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年),明代中期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明代前七子”之一。他出生于河南仪封县(今兰考县),祖籍潞州区(今山西省长治市)。王廷相为弘治年间进士,历任兵科给事中、四川省事、山东省副使等职。由于得罪宦官刘瑾等人,他多次被贬。嘉靖初年,他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四川,讨平了芒部首领沙保。后来,他被召入朝,拜为左都御史,升任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都察院事,累加太子太保。然而,他因牵涉国公郭勋案而被贬斥为民。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追赠少保,谥号“肃敏”。
王廷相廉洁奉公、学识渊博,在地方多有治绩。他倡导“为有用之学”和“治己之学”,以成就“内圣外王之业”,建立起足以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相抗衡的气学思想体系,被后世称为“气学二王”之一。在哲学宇宙观上,他否定佛道两家“有”生于“空”和“无”之说,反对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观点,宗张载的“气一元论”,认为“郑性之有无缘于气之聚散”,也没有离“气”而独立的“性”,对宋儒把“性”分为先天的“本然之性”和后天的“气质之性”的见解提出了修正。
王廷相在文学上工于文言文诗赋,其诗文尚摹拟,提倡复古,与李梦阳、何景明等并称“前七子”。此外,他对自然科学也有研究,在天文学、音律学和农业方面均有成就。他的遗著多收入《王氏家藏集》等书中。
人物生平
朱见深成化十年(1474年)出生在开封府仪封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仪封镇)。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补邑生。
朱祐樘弘治八年(1495年)乡试中举。
弘治九年(1496),会试不第,回潞州展墓,居于城内胜园,会族姓诸亲己,聚友讲学,其居所称子衡读书处,一年后始还。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及第,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兵部给事中,以丁忧去职。
朱厚照正德元年(1506),丧服期满回京,因得罪太监刘瑾,谪亳州市判官,移调高淳区知县。
正德四年(1509年)召回都察院,授御史,上书言兵事,其建议多被武宗采纳。任巡盐御使巡盐山东省,巡监山东时,严惩了多名贪官、恶霸。
正德五年(1510年)巡按陕西省,查抄刘瑾奸党曹雄家产,将庄田分给无地贫民承种。惩治太监寥堂。
正德六年(1511年)巡按山西省,上疏提出对“筹策绝人,胆略出众”的下层人士予以提拔。
正德七年(1512年)巡视陕西各州县,清查“淹禁狱囚”事,查处司法官员在受理案件之后,对嫌疑人长期监禁而不判决,或已判决而不执行等贪赃枉法、以权谋私行为。(见葛荣晋《王廷相年谱》)
正德八年(1513年)任督学北。
正德十二年(1517年)任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发布《督学四川条约》。
正德十四年(1519年)山东省提学副使,提督学校,继续提倡文教。
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山东省按察司提学副使。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任湖广按察使。
嘉靖三年(1524年)春,任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当年夏天,因母亲去世丁忧,归乡守制。
嘉靖六年(1527年)守孝结束,升任四川省巡抚右副都御史,讨平芒部叛酋沙保。不久,召入都察院管理事务。
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任兵部右侍郎。十二月,任兵部左侍郎,提议推行“义仓之法”。
嘉靖九年(1530年)任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因进贡洛杉矶快船队建言:以酌货物轻重定船数,改宣德以后传旨决定船数的办法。入为左都御史,疏言南京守备权太重,不应该令窦怀贞一人担任。被采纳。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呈《遵宪纲考察御史疏》,规定御史九项职责并颁行全国,遂使台政改观,朝野肃然。
