是影响较大的一个观点。《金瓶梅》作者“屠隆说”由中国著名金学家、复旦大学的黄霖首倡,其于1983年第3期、1984年第5期《复旦学报》分别发表《金瓶梅作者屠隆考》《金瓶梅作者屠隆考续》,两篇文章从屠隆融通三教的思想旨趣、风流放诞的个性、杰出的文学才华、屠隆的祖籍以及其“笑笑先生”的字号等方面证明屠隆即是《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此论发表后,在《金瓶梅》研究界激起强烈反响, 赞同方以台湾金学专家魏子云为代表,批驳反对的则以徐朔方为代表。徐朔方先后发表《\u003c金瓶梅作者屠隆考\u003e质疑》《\u003c金瓶梅作者屠隆考\u003e质疑之二》等反驳“屠隆说”,黄霖又发表《\u003c金瓶梅作者屠隆考\u003e答疑》《金瓶梅成书问题三考》继续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与徐朔方展开争论, 《金瓶梅》作者“屠隆说”也就在双方辩难中逐渐定型。此后,1994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郑闰《\u003c金瓶梅\u003e和屠隆》一书,作为大陆关于屠隆整体研究的较早著作,也主要是延续黄霖的思路,搜集更多屠隆的资料以力图证明屠隆是《金瓶梅》的作者。
参考资料
精神上的一方净土_新闻频道_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新闻.2023-10-17
《娑罗馆清言》的问题:注书实难,能不慎哉——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0-17
屠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08
颍上县传承历史文化复建河洲书院.颍上县人民政府.2023-10-19
颍上举办“我爱大自然”百人公益环保徒步行.阜阳市生态环境局.2023-10-23
千年古镇——慎城镇.颍上县人民政府.2023-10-19
七宝有座避风台-青浦县,两袖清风,严重威胁,古色古香,大风大浪-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10-17
神秘的“兰陵笑笑生”-文摘报-光明网.光明网.2023-10-17
《金瓶梅》作者之谜:“兰陵笑笑生”是徐渭?(3)——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