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
州,弘农,望。《尚书·禹贡》中说包括雍及豫二州之境。周初为虢国。开元户一万七千七百四十二。乡五十。元和户五千二百三十六。乡三十六。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弘农郡及乡郡,置虢州,治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领弘农、阌乡、湖城3县,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弘农郡,移治所于鸿胪川(河南灵宝虢略镇)。唐初又置,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部:灵宝、奕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宋以后就略小了。
内容介绍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
《禹贡》雍及豫二州之境。周初为虢国。虢有三:北虢,今陕州平陆县,东虢国,今荥阳市;西虢国,在今凤翔扶风县也。鲁僖公二年,晋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虢亡乃为晋地。其後三卿分晋,属韩。秦兼天下,属三川郡。至刘彻元鼎四年置弘农郡,後魏以拓跋弘讳“弘”,改为恒农郡。元修永熙三年,分为西恒农,属陕州区。宇文毓复为弘农。隋开皇三年废郡,以县属陕州,大业二年又改属河南省。
三年,又於弘农县置弘农郡,义宁元年改为凤林郡。其年,於卢氏县置虢郡,武德元年改为虢州。其年,改凤林郡为鼎州,因鼎湖以为名。贞观八年废,遂移虢州於今理所。
州境:东西南北八到:西北至上都四百三十里。东至东都四百五十三里。东至陕州一百三里。
西南至商州区三百七十里。西北至潼关县一百三十里。自关至华州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河中府一百八十里。
贡、赋:开元贡:天门冬,地骨皮白皮,麝香。赋:绢,纟?,绵。
弘农县,望。郭下。本汉旧县,隋大业二年省,三年复於今湖城县西南一里置,寻移就郡理。其年,移郡於鸿胪川,县亦随徒,即今县是也。义宁元年属凤林郡,武德元年属鼎州,贞观八年属虢州。
方伯堆,在县东南五里。宋奋武将军鲁方平所筑。
鸿胪水,过县北十五里入灵宝市界,溉田四百馀顷。
卢氏县,上。西北至州一百六十六里。本汉旧县,春秋时西虢国之邑。地有卢氏山,或言卢生得道於此。山宜五?,可以避水灾。隋开皇三年改为虢州,大业三年废,以卢氏属河南郡。武德元年,又置虢州,县依旧。
阌乡县,望。东南至州一百里。本汉湖县地,属京兆尹,自汉至宋不改。宇文毓二年,置阌乡郡。按:阌乡,本湖县乡名。阌,文言文“闻”字也,《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从门,{日}声”。隋开皇三年,废阌乡群,十六年移湖城县於今所,改名阌乡县,属陕州区。贞观八年,改属虢州。
秦山,一名秦岭,在县南五十里。南入商州区,西南入华州。山高二千丈,周回三百馀里。
黄巷坂,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即潼关路也。《水经注》曰:“河水自潼关东北流,侧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历北出东,通谓之函谷关,岸高道狭,车不得方轨。”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又潘岳《西征赋》曰“溯黄巷以济潼”,亦谓此也。
桃源,在县东北十里。古之桃林,姬发放牛之地也。
黄河,在县北三里。
全鸠水,一名全节水,汉戾太子亡匿之处。
曹操故垒,在县西二十五里。魏武征韩遂、马超,此地置垒。又宋武之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滨河带险,大小七营,皆此处。
赫连氏京观,俗号平吴台,在县西二十二里。赫连勃勃使太原公昌攻宋武帝将朱龄石於潼关县,克之,筑台以表武功。
玉城县,上。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汉卢氏县地,属弘农郡。後魏正始二年,分立石城县,废帝改为玉城县。宇文邕天和元年废。隋义宁元年重置,贞观八年移於今理。
朱阳县,上。东北至州七十里。本汉卢氏县,属弘农郡。後魏太和十四年,蛮人樊磨背梁归魏,立朱阳郡并朱阳县,令樊磨为知府。大统三年,分为朱阳郡,属东义州。周武帝保定市二年,又省郡。宇文赟大象元年,割卢氏西界以益朱阳县。
隋开皇四年北属陕州区,大业三年改属虢州。
湖城县,望。东南至州五十二里。本汉湖县,属京兆尹。即黄帝铸鼎之处。
荆山,在县南。即黄帝铸鼎之处。
夸父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湖县故城,在县西南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