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设有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4个本科专业。

学院简介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是重庆理工大学二级学院。学院秉持“创新驱动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服务健康”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领域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现设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两大专业和中心实验室,开设有药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4个本科专业,构建了重庆市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的生物医药特色学科专业群。药学学科是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制药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重庆市一流专业、重庆市特色学科;药学专业为重庆市一流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生物医学工程、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点2个,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0余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杰青、巴渝人才等省部级人才等,建有“缬沙坦原料药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药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靶向药物筛选与活性评价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现代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中英(国际)数字医疗技术工程中心”“重庆市生物医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学院已同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有关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正在积极建设3+1+1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国际联合办学能力。

机构设置

参考来源:

专业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疾病的新医疗仪器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新兴理工医交叉边缘科学,属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急需发展专业。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侧重于数字医疗设备、无创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和医用生物材料应用。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医学电子学、医学信号的检测和处理、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模式识别、医疗仪器原理及设计,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临床基础医学课程、物理学、定量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原理与测量、生物医学电子学、医用电子仪器、医学仪器设计、医学成像技术、生物材料和生物芯片等。

主要毕业去向:医疗仪器公司、科研院(所)、医院、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医疗仪器及设备研制、生产、检测和维护等方面工作。

生物工程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生物工程专业是应用工程科学与生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参与的生产过程,解决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的一门科学,属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急需发展专业,我校生物工程专业侧重于微生物发酵工程和生物加工技术及过程检测控制。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生物工程专业方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生物工程的下游关键技术,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在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化工原理、生化反应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制药工艺学、食品检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

主要毕业去向:在化工、医药、食品、环保、轻工、能源、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中的生物技术企业或相关职能部门等中从事生产、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制药工程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制药工程专业是研究药品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一门学科,属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急需发展专业。我校制药工程专业侧重于药物先进制造工程技术及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制药工程方面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药品先进制造技术管理规范,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在药品制造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先进技术研发、生产应用、教学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制品学、化工原理、药物分离工程、制药装备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导论和药事管理学等。

主要毕业去向:在医药、化工、食品、轻工等领域中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药品及健康相关产品工艺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管理和装备维护等方面工作。

药学

学制:四年层次:本科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药学专业是研究药品设计、开发、生产、流通及应用管理的一门学科,属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急需专业。我校药学专业侧重于创新药物设计与开发、药物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药品注册与营销管理。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药物科学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药品设计、开发、生产、应用管理规范,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趋势,能在药物科学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药品研究、开发、生产、检验、应用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免疫学、医学概论、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合成、生物制品学、药物设计学、药物开发学、药事管理学、药品营销学和药物经济等。

主要毕业去向:在制药企业、医院及社区药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药品检验机构、药品商业和药事管理部门等方面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硕士点介绍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科学硕士)

学制:三年层次:硕士授予学位:医学硕士

本学科点以新药创制为对象,开展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支撑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形成了以药物设计、新药创制、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诊断技术和制药工程新技术为特色与优势的药学专业学科,着力培养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急需的药物创制高级关键技术人才,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服务于重庆市政府提出的建设“长江上游生物医药基地和现代中药科技产业化基地”。

学科特色:本学科点建有1个省部级工程中心,2个产业化示范基地,2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与国内10家企业有技术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拥有价值近1000万元先进分析检测仪器设备。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在药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新药开发、药品生产管理、药学教育等方面的高级创新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外语(英语)、高等药物合成、高级药剂学、高等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专论、微生物药学、生物制品学、药物设计学、新药研究方法概论、药学进展等,根据研究方向选修有关课程。

在读期间需进行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环节,根据硕士生培养方案和有学校关规定进行。

主要培养方向:

1、药物设计科学与技术:本学科方向是药学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方向,为药物创制关键支撑技术学科方向。该学科方向重点针对肿瘤、自体免疫性疾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开展创新药物设计及其方法学研究,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创新型药物设计学人才。

方向带头人:林治华教授

2、天然药物与现代中药新药:本学科方向为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医药关键支撑技术学科方向,属国家和地方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之一。该学科方向针对心血管疾病、抗耐药性病原细菌感染、糖尿病乙型肝炎等重大疾病,研制创新中药及化学药物、实现产业化,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创新型新药创制人才。

方向带头人:郑一敏教授

3、生物技术制药:本学科方向为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医药关键支撑技术学科方向,属国家和地方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之一。该学科方向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老年慢性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研制创新生物技术药物、实现产业化,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制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方向带头人:范开教授

4、制药工程新技术:本学科方向是药学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方向。该方向以关键合成技术、新工艺、新制剂、新检测方法、药物分离工程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服务新药创制和药品生产,培养系统掌握制药工程方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高级创新技术人才。

