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孔丘村

孔丘村

孔丘村位于临海东北部汇溪镇西北,四周青山环绕,山岭重叠,峭拔峻绝,山川秀丽,别有洞天。村落深藏山中,整体古风犹存。

有章氏宗祠、助经堂、半耕堂等清代至民国的山地院落和廊屋民居,极具特色。

历史沿革

孔丘村,是明代的古村。据《临海陇洲章氏宗谱》载:明宗祯间,“天下大乱,为避战乱,宁海县处士海游人章廷可携六子入山惟恐不深,寻至临海陇洲结庐而居”。

从此,章廷可“举世不闻,以耕以稼,克勤克俭,秉承遗训,教子育后”,世居于此。清初,该村便开始出现私塾,其中,育英家塾和登祥家塾曾在临海东乡一带名噪一时,培养出不少文人。

人文古迹

孔丘村位于山间。从远处看,很难发现高山上隐藏着的古村,在山脚下极目远望,看到的只是十几株参天古樟,这就是孔丘村的风水树,树龄都有好几百年。

古石拱桥

村内有两座古石拱桥。东泰桥,建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桥间嵌字;另一座为中和桥,为乱石拱桥。村中的古院落多为四合院结构,基本保留了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

助经堂

村中有士绅章克定(1888-1983)建造的三层楼阁助经堂,一透三进大院半耕堂,为清代太学士章业培所建,大门面对小溪,显得很有气派。在几百年前的山区,三层结构助经堂,堪称奇迹,村中古屋依山顺势而筑,透透相连,保存很好。

章氏祠堂

村中的章氏祠堂为礼制建筑,台门高悬同治二年县章鋆所题“章氏宗祠”匾。章鋆(1820-1875),字芝,号采南,宁波鄞县人。清咸丰二年壬子科状元。

祠堂东边是“宝新学校”旧址。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村里出了第一个文人太学士章业培(1814-1898),与台州市知府刘友善,致力文教。同治八年(1869),章业培偕史秉义广设义塾,次年二月于乡里创办“宝书义塾”,借村祠堂为舍,并筹集学田(地)七十余亩,当时,该村所有耕田仅六百余亩,可见该村一开始就对教育的重视。同年,章业培又在离该村十来里的笠山(今箬坑村)设立“鼎新义塾”,筹学田四十五余亩。

当时为临海乡村32所义塾之列。后由于发展需要,两塾合并,改名为“宝书鼎新日新义塾”。章业培以自己的声望,聘名士任教,文化兴盛,附近天台、宁海县等地前来求学的学子不断。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新式学堂,更名“宝新初等小学堂”,民国二十二年(1933)新建校舍七间,依附宗祠边,因“历年来颇有得法,为教育界赞许”,相关部门颁发匾额。

“文革”期间,匾额全部遗失。宝新学校培养了不少人才,民国期间,在各地任要职的就有10余人。其中有复旦大学教授,抗战时期担任29军、98军、10军等军法处处长的章升平,以及陆军少将章宏戌、章宏量等人,都曾是“宝新小学”的学生。

一心斋

一心斋为清光绪年间建造,英国一名传教士居此传教,使孔丘村成为临海天主教最早传入点。村里百步路在民国时期商贸繁荣,有南货店、杂货店、中药铺等,是临海东北山区的商贸中心。

五世同堂石碑

村中还有一块民国十五年(1926)为村中百岁老人章谋卿(1798-1854)一家而立的“五世同堂”石碑。碑高一米余,宽约50厘米。碑阴镌刻,上面刻着浙江省公署批第1435号文件:“原具呈人旧台属公民何奏簧等呈一件,为章谋卿寿届百龄,堂称五代十国,请给建坊赐额,由呈悉准。题给耆民章谋卿‘硕德耆年’四字,匾额一方,纯阳褒章一颗,仰即转给县令此批”。简任职内务府张志纯、陆军少将章亮元、临海县志总何奏簧、前浙江议长周继、临海县议长李惠人、清优附生章藻、前浙江法政学校校长张翅、任用知事李群芳、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章钟渭、浙江法政学士章育等10人题名,款署民国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浙江省长陈仪,下押印鉴。当年陈仪并手书题赠“硕德耆年”匾及颁发纯阳褒章以纪念,但今已不存。村中老人协会前五十余步,踏上二十余级石阶,呈现面前的四合院,是清章业培旧宅。大门口“门当户对”均在,门槛几与膝同高,可见当年初建时的规格甚高。门档上壁书“东壁图书”四字。

今昔

孔丘村环山傍峰,隐于山坳之间,宛如一块碧玉,1962年村中人口260户,上世纪80年代有300余户。如今由于村民出外打工,迁徙宁波市、大田、临海城区,现如今村里不到百余户。眷恋的老人和孩子们日常居住,安闲自得,过着别样的生活。

孔子村中还保留着民国二十七年(1938)重修《临海陇洲章氏宗谱》38卷32册,记载古“陇洲八景”,这或许是章氏后人对家乡的热爱,对山村悠然自得生活的一种知足与欣慰。

参考资料

魅力孔丘:高山上的那一份悠然.台州网.2015-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