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铭
张学铭(1908年-1983年),字西卿,海城市人,张作霖次子,张学良胞弟,原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
张学铭早年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后于1928年远渡日本,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同时任中国驻日使馆见习武官,次年回国,于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中就职;1930年,张学铭随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介石,10月,在吴铁成举荐下,出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长,1931年,任天津市市长,兼任公安局局长,任职期间,成功平息了由日本人组织策划的汉奸“便衣队”发动的两次暴乱,却被迫辞职出国考察,游历欧、美等地。在此期间与朱洛筠相逢,并结为夫妻。1941年回国,历任中国国民党政府东北地区长官部参议室中将主任、行辕参议室副主任、总参议等职。1949年,张学铭拒绝前往台湾,选择留在天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张学铭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被任命为天津人民公园管理所副所长,后历任天津市政工程局副局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3年4月9日,张学铭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
人物生平
世家哀子
张学铭,1908年出生,乃张作霖次子,与其姐张首芳及其兄张学良,皆为张作霖原配夫人赵春桂所生,因赵春桂生张学铭时,张家看门人老薛午睡时做了一个梦,梦中一小喇嘛直闯入院内,老薛起身追赶。慌忙中遇到张作霖,问他为什么乱跑。老薛称见小喇嘛闯进院子,故此才急忙追赶。而赵春桂恰好于此时生下了张学铭。张作霖曾枪杀过一个小喇嘛,迷信的张作霖认为,这是小喇嘛来找他算账的,因而不喜张学铭。张学铭自幼与母亲赵春桂在新民府生活,1911冬,赵春桂携张学铭到沈阳市,找张作霖索要生活费,晚上,赵春桂与张学铭眠于外间。夜里张学铭的啼哭声,把睡在里间的张作霖吵醒,张学铭遭到张作霖的暴打。赵春桂与张作霖发生争吵后,1912年4月,于新民病逝,张学铭来到沈阳张作霖大帅府生活。
早年经历
张学铭青少年时期入东北陆军讲武堂学习1923年,在张作霖一手包办下,与东北医院院长之女姚佩铭结婚,婚后二人感情并不融洽。1928年,张作霖将张学铭送到日本陆军步兵学校留学,兼任中国驻日使馆见习武官,张学铭留日期间,张学良时常写信给他,鼓励他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张学良在其中一封信中写道:“弟能知在异邦奋勉,不贻国人之羞,不丢父兄之脸,兄甚喜。我弟论及东瀛人士,皆能努力前程,非同我国之军阀、官僚,日以大烟、麻雀为生活可比,兄闻之更快甚,觉我弟知识高进矣。但望我弟永远保守此种思想,将来学成归国,勿践旧官僚之恶习,是为切要。”1929年,张学铭回国,在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中任职。
跻身政界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死,6月17日,张学良化装成士兵返回沈阳市,继任东北地区保安总司令,并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改易旗帜,(1929年12月29日《新民晚报》)公开支持蒋介石,表示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1930年,蒋阎冯大战爆发,张学铭与其兄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介石,由于东北军的介入,使战争局势迅速倒向蒋介石一方,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全面获胜而告终。蒋介石委任张学良为“全国陆海军副总司令”,并与之结为异姓兄弟,同年10月,张学铭在吴铁成举荐下,出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长,从此身中国国民党政界。1931年3月,出任天津市市长,兼任公安局局长和东北政务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委员,成为民国政府一方政界要员。
整顿警队
