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齐泰

齐泰

齐泰(?—1402年),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汉族,是溧水(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明代殉道者,是明朝初期的名臣。

齐泰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参加应天乡试,名列第一,次年考中进士,历任礼部、兵部的主事。因多年为官无过失,随朱元璋祭拜皇家祖庙,得赐名齐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齐泰升任兵部左侍郎。皇太孙朱允炆(即建文帝)继位后,非常看重齐泰,任他为兵部尚书。齐泰与黄子澄参与国政,力主削藩。建文帝在他们的建议下,先后削废五位藩王,布告天下,发兵攻燕,朱棣因此造反,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将齐泰等人称为奸臣。朝廷军在和燕王的交战中屡屡战败,齐泰因为力主伐燕,被燕王上疏诋毁,建文帝罢免其官职,后又恢复原位。建文四年(1402年),京城失守,齐泰奔逃外地企图恢复建文帝的基业,被朱棣的手下抓住带到京师,论罪处死。齐泰的族人都被牵连或杀或发配。1525年,为纪念齐泰,人们在溧水区修建了一座聂氏宗祠,题名为“表忠祠”。南明弘光初年(1645年),齐泰被追赠太保,谥号“节”。清代爱新觉罗·弘历为齐泰追谥“忠敬”。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在《明史》中认为,齐泰虽有谋国之忠,但缺乏制胜之策,但同时也肯定了齐泰的忠贞气节。齐泰的作品无一存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齐泰,生年不详,原名齐德。洪武十七年(1384年),齐泰参加科考,在应天乡试中名列第一。次年得中进士。他历任礼部、兵部的主事。后来皇宫的谨身殿被雷霆击中,朱元璋因此去郊外的皇家祖庙祭拜,同行者是在朝中为官九年没有犯下任何过失的官员,齐德就在其中,他就是在当时被赐名齐泰。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齐泰从兵部郎中升任左侍郎。明太祖曾经询问他边关将领的姓名,齐泰全部说得清楚,无一遗漏。明太祖再问他地图户籍之事,齐泰立即从袖中拿出手上呈上,手册的内容简洁明了,明太祖为此感到十分惊异。

支持削藩

皇太孙朱允炆非常看重齐泰。洪武三十年(1397年),齐泰受明太祖嘱托,成为顾命大臣辅佐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驾崩,朱允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之后,齐泰升任兵部尚书,与翰林学士黄子澄一同参与国政大事。明太祖临终前,留下遗诏令诸位亲王驻守封地,不要去京城奔丧。诸王却称这是齐泰假传明太祖遗诏,为了离间天家骨肉之情,很是不满。因为诸王地位尊贵,辈分又高,还手握重兵,建文帝担心他们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同年六月,户部侍郎卓敬献上密奏请求抑制宗室藩王。燕王、周王、齐王、朱柏、代王、岷王等都在互相煽动。流言传到朝堂上,建文帝内心顾虑,便询问齐泰有何计谋,齐泰与黄子澄第一个提出要削藩,于是削藩之事都由他们主持谋划。建文帝在某日罢朝后,召见黄子澄再提削藩之事,黄子澄事后联系齐泰商议,齐泰认为朱棣朱棣手握重兵,又心有大志,应该先削燕王。而黄子澄则以燕王实力强大,一时难以攻克为由,提议先削燕王的胞弟周王朱橚及其他诸王,再图燕王。建文帝听取他们的提议,在这年七月命曹国公李景隆调兵围困河南省,抓住周王和他的妻妾子嗣送到京城,将周王削爵贬为庶人,迁往云南省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十一月,燕地、齐地有传言他们即将事变,朱允炆询问黄子澄,应该先针对谁,黄子澄以燕王图谋日久为由,称必先图燕王。建文帝又召见齐泰,询问如今打算削燕王,而燕王擅长用兵,手下士兵又精锐,应该怎样应对。齐泰建议以防守边关为名,将燕王的护卫兵全部调集出塞,断去燕王的羽翼。建文帝允准。

策划伐燕

直到建文元年(1399年),周王朱橚、齐王朱、朱柏朱柏、代王朱桂朱楩朱五王都先后在两年间被废掉。同年七月,燕王举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燕王直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消息传到朝堂,齐泰向朱允炆请求削去燕王的藩籍,公开他的罪行,并派兵去征讨。朝堂有人反对,齐泰称只有明确其为乱臣贼子,才能攻克他。最终朝廷决定伐燕,并且通告天下。当时跟随朱元璋的开国功臣没有留下几个,建文帝只好任命耿炳文耿炳文为大将军,令其率军明成祖北伐。耿炳文军在三关雄镇(今河北正定)被燕王军击败。黄子澄建议让李文忠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统率军队,齐泰极力阻止,没有成功。最终建文帝还是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命李景隆率军伐燕。

