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是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唯一的涉台时事新闻评论栏目。节目宗旨是:“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每天20:30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亚洲版)首播,并于次日6:00、11:30进行重播。
1996年2月,中央电视台创办了一档政论性与新闻性相结合的栏目-《海峡两岸关系论坛》(《海峡两岸》前身),邀请台湾专家对当前台湾局势进行深入剖析。1998年5月,《海峡两岸关系论坛》更名为《海峡两岸》,把“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作为栏目宗旨和任务。1999年10月,为适应两岸政治形势变化,《海峡两岸》由每周一期变为每周一至周五播出15分钟。2003年以后,《海峡两岸》针对台湾海峡局势,舍弃服务资讯版块,集中火力主攻对台评论,5月,《海峡两岸》由周一至周五播出扩展为每天播出,时长为20分钟。2013年底,《海峡两岸》负责筹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2018年1月1日,《海峡两岸》增加网友互动环节(3分06秒处)。3月26日更换片头。
栏目分为两大板块:“热点扫描”与“热点透视”,“热点扫描”报道两岸热点新闻;“热点透视”采用与台湾媒体卫星连线的演播室访谈方式,对当日或近期涉台热点进行深度报道及邀请两岸的嘉宾就两岸民众关心的两岸及国际政治、军事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解析。《海峡两岸》作为关于涉台新闻报道的唯一平台,专家访谈、两岸交流,分析问题具有全面性、深入性特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作为国家级传播平台也赋予了《海峡两岸》权威性。
历史发展
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李登辉在国际上进行“两个中国”分裂活动,大陆主流媒体进行了反分裂、反“台独”的舆论斗争。在海峡两岸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1996年2月,中国中央电视台创办了《海峡两岸关系论坛》(《海峡两岸》前身),是一档政论性与新闻性相结合的栏目。每周一期,每期30分钟,邀请台湾专家对当前台湾局势进行深入剖析。
1998年5月,《海峡两岸关系论坛》更名为《海峡两岸》,把“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作为栏目宗旨和任务。在节目内容上实现新闻与评论并重,服务与亲情为先的转变。1999年8月,李登辉进一步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为适应两岸政治形势变化,当年10月,《海峡两岸》播出次数由每周一期变为每周五期,每周一至周五播出15分钟。
2002年9月2日,《海峡两岸》播出时间由15分钟增至25分钟,设置了5分钟的“热点扫描”和20分钟的“热点透视”两个板块。
2003年以后,陈水扁加速“台独”步伐,《海峡两岸》针对台湾海峡局势,再次进行改版,节目舍弃服务资讯版块,集中火力主攻对台评论,突出评论立台的特色,实现制播合一,新闻时效进一步增强,5月,《海峡两岸》再次扩版,由周一至周五播出扩展为每天播出,播出时长为每天20分钟。2004年起,连续五年获得“中国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一等奖”,排名仅次于《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
2006年1月30日,《海峡两岸》每期节目的播出时长再次增加为30分钟,并加强与台湾媒体的合作,开始采用卫星连线的方式邀请台湾时事评论员对台湾岛内一周时事热点进行评论。
2010年,《海峡两岸》栏目推出“两岸对话”特别节目,邀请两岸政界、商界、学界等代表人士,通过卫星连线方式,探讨两岸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
2012年前,《海峡两岸》严格贯彻“跟踪海峡热点,反应两岸民意”的定位,但2012年钓鱼岛危机后,《海峡两岸》从两岸的独特视角,对钓鱼岛危机进行分析和评论,开始围绕东海、南海等与台湾海峡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每天播出26分钟。
2013年底,《海峡两岸》负责筹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媒体前瞻论坛”,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媒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展开研讨,提出共同倡议。
2018年1月1日,《海峡两岸》增加网友互动环节(3分06秒处)。3月26日更换片头。这一年《海峡两岸》实现改版升级,调整了日常版、周末特别版、演播室设计等方面,日常节目丰富了栏目架构如新闻版块涵盖海峡要闻、新媒速递、专题/资讯,访谈版块涵盖专家解析、网友视角,在每周末播出一期特别节目-《两岸大家谈》,节目架构为新媒体播报、短视频、快问快答、专家访谈四大部分。
内容现状
节目主旨
《海峡两岸》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唯一一档涉台新闻评论类栏目,节目宗旨是“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意”。
节目板块
