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十字河

十字河

薛河,古称薛水,是源自山亭区,流经滕州市薛城区微山县境内著名的大河。沿途流经庄里、坝上、辛庄、沙庄、鲁桥(鲁封桥)、后湾、奚村(奚邑)、皇殿等村。薛河又称十字河,总长81公里,总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

干流概况

十字河 包括新薛河、薛城大沙河老薛河3条河道。十字河在滕县庄里以上为两股:一股称西江,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水泉乡柴山前;一股为东江,发源于山亭区徐庄乡米山顶。两股在滕县海子村东南合为一股。至滕县官庄以北又分为两股:西股为新薛河,西南流,至夏镇后八屯入境,在彭口闸乡刘昌庄南入微山湖。全长24.4公里,境内长11.4公里;东股为薛城大沙河,亦称薛沙河,西南流,至彭口闸乡种口村东入境,在南坝村入南四湖。全长40公里,境内长3.5公里。老薛河,发源于滕县木石镇桃山,西南流,至夏镇大官口村北入境,于纸坊村入老运河。全长35公里,境内长4.3公里。此河是县境内一条主要山洪季节河,有60%的流域面积为低山丘陵地。上游河床窄陡,流急。汛期当注意防洪,但旱季则常断流干涸。

十字河,下游称薛河(在滕州市境内),古称薛水,与运河十字穿越,属十字河流域。上游在本区流域分两支:一是南支,古称东江,发源于徐庄乡北部红山北麓的半山顶,长度约15千米;另一支是古称西江,发源于水泉乡东部的柴山东省麓,长度为21.5千米,南北两支汇集山亭镇、徐庄乡、辛召乡全部及水泉乡小部径流在山亭镇海子村东南汇流进入滕县。境内河床最宽处120米,北部支流上游还建有中型水库(辛召乡境内石嘴子水库)一座,小型水库和塘坝数十座,拦蓄洪水2000万立方米。

薛河。古称薛水,因下游穿越运河,呈十字形,又名十字河。发源于山亭区,上游为两支,一名西江,发源于山亭区水泉乡柴山前;一名东江,发源于山亭区徐庄乡米山顶。两支在海子村东南汇合后,于西江村东入县境,流经羊庄、官桥、柴胡店、张汪4个乡镇,从圈里村入微山县,排水南四湖。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全长81公里,境内长30公里,宽80—120米。1567年(明嘉靖四十五年),从官庄至黄甸开支河入今薛城大沙河,造成水系紊乱,水灾不断。1957年冬至1958年春,从官庄至湖口县开挖新河,两岸筑堤,堤距270米,是建国后境内大规模治理的第一条河道;治理段又叫新薛河。1970年8月6日,新薛河安全通过洪峰流量2770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九曲龙河,又名龙河,属十字河流域的支流。发源于东山乡的定盘山口,本区境内全长18.5千米,顺其地势,东西穿越东凫山乡和西集镇,汇集西集镇东凫山乡和傅庄乡大部径流,入滕州市境内与其他河汇注南四湖。境内最大河床宽约80米。

河道治理

十字河 十字河包括老薛河、薛沙河、新薛河3条河道,总流域面积1203平方公里。十字河在滕县庄里以上分为两股:一股为西江,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柴山前;一股为东江,发源于枣庄市山亭区徐庄乡米山顶。两股在滕县海子处合并为一股,南流至官庄以北又分为两股,西股为新薛河,东股为薛沙河,汛期洪水自由分流。

老薛河,亦称薛河、老薛王河、运粮河。明万历《州府志·河渠》载:“薛河在滕州市城南四十里,源出宝峰山诸泉,谓之西江,西流纳永丰、凤凰二泉,又西至于薛山,名为薛河。南流至云龙山,东江水入之,同为薛河。又西纳玉花、三山二泉,故薛城南,至于东邵,支流入于南明河。”、“故由三河口穿昭阳湖,于金沟入泗”。