嘉靖十三年(1534年)升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理都察院事务。呈《请议南京外守备军权疏》,遂解除徐鹏举兵权。
嘉靖十五年(1536年)加太子少保。针对“团营废坠,兵制侵驰”之弊,呈《修养团营事宜疏》,提出改革措施。
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加太子太保,其间,多次充任殿试读卷官。呈《天变自陈疏》,揭严嵩、张等人专权误国之举和“奔竞之风”。
嘉靖十九年(1540年)明世宗沉迷方术,怠懈朝政,令太子监国,满朝惟廷相冒死相谏,使世宗收回成命。
嘉靖二十年(1541年)三月,兼任殿试读卷官。同年九月,郭勋案牵连,被免官还乡,著《归田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享年七十,葬于仪封城东二里许(即今仪封镇老君营村南),谥号“肃敏”。
为官举措
王廷相嫉恶如仇,敢于同权宦斗争,针对社会弊端大胆提出改革主张并予以推行。
教育问题上,主张“学者读书当以经国济世为务”。为师应“以身作则,正己安人”。治学上重视“由博反约”、“知行并举”,大力推行教育创新。
防务问题上,选贤举能,修善城池,严禁各闸军索贿,严惩太监私占正军名额。
反腐问题上,上疏罢免财奉承、结党营私之人,究贪官,查冤狱,改革攒造黄册之积弊。提出“抑豪”、“稽籍”、“正租”的主张,驳斥腐儒复井田之议。提议改革边防弊政,严禁官府多报,冒领钱粮,推行“义仓之法”。针对上层社会的奢侈之风,提倡“崇位禁奢,相互简易”。
法律问题上,反对暴政,强调“慎明刑狱”,“执法秉直不阿”。军事上提出“予储军饷”,“振刷兵制”,“寓兵于农”等治兵措施。
民间起义问题上,提出“宽赋税,轻徭役”,改革银粮收解制度,防止贪官污吏从中盘剥,加重人民负担。
故事喻人
王廷相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时,曾对初任右副都御史的下属张瀚说:昨日雨后上街,见有位轿夫穿了双新鞋,一路小心翼翼生怕弄脏。结果进城后泥泞渐多,溅上了泥污。自此,这位轿夫就不再顾惜脚下的鞋子了。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
张瀚很佩服王廷相的见解,一生谨记在心,廉洁奉公,对有恩于自己的张居正,也敢于直言力争。
思想观点
王廷相吸收了荀子、王充、张载、薛瑄的气本论和范缜的神灭论观点,肯定了张载关学思想的实用性。他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进行仔细研究后,认定气学才是真正儒学,晚年著书长发二十载。
气学思想
王廷相认为天地万物皆源于无形不灭且无处不在的气,气分阴阳二气,可化不同形态,由此也可见气也是实体。
他说“元气者,天地万物之总统”。“元气化为万物,万物各受元气而生”。“天地、水火。万物,皆从元气而化,盖由元气本体具有此种,故能化出天地、水火、万物”(《雅述》上篇)。
⒈理本论是伪儒学
王廷相批判程朱理学“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有理而后有气”等观点不符合事实,其本质是道学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儒学。
他说“万物之生,气为理之本,理乃气之载,有元气才有动静”。“万理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造化自有入无,自无为有,此气常在,未尝灭”。“理生于气者也,气虽有散,仍在两间,不能灭也,故曰‘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理根于气,不能独存也,故曰‘神与性皆气所固有。’”(《横渠理气辨》)。
“世儒谓‘理能生气’,即老氏道生天地矣”,“老庄谓道生天地,宋儒谓天地之先只有此理,此乃改易面目立论耳,与老庄之旨何殊?”又说“儒者曰:天地间万形皆有敝,惟理独不朽,此类痴言也。理无形质,安得而朽?以其情实论之,让之后为放伐,放伐之后为篡夺,井田坏而阡陌成,封建罢而郡县设,行于前者不能行于后,宜于古者不能宜于今,理因时致宜,逝者皆狗矣,不亦朽敝乎哉?”(《雅述》下篇)。
⒉心本论是异端
王廷相批评陆王心学“万事万物皆出于心”、“是内非外”、“禅定而无应”等观点是道家杨朱学派吸收了佛学思想的异端。认为“心”只是感知,无法改变现状!