栏目设置了5分钟的“热点扫描”和20分钟的“热点透视”两个板块,“热点扫描”主要编发两岸热点新闻,围绕多个主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热点透视”是对当日或近期台湾海峡热点事件进行深度报道或邀请两岸专家对时事进行分析和评论,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入挖掘、解释,展示事件社会背景、发展来龙去脉,同时嘉宾与主持人以互动的形式为观众进行解读,充分表达新闻主题,增强了节目的说服力、可视性。该栏目每周的节目形式是循环播出,其中周一至周五以“热点扫描”和“热点透视”为主。周六为“台海一周点评”,周日为“两岸新观察”。
热点扫描的新闻板块可进一步划分为海峡要闻、新媒速递、专题/资讯,海峡要闻主要是播报两岸及台湾海峡热点新闻,媒体快递是连线驻台记者,报道岛内主要网络媒体的新闻快讯,专题/资讯以直接切换或主持人转场方式播报两岸交流的短视频、小专题。热点透视部分的访谈板块包括专家解析、网友视角两个方面,专家解析环节以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记者采访、背景短片呈现专家对当日热点话题的深度解析,并网友对相关话题的观点。
节目选题
《海峡两岸》的报导方向涉及两岸官方、民众、经济、文化交流、旅游等多方面的内容。报道时事政治旨在为大陆观众及时传递海峡两岸发生的重大新闻,报导经济方面则是让观众了解两岸经济往来的进展与前景。文化交流则是体现两岸文化的共通及让观众了解到台湾独特的文化现象。海峡两岸选题标准包括:新闻事实明确、话题关注度高、具有评论价值、论据充分、节目导向正确。《海峡两岸》选题范围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时间聚焦两岸热点
《海峡两岸》与台湾联利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森电视台合作,邀请两岸专家点评台湾海峡热点,解密周边局势,栏目时长30分钟,通过资深央视主持人、台湾与大陆知名评论员,深度剖析、权威解读两岸热点,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海峡两岸》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台讲话精神,及时向观众传达中央对台工作精神,配合涉台宣传工作大局,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舆论氛围。
关注台海形势和民生重大事件
在台湾时局发生重大事件时,如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014台湾地方选举、中国国民党主席补选等,《海峡两岸》会按照宣传提示进行报道和评论,进行舆论引导工作。对于台湾的一些民生事件如复兴空难、登革热疫情等也进行及时报道,展现在灾害救援工作中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的同时促进两岸加深交流交往。
点评与台海形势有关的国际问题
美国近年来不断推进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与台湾互动频繁,如“对台军售”、密切与“台湾政界”往来等,《海峡两岸》针对这些举动,邀请国际问题专家进行分析,揭露美国想借台海问题阻碍中国崛起的图谋。是一档清晰展现台海局势,洞悉美国亚太战略部署,以及中、美、日、亚太地区的未来走向的栏目。
节目编排
节目开头语为“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海峡两岸》”,话式固定。节目时长30分钟,广告3分钟,片头、片尾、片花、包装合计1分11秒,节目净时长25分45秒。
热点扫描主要有主持人进行串讲,播报相关画面新闻,进行资料展示,资料由《海峡两岸》栏目驻台记者在台湾当地进行采访和拍摄。热点透视主要环节为先播报片花,主持人开场白,播报本期概要,接着主持人介绍嘉宾,然后主持人与嘉宾互动,展开本期话题,展开话题过程中主持人会播报概要,与嘉宾进行互动,然后两岸嘉宾进行点评,也会通过采访、资料的展示丰富节目内容,紧接着主持人总结本期话题并致结束语。
风格
节目风格
海峡两岸风格可以概括为短、屏、快、深,短指的是节目制作与播放时使用街拍短视频,以小专题的形式串联节目内容在;屏是指在内容上与科技接轨,包括新媒体播报、运用大数据以及采集网络资讯等,栏目演播室增加互动大屏幕,打造全新的视觉效果;快指的是节目中有与网友的互动环节,如“解答提问、快问快答”,互动性强,吸引年轻人关注;深是指两岸专家深度解析,以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两岸关系发展与台湾海峡和平问题,形成了小切口、深解读的节目风格,为海内外观众提供了关于台湾问题的丰富资讯及专家点评。同时,采取两岸卫星连线的方式,视觉效果独特。嘉宾评论笔墨集中,针对短视频中所报道的社会政治现象,或台湾地区个别民意代表的“出格”言行进行评论,通过引用台媒报纸观点、借助实物证据或画板图示表达独家见解,政论香港工会联合会色彩浓厚。
主持人风格
《海峡两岸》的节目形式还是传统的新闻播报形式,节目风格继承大陆官方媒体风格,主持人风格是大陆典型的新闻播报员风格,其表情、语言、肢体动作、服装很少有变化。主持人发型基本没变,观众对李红长发飘逸的形象印象深刻,甚至成为节目标志之一,因而主持人发型在相对长的时间里尽可能固定。
组织和运营
主持人
李红
2002年入职中国中央电视台,曾主持过《想挑战吗?》《远方的家》《唱给你听》等栏目,根植于《海峡两岸》栏目多年,2008年获频道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中央电视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走转改”先进个人奖、中文国际频道优秀主持人奖,2012年获中央电视台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频道贡献奖,2017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奖,2018年荣获第二届全国电视评论节目最佳评论员、主持人称号。
桑晨
