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时
夏之时(1887-1950年10月6日),原名有贵,字亮工,四川合江县人。原北伐军四川省总司令、辛亥革命志士。
夏之时出身农民家庭,早年东渡日本学习军事,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到四川,秘密发展同盟会员,组织革命力量。1911年(宣统三年),夏之时在保路运动期间领导了龙泉驿起义,处决了清军东路卫戍司令魏楚藩。随后,夏之时继续东进到达重庆市,与重庆的革命党人会合,建立重庆蜀军政府,夏之时任副都督,负责军事指挥和整训部队。辛亥革命后,夏之时任北伐军四川总司令;这次北伐搁浅后,改任重庆镇抚府总长。之后,辞职抵沪,秘密从事反袁活动,并于1912年(民国元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夏之时携妻赴日。1916年(民国五年)返回四川,第二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四川靖国招讨军司令兼川南宣抚使。1919年(民国八年),因部队改编,夏之时交出兵权,改任文职。不久,夏之时辞职,退出政坛,投身教育事业。1921年(民国十年),夏之时创办锦江公学,后因病赴上海市就医,辞去校长职务。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新中国成立后,夏之时被委任为合江县招抚委员会委员,并招抚其弟夏西的土匪武装。1950年,夏之时因被诬告为匪患主谋,被误杀于合江县城关镇,时年63岁。
1987年,合江县人民法院对夏之时案进行了认真复查,认定夏之时无罪,为其平反昭雪。2010年4月21日,经中国四川省委统战部同意,夏之时的墓葬从合江县迁回成都市磨盘山公墓功勋园。中共合江县委宣传部评价其为:“辛亥革命的英雄,当时的历史风云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夏之时,1887年(光绪十三年)出生在四川合江县,祖籍湖北麻城,字亮工,本名有贵,其父夏德富是一名自耕农,生有四子,夏之时排行老二,自幼聪颖,且勤奋好学。夏之时幼年入私塾读书,同时从有贵改名之时。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夏之时在经商的兄长夏冕昭的支持和帮助下进入自贡树人中学读书。在具有民主思想的范达尊、范斗东、皮香泉等教师的培育下,其思想进步很快。后又受到邹容《革命军》的革命思想的影响。1904年(光绪三十年),夏之时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东渡日本求学,进入东斌学校步兵科学习军事。
投身革命
加入同盟会
夏之时于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走上革命的道路。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夏之时带着孙中山给他的“混进四川省新军部队,联络革命同志,鼓动其他官兵,伺机起义”的命令回到四川。最初,因夏之时拜见四川总督赵尔丰时言辞激烈,令赵尔丰不快而被安排在四川及西藏自治区等地从事军事勘查和测绘学工作。到1910年(宣统二年),他被任命为新军十七镇步兵排长,隶属卫戍司令部,驻防成都市。之后,夏之时与党人相商,准备在新建陆军秋操检阅时,用炸药轰击高官们所在的看台,发起兵变,后因故未能成功。1911年(宣统三年),夏之时与党人陈宽创办《西顺报》,进行舆论宣传和鼓动。同时,他还与党人密谋武装起义,因劝说标统周骏不成而未成功。
龙泉驿起义
1911年(三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6月,成都成立了"四川保路同志会",各行业、各街道、各学校和省内各州县厅也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分会"。清政府闻讯后,以四川人民反对"铁道干线收归国有",并罢课、罢市、停止纳税粮为由,于9月2日命端方率湖北陆军十一标及三十二标部分官兵两千人入川查办。同时命四川总督赵尔丰严厉镇压,解散保路同志会。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了保路同志会正副会长蒲殿俊、罗纶和川汉铁路股东会正副会长颜楷、张澜等九人,并制造了打死三十二名请愿群众的“成都血案”。由此,各地纷纷进行武装起义。为镇压各地的起义,夏之时所在的卫戍部队于10月底被调驻龙泉驿区。夏之时认为起义时机成熟,便开始筹划起义事宜。在闻知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并成立了中华革命政府后,夏之时决意举事。