他说“先内以操外,此谓之动心,动心不可有;由外以触内,此谓之应心,应心不可无,非不可无,不能无也……动心何有乎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应心之不能无也”(《雅述》上篇)。“人心有物,则以所物为主”(《慎言》卷六《潜心篇》)。“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雅述》上篇)。
“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此静而未感也,人心与造化之体皆然。使无外感,何有于动?故动者缘外而起者也。应在静也,机在外也。已应矣,静自如。故谓动以扰静则可,谓动生于静则不可,而况静生于动乎?”(《雅述》上篇)。“异端之学无物,静而寂,寂而灭;吾儒之学有主,静而感,感而应”(《慎言》卷六《潜心篇》)。
⒊气既虚又实
他说“是气者,形之种;而形者,气之化。一虚一实,皆气也”(《内台集》卷四《答何柏斋造化论十四首》)。“是故气有聚散,无灭息。……譬冰之于海,寒而为冰,聚也;融澌而为水,散也。其聚其散,冰固有无也,而海之水无损焉”。又说:“气虽无形可见,却是实有之物。口可以吸而入,手可以摇而得,非虚寂空冥无所索取者”(《内台集》卷四《答何柏斋造化论十四首》)。
“天地未判,元气混涵,清虚无间,造化之元机也,有虚即有气,虚不离气,气不离虚,无所始,无所终之妙也。不可知其所至,故曰太极;不可以为象,故曰宇宙,非阴阳之外有极有虚也,二气感化,群象显设,天地万物所由以生也,非实体乎?”
无神论观点
王廷相吸收了范缜的神灭论观点,斥责神鬼邪说乃无稽之谈。
对持天地由神主宰的人,诘问道“不知所谓主宰者是何物事?有形色耶?有机轴耶?抑《纬书》所云十二神人弄丸耶?不然,几于谈虚驾空无着之论矣!”他说“天道悠而难知,人事近而易见,凡国家危乱者,咸政之不修,民之失所,上之失职也。孰见天帝诃诋乎哉?孰见天帝震怒乎哉?”
他认为人是有感而梦,可能是身体感觉,也可能是思维意识,“梦之说二:有感于魄识者,有感于思念者。何谓魄识之感?五脏百骸皆具知觉,故气清而畅则天游……雷之震于耳则鼓入;饥则取,饱则与;热则火;寒则水。推此类也,五脏魄识之感著矣。“何谓思念之感?道非至人,思扰莫能绝也,故首尾一事,在未寐之前则为思,即寐之后即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凡旧之所履。昼之所为,入梦也则为缘习之感;凡未尝所见,未尝所闻,入梦则为因衍之感;谈怪变而鬼神罔象作,见台而天阙王宫至……反复变化,忽鱼忽人,寐觉两忘,梦中说梦。推此类也,人心思念之感著矣。”
认为人有气才有神,有气和神,身体才能活动。人死,气灭,只剩躯壳没有任何意义。
辩证思想
⒈物竞天择是自然界法则
他说:“天地之生物,势不得不然也,天何心哉?强食弱,大贼小,智残愚,物之势不得不然也,天又何心哉?”“人物之生于造化。一而已矣。无大小,无灵蠢,无寿夭,各随气之所秉而为生,此天地之化所以为公也……但人灵于物,其智力机巧足以尽万物而制之,或驱逐而远避,或拘系而役使,或杀而肉食,天之意岂如是哉?物势之自然耳。故强凌弱,众暴寡,智戕愚,通万物而皆然,虽天亦无如之何矣!”
⒉成事在人不在天
他说“五谷似也;断肠裂腹之草,亦将食人乎?鸡豚似也;虺蜿蝎之属,亦将为人乎?夫人之食乎物,固曰天之为夫人之生之也。然则虎狼攫人而食,谓天为虎狼生人可乎?”(这段话意思是:五谷似乎符合这种目的论的观念,那么断肠裂腹之草之所以存在难道也是为了供给人的食用吗?鸡豚似乎符合,那虺蜿蝮蝎等毒蛇毒虫的存在,也是为了人吗?如果说人吃东西,就刻意说是上天为人而生出这些东西,那么虎狼把人抓去吃掉当食物,可以说老天为了虎狼而产生人的吗?)