张学铭上任伊始,即任用王一民等人整顿天津保安队。保安队本是警察部队,按照《辛丑条约》之规定,天津城外围10公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因此天津保安队,不仅有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同时肩负着保卫天津的责任。但当时的保安队武器陈旧、纪律废弛,难以履职。张学铭从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中抽调骨干分子,将保安队的兵力增加到3个团,并更新武器、配齐弹药,加强军事训练和爱国保土教育,整顿军风军纪,提高了保安队的战斗力。张学铭还在保安队内成立特务队,加强了对日本租界的情报工作,随时了解日本人的动向。
天津事变
事变背景
当时的天津市各方势力交织如茧,以日本势力最为猖,早在20年代初,日本天津驻军一次拨款5万元,由李际春、张碧、袁文会、石友三等为军政头目,搜罗散兵游勇、地痞流氓、青帮分子及吸毒者等2000余人,进行训练,这批人没有番号、不穿军装,自称“便衣队”。
“九一八事变”之后,天津作为华北的中心以及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根据地,如若发生意外,将会动荡整个华北地区的局势并瓦解东北军在山海关区以内的势力。日本亦可趁乱将蛰居天津日租界的溥仪到东北地区,扶植其成立傀儡的伪满洲国政权。1931年10月中旬,日本奉天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奉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之命,潜入天津,设法引诱溥仪出逃东北。为达到目的,土肥原贤二与本庄繁决定“采取特殊手段”。11月2日,土肥原贤二再次由沈阳市潜入天津,策划武装暴乱事件,最终将起事时间定为11月8日晚10时。
事件过程
第一次暴乱
在土肥原贤二和日本驻军司令香椎浩平秘密策划下,1931年11月8日,汉奸便衣队2000多人,手持各种武器,从日租界出发,向国民党天津市政府、市公安局和河北省政府等处发动进攻;事先埋伏在市内各处的便衣队,分别在南市、万德庄、南门外、广开大街和河北省一带接应;日租界的日本警察、宪兵,也在日租界边沿向华界射击。
暴乱发生前三天,张学铭及王树常都接到密报,各保安警队发足了枪支弹药,严加戒备,王树常亦表示绝不做臧式毅(日本进攻沈阳市时任国民政府辽宁省主席)。在张学铭、王树常、王一民等天津军政府领导人下令之下,全体军警人员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并沿日租界通向华界各路口构建防御工事。11月8日晚10时,战斗打响,经一夜激战,缴获一批日本造武器,击毙3名便衣队队员,俘虏61名,其中十名抢烧淫掠的为首分子,被就地正法枭首示众,便衣队溃不成军,于黎明前逃回日租界。11月9日早晨6时,日本驻天津市领事借口一名日军排长被保安队流弹打死,下令驻闸口日军炮击市区,炮弹连发30多发。便衣队的骚扰活动,从8日晚开始一直持续到20日,暴乱开始的第三天,即11月10日,日本特务裹胁化妆的溥仪,乘坐“淡路丸”驶往营口市,开始了其复辟之旅。
第二次暴乱
“便衣队”暴乱发生后,日本污蔑暴乱为中国军队所为,并以“保护日人权利与生命财产”为名,不断向天津增兵。张学铭、王树常代表国民天津市及河北省当局,与日本进行严正交涉,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前提下无奈选择退让。华界防御工事连日均已次第撤除,11月26日晚8时,数声枪声后,机关枪声、炮火声再次响起。在日本军官亲自指挥下,炮轰东浮桥公安局、金刚桥省政府,所幸两处均未被击中;27日凌晨1时许,在日本人的指挥和掩护下,便衣队向闸口进攻,被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保安队再次击溃。
日军声称擅自炮轰国民政府省市机关,乃“行驶自卫权”行为,同时提出五项要求:(一)中止敌对行为;(二)中国军队即刻退至外国军队驻地二十里以外;(三)保安队退至南运河及金刚桥以北;(四)河北省省内武装终止移动;(五)取缔排日及辱日行为。日方无理要求遭王树常驳斥。然11月27日上午,国民政府外交部宣布,划锦州市为“缓冲区”,全国舆论哗然。28日上午,日舰“朝颜号”载500余人日军陆战队队员,在天津市内登陆,制造临战气氛,向中国国民党当局施压。在日本策划、制造的“天津事变”过程中,国民天津市及河北省当局,予以坚决回击,但最终在国民党中央政府为不使华北治安陷入“不可收拾之局面”及“保全天津中外商业”名义下,天津市保安队按照日本要求,完全撤至南运河及金刚桥以北,天津事变以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妥协退让而结束。
黯然辞职
国民天津市及河北省地方政府,合法抵抗,使华北局势转危为安,令日本人始料不及。张学铭亦认为,两次快速击溃土肥原贤二策划并实施的暴乱,正确处理天津事变为其一生中值得纪念的事。便衣队两次暴乱失败,日方遂向南京国民政府施压,南京国民政府选择了妥协退让,张学铭被迫辞职出国考察。张学铭先后游历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在德国,遇到前北洋政府代总理朱启钤的女儿朱洛筠,异国遇故交,二人交往更加密切,1933年,张学铭与姚佩铭离婚,与朱洛筠结婚。
