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清真寺
天桥清真寺位于蚌埠市蚌山区华丰街一巷24号。是蚌埠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1932年。天桥清真寺总面积为752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模式。寺中有碑刻,石鼓等。
历史沿革
天桥清真寺位于蚌埠市中心地区的天桥南侧。原为蚌埠杂耍说戏集中地。现其南侧为花鸟市场,西侧为大型商场,寺后为铁路,仍处在市中心地段。始建于1932年,由河北省籍的穆斯林韩福兴、杨官亭募捐集资。在天桥南侧购平方30间。改建为清真寺;
1942年由杨幕唐、李捷陆等穆斯林捐款募化。并有田子铮等穆斯林支援帮主扩建。成为蚌埠市最壮观的清真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政策,曾拨款对礼拜大殿进行改建。
天桥清真寺随蚌埠是产生而兴起。其人文环境类似北京天桥,是民间艺人、说唱杂耍的场所。清真寺坐落其北。为伊斯兰教较早在蚌埠的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来做活动的教民每天约40人左右,该清真寺为模范礼拜寺(省级,2002年)2008年评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
对于蚌埠的历史来说,天桥清真寺具有重要的史证价值。其建筑也是蚌埠的重要景观。在民族、宗教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其建筑群落基本完整、2010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规模建制
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模式,建筑面积752平方米,整座建筑以礼拜大殿为中心,两侧为南北讲堂;男女沐浴室;大殿对面为对厅;大殿前有两百多平方米的院落,整个建筑庄严肃穆,雄伟壮观。
建筑特点
风格特点
清真寺为歇山式建筑,四角挑檐,大殿前廊西侧有碑刻,墙体、基座为石质。墙体青砖,地基高出地石1米。有台阶可登入。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主要建筑
其中大殿坐西朝东,明三暗九,砖木结构,底层青砖灰瓦,四角挑檐;内部屋架为花旗松方形叠式大架,结构牢固坚实。二层以上砌筑成六角形“望月楼”,有盘梯可以登上顶层,屋盖为木结构,伞形承托。大殿西外墙中置“照壁”一方,两侧各设门庭一座。“望月楼”正面从上至下,依次镶嵌着青灰色磨砖的圆形阿拉伯语“都阿”和汉文“清真古寺”、“化肇无极”横匾两块。
建寺历史被以碑文的形式清晰地记录了下来,并镌刻在大殿北侧。而大殿南侧镌刻的是杨慕唐夫人张朝真代夫捐赠房产的碑文。杨慕唐生前奔走各地,为重建清真寺筹募基金,而归真后,又将自己位于青年街的十五间住宅无偿的捐赠给了清真寺。
六角形的“望月楼”耸立半空,十分壮观,成为蚌埠市的一景,过去从北方乘火车进入市区或淮河路天桥,一眼可见这玲珑的建筑。
而关于望月楼的用途,与穆斯林的重大节日密不可分。伊斯兰历是一种纯粹的太阴历,完全以月相为准,以日落为一天的开始,到次日日落为一日,通常称为夜行前,即黑夜在前,白昼在后,构成一天,与农历不同。每当新月出现时定为每月的一日,全年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有11个闰年,其最大的特点是不置闰月。因此,每年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封斋、开斋节的起始,阿訇都要登高看新月,看到新月,才宣布开斋或封斋。望月楼因此而得名。
地理交通
天桥清真寺位于蚌埠市中心地区的天桥南侧。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