唯物主义思想
⒈占卜问卦不足信
有人问王廷相对晋朝的郭璞曾“以鸠斗占吉凶”的看法。王廷相认为不足为信,回答:“亦何必鸠?凡物皆可占卜矣。吉凶,人事之常,斗噪,物性之感,皆实事也。彼此相,岂无偶中?中即神矣,予亦往往得之,但不为信”。
⒉不可沉迷五行说
他说“执事所谓‘世之言五行有奇中者’,此何足异哉!盖多言而能中耳。仆尝谓不用五行,能亦奇中。试以士人举进士者十人,仆据其文学体貌悬而断之,指某曰:后日官至某官,中间履历,平顺坎险,随意而道,指某曰何如何如,他日验之,必有三四中者,且亦有一二奇中者。何也?此皆士人之所必有者。若以为白日飞升,则无能验之矣。不中者,人不传之矣:中者,必传之以为神。然则假五行而奇中者,何以异此?”
评击“自圣王之政衰,而异端之术起,始有以五行分配十二支于四时者矣,始有以五行配五脏六腑者矣,始有以五行名星纬者矣,始有以五行论造化生人物者矣。斯皆假合傅会,迷乱至道”。“淫僻于阴阳者,必厚诬天道,傅会于五行者必荧惑主听”。
⒊天象变幻是寻常事
王廷相认为天气和星象不可推测人事,他说:“日月薄食。星纬慧孛,历家可以逆而推之……既可以推而知之,是天道一定之度当然,谓应人主之行政,岂不诬乎?此则其说不可通也”。“天,一也;天下之国,何千百,天象之变,皆为中国之君谴告之,偏矣。以为千百国皆应之,而国君行政之善恶,又未必一日月而均齐也”。
教育观点
⒈学习从幼年开始
他说“性成于习”。“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壮大者已成驳僻之习,虽以正导,彼以先入之见为然,将固结而不可解矣,夫安能变之正。故养正当于蒙”。
⒉知行并举,深思熟虑
他说“夫圣贤之所以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而已”。“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思之精、习之熟”。
⒊要有独立新思维
他说“若曰‘天下之理,先儒言之,皆善而尽,但习以守之可也’,是不知道无终穷,忽忽孟浪之徒尔,谓之诬道;若曰‘后世之人,必不能及于古之儒者,’是不知造化生人,古今一轨,中人以下,以己论量天下者也,谓之诬人。是皆流俗积习,贵耳贱目,任书籍而不任心灵者也,亦何望于圣人大方之域哉”。
⒋实践出真知
他说“大抵近世学者,无精思体验之自得,一切务以诡随为事。其视先儒之言。皆万世不刊之定论。不惟遵守之笃,且随声附和,改换面目,以为见道”。
他经观察得出“每遇春雪,以袖承花观之,并皆六出”。又见古书写:“土蜂科不产子”。于是多年观察蜂巢,留意土蜂产子,用其他各种虫子填入巢中,等到土蜂子成形化出,发现土蜂把这些虫子当作了食物,王廷相“累年观之,无不皆然”。
文学作品
诗词作品
《江南曲》
采金陵江,往来石城道。
不问江南人,安识江南草。
江上杨柳花,袅袅不肯住。
随燕入帘栊,因风复飞去。
(赏析:朱祐樘弘治初年,苏松河道淤塞,杂草丛生,有感而作)
《芜城歌》
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赏析:明孝宗年间出现“弘治中兴”,遂乘兴而作)
《胡桃沟行》
松州之南茂州北,豺狼当道储饷厄。
中丞调兵急于火,夜里平番房破。
游击将军张世贤,赤心杀贼不愧天。
胡桃沟里被围急,弯弧四顾心茫然。