曾先后兼任过《十二演播室》《中国旅游》(《走遍中国》前身之一)等节目的主持人。现为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主持人、《国家记忆》主讲人,《天涯共此时》当家主持,二级播音员。曾于1998年、1999年两度赴台湾进行新闻采访。
曾任主播
嘉宾
播出信息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亚洲版)
播出时间:每天20:30(首播)、次日6:00、11:30(重播)
相关事件
2019年12月19日晚,每天20:30播出的《海峡两岸》节目没有播出。12月20日,台湾“自由时报”发文称:19日《海峡两岸》节目中疑似未剪掉韩国瑜在节目中大喊三声“中华民国万岁”的内容,故视频上架后被紧急删除,20日上午才重传。但实际上,12月19日当晚,CCTV-4安排直播节目,占用了《海峡两岸》节目时段,《海峡两岸》节目根本没有播出,而是安排在次日早间的6:00播出。《海峡两岸》栏目就“自由时报”的造谣污蔑、恶意中伤言论表示气愤,强烈要求“自由时报”删除谣言,澄清事实,并对《海峡两岸》作出道歉。
2020年9月10日,因中国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节目主持人李红的“李红录像手记”视频中出现了《台海兵凶战危,这人要来大陆求和》的字幕,原定要以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9月19日在大陆福建省举办的“海峡论坛”的王金平党籍案取消行程,李红本人后来澄清说,“求和”的意思是“寻求和平”,其本意是“促进两岸沟通与和平”,媒体人胡锡进就该事件评论说,把李红的每一句话都解读成官方态度,显然是夸大了的,岛内一些舆论对这件事的恶炒、包括对国民党的借机攻讦也是没有根据的。
荣誉与奖励
影响和评价
影响
《海峡两岸》是中央电视台品牌栏目,综合评价排名位列前30以内。
《海峡两岸》一些节目在播出后,会被国内外一些知名网站、微博、微信公众账号进行转发,提升影响力和转播力的同时,营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舆论氛围,在海外受众当中起到对台海舆论的引领作用。《海峡两岸》的解说词和专访也被多家网络、报纸、杂志刊登,起到了舆论标杆的作用。
《海峡两岸》受众认为《海峡两岸》节目有锐度、有厚度,既有及时的新闻资讯,又有深刻的专家分析,全方位满足了观众关于两岸关系和台湾局势新闻的收视需求。
评价
《海峡两岸》占据黄金时间,是传递全球华人和两岸同胞表达爱国情怀的重要媒介,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舆论风向标”。(中央广电总台总经理室)
《海峡两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观众的忠诚度持续走高,栏目收视率不断提升,节目影响力越来越强,对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视市场来说,独一无二的精彩内容是《海峡两岸》在电视节目市场中胜出的根基。(中国广播影视)
参考资料
CCTV-点击主持人.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官网.2023-11-21
桑晨.央视网.2023-11-22
海峡两岸.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2023-11-21
海峡两岸.央视网.2023-12-14
《海峡两岸》 20180101.央视网.2023-11-21
《海峡两岸》 20180325.央视网.2023-11-22
《海峡两岸》 20180326.央视网.2023-11-22
年轻态 更活力 《海峡两岸》改版升级.央视网.2023-11-23
CCTV-4全新改版 《海峡两岸》等推陈出新.中国日报网.2023-11-23
海峡两岸.新华网.2023-11-22
《海峡两岸》 20231123.央视网.2023-11-24
《海峡两岸》:海内外观众了解两岸时事的重要渠道.中央广电总台总经理室.2023-11-23
CCTV-4《海峡两岸》引爆收视热点,单日最高涨幅达28%.中央广电总台总经理室.2023-11-24
李红.央视网.2023-11-23
CCTV-点击主持人.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官网.2023-11-21
央视女主播奋斗历程.人民网.2023-11-21
央视主持人大全.央视网.2023-11-23
新浪对话张召忠:美国智库真以为中国有“战略忽悠局”.新浪网.2023-11-24
学校举行“大国博弈与祖国统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主题报告会.青岛科技大学官网.2023-11-24
台商心态也需“转型升级”(看台絮语) .人民网.2023-11-24
于强.北京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11-24
苏晓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2023-12-14
《海峡两岸》 20230325.央视网.2023-12-14
邱毅受聘吉林大学客座教授.吉林大学新闻中心.2023-11-24
台湾“正能量名嘴”赖岳谦常常“舌战群绿”,主张两岸必然走向统一.台海网.2023-11-24
《海峡两岸》 20180114.央视网.2023-11-23
台学者:郝龙斌低估了民进党抹黑功力.新浪网.2023-11-24
《海峡两岸》辟谣声明.百家号.2023-11-24
央视节目主持人李红的一句“求和说”,就捅破了中国国民党的“玻璃心”,伤不起了啊.红色文化网.2024-04-27
胡锡进:各方有必要把焦点从央视李红身上移开.大河报.2023-11-24
央视对台部主任李海明谈<海峡两岸>蜕变史.央视网.2023-11-24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人民政协网.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