隆庆元年(1567年),漕运新渠凿成,薛河改入漕运新渠。新渠以下段逐渐淤没于昭阳湖中。其上段,自凿新渠时打坝截水南流后,流域面积减去四分之三。原下游支流小苏河成为主要干流,在夏镇纸坊汇入三八河(古称赶牛沟),由石坝村入新渠。新薛河开挖后,改称老薛河。老薛河全长35公里,总流域面积242平方公里。由于古代的疏挖,河两岸高程一般在38米左右,故建国后未加治理。1990年,河底高程32~33米,河口宽150~500米不等。

薛沙河,原名南明河。明万历《滕县志》载:“南明河,俗称捉白河。其源出山黑风口诸泉,西径梁山,又西径奚公山,受薛河支流,同为南明河。又西至永兴村西南,迳白山入微山湖。”

南明河,原流域面积很小,明隆庆元年(1567年)“遏薛南流”,入南明河后,又称薛沙河。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河开成,南明河与 河十字相交,故此段又称十字河。1957年,山东省省沂泗治淮指挥部在《十字河治理施工方案》中定名为十字河,并把老薛河及1958年开挖的新薛河纳入十字河流域。1958年,新薛河开挖后,官庄以上主流入新薛河,薛沙河流域面积减少三分之一,其下游支流大沙河成为主要源头,所以又称蟠龙河。

薛沙河,原来经石坝村南行,穿大运河经大王庙、三官庙之间,过后学村,于南坝村入微山湖。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三官庙以上1公里处薛河内打一石坝(今石坝村东南角),遏薛沙河于彭口闸西北1.5公里种口村入运河。穿运河后,大溜西南行0.5公里许,又分为两股,西股为主流,于野场西入微山湖;东股为岔流,南行于南坝村西入微山湖。两股形成“人”字形,当地俗称裤叉子河。建国前,上游河道弯曲,堤防残缺;下游无堤坊,每到汛期,漫流入湖,汪洋一片,洪涝灾害严重。

1957年10月,济宁市专署调集滕州市微山县邹城市、济宁4县7万民工,开挖上游新薛河河槽,同时复薛河堤(自梁里起至薛城北铁路桥止,全长15.6公里)。1958年3~6月,又组织3万民工,完成铁路桥以下段挖河筑堤工程及支流治理工程。

1967年6月初,县组织彭口闸公社民工2200人,疏挖东股河槽,长3.5公里。设计标准:河口宽30米,边坡1∶2,河底高程32米,堤顶高程37米,顶宽3米,内堤距85米。6月底竣工,完成土方8.4万立方米,用工日6.6万个,国家投资4.5万元。

1972年,两次治理薛沙河东股:第一次,县组织彭口闸、夏镇、高楼、韩庄4公社民工3000人,迁退西堤。3月底开工,5月1日竣工。第二次,县组织彭口闸、微山岛、夏镇、昭阳、塘湖5公社民工2800人,疏挖河槽,培修东堤。6月15日开工,7月15日竣工。两次完成土方34.8万立方米,用工日15.8万个,国家投资13.8万元。此次治理后,薛沙河下游堤顶高程38米,堤顶宽4米,河堤边坡1∶3,河底高程32~31.5米,内堤距220~250米。

从此,薛沙河运河以下段,全流均由东股南流至南坝村西入微山湖

建国后,薛沙河主支流治理工程,共完成土石方481万立方米,用工日217万个,国家投资174万元。

1990年,薛沙河入湖口处,河槽已淤平,且高于上游主河槽0.5~1米。堤顶高程35~36.5米,堤顶宽2~3.5米,堤距250~300米,估算安全泄量130立方米/秒。

新薛河。明隆庆元年(1567年),工部尚书朱衡主持在薛水内筑豸里沟坝、东邵坝,开东邵支河,“遏薛水入于吕孟湖”,走线弯曲,河床窄浅。至建国前夕,更是堤防残缺,淤积严重,每至汛期,洪水出槽,中、下游地区十年九淹。

1957年10月,济宁市专署调集滕州市邹城市、济宁、微山县4县民工7万人,开挖官庄至孟庄段,长17.45公里。1958年3月,滕县出民工3.3万人,开挖下游4.9公里,并在官桥镇前官庄南500米处建束水坝1道,截取薛沙河上游60%的洪水入新薛河,完成土方897万立方米,用工日394万个,国家投资766万元。此次治理,未把洪水送入微山湖,老运河以下段,仍然漫流入湖。寨子、南庄、刘昌庄、西万等村庄3.5万亩耕地,每年汛期还是一片汪洋。

