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许伯遒

许伯遒

许伯遒,昆曲曲家、笛师。名闻铎,以字行。或作进遒,号柯。官宦世家。原籍海宁市。从小随父宦游,久居杭州市。受家庭熏陶,8岁即能吹笛。又经名师俞粟庐、方萼亭、赵同寿指授,融会贯通,自成一家。笛音饱满、醇厚、宽亮,有“满口风”、“笛王”美誉。俞粟庐曾面赞曰:“大江南北两支笛,一为小儿振飞,一为伯遒兄也。”

人物生平

许伯遒(1902-1963),自幼受家庭熏陶(他的爷爷友皋公能唱昆旦,喜吹笛),又天赋禀厚,十岁时已能按谱奏曲,颇有昆味。他先从名笛师方萼亭学笛,十四岁那年,在上海一次昆曲清唱中,吹奏《千忠戮·惨睹》被昆曲宗师俞粟庐先生发现,把他叫到身边来说:“小弟弟,你的笛可比美阿荣(李荣忻《十五贯》正笛),有工夫到我家来拍曲。”在粟老及俞振飞先生父子的指导下,他掌握了俞派的唱法气口,吹奏技巧又有突飞猛进,大约二十岁后,就有了“笛王”的称号。(按:当时享有“江南四大笛王”称誉的有上海市俞振飞、许伯遒、嘉兴市许鸿宾昆山市李荣忻。)伯遒的笛音饱满,醇厚宽亮,昆曲界有“满口风”的美称。许闻佩说他的吹奏是:“虽新声变调,遵律吕不差;役心御气,扬宫羽于丹田,得其伴奏,舒畅惬意”,这个分析是恰如其分的。

30年代初迁居上海,于国华银行习笔札之职。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出,慕名邀其伴奏昆曲,开演时置特别牌,书“特烦名家许伯遒撅笛”。此后梅兰芳演出昆剧必聘其吹奏,梅剧团笛师马宝明甘居其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程砚秋在上海演出《刺虎》,亦由其伴笛。与俞振飞交往、合作更多。1955年应俞振飞之邀,由银行文书主任调入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任音乐教师,历时8年,培养了顾兆琪等优秀演奏人才。精通古典文学,擅书法、金石,课余常教学习字,因之昆剧演员、音乐两班学员中颇多善书者。1956年及1958年梅兰芳剧团赴浙江省江西省陕西省演出时,仍请其襄助演奏。现存其昆笛录音,以梅兰芳言慧珠、俞振飞合演之《游园惊梦》为最佳。手书《度曲百粹》集时尚之曲,经家人保存,1990年在台湾省出版。

伯遒认识梅兰芳先生时间很早,可远溯到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下旬,那时梅先生到杭州市第一舞台演出,伯遒看了他演出的《黛玉葬花》、《穆柯寨》、《佳期拷红》几出,经族伯许明先生介绍,在化妆市见到梅先生。梅先生和大家一一握手,含笑说:“昆曲出在南方,你们听哪句腔唱得不准,哪个字念得不合适,请你们告诉我。”他们见名震一时的梅兰芳,态度如此和蔼,说话那么谦逊,都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唱得好,做得好。”

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市,住在沧州饭店,伯遒带了笛子,吹奏了两支《思凡》。梅先生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中说:“我唱完了,觉得十分痛快。因为他的所谓‘满口笛’,又宽又亮,正配上我这条宽嗓子。拿他吹的笛子的外形来说,就跟北方的有了区别。他的笛子比较粗些,所以发音宽而亮。”“我从饭店搬到了马思南路,就常请他替我理曲子,这是我接触到俞派唱法的开始。他给我理的曲子真不算少。理熟了,他拿起笛子就吹。他吹的瘾头真不小,我那时唱的兴致也不差,我们两个人简直唱出瘾来了。”

成就及荣誉

三十年代昆曲已处于急剧衰落,举步维艰的境况中,梅先生一生重视昆曲演出,当然积极参加昆曲界发起的义演活动。在上海昆曲义演时,梅先生演出《南柯记》、《瑶台》、《金雀记》、《乔醋》,都是伯遒吹奏的。抗战胜利后,梅先生剃须重登舞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昆曲《思凡》、《刺虎》、《游园惊梦》、《断桥》、《奇双会》等,万人观仰梅伶王复出,为他吹笛还是“笛王”许伯遒。五十年代,梅剧团在各省市巡回演出,剧目有《游园惊梦》、《金山寺·断桥》、《奇双会》,总是特邀伯遒随团伴奏,他们的艺术交谊有三十年的历史。

尤其在1959年,夏衍副部长提议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诸名家拍摄彩色戏曲影片《游园惊梦》中,他更是其中得力助手之一。当年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在上海听了《游园惊梦》的影片录音后,写信给父亲说:“先父粟庐公认为唱《游园惊梦》要得‘静'字诀,才算度曲高峰,梅先生的演唱,尤其是[山坡羊]、[绵搭絮]两支曲子,确实达到了‘静'字诀。”这果然是梅先生的艺术造诣已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但也和伯遒衬托绵密的吹奏技巧相得益彰,密切不可分割的。诚如王定一等阐述的那样:“从他的伴奏中可听出笛音嘹亮但不掩盖唱腔;尺寸舒展但不影响剧情,连中有断,断中有连,把曲子中的顿挫转折表现的恰到好处,搭头不多不少;运气不徐不急,把演唱者细腻的唱腔与感情,都清清爽爽的衬托出来。”

“笛王”许伯遒先生又是个多面手,除精于吹笛外,在治印与书法上,也是卓有成效的。他曾为梅兰芳程砚秋诸大师篆刻过多枚印章,技艺高超。他辑录的《度曲百萃》是用圆转自如、精美隽永的赵孟頫(孟頫)字缮写的,行气尤佳,足资广大书法爱好者作习帖之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