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是2010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绍虞。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中讨论问题的重心,是文学性质与方法的讨论,而下卷的重心,又转移到批评理论的讨论。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批评史》为郭绍虞的代表著作。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出版于1934年,经胡适审定为中华民国教育部颁的大学用书,所述自古代以至北宋,是文学批评因了文学观念的不同而分途发展的时期。从周秦至南北朝是文学观念由混而析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形式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从隋唐以至北宋,是文学观念由析而返于混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内容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

下卷分为两册,出版于194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者将旧版加以修订,合为一册重新出版。所述自南宋以至清代中叶,是文学批评理论建立的时期。

图书目录

上册

五版自序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文学批评演变概述

第二章 文学观念之演进与复古

第三章 文学观念演进与复古之文学的原因

第四章 文学观念演进与复古之思想的原因

第五章 文学观念之演变所及于文学批评之影响

第二篇 周秦文学观念演进期之一

第一章 儒家

第一节 孔门之文学观

第一目 关于文诸名之意义

第二目 尚文与尚用

第三目 孔门文学观之影响

第二节 孟子之知言养气说

第一目 知言说

第二目 养气说

第三节 荀子之传统的文学观

第二章 墨家之文学观

第三章 道家思想及于文学批评之影响

第三篇 两汉文学观念演进期之二

第一章 由史籍中窥见汉族对于文之认识

第一节 文学与文章 文辞之区别

第二节 《艺文志》中之《诗赋略》

第二章 经学家之论诗见解

第三章 扬雄

第一节 扬雄之论赋

第一目 扬雄以前之赋论与其早年见解

第二目 晚年见解与其以后之赋论

第二节 扬雄之论文

第四章 王充之文学观

第四篇 魏晋南北朝文学观念演进期之三

第一章 魏晋之文学批评

第一节 曹丕曹植

第二节 陆机《文赋》

第三节 左思皇甫谧

第四节 总集之结撰者

第一目 挚虞《文章 流别论》

第二目 李充《翰林论》

第五节 反时代潮流的批评家

下册

第一目 虞溥诸人

第二目 葛洪

第二章

第一节 南梁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关于文评之论著

第一目 佚书及未成之著

第二目 《诗品》与《文心雕龙

第三节 时人对于文学之认识

第一目 形文与声文

第二目 情文

第三目 风格

第四目 体制

第五目 文、笔之区别

第四节 沈约与音律说

第一目 人工的音律之制定

第二目 所谓四声八病

第三目 音律说之反响

第五节 嵘与历史的批评

第六节 刘勰与复古思想之萌芽

第三章 北朝之文学批评

第一节 北朝文学批评之风气

第二节 颜之推

第五篇 隋唐五代——文学观念复古期之一

第一章 复古运动的酝酿时期

第一节 李谔王通

第二节 唐初史家

第三节 刘知几之《史通

第二章 复古运动的高潮时期

第一节 诗国的复古说

第一目 陈子昂李白

第二目 杜甫

第三目 就于皎然之所著

第四目 白居易与元稹

第二节 文坛的复古说

第一目 文与文化

第二目 柳冕

第三目 韩愈

第四目 柳宗元

第五目 韩门二派

第六目 韩、柳以外之文论

第三节 批评风气之流行

第一目 标榜的批评

第二目 象征的批评

第三章 复古运动的销沉时期

第一节 批评风气之转移

第一目 论格论例之著

第二目 论诗本事之著

第三目 摘句品选之著

第二节 古文运动之尾声

第一目 皮日休

第二目 孙樵

第三节 司空图之《诗品

第四节 刘晌

第六篇北宋——文学观念复古期之二

第一章 北宋之文论

第一节 宋初之文与道的运动

第一目 统的观念

第二目 柳开与赵湘 第

三目 石介与孙复

第四目王禹偁

第五目 穆修

第六目 宋祁

第二节 文与道之偏胜与三派之分歧

第三节 古文家之文论

第一目 欧阳修

第二目 曾巩与刘弁

第三目 三苏

第四节 道学家之文论

第一目 道学家文论之衡价

第二目 周敦颐

第三目 二程

第四目 程门弟子

第五节 政治家之文论

第六节 释子之文论

第二章 北宋之诗论

第一节 诗坛批评之风气

第一目 论诗风气之流行

第二目 诗话

第三目 笔记与语录

第四目 诗话之丛书类书与辑本

第五目 其他论诗之著

第六目 论诗诗

第二节 诗人之诗论

第一目 欧阳修与梅尧臣

第二目 苏轼

第三目 黄庭坚

第四目 魏泰与叶梦

第五目 韩驹与吴可

第六目 江西省诗人

第三节 道学家之诗论

第一目 张载

第二目 邵雍

第三目 二程及其门人

下册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文学批评完成与发展之三阶段

第二章 南宋金元文学批评概述

第三章 明代文学批评概述

第一 与文学之关系

第二节 与学术之关系

第四章 清代文学批评概述

第二篇南宋金元

第一章 南宋之文论

第一节 道的问题

第一目 胡铨(楼钥附)

第二目 朱熹

第三目 真德秀魏了翁

第二节 法的问题

第一目 文言文之法

第二目 四六之法

第二章 南宋之诗论

第一节 道学家

第一目 张杭(家翁附)

第二目 朱熹

第三目 包恢

第二节 诗人

第一目 张戒

第二目 杨万里朱弁附)

