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吕应中

吕应中

吕应中(1926年6月24日-2022年12月23日),生于南京市,祖籍丹阳市,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副主任、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分析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核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吕应中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2时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吕应中出生于南京,祖籍江苏丹阳。其父亲吕澄伯父吕凤子、堂叔吕叔湘并称为江东丹阳的吕姓三杰。吕应中是家中长子,和二弟吕应山、三弟吕应运都是清华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吕应中的童年在南京市度过,后来因中国抗日战争,全家迁居到江津区

1946年考入清华,1950年在机械系毕业。

就学期间,他开始接触新民主主义思想,担任学习委员为同学办壁报,讨论青年人的问题和国家大事。1948年成为中共地下党党员,在迎接清华解放过程中保护机械系系馆,并参与了学校的恢复供电工作。

1949年10月1日,与钱伟长等师生参加了开国大典的清华大学游行队伍。

职业生涯

1950年大学毕业后,吕应中留机械系任理论力学助教。1952年,经蒋南翔校长亲自指定,任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科长,协助教务长进行专业设置、编教学计划、组织速成俄文学习、与苏联教材翻译和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的工作。1955年清华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又转任科学处科学研究科长,协助留苏归国的博士处长高景德教授进行科研选题和项目管理

1956年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负责筹建原子反应堆专业,任教研组主任兼副系主任,并负责“240”反应堆教研组的工作。 1958年吕应中等青年教师领导了2兆瓦游泳池式实验核反应堆(屏蔽试验反应堆)的设计工作,清华多系的学生参加。人员的平均年龄仅23岁半。

1960年该项目获批准,工程于当年下半年开始动工,于1964年建成。反应堆于1964年10月1日达到临界,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批反应堆之一。

1965年开始,吕应中研究发展各种新型核反应堆,包括一体化船用动力堆和增殖堆,包括液态金属燃料,熔盐燃料,及高温气冷堆等。

自1960-1995先后任核能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兼副所长、所长、及清华大学教授,翻译了核能方面的教材与专著十余册,并培养了国内第一代原子反应堆本科与博士生。

1980年参与创建中国能源研究会,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并在国内推动研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规划及能源系统分析等新领域。

1985年在清华建立跨系的全校 “技术经济与能源系统研究所”并任所长,参与合作发明深水池低温核供热堆。1988年应邀赴美国进行能源政策M理论方面的合作研究,并合作培养清华的博士研究生

1990年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老所长温伯格指导下,探索 “固有安全”动力堆(含常压下运行的熔盐堆与液态金属堆)在中国条件下的应用。

2000年后向中美两国提出核能及天然气方面的5项专利,包括由包覆颗粒燃料(热中子堆)及空心球型元件(快中子增殖堆)与高沸点冷却剂构成流化床的两种满功率自然循环固有安全反应堆专利。

在美期间还编写与出版了向国外介绍中国1980-2000年间第一部运用科学方法制定的能源政策的英文专著“Fueling One Billion”,被推荐为国外研究中国能源问题的必读书及研究生参考教材。2011年进一步将自然界20亿年前天然安全反应堆的物理过程原理应用于人工核能,提出天然安全“热核泉”增殖堆方案。

著作与论文

吕应中撰有论文《我国能源预测与核能地位》《可选择的核能战略与高温气冷堆》等,主译《原子核反应堆工程原理》等。

参考资料

深切缅怀吕应中先生.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