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启勋
于启勋(1930-?),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切削技术领域知名专家。曾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学术会议的大会主席、副主席,发表学术论文几百篇,出版著作教材十余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十余次,曾任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中国高校功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介
于启勋,男,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县
。1937年就读于江苏省扬州中学,1948年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第二年重新投考进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北京理工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长期兼任北京市政府技术顾问、北京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等职。
现任中国刀协切削先进技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兵工学报》编委。多年从事机械制造、机械加工、切削原理与刀具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曾多次获国家与部委的科技进步奖及其他奖项。
数十年来,参研“群钻”的理论与应用,成果累累。
人物经历
1949年北京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启勋沐浴着党的光辉。他从小养成了为人诚恳的品德,解放后又受到党的教育,热爱祖国,热爱 共产党,懂得了为社会主义奋发学习的道理,一心想学有所成以报效社会主义祖国,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生命都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于启勋1952年入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任教。在系里担任团支部书记、教研室
秘书,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年仅28岁的于启勋就被提升为教研室副主任,政治思想工作和教学科研双肩挑。他勤奋地工作着。几十年来,贡献出一个又一个重大科研成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和二十多位研究生。 1956年正值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翻身当了国家主人的中国工人满怀阶级豪情地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掀起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高潮。在工矿企业里,广大工人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技术革新、劳动竞赛蓬勃发展。北京永定机械厂工会、团委专程聘请北京工业大学的教师,给渴望知识的青年工人讲技术课。正在北京工业学院金属切削专业任教的于启勋,被组织上委派到北京永定机械厂讲课。
北京工业学院的于启勋教师来到了北京永定机械厂为工人们讲授技术课。他讲的题目是:“金属切削原理基本知识”和“先进刀具”,受到了工人师傅的热烈欢迎。讲课的小教室密密麻麻坐满了人。工人们就像久旱逢甘霖,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新的知识。倪志福也高兴得不得了。他想:“我光会干,没有文化知识,讲不出个道理来,要有这样的老师给我指导一下多好呀!”当时的永定机械厂团委书记翟泰丰也敏锐地看到了这点。翟泰丰找到于启勋:“于老师,倪志福搞出了个新钻头,效果很好,你能不能帮助他总结总结。”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把一个青年工人倪志福和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于启勋两颗火热的心连在了一起。
“倪志福见了我很高兴,对我很尊重,于老师长于老师短的,有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谈。”于启勋教授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和倪志福初次见面的情形。“后来有人问我,你和他一块干图什么?我说,我什么也不图,就想和工人在一起,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
倪志福钻头是生产实践的产物,为了证明倪志福钻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独创性、新颖性。于启勋和倪志福进行了刀具切削力、刀具寿命、刀具磨损、钻孔加工精度、钻孔表面质量、分屑排屑试验、金相分析和钻头几何角度分析八个方面的试验,取得大量数据,然后进行理论概括。
当时倪志福是第一线生产工人,顶岗作业,生产任务重,试验只好在业余时间进行。于启勋顺着北京工业大学—广安门—长辛店镇—朱家坟—永定机械厂这条路线,换4次车,行程50公里,单程花二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回跑。试验阶段正遇上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于启勋每月只有28.5斤定量,吃不饱饭,厂里也没有客饭供应,实在饿得顶不住了就到街上买点吃的凑合一顿。有一次在宛平城遇到暴雨,永定河发大水,于启勋照样冒着暴雨直奔永定机械厂。“说来也奇怪,不知哪来的那股劲,一个月要往返几次,也不知道累,饿着肚子也要去搞试验。”于启勋回忆道。
后来,北京学习沈阳市经验,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协作活动。倪志福、李昌安、杜育鹏、郑恩洪、常恩山等人在太庙技术夜校的基础上,组织了北京市职工第一支技术交流队——北京市职工刀具技术推广队。经常深入各工矿企业进行刀具表演、技术推广交流活动。倪志福钻头在表演中遇到的材料不仅是高锰钢,还有不锈钢、铜件、铝件、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任务。这些材质硬度、韧性都不同,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了。倪志福钻头需进一步改进,才能适应不同材料的加工任务。倪志福虚心向全国同行学习,注意吸收兄弟厂同行在加工不锈钢、铜、铝、非金属材料上所用钻头的长处,对自己钻头的几何角度,切削力、刀具磨损、耐用性和加工表面质量深入研究,创制出一批新的钻型,形成了倪志福钻头新系列。倪志福钻头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由倪志福、于启勋、周淑英、王育民共同