高岸当前后番虏,箭镝奔雷辟地户。
胡不幸误一蹶,徒手犹能搏雕虎。
芮家参将才且都,守边不数丁大夫。
忍令对面不相救,安在奋勇西击胡。
几人同来不同死,将军血作沟中水。
生时豪气雄万人,死后忠魂报天子。
边城二月吹芦笳,怨声番入胡桃花。
胡桃花开白练练,沟底行人泪如线。
(赏析:朱祐樘弘治年间,蒙古鞑屡次入侵,明军誓死抗敌,尤其游击将军张世贤以身殉国)
《扈从陵》
万山回合羽林军,山外旌旗望不分。
欲识圣人行在所,五云随处结龙文。
《 曲江池醉歌赠长安诸公》
长安诸公虎凤客,曲江宴我春微茫。
江边草没古皇迹,塔前云散千佛光。
人豪意远词锦鲜,尚书御史纷琼筵。
邺中文学不足数,洛下风流漫自贤。
健气棱紫雕下,秀仪合沓轻鸿翩。
华严御宿平如掌,豁豁晴川新阳上。
古人不来今人来,百花楼台半草莽。
袅袅富春竿,纂东陵瓜。
吾道贵沉冥,浊俗矜繁华。
暮芳,朝餐紫霞。王乔赤松,韶颜如花。
海里三山接羽翼,人间万事真泥沙。
金鱼绣服有何益,食封开府虚相夸。
君不见汉家昆明市金作池,旌旗影灭石没。
又不见唐帝木芙蓉为苑,殿幄香沉烟卉发。
清渭常流东海波,南山不断诸陵月。
请君休歌行路难,直须痛饮金壶干。
醉向江头照容鬓,百年几许身心闲。
牧羊小儿垂赤,屠龙豪士沦幽山。
妖虹无计洒赤血,天狼未灭空长叹。
弹朱篌,击鼓,催花不开白日暮。
腰间宝剑双龙精,把向尊前为公舞。
《行塞》
阅计行边远,臣工岂惮烦。
嫖姚临瀚水,博望见河源市。
榆塞秋先到,沙场日已昏。
前驱争射猎,飞骑绕平原。
《途中晦日》
水落轩皇国,天寒郭隗台。
客程残月尽,岁事一花开。
雁向衡阳去,云从碣石来。
乾坤无定迹,旅思若为裁。
(赏析:明武宗正德六年,以战国时期郭隗提议燕昭王筑黄金台纳才的故事,有感而作。并想到提议李炎纳贤)
《早发新坝》
沱水遥通岛,扬帆藉稳流。
星摇淮浦夜,月湿海门秋。
世难几人在,心灰百计休。
时闻南去雁,还动故乡愁。
《 潼关》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
《西京篇》
秋风泼泼咸阳道,渭浦千霜白秋草。
秋草秋风暗古城,行人犹说西京好。
唐长安城宫阙郁崔嵬,紫阁终南相向开。
建章长信飞尘杳,千门万户华阳回。
地底灵符生宝玉,天中王气夹风雷。
翠华銮辂乘春令,皓齿青娥艳落梅。
青娥如花复如雪,含情含态可怜绝。
鸳鸯比翼兰塘水,凤皇双栖上阳阙。
君王自爱长生乐,粉面铅姿却情薄。
已闻入海访神山,更道分官祀灵岳。
灵岳神山在何处,太乙无灵岁华莫。
坛上烟霏百和香,黑枕黄鹂飞来忽飞去。
王母娘娘碧霞盘,桃赐人间已三度。
少翁击铎复吹风马宵纷错。
宫娥屏隔不敢近,神人荒忽但虚幕。
可怜卫霍大将军,提师十万净边尘。
出塞阴山系骄予,归朝原庙荐高勋。
勋业已成分戚里,女作贵人男尚主。
甲第曾照九城,珂马飞轩满三市。
一言得意即回天,卧内收符夺晋鄙。
金张骄侈不足云,窦灌豪华相似。
貂冠齐入分椒舍,朱门尽是鸣环者。
将军虫小儿紫褶,臂鹰奴子大宛马。
美人妖女倾名都,碧玉珊瑚斗天下。
富贵繁华惊转蓬,王侯钟鼎一朝空。
颜真卿晋终不至,蓬壶方丈难相通。
前日丰碑辞纂纂,平津已作汾阳市撰。
野火烧残金明阁,秋水崩沈射熊馆。
春花秋月剧无情,海水桑田漫莫凭。
玉碗早出秦帝苑,石麟凄断汉家陵。
汉家陵树满氤,千秋万岁霸陵存。
君看桥下春杨柳,落日飞花愁杀人。
《过骊山》