1964年11月15日,县调集夏镇、昭阳两公社4500民工,接挖老运河以下1.9公里。设计工程标准:河底高程31.5米,边坡1∶2,内堤距由运河以上250米逐步扩大到340米,堤顶高程36米,边坡1∶2,顶宽4米。12月10日竣工,完成土方7.7万立方米,用工日5.07万个,国家投资7.639万元。

1970年,县又调集受益社队,修复加固下游堤防,完成土石方40万立方米,用工日15万个,国家投资10万元。

1975年,水电部十三工程局用挖泥船开挖闸下东股引河,弃土侵入新薛河下游行洪道,使入湖口县宽度由原来3000米,缩减到400米,河槽抬高,形成倒比降。1976年6月28日,十三工程局用挖泥船疏挖新薛河下游4.5公里,使其与闸下东股引河平行入湖。县调集夏镇、昭阳、彭口闸、塘湖微山岛韩庄镇6公社6000民工,修筑围埝。1977年7月底竣工,完成土方115.8万立方米,用工日16.5万个,国家投资133.05万元。

1957~1977年,治理新薛河,共完成土方1062万立方米,用工日434万个,国家总投资929.25万元。

1990年,新薛河全长24.4公里,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入湖口县宽118米,底宽106米,河底高程30.9米,堤顶高程36米,堤距257米,下游安全泄量1800立方米/秒。

薛河,方为薛水,1567年(明隆庆元年),为保运河通航,对薛水做较大规模治理。是年,总河朱衡召集各级官员“数十人皆来滕计事”,按照“遏洪流”、“分别支以杀厥势’的方案,从官庄东至黄甸开挖支河,将薛水导入南明河(今薛城大沙河)。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再开 河(今韩庄运河),南明河下游与 河十字形交叉,薛水因此又名十字河。1957年,根据山东省沂沭汶泗治淮指挥部的规划。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对十字河进行治理。从官庄向西南至湖口县开挖新河入湖。治理原则以泄为主,泄、滞、分相结合,分两期施工。第一期由济宁市专署主持,成立十字河整修工程指挥部,下设滕、邹、济宁、微山县4个总队,组织民工7万多人,其中滕州市44496人,各级干部1039人。1957年10月12日开工,11月22日竣工。第二期由滕县组织施工,共组织民工32800人,开挖新河下游(长4.9公里)和支流疏浚筑堤。1958年3月10日动工,5月23日竣工。同时还建成15处桥涵和官庄束水坝。两期共完成土石897万立方米,用工394万个,国家投资766万元。新河名为新薛河,从官庄到入湖口县长19.6公里,其中在滕县境内长9.5公里,底宽100米,深1.5至2米。两岸堤防顶宽4至8米,高2至3米,内堤距240至270米。1970年8月6日,官庄水文站测得上游洪峰2770秒立方米,其中400秒立方米沿明代开挖的支河入薛城大沙河,主流经新薛河下泄,堤防未决口。1983年,十字河改名为薛河。

石嘴子水库 石嘴子水库位于薛河上游,辛召乡境内,1970年10月动工,1978年11月竣工。总库容2550万立方米,兴利库存1491万立方米;主河槽为重力式非溢流石坝,坝高38.28米。灌区建有干渠27公里,渠系建筑物119座,设计灌溉面积3.75万亩。工程总计土方78万立方米。浆砌石18万立方米,投资470万元,1983年归山亭区管辖。石嘴子水库,蓄水量2617万立方米,位于辛召乡石嘴子村南十字河上游北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积495平方千米,总库容量207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94万立方米,死库容量155万立方米。相校核水位209.0米,兴利村水位304米,死水位193米,灌溉面积为3万亩,最大实际灌溉面积1.4万亩。石嘴子水库于1970年11月动工兴建,1982年完成全部工程。动工173万个,国家共投资386.48万元,大坝全长588.8米。坝顶高程为78米至213米,尚未达到设计高程4米,溢洪道下游156米长一段天边墙、天子槽有待继续施工。

