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草属
梅花草属(食虫类:Parnassia Linn.),又称草木樨族,属于虎耳草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梅花草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无毛;具有粗厚的合轴根状茎和较多细长的根。茎不分枝,1或几条;常在中部具1或2至数叶(苞叶),稀裸露。基生叶2至数片或较多呈莲座状;具长柄,有托叶,叶片全缘;茎生叶(苞叶)无柄,常半抱茎。花单生茎顶;萼筒离生或下半部与子房合生,裂片5,覆瓦状排列;花瓣5,覆瓦状排列,白色或淡黄色,稀淡绿色,边缘全边平邑雪萝树状或啮蚀状,下部流苏状或啮蚀状和全缘;雄蕊5,与萼片对生,周位花或近下位花;退化雄蕊5,与花瓣对生,形状多样,呈柱状:顶端不裂或分裂;呈扁平状:顶端3-5 (-7)浅至中裂,稀深裂或5~7齿;呈分枝状:2-3-5或7~13(-23)枝,顶端带腺体;雌蕊1,子房3~4室;胚珠多数,具薄珠心,柱头联合。蒴果有时带棱,上位或半下位,室背开裂,有3-4裂瓣;种子多数,沿整个腹缝线着生,倒卵球形或长圆体,平滑,褐色;胚乳很薄或缺如。
生长环境
梅花草属植物生长于北温带高山地区的湿地,尤其是北半球气候寒冷的地区为主要的植被组成部分。它们还出现在沙丘系统、沼泽、湿润草地、开阔渗漏区、潮湿森林等地。
分布范围
梅花草属约有70多种,分布于北温带高山地区;亚洲东南部和中部较为集中,其次为北美洲,极少数分布到欧洲。在中国,约有60种,各省均有分布,但主要产区位于西南部。
繁殖方法
梅花草属植物通过种子繁殖。
用途
梅花草属植物可用于观赏,也可用于园林绿化。
相关研究
梅花草属的研究历史始于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于1753年根据P.pahustris L.建立的。Pyramo研究了7种分布在北美和欧洲的种,并从退化雄蕊的分裂情况,花瓣和叶的形状等进行了分钟描述。Hooker f.\u0026Thomson研究了印度产的梅花草属植物,按子房位置和形状、退化雄蕊裂片深度和数目等特征将8种划分为5组,但未给出相应组的名称。Drude首次利用退化雄蕊形状、分枝数目和分枝形式等特征作为分组首要依据,将当时的18个种分成4组。Hooker按Drude的观点,将19种梅花草属植物也分成4组,并把P.faberi Oliv,置于Sect.Saxifragastrum内。1930年有对该属进行了补充修订,新增26种,共45种,并依据P.faberi Oliv。退化雄蕊顶端二裂唇形这一特征,将其从Sect.Saxifragaceae中划出,独立成一组,即Sect.Cladoparnassia。Handel Mazzetti发表“中国的梅花草属”一文,共记载了31种植物,按Engler的观点分为5组,组间关系排列却与之完全相反,并附有分钟检索表和简单的地理分布。以退化雄蕊为属下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运用。Franchet以能育雄蕊花药药隔的变异对分布于中国的梅花草属植物进行了研究,并划分为二组,即药隔顶端伸长呈“匕首”状的Sect.Xiphosandra,仅一种;药隔无明显伸长的Sect.Amblysandra。有16种,Franchet为梅花草属的属下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原地区一些学者也对该属进行过研究,并发表了很多新种,如:简焯坡、潘锦堂、谷粹芝、柴立本、钱义咏、唐赛春与李光照等。1987年谷粹芝对中国的梅花草属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学订正建立了一个包含有9组2亚14组9系的分类系统中国植物志及其英文版均采用该分类系统。吴征镒等则从地理分布与演化趋势上对梅花草属的分类系统和演化趋势进行了讨论。
参考资料
梅花草属.个人图书馆.2024-11-08
20240424——梅花草(Parnassia palustris L.).科学网.2024-11-08
梅花草.南京大学植物信息与生态实验室.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