随波逐流
抗日战争初期,张学铭先后居住在欧洲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张学铭返回内地,居南京市。1943年,被迫接受日伪政权军事委员会委员职务;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学铭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议室中将主任、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及中将总参议等职。1949年前夕,张学铭拒绝前往台湾,选择了留在天津市。
新中国成立以后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铭得到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1950年,张学铭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并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毕业后,张学铭希望管理人民公园的要求,获政府同意,被任命为天津人民公园管理所副所长。1954年9月,人民公园前门楼修建工程竣工在即,张学铭进京欲请中央领导人为人民公园题写园名,住在其岳父朱启钤家中,适逢进京开会的章士钊也住在朱启家中。张学铭遂委托章士钊转请毛泽东主席题字,次日,便得到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公园”四个字,及复函一封。张学铭立刻返回天津市,将“人民公园”四个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公园正门上方。之后张学铭曾担任天津市政工程局副局长,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期间,由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保护,张学铭一家没有受到冲击。1976年以后,张学铭先后担任天津市政协常务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3年4月9日,张学铭因肝硬化引发的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经抢救无效,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
家族关系
轶事典故
一张刁嘴
张学铭从小在张作霖的大帅府吃遍了山珍海味,据张学铭讲述,当年大帅府宴请宾客时的菜单,经常由其审定,并提出配菜要求,有时张学铭还会亲自下厨做几道菜,为宴会添彩。后来,张学铭游历欧美等地,吃遍世界各地美食,味觉灵敏,嘴巴很“刁”。一次,张学铭在天津天津市登瀛楼饭庄有限公司吃醋椒鱼,一口鱼肉入嘴便觉味道不对,于是,把经理叫来问道:用的是活鲤鱼吗?经理回答说是。张学铭坚称不是活鲤鱼,肯定是个“漂儿”。经理查问厨师,厨师承认用的鲤鱼是个“漂儿”。还有一次,张学铭在西餐馆吃牛排,感觉咬紧不对,说一定是用冻牛肉做的。餐厅经理去厨房查问,厨师果然用的是冻牛肉。
帅府宴菜单
张学铭爱吃,喜欢研究吃,登瀛楼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帅府宴”最初的菜单,就是张学铭亲自开列出来的。1982年的一天,张学铭应王钦宾之请,随手开列出了包括八冷盘、清汤哈士蟆油、黄扒大翅、红烧海参等菜品,及点心、水果在内,十二个菜谱的“帅府宴”菜单。1984年,天津市登瀛楼饭庄有限公司饭庄正式推出“帅府宴”,颇受中外食客欢迎。
番茄虾球
淮扬风味的番茄虾球,为原天津玉华台餐厅传统名菜,由淮扬名菜“虾球”演变而来。由“熘虾球”改为“番茄虾球”,是1946年,张学铭在天津公馆宴请中国国民党将领上官云相时,提出的烹新方法,经丁洪俊厨师研发制作后,遂成就了“番茄虾球”这道名菜。
历史遗迹
张学铭旧居位于今睦南道50号(民国时英租界港道),现为天津市特殊等级保护历史风貌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由主楼和附楼组成。外檐为红砖清水墙,檐口部位有少量装饰,多坡屋顶,大筒瓦屋面。是一所宽敞的庭院式住宅,大门坐北朝南,占地1756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前主楼,为一幢二层带顶子间的西式楼房;后为辅助用房。主楼前有面积一亩多的花园。院内道路铺以淡紫色地砖,路旁植有矮冬青树,庭院布局合理,花木扶疏;内部装修考究,木门窗、木地板、楼梯、护墙板、彩色玻璃窗大都保存完好,是近代天津五大道开发早期建设小洋楼的经典之作。
参考资料
张学铭.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图书馆.2024-03-10
《九一八事变》.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