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神德寺塔

神德寺塔

神德寺塔建于宋代,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遗址上。

2004年9月24日维修塔身时发现很多手抄佛经,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

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概况

【名称】:神德寺塔

【别称】:耀县塔、宋塔

【类别】:古建筑

【原属】:神德寺安放舍利塔

【现状】:坐落于耀州区城北0.5公里的步寿原下

神德寺塔位于耀州城北步寿原下的半坡上,为砖塔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35米,底围25.04米,内径2.9米,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密檐环围,凋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观赏价值极高。

1956年8月6日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正门面东,高两米、宽1.26米,青石门楣上线刻一佛二菩萨,门框南北两面分别线刻持弓箭和宝剑天王,由于线条漫,辨认十分困难。塔底层正西有一假门,宽1.26米,进深0.69米。塔体每面三开间,用砖砌出隐柱,柱间有阑额,塔体隐柱、阑额、假窗均涂土红色。塔体的第二层设计最复杂,布局很巧妙,是预想中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其正东、正西各有一面方形假门,正南正北各有一卷门洞,四门两侧分别建有方形五横格假窗。第四层正南、正北,第三、五层正东、正西各设有一面券门洞。塔檐为两出挑,每面有九朵斗、檐上用砖叠涩收分。每个檐角垂挂铃铛,总共72个,有风吹来,叮咚作响,塔内空筒状,无楼梯。

神德寺塔(宋塔)是耀州城内最古老的建筑实物,北靠文王、武王山,西拥爷台山,东临宝鉴山,处于漆、沮二河的交界处。远观耀州城犹如一条巨船,宋塔就是巨船上的桅杆。此塔是佛教寺院的标志性建筑。同时又起到“镇水”的作用。如此风水宝地,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建塔时的深思熟虑。

建筑历史

据《耀县志》载, “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凤凰集北原(今塔坡原),因建步 寿宫于此。后其地亦因此名步寿原。仁寿四年(604)在步寿原龙华寺建大像阁,在照金山东峰建神聪寺,又名神德寺。大业三年(607)四月,大德法师沙门僧晖奉敕于神德寺安放舍利,建造灵塔。”

据明乔世宁《耀州志》地理篇载,“大像阁在步寿原南岩下,北魏时龙华寺也,隋仁寿中(601-604)建阁,覆弥勒像,高二十余仞,故名焉。唐改神德寺。宋时人游览最盛,有富郑公登阁诗石刻,宣和(1119-1125)时兵火阁废,金承安中(1196-1200)再建阁,更寺额曰明德,今阁与像久废,寺改书院,独故塔存。”

南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十记载:“唐神德寺碑,八分书,不着书、撰人名氏。神德寺,故后魏之会同寺也。唐垂拱三年(687)有司奏自华原之石门山徙于祋栩城北魏龙华寺故基而立之。碑以开元八年(720)立。”

宋塔没有明确建筑年代,根据陕西省文物部门鉴定为宋代建筑风格。为 密檐式结构,八角九层,高30米,塔身逐渐收缩呈弧形,塔身中空,原有木梯可盘旋而上,由于年代久远现木质构件已毁,仅有外檐檐角可辨。塔身各层檐角均有木质角梁,每个檐角都吊有一个角铃。微风习习,铃声悠悠,把人带进飘渺的梦境。东、南、西、北四面均有小形拱卷窗,塔底有两个拱卷门,门楣上刻有一佛二菩萨。整个塔身为砖构、斗拱、飞,雕刻精美,建筑风格雄浑庄严,结构奇巧,对研究古塔建筑艺术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塔名由来

耀州区的历史典籍关于此塔有关的记载不少,唯独没有关于此塔建造时间的记载,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只能用类比的方法约略的推定它的建造时间,比较典型的说法是“宋代”说,因为它的建筑风 格与宋代建筑有相像的地方,故后人渐渐称其为宋塔,把塔所在的这个地方叫塔坡。从明朝至今,人们一直沿袭着这种说法,没有人考证其准确的建筑年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陕西省在评审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由于“宋塔”一名不够确切,又该塔位于耀州区,故命名为“耀县塔”。

文史工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印证了神德寺塔基址上,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建有一座寺院,名为龙华寺隋朝改建大像阁。李隆基开元八年,寺院更名为“神德寺”。宋代在神德寺内建起此塔,宣和时金兵南侵,寺院建筑毁于战火,明代嘉靖二年耀州知州赵时为纪念范仲淹治耀功绩,改寺院为文正书院。据此,区文物部门报省文物局批准,将“宋塔”正式命名为“神德寺塔”。

塔藏经卷

神德寺塔藏手抄佛教经卷

发现经卷

2004年9月24日维修塔身时在南面第四层的拱券窗洞中发现了金元时期放置的佛教经卷。有写经、印刷经、纸本印刷和绢本粉彩佛传画,达30余种。这些经卷基本属于露天存放,没有保护措施,致使大部分经卷腐烂粘结,损坏严重。经卷发现后,省文物局、西安文保中心派专家和技术人员来馆对经卷进行了检查,从打开的几种来看,都属于卷轴。保存最好的是手写纸本《金光明经》,高26厘米,残长283厘米,小楷书法,字体端庄,结构严谨,与唐宋写经体有相近之处。但可惜无落款、无书写者姓名。另有几种写经残卷,保存较差。印刷体经卷无法打开,仅能从残片辨认。纸本和绢本佛传画都已严重残损,但可初步看出其时代特征。

这些经卷和佛传版画数量之多、时代之早,堪称珍贵。它的发现,对研究耀州神德寺的历史沿革和寺院佛教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经卷内容

神德寺塔共清理出各类佛经30余卷,有些是僧人抄写,有的是民间艺人抄写,最长的一卷达到8米多。在清理经卷的过程中,博物馆专家还发现了“开宝九年”和“雍熙二年”这两个北宋年号,再结合字体,专家首先将时代上限定到了北宋。随后又发现,经卷中保存最完整的《金光明经》里面,“民”字均缺了一笔。专家推测故意写错字,应该是出于避李世民讳的目的。于是这些经书的时代,被提前到了唐朝

经卷修复

存放于宋代神德寺塔内的纸质经卷,由于被厚厚的鸟粪覆盖着,形成了天然的保护膜,从而得以保存千年。2010年,这批经书被送到了陕西师范大学进行修复,经过五名修复师历时四年的复原,这批经卷已于2014年修复完毕,被鸟粪污染过的部分变得干净而清晰,可以很快和公众见面

据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修复师陈彦龙介绍,送来修复的经卷,大小不一,多是碎片,最小的还没有指甲盖大。五名修复师花了两年时间,才将它们基本复原,不过仍有一些碎屑难以辨认,需要慢慢完善。修复经书的“手术”过程全部在水中进行。“经卷送过来的时候沾有鸟粪和泥土,都粘在一起了,要用小刀轻轻地将外层的污垢刮掉,再用药水泡,让卷起来的经卷一点点松散”。接下来,还要对经卷进行脱酸处理,防止胶化和老化。将经卷从原来的裱纸一点点揭下来,再将经卷一点点粘在新的裱纸上。最后用糊贴在墙上阴干,修复才最后完成。修复后的经卷不再是过去的乌黑色泽,被鸟粪污染过的部分,也在修复师的巧手中,变得干净而清晰。

参考资料

经卷被鸟粪保护千年不毁 修复师水中复原碎片.腾讯网.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