努力,由于启勋执笔写出了《倪志福钻头》一书,1963年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将在生产实践中诞生的倪志福钻头作了理论上的概括和提高,推向社会。当初,于启勋帮助倪志福进行科学总结时,有过不少风言风语。“一个堂堂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生,不在大学好好教课,选取像样的研究课题撰写论文,搞什么小钻头,能搞出什么名堂?”听到这些议论,于启勋不争辩,不反驳,不生气,耐心地对一些同志说:“我这个人就是想踏踏实实干点事。从小事做起,不能眼高手低。”
1963年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召开年会。同年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年会又在沈阳市召开。这两个年会都邀请了倪志福和于启勋出席。为了向年会汇报倪志福钻头在经济建设中起的巨大作用和它的科学价值,两人苦战十余天,写出了专题论文。在年会上两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相结合攻克科技难题的典型代表,同时登台介绍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在沈阳机械加工年会上宣读论文后,中国著名劳动模范沈阳刀具大王金福长特意安排他俩去沈阳各工厂企业传经送宝进行刀具技术表演,受到沈阳工人群众的热烈欢迎。
1964年8月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众多学者参加的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召开。中国选送的机械学科论文只有万吨水压机立柱电渣焊技术和倪志福钻头两家。两人又作了充分准备。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31岁的倪志福穿着朴实的服装登上国际讲坛,宣读定名为《倪志福钻头》论文时,整个会场沸腾了,响起了经久热烈的掌声。于启勋回忆当时的心情说:“我作为倪志福钻头论文作者之一,当时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成功了。这就是小题目做出了大文章,小钻头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倪志福钻头不仅从永定机械厂走向了中国,而且从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和科学通报都刊登了倪志福钻头论文。在会议上倪志福钻头论文被译成英、法和西班牙文本发表。在采访过程中,于启勋教授反复对我说:“倪志福钻头的发明权是倪志福的,我只是他的助手,帮助他进行了科学实验和总结论证。如果说倪志福是朵红花的话,我不过是一片绿叶。”
人物作品
由陈璧光任主编、于启勋任顾问,组织编写了《群钻》一书。1973年又由兵器工业部和科影合作,由于启勋担任顾问,拍摄了电影《群钻》,在中国放映。
从1974年10月开始,历时6年,一部115.7万字共上中下三册的《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出版了。于启勋教授参加了编写工作,并任该书的主编之一。为了编好这部书,于启勋教授和参加编辑工作的作者们,跑遍了中央及市属各重点工矿企业、一机床、二机床、二七厂、内燃机厂、重型电机厂、人民机械厂……,召开多次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座谈会,采用工程技术人员、一线生产工人和管理干部三结合的办法,做了大量试验,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该书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高等院校机械制造专业的师生和从事金属切削工作的工程技术干部、一线生产工人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于启勋说:“通过编书开展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和技术交流活动。我熟悉了北京市整个工业布局和企业的生产发展状况,广交了朋友,至今我们之间还不断往来,这对于我以后的科研工作很有帮助。”于启勋教授自豪地说:“如果说清华大学给我打下了理论基础,那么对倪志福钻头的研究总结,给我打下了实践基础。这使我在科研实践中能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于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我走上了这条路,终生不悔,其乐无穷。”
1989年,第四届国际金属切削、特种加工及机械加工自动化学术会议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于启勋教授为中方主席。倪志福作为贵宾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贺词。在这个有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位外国学者和一百余名中国学者参加的盛大学术会议上,倪志福再次与于启勋、陈璧光、周淑英、王育民合作,撰写和发表了《群钻的研究与发展》和《群钻的数学模型》两篇有分量的论文。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认为“群钻”以及对它的分析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于启勋教授深有感触地说:“在1964年首次登上国际讲坛25年后的今天,在国际会议上再次宣读论文,说明一个道理,就是钻头虽小,而学问却很大。倪志福钻头的技术水平和学术水平现在已有很大提高,远非25年前所能比拟了。”群钻与其他事物一样,它的发展和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虽然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事情远远没有做完。今后还会出现很多新问题,还将不断发展。
学术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于启勋教授在2005年6月29日下午到机械学
院作了题为《切削基本原理》的学术报告,报告中介绍了金属切削理论的发展动态和金属切削刀具技术的发展状态。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机械制造装备教研室和高速切削工程中心的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并就科研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与于启勋教授进行了学术研讨。于启勋教授是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也是中国著名的金属切削原理和技术的专家。于启勋教授与机械学院有广泛的联系,是贾春德教授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在科研方面与高速切削工程中心有紧密的合作。
成果荣誉
于启勋,中国切削技术领域知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