11月5日夜,夏之时策动驻龙泉驿新军步兵一队,骑、工、重兵各一排共230余人,在土地庙处决了清军东路卫戍司令魏楚藩后誓师起义。夏之时被推举为革命军总指挥。当夜,他率兵东进,行至简阳市时又说服新军支队官孙合浦及其率领的180余人加入。不久,清政府得到起义的消息,派新军管带龙光率军追击革命军。7日,革命军伪装成援助乐至县的部队,占领乐至县城。之后,又占领了安岳县城。并在民众配合下,击退追击而来的龙光部。经过3天修整后,革命军攻占潼南区,又在合川区民众的带领下抵达合川。之后,革命军改走水道,兵临重庆市。革命军经过沿途的发展,已经达到八九百人。
当时,重庆的革命党人杨庶堪、张培爵、朱之洪等密谋在重庆起义。恰逢夏之时率革命军抵达重庆,便派朱之洪与夏之时联系。二人约定以革命军入城之日宣布重庆独立。11月22日,夏之时率部入城,重庆知府纽传善、巴县知事段荣嘉投降。攻占重庆后,起义军通电全国,宣告重庆独立,建立重庆蜀军政府,张培爵任都督,夏之时任副都督,负责军事指挥和整训部队。
继续革命
蜀军政府成立后,赵尔丰见大势已去,便于11月27日发布《宣示四川地方自治文》,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将政权交给议局局长与心腹,自己仍手握兵权。革命政府由于看到赵尔丰对革命的危险,便于12月派夏之时率军西征。在西征途中,传来赵尔丰已被诛杀的消息,夏之时便率军返回重庆市。当时,时任蜀军总司令的林绍泉阴谋叛变,夏之时协助吴玉章和张培爵平息了叛乱,并被公选为蜀军总司令。不久,传闻清政府预派重兵进攻潼关县,川、滇、黔三省组成北伐军,夏之时被推举为四川北伐军总司令,准备北伐。后因黄兴电令西北统一,北伐便被取消。
1912年(民国元年)3月11日(一说4月27),成都市、重庆两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杨庶堪任民政长,夏之时任重庆镇抚府总长。任职一个多月后,夏之时于5月7日以“请政府已推翻,革命已大体完成”为由辞去职务,准备出洋留学,并获四川都督府所赠留学费三万银元。同年夏,夏之时抵达上海市,秘密从事反袁活动。8月,夏之时加入中国国民党。1913年(民国二年)2月7日,参与上海革命党人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夏之时与第二任妻子董竹君一同自上海逃亡到日本。第二年,夏之时在日本东京参加了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继续从事反袁活动。
1916年(民国五年)6月,袁世凯去世,夏之时返回四川省。第二年7月,夏之时在合江组织护法军参加护法战争。12月,他被任命为四川靖国招讨军司令兼川南宣抚使,驻防合江、譬山、永川区等县。
退出政界
1919年(民国八年),时任四川总督的熊克武对中国国民党部队进行改编,夏之时被解除军权改任西昌道道尹。夏之时感到时局动荡,实因军阀相争,便无心仕途,辞职不就。1920年(民国九年),时任川军总司令的吕超邀请夏之时出山,担任护法军川西总司令,被夏之时婉拒。他便从此退出政界,隐居于成都。
晚年生活
1921年(民国十年),在余际唐、向传义等人的帮助下,夏之时在成都包家巷创办“锦江公学”,并亲任董事长,开始从事教育工作。1928年(民国十七年),夏之时因病赴上海市就医,辞去校长职务,由向传义接任。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事变爆发,夏之时等致电中国国民党中央,要求川军出师杀敌。同年,夏之时与董竹君因情趣渐趋不合而离婚,不久与唐则吾结婚。后因敌机侵袭成都十余次,夏之时携家眷回合江定居,从此潜心学佛。
诬告被杀
新中国成立后,夏之时被委任为合江县招抚委员会委员。1950年,当地土匪暴乱,夏之时写信给其弟——匪首夏西夔,劝其反正,顺利将其招抚。之后,夏之时被人诬告为匪患主谋,于1950年10月6日被误杀。
恢复名誉
1987年,合江县人民法院对夏之时案进行了认真复查,认定夏之时无罪,为其平反昭雪。2010年4月21日,经中国四川省委统战部同意,夏之时的墓葬从合江县迁回成都市磨盘山公墓功勋园。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1987年,夏之时案被平反昭雪,中共合江县委宣传部评价其为:“辛亥革命的英雄,当时的历史风云人物。”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辛亥革命志士夏之时陵墓迁回成都磨盘山公墓——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1-28
夏之时.泸州市人民政府.2023-11-27
南通之旅:夏大明最美好的时光.南通网.2023-11-27
通大党史人物之夏大明:一心为民,党性鲜明.南通大学.2023-11-27
合江近代志士.合江新闻网(中共合江县委宣传部主管).2023-11-27
辛亥革命志士夏之时墓迁成都 曾领导龙泉驿起义.中国新闻网.2023-11-27
世纪人生:董竹君传奇.豆瓣电影.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