当时建文帝将五十万大军全部交给李景隆,李景隆承诺短时间内就可灭掉燕王。燕王听说朝廷是李景隆带军,大喜过望,称当年汉高祖刘邦都只能统兵十万,李景隆有何才能可统兵五十万,这些士兵正好可以为自己所用。建文元年(1399年)冬天,李景隆大军败给燕王军队。建文帝得知十分恐惧,恰逢当时燕王上书,诋毁齐泰与黄子澄,建文帝便将齐泰等人免除官职,来向燕王表示歉意。其实齐泰等人还是被建文帝偷偷地留在京城,再谋议伐燕之事。李景隆则给燕王传信,称齐泰二人已经逃走,请燕王息兵。燕王没有答应。

失败身死

建文二年(1400年),朝廷将领盛庸在东昌(今聊城市)战胜燕王军队,建文帝去太庙告祭,又恢复齐泰与黄子澄的官职。后来朝廷军在夹河(今河北武邑县北)兵败时,齐泰等人的官职又被建文帝罢免,以此请求燕王罢兵。燕王直言这是缓兵之计,反而进攻更加猛烈。最开始朝廷商议削藩之事,建文帝采纳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认为以天下而制约燕王一个辖地非常容易。结果交战之后朝廷军屡次败给燕王,建文帝感到后悔,进退两难。燕王军日益逼近朝廷,齐泰与黄子澄都被贬在外,建文帝召回齐泰。

建文四年(1402年),齐泰还来不及赶到京城,京城就已失守,齐泰便逃往外地,企图复兴建文帝的基业。燕王占领京城后,悬赏重金要抓住齐泰,齐泰将白色的马匹涂黑逃走。逃出去很远,马匹流汗导致墨水褪色,有人认出这是齐泰的马,齐泰因此暴露被抓。他与黄子澄等人一同被抓送京,直接处死。齐泰的堂兄弟齐敬宗等人也被牵连处死,他的叔叔齐时永、齐阳彦等人被发配边疆。齐泰年仅6岁的儿子被免死发配,直到朱厚熜时期才被赦免回京。嘉靖年间,知县谢廷为齐泰设祠祭祀。南明弘光初年(1645年),齐泰被追赠太保,谥号“节愍”。清代爱新觉罗·弘历为其追谥“忠敬”。

人物评价

《明史》记载:齐泰与黄子澄等人抱有效力国家的忠贞,却缺乏制胜之策。削藩失败之后,他们表现得忠愤激发,把受刀锯鼎镂的极刑看做像吃糖一样甜美,这种气节在百世以后,仍然生气凛然,令人敬畏。这是那些悠闲不忧念国事,而用自己的死来认罪的人不能同日而语的。如此来看,实在不能用“成者为王败者贼”的庸见论人。

清朝官吏、历史学家谷应泰评价,齐泰和黄子澄用兵,罪过严重,难以饶恕。

清朝爱新觉罗·弘历认为,朱棣作为藩臣,却造反想要篡位称帝,其他人反对他是义不戴天。虽然齐泰和黄子澄等人轻率没有谋略,不能很好的辅佐朱允炆,但是他们的尊敬君主和想要铲除强大藩王的心迹,却是可以原谅他们的不足的。等到大势已去之时,齐泰等人仍然不屈怒斥,虽然身死族灭,这种百折不回的气节也足以让令失节之人惭愧。

人物关系

人物故里

齐家山在今南京市高淳区沧溪长村埂与双城交界处,据传是齐泰的故里。齐家山在淳南门外十里,荒冢垒垒,历来相传为齐尚书故宅。

轶事典故

图谋复兴

朱棣攻破了南京之后,齐泰逃往外郡,企图复兴。当时燕王朱棣急于重金悬赏齐泰。齐泰骑上用墨涂黑的白马逃走,马跑了一段远路后,汗出墨退。有的人说:“这是齐尚书的马。”齐泰就这样被捉送京。

削藩之谋

刘盈做皇太孙的时候,曾在皇宫东面的角门坐着对黄子澄说:“我的各位长辈都掌握重兵,大多不遵法度,怎么办?”黄子澄说:“各位藩王手下的护卫兵,只够守护自己,假若发生变故,用天子的军队去征讨,谁能抵挡?汉朝吴楚等七国诸侯不是不强,最终归于灭亡。这是由于大和小、强与弱的形势不同,理顺和理逆大不一样呀。”皇太孙认为他的话说得对。等登上皇位,就叫黄子澄兼任翰林学士,与齐泰共同参预国家政事,对他说:“先生还记得当年在东角门说的话吗?”黄子澄叩头说:“不敢忘记。”回去后就同齐泰谋划,齐泰想先除掉燕王。黄子澄说:“不行,周、齐、湘,代众藩王,在已故太祖皇帝时,就多有不遵法度的事,削除他们有名义,如要兴师问罪,应当首先对周王。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削除周王就是剪掉燕王的手足。”谋划已定,第二天进宫报告刘盈。不久,燕王发兵反叛,燕王流着眼泪向将吏们誓师说:“陷害众王不是出于天子的本意,而是奸臣齐泰、黄子澄所干的啊。”

研究书目

《明史·列传第二十九》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罪惟录·一》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明史.国学网.2024-05-06

明史·列传第二十九.ctext.org.2024-04-30

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ctext.org.2024-04-30

罪惟录·一.ctext.org.2024-04-30

郑和下西洋.豆瓣电影.202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