玉女霓裳斗彩虹,君王仙去凤楼空。
只今惟有垂杨树,留得寒蝉咽故宫。
(赏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职经骊山所作)
《明月篇》
明月漾金波,盈盈隔河。
桂殿飘香迥,兔宫丸药多。
嫦娥织女时同伴,天上人间愿相见。
团团流影铜龙楼,袅袅含辉紫宸殿。
沧溟跃出水晶盘,万户千门作意看。
石鲸秋动昆明市沼,玉虎宵吟金井阑。
汉帝金茎琼液冻,窦家云阁紫箫寒。
君不见三千宫阙光窈窕,月华冷浸长门道。
翠不来春已残,金扉未启花先老。
此时班姬双泪垂,此时陈后寸心悲。
娥眉曲曲徒生艳,玉貌盈盈欲待谁。
娥眉玉貌成消歇,别殿深宫羞对月。
屏间翡翠素尘欺,被掩鸳鸯芳麝灭。
金屋何时更来往,纨扇此生长离别。
空令圆魄入金闺,空令蟾彩照罗帏。
红香冷落难成寐,恼杀啼乌半夜飞。
长安思妇上高楼,见月偏惊枕秋。
寒衣节未寄清霜塞,独夜深闺玉箸流。
闺中络纬宵唧唧,朝下裁缝暮仍织。
征人远戍在龙城,作得戎衣长叹息。
与君结发方及,不谓少年成独栖。
回文织就空传恨,团扇妆成却掩啼。
鸿衔尺素君可闻,宝帐兰烟徒自薰。
今年且对长安月,明年愿作巫山云。
又不见七贵楼台连上苑,五侯甲第开金馆。
洞里看花春杳冥,池上闻莺朝睍。
画舸风回紫烟灭,兰堂月上香霞卷。
秦女吹箫云雾鬟,越娥拂舞锦斓斑。
龙须席上九鸾下,玳瑁帘中双燕闲。
帘开翠幕黄金屏,含娇含态斗娉婷。
夜夜芙蓉人似玉,朝朝兰茝酒如渑。
新年相赠同心结,元宵节争悬长命灯。
不道人间有失路,惟知天上会双星。
月明光光恒在天,人生岂得长相怜。
忧愁抑郁春生草,富贵繁华东逝川。
休言豪焰凌百代,休言娇宠无时改。
不死鸟抛却万年枝,雎鸠留下长生海。
风流袅那片时春,飞燕不来宫草新。
请看废苑荒台曲,月夜精灵梦着人。
《出陕城述所经览》
秦浦发归旗,逶迤度长坂。
云入林峦合,鸟向旌散。
浴兰注温泉,绿磴求骊馆。
莲峰峥华首,蘅坻清渭岸。
幽韵兹凌薄,遥心日纷乱。
牵组随世缘,山失真玩。
横骛涂尚迷,迟回局未返。
旅逆节乃苦,景美惬深眷。
秦既呜呜,梁歌亦纂纂。
尔同归,醉醒复何辩。
(赏析: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赴四川任职时出陕西省所作)
《预卜玄宫》
岭环隔翠苍龙绕,突出神峰霄汉边。
金井不须开宝穴,万年天子是飞仙。
(赏析:观星象而作的预言诗)
《 阆中歌》
天阔浮烟迥,沙平落照低。
春江同在眼,只觉异巴西。
《宫词》
云鬓蛾眉紫凤笙,三千队里独分明。
君王莫作寻常看,一别昭阳便隔生。
宫使传呼驾出忙,芙蓉小苑尽生香。
长门深锁无由见,不及飞花绕玉床。
二月昭阳春已和,牡丹亭馆几经过。
长门亦有闲花树,玉辇不来庭草多。
花扑珠帘玉殿春,翠娥分队唱歌新。
如今恃宠多娇贵,领得霓裳不著身。
(赏析:明武宗正德十四年,闻武宗率众三千南巡游乐,有感而作)
《巴人竹枝歌》
江草江花满眼新,不知郎处几多春。
愁来欲上东峰望,上到东峰愁杀人。
郎在荆门妾在家,年年江上望归查。
荼种得高如妾,纵有春风枉却花。
野鸭唼唼一双飞,飞到侬池不肯归。
莫共鸳鸯斗毛羽,鸳鸯情性世间稀。
蒲子花开莲叶齐,闻郎船已过巴西。
郎看明月是侬意,到处随郎郎不知。
《竹枝词》
郎在瞿塘侬自愁,坐憎风水打船头。
江灵若解渠侬意,郎若来时水不流。
赤霞帘幕气氤氲,欲换春衣怕白熏。
