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淑
裴淑,约生活于李诵永贞至唐文宗太和(805~835)年间。字柔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唐朝著名诗人元稹继妻。
裴淑出身河东裴氏,是天宝的望族大姓。其才思敏捷,善于诗作。
考古人员在陕西洪渎原发现了裴淑的墓葬。她的墓是洪渎原上罕见的晚唐中大型墓葬,按照墓志的记载,裴淑的墓葬修建于元墓东“数步”,之所以没有合葬,是因为术士推算不太吉利。
人物生平
裴淑善弹琴,往往借助琴音表述心绪。元和十年(815)三月,元稹与裴淑结婚。元和十四年(819),元稹任虢州长史,曾绕道涪州,随裴淑探望亲属。在涪州期间,元稹作有《黄草峡听柔之琴二首》。其一云:“胡笳夜奏塞声寒,是我乡音听渐难。料得小来辛苦学,又因知向峡中弹。”诗作夸赞妻子琴艺之高,以己之听音难反衬妻子之技艺高。第二首云:“别鹤凄清觉露寒,离声渐咽命雏难。怜君伴我涪州宿,犹有心情彻夜弹。”元和十五年(820),裴淑生子道护,元稹作下《妻满月日相唁》:“十月辛勤一月悲,今朝相见泪淋漓。狂花落尽莫惆怅,犹胜因花压折枝。”从诗句里能看出元稹对妻子的勤苦生育尚能体谅。
裴淑也擅长诗作。元稹每每与裴淑对话都离不开自己的仕宦迁转。裴淑随元稹经历仕宦之迁转,面对地域、职位之变化自然也会产生感情的波动。长庆三年(823),元稹任浙东地区观察使。从长安到浙东去,裴淑“有阻色”。为此,元稹写下《初除浙东妻有阻色因以四韵晓之》:“嫁时五月归巴地,今日双旌上越州。兴庆首行千命妇,会稽郡旁带六诸侯。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大和四年(830),元稹任武昌军节度使、鄂州市刺史。一家又要从长安到鄂州,裴淑心情不好。裴淑难之:“岁到家乡,先春又赴任。”元稹即赠诗《赠柔之》:“穷冬到乡国,正岁别京华。自恨风尘眼,常看远地花。碧幢还照曜,氧化铁莫咨嗟。嫁得浮云婿,相随即是家。”裴淑亦有《答微之》:“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不是悲殊命,唯愁别近亲。黄栗留迁古木,朱履从清尘。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夫妻间一赠一答,将彼此心事写出。
主要作品
《答微之》
侯门初拥节,御苑柳丝新。
不是悲殊命,唯愁别近亲。
黄莺迁古木,朱履从清尘。
想到千山外,沧江正暮春。
争议事件
裴淑墓在修建时,恰巧碰到了一座盛唐早期的大型唐墓,但是主持葬礼的元道护(元稹之子)并没有因此另外选择一处墓地来安葬裴淑,而是将该墓墓室火焚处理后,继续修建裴淑墓墓室。这一行为在唐朝非常不吉利,甚至涉嫌犯罪。
按照该墓发掘负责人、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研究员李明的观点,之所以这样做和元道护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元道护是庶出,但却是元稹存活下来唯一的儿子,按照封建礼法,在裴淑去世之后,元道护成为整个家族遗产的头号继承者。或许是为了强调自己的话语权,淡化自己庶出的身份,他有了阻止父亲和继母合葬在一起的诉求。
墓葬信息
裴淑的墓葬被陕西省的考古工作者在咸阳洪渎原发现。其墓是洪渎原上罕见的晚唐中大型墓葬,按照韦绚撰写的《裴淑墓志》记载,因元稹长子元道护、长女元保子及术士朱生的共同决策,墓主裴淑因姓利不合不得于夫墓,于元稹墓东数步别启穴下葬,而其墓在建筑时又恰巧打破了一座盛唐早期的大型唐墓。
相关评价
元稹与裴淑的生活中有琴有诗,彼此对话中渴望消解生活的重负。从元稹、裴淑的诗作中,可见共同的无嗣之忧,亦可见仕途坎而不断迁徙的无奈之情,更能体现出家庭生活与艺术生活的交融。元稹不仅具有为官的“直正”品格,还是一位能够处处体谅妻子的丈夫。既是知音,又是诗侣,裴淑陪元稹一路仕宦迁转,元稹伴裴淑品味喜怒哀乐,两人堪称是灵魂伴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田恩铭评
参考资料
裴淑.闻喜人物.2023-10-27
元稹与裴淑的婚姻生活及琴诗赠答.中国作家网.2023-10-27
元稹之妻裴淑墓葬在陕西被发现.今日头条.2023-10-27
重磅!元稹之妻痴情才女裴淑墓被发现.济宁新闻网.2023-10-27
元稹与裴淑的婚姻生活及琴诗赠答.光明新闻.2023-10-27
01 陕西发现元稹妻子裴淑墓 二人爱情故事广流传.人民网.2023-10-27
当技术成为一种视野:如何反思艺术史中的技与艺.今日头条.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