方向带头人:姜和教授

5、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及诊断试剂:本学科方向为药学学科交叉方向。针对肿瘤、病毒和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研制新疫苗、诊断技术及制品,实现产业化,培养系统掌握生物制品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创新人才。

方向带头人:蔡家利教授

主要毕业去向:在医药领域企业、医院、检验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药品商业等部门从事药品及健康相关产品研制、开发、质量控制、管理、检验等工作,也可报考药学专业相关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生物医学工程

(科学硕士)

学制:三年层次:硕士授予学位:工学硕士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应用工程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开发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用的医疗仪器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保障人民健康的一门新兴理工医交叉边缘学科专业,属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急需发展专业。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侧重于数字医疗设备、无创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和医用生物材料等方面。

学科特色: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例超过97%,具有境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30%。依托与英国丹迪大学、朴次茅斯大学和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重庆中英(国际)数字医疗技术工程中心”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建有5个教学实践产业化基地,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重庆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本学科与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如东北大学山口大学和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留学生交换、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上开展了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具备较好的人才培养基础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与技能,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趋势,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创新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设置: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外语(英语)、生物医学工程学、工程生理学、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材料、心血管动力学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最优化计算、矩阵分析、偏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分析、数值分析、现代医学仪器设计、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现代医学成像理论与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

根据研究方向选修有关课程。

在读期间需进行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学位论文等环节,根据硕士生培养方案和有学校关规定进行。

主要培养方向:

生物医学图像及信号处理、数字化医疗仪器、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传感技、生物医用材料、环境生物医学工、创伤医学

毕业去向:医疗仪器公司、科研院(所)、医院、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医疗设备研制、生产和检测等工作。也可报考生物医学工程相关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精品硕导

彭方毅

个人概况

彭方毅,男,1970年生;

1989-1994年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获医学学士

1994-2000年于重庆市三峡医药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检验科工作; 2000-2005年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攻读并获得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学位;导师:涂植光教授

2003-2005年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免疫室完成博士课题;

2005-2007年于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作博士后。

导师:施汉昌教授,何苗教授

2007年-至今 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在专业方向、技术特长:分子免疫学,环境生物技术监测

发表论文、专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1.Peng FY, He M, Sheng JW,Shi H-C. Study on Enzyme Immuno-化学 of Nitroaniline in H₂O Acta Chimica Sinica, 2007,65(22),2563-2570。

(SCI收录)

2.Peng FY, He M, Sheng JW,Shi H-C.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nitro苯胺 J Tsinghua Univ (Sci \u0026 Tech),2008,48(12):2079-2082。(EI收录)

3.Peng Fang-yi,Jiang Hai-rong,Chen Sheng-zhen,et,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Imidacloprid.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2010,accept(SCI收录).

社会兼职:重庆市科委自然基金评审专家,Acta Chimica Sinica(SCI杂志)审稿专家。

研究生带教:在读4人。

刘胜平

刘盛平 男,1972.7出生,200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2008日本秋田县立大学博士后,现为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

现在专业方向、技术特长:

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

发表论文、专著:

多通道压电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系统及应用研究,仪器仪表学报,(EI: 083511488133,重庆理工大学重要核心期刊),Vol.29,No.8,pp1583-1587,2008.08

Effect of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Substrates on 表演 of Biosensors Based on Supported Mimetic Biomembranes,IFBME Proceedings,Vol.19,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8,pp302-305, Apr. 2008 (ISTP: BIL11)

An immuno-biosensor system based on quartz 晶体 microbalance for avian 流行性感冒 病毒 detection,Proc. of SPIE Vol. 6794, 67943P-1-6,Dec. 2007 (ISTP: BHN72)

社会兼职:

① WCICA’ 2008/2010国际会议 程序委员会成员

② ICMIT’ 2007/2009/2011国际会议 程序委员会成员

③ ICMIT’ 2005国际会议 常务副秘书长

研究生带教:

指导硕士研究生3人

科研概况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致力于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及应用方面科学研究,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广告高工)18人,博士学位46人,海外留学回国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4人。

实验室面积约3000平方米,拥有重庆市生物医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物分子设计、创新治疗系统、疫苗与诊断技术、数字化医疗仪器、生物医学传感器、分子生物学等22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制药工程技术和医学仪器2个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配有大型精密设备价值4000余万元。设有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学院先后承担多项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新药基金、国际合作、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3项,其中科技进步一等成果奖2项,二等成果奖5项,三等成果奖6项。2021年,我院教师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资助41项,共计490.12万元。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两项,省部级重点项目两项,最高经费达100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6篇,其中学校A级论文22篇,同时获得专利授权9项。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23-12-26

机构设置.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23-12-26

师资力量.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23-12-26

科研概况.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