随意秋千寒食节下,桃花妒杀石榴裙。
(赏析: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停留重庆市时所作)
《杨花篇》
广陵三月可怜春,青青杨柳蘸湖新。
长条不思归客,散作飞花愁杀人。
浣沙艳艳吴江女,拾取香球连袂举。
花点轻狂只欲飞,徒欲多情乱心绪。
吴宫隋苑烟袅袅,别有豪华竞春早。
飞琼流雪洒行旌,日莫迷却长杨道。
江头一树白离离,打阵随风趁落晖。
漫天扑地何时住,困入沧波却怨谁。
《登台》
古人不可见,还上古时台。
九月悲风发,三江候雁来。
浮云通百粤,寒日隐蓬莱。
逐客音书断,凭高首重回。
(赏析:明武宗正德十六年九月,作)
《郢城最高处眺荆楚》
石城聊引望,三楚渺茫间。
峡自中流辟,江从西极还。
荆襄天设险,鄂岳水为关。
用武非今日,风云亦自闲。
(赏析: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于湖北荆州郢城作)
《 芳树》
芳树不自惜,与藤相萦系。
岁久藤枝繁,见藤不见树。
(赏析:明世宗嘉靖十五年,见世宗沉迷方术重用严嵩,忧虑而作)
《初见白发》
日日风尘色,劳劳簿领身。
不知明镜里,已作二毛人。
(赏析:明世宗嘉靖年间,作)
《明月沱》
客行无次序,向夕舟复维。
岂不厌水宿,摇裔渺前期。
沱明星月上,江冷蛟龙移。
野鼓何填填,宵火亦离离。
牛渚暮猿吟,湘潭市伤楚辞。
我行方浩然,我怀亦远而。
流浪自古昔,慨叹及今兹。
惊鹊靡定所,荒鸡讵知时。
行藏随去住,明发良不迟。
(赏析:明世宗嘉靖二十年,被免官后归乡时所作)
思想著作
《华阳稿》、《鄂城稿》、《泉上稿》、《金陵稿》、《小司马稿》、《归田稿》、《答天问》、《答薛君采论性书》、《横渠理气辩》、《驳稿集》、《沟断集》、《公移集》、《内台集》、《台史集》、《近海集》、 《吴中集》、《家居集》、《慎言》、《雅述》等,后人收录在《王氏家藏集》。
后世影响
至理名言
⒈立政本则存乎农。
⒉以身作则,正己安人。
⒊高手过招,点到即止。
⒋技艺千般有,不能样样精。
⒌能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
⒍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得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⒎君子之学,博于外而尤贵精于内,论诸理而尤贵达于事。
⒏潜心积虑以求精微,随事体察以验会通,优游涵养以致自得。
文学方面
王廷相倡导仿习唐诗,作为“明代前七子”之一,特点是诗句清新、明快。
哲学方面
王廷相集成前人气本论,对构建气学思想的起决定作用,吴廷翰曾拜其为师,并对后来的吕坤、王夫之生了很大影响。
门下学生
吴廷翰(号苏原,曾任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左参议)
人物评价
《明史》:“(王廷相)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
参考资料
廉洁故事 | 新鞋踩泥.澎湃新闻.202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