引河灌溉

自流灌溉。据北魏水经注》载:“刘彻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封鲁恭王公子刘顺为(公邱)侯,国世以此(南粱)水灌我良田,遂及百”。这是滕县引南梁水灌溉的最早记载。1950年开始拦河筑坝,引水灌田,到1958年先后形成莱村、荆河桥、西曹、葛庄(今属山亭区)四处自流灌区,浇地4000南。此后,沿河多处设站提水,自流灌区无大发展。1985年底,引河自流灌溉面积5010亩,其中羊庄镇庄里坝居多。 1965年春,羊庄公社在薛河内建成庄里拦河坝,浆砌石滚水坝,高3.2米,长120米,顶宽4米,坝址在庄里村北800米处,羊庄至山亭镇公路从坝顶通过。坝东、西端各设引水闸,下接东、西干渠。1966年最多灌溉2万亩。后因上游提水工程增多,水源不足。目前主要引用薛河基流和石嘴水库灌区灌溉尾水。1985年引水量42.2万立方米,浇小麦4700亩。

提水灌溉。1957年,济宁专署拨给7台7.5马力锅驼机,用于沿河提水,在三里河、东寺院和大巩庄提城河水灌溉。1962年开始发展电力提水,在城河和新薛河上建成梁里、前掌大、刘村、南辛、史庄、后荆沟、前荆沟、后洪绪、虺城店等引河提水站,引河灌溉逐渐内自流改为提灌。到1966年提水站增到100处。1970年以后,山区提水站迅速增加,致使河道下游水源不足,铁路以西提水灌区改为井灌。1976年引河提水站达540处,装机9410马力,有效灌溉面积9.58万亩。后因水源无保证,面积减少,至1987年底,有引河提水站224处,其中城郊乡9处、东沙河乡20处、官桥镇30处、柴胡店镇4处、羊庄镇45处、木石镇20处、龙阳乡18处、党山乡34处、城关镇7处、东郭镇24处、张汪镇1处,总装机348台,8387马力,有效灌溉面积49515亩。

文物

隋大业二年造像碑1989年2月出土于夏镇官口村薛河中。碑高1.5米,宽0.6米。上部浮雕3尊佛像,中为像主,左右为二菩萨。下部碑文,阴刻,楷书。此碑久埋河中,不经风雨,字迹清淅。碑文记载:隋大业年间,薛河阻断交通,薛河两岸居民来往十分不便。佛教徒朱贵夫妇为方便行人捐资建桥。石桥竣工后,乡民感激,勒碑一方以示纪念。此碑为国家二级文物。

唐开元十四年记事碑1988年5月出土于夏镇官口村薛河中。碑为长方形横式,长0.985米,宽0.45米,厚0.18米。阴刻,楷书,字迹清晰。碑文记载:唐开元十四年(726年)长乐郡下博县人谭同庆为报父恩,在薛河岸上建八棱九级浮屠(石塔)一座,并刻石像。同时还记载了薛国、滕州市、鱼台的环境及泡水、泗河的状况。此碑为国家二级文物。碑文所记石塔构件已陆续出土,不久可再现石塔规模。

名字由来

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薛河,其源本西江,水出自宝峰山东诸山泉,南过青莲步、将军步,左过高山西省折过山亭区,纳永丰、凤凰二泉(二泉水皆出自薛河南岸山麓入焉),又西至于薛山名为薛河。受悟真岩茶泉,循悟真岩南至于云龙山东江水(东江出自湖陵山)。

发展历史

古薛河是一条历史的长河,也是鲁南地区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东方文明,创造了北辛文化;她孕育了东夷妊薛氏族,创造了古薛文化;她孕育了诸多先贤俊杰,创造了中原地区始祖文化。在古薛河两岸遍布了密集的先秦文化遗址和古国方城,从7300年的北辛文化,到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从四五千年的龙山、岳石文化,到夏商周春秋战国文化;从上游的虎国於菟城,小邾国倪犁莱城,中游的滥国昌虑城、薛国薛城,下游的上邳国虺(欢)城、戚城等等,上下五千年,延延绵绵不断代,继继绳绳有发展。