第三目 陆游戴复古附)

第四目 姜夔

第五目 四灵派

第六目 严羽

第一款 沧浪以前之诗禅

第二款 禅与悟

第三款 神韵与格调之沟通

第四款 论诗体

第七目 刘克庄

第三章 金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赵秉文李之纯(雷希颜附)

第二节 王若虚

第三节 元好问

第四章 元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郝经

第二节 方回

第三节 戴表元袁桷

第四节 刘将孙欧阳守道刘辰翁、赵文附)

第一目 文论

第二目 诗论

第五节 杨维桢

第三篇明代

第一章

明初之文论

第一节 宋濂

第二节 方孝孺

第二章 明初之诗论

第一节 学者之诗论

第一目 宋濂与方孝孺

第二目 薛碹陈献章

第二节 诗人之诗论

第三章 前、后七子与其流派

第一节 七子先声之茶陵派

第一目 李东阳

第二目 邵宝何孟春(崔铣附)

第二节 前七子之诗论

第一目 李梦阳

第二目 何景明王廷相附)

第三节 后七子派之诗论

第一目 王世贞

第二目 谢榛屠隆

第三目 王世懋胡应麟

第四目 李维桢

第四节 七子派之文论

第四章 与前、后七子不同之诸家

第一节 唐宋派之论文

第一目 唐顺之

第二目 王慎中归有光

第二节 公安派

第一目 公安派之前驱

第一款 思想界的影响

第二款 戏曲家的关系

第三款 诗人的意见

第二目 袁宏道袁宗道、中道及江盈科附)

第一款 兄弟间的影响

第二款 与时文之关系

第三款 论变与真

第四款 论韵与趣

第三节 竟陵派

第五章

明末之文学批评

第一节 孙鑛评经(茅坤附)

第二节 艾南英论时文

第一目 时文化的文言文

第二目 古文家的时文论

第三节 鹿善继黄淳耀论学

第四篇清代(上)——文论

第一章 清初之风气

第一节 钱谦益

第二节 顾炎武黄宗羲

第一目 时代的刺激

第二目 三位一体之文学观

第二章 古文家之文论

第一节 桐城派之前驱

第一目 侯方域

第二目 魏禧魏际瑞

第一款 法

第二款 情理与气势

第三款 论识

第三目 汪琬

第二节 桐城文派

第一目 桐城派成立之因素

第二目 桐城文论之建立

第三目 方苞古文义法

第四目 刘大槐义法说之具体化

第五目 姚鼐义法说之抽象化

第六目 姚门诸人之阐说桐城市之学

第七目 各家对于桐城文之批评

第三节 桐城派之羽翼

第一目 袁枚(程廷祚附)

第二目 朱仕琇(鲁九皋附)

第三目 尚镕

第四目 张士元吴敏树

第四节 桐城派之旁支

第一目 恽敬与阳湖派

第一款 阳湖源流

第二款袍袖与枪桔

第三款文统

第四款文本

第五款本末条贯

第六款 阳湖作风

第二目 曾国藩与湘乡派

第一款为学大旨

第二款论文大旨

第三款用字与行气

第三章 学者之文论

第一节 经学家

第一目 戴震段玉裁之考据、义理、词章合一说

第二目 钱大昕、焦循之义法说(孙星衍罗汝怀附)

第三目 蒋湘南文言文

第二节 史学家

第一目 万斯同

第二目 章学诚

第一款道公而学私

第二款成家之学

第三款义理、博学、文章之合

第四款 道与学与文之关系

第五款对于古文的看法

第六款 文理与文例

第七款清真之教

第八款 对于袁枚的攻击

第三目 崔述 第五篇清代(下)——诗论

第一章 虞山诗派

第一节 钱谦益

第一目 对于批评态度的攻击

第二目 牧斋的态度

第三目 对于诗之性质之分析

第四目 牧斋之杜诗学

第二节 冯班冯舒附)

第一目 所谓虞山诗派

第二目 温柔敦厚与文体论

第二章 神韵说

第一节 王夫之

第一目 兴观群怨

第二目 法与格

第三目 意与势

第四目 情与景

第二节 王士

第一目 渔洋诗与神韵说

第二目 从格调说的转变

第三目 对宋诗的态度

第四目 所谓神韵

第三章 格调说

第一节 申涵光毛先舒

第一目 性情与风教

第二目 性灵与格调

第二节 叶燮

第一目 诗的演变

第二目 不变之质

第三目 所谓本

第四目 论诗境

第五目 论诗质

第三节 沈德潜宋大樽、成熙、潘德舆附)

第一目 温柔敦厚与格调

第二目 温柔敦厚与神韵

第三目 言志无邪与质实

第四章 性灵说

第一节 性灵说之前驱

第一目 黄宗羲

第二目 赵执信(吴乔附)

第三目 尤侗

第二节 袁枚

第一目 与当时诗坛之关系

第二目 性灵与神韵

第三目 怎样建立他的性灵说

第四目 性灵说的意义

第五目 修正的性灵说

第五章 肌理说

第一节 翁方纲

第二节 肌理说之馀波

第一目 方东树与文人之诗论

第二目 何绍基与同光体诗人

第三目 常州派之词论

郭绍虞先生学术年表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成就与贡献

参考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豆瓣读书.202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