穿越历史时空,溯流七千年前,遥望北辛先民,从莽莽山林中走出来,选择了薛河中游这片河岸高地定居,一个伟大的母系氏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最早的农耕文明。沿着薛河故道,聚焦在西康留这片神秘的土地,五千年前,第一个父系氏族社会在这里形成,最早的古国、古城在这里出现,一个准国家性质的部落联盟中心在这里确立。让我们披阅历史,展望四千年前,造车鼻祖奚仲受封于薛地,因此,这里也就成了我国最早的桨轮船制造基地,成为交通最为发达地区。三千年前,奚仲的十二世孙仲虺又在这里辅佐商汤建国,成为薛族的又一个伟大首领,前掌大遗址出土的精美文物见证了这一时期的辉煌。让我们回望历史,二千四百年前,古薛又成为齐国的领地,齐相靖郭君田文的封地,他们父子在这里扩固薛城区、焚约市义、发展商贾、招贤纳士,成为一代贤相,留下千秋佳话。两千年前,汉刘邦和项羽在古薛城会盟,奠定了大汉基业;更有薛人叔孙通、公孙弘为汉室江山的巩固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薛河两岸遗迹犹存,有“仓留粟谷以备战用”的大小康留村,泊船的仓留坝和屯粮的“晾米台”遗址,薛国故城内外的众多称“仓”的村庄。遥想当年,在薛河流域这片富庶的土地上,两岸囤积着林林总总的仓储粮草,河中来往穿梭着许许多多的运粮船队,然后转入泗河运道,驶往京城。四百年前,为了保证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安全,在北辛村西把薛河开支流向南,注入微山湖时和泇运河交叉形成十字河;新中国成立后兴修水利,1958年又在北辛村东筑坝,向下游开挖了新河称为新薛河。因此,北辛文化发祥地,也就成了新老薛河的分水岭,十字河的交汇点。老薛河,从北辛村后蜿蜒向西静静地躺着,从她弯曲的身躯上,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着历史沧桑;新薛河,从北辛村前浩浩荡荡地向西南流淌着,承载着一路欢歌,弹唱着新时代的乐章。

古薛河的前世今生

薛河古称薛水,是枣庄市境内著名的大河,属十字河流域,全长81公里,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薛河,其源本西江,水出自宝峰山东诸山泉,南过青莲步、将军步,左过高山西省折过山亭区,纳永丰、凤凰二泉,又西至于薛山名为薛河。受悟真岩茶泉,循悟真岩南至于云龙山会东江水;西流至吴山下伏不见,过铁脚山至柳泉涌出,至观山前为濯笔渊,至于云龙山入西江水同为薛河。南至于新蛟台折而西,经昌虑城南陶山下潴为刁潭;西纳玉花泉水又西纳沂河水、三山泉水,西南迳丰山东过官桥,迳薛城区至于东邵,入于微山湖,旧经山阳湖,从金沟入泗。”这段文字详细记录了薛河的源头、流域范围、流向等。

薛河的源头有两大支流,一支是西江,河水源自山亭区的水泉、辛召;一支是东江,河水源自山亭区徐庄镇的米山顶。两大支流在山亭区山亭镇海子村汇合,经滕州市羊庄镇、古昌虑城折东向西流去。薛河流出东江缓缓下行至二十公里处便是滕州市羊庄镇的土城村,这里曾是历史上滥国的首都。公元前643年,国国君叔术来滥立国并建立了都城。随着历史的演变,汉初为昌虑县,公元198年(刘协建安三年)设昌虑郡,直到隋朝时才将昌虑划归滕地。薛河出土城村绕陶山半周向西流去,河面到山北突然变宽,集大水于此,当地人称之为“范蠡湖”。湖一侧至今仍有一座土台,人称“钓鱼台”,相传为范蠡钓鱼处。我骑着摩托车来到距陶山不远处的范村,村中范姓村民自称是范蠡的后代。据村中的老者说:前些年范村附近出土了一通石碑,碑上刻有范蠡像和十几个清晰可辨的字迹,现这通石碑已不知去向。遥想春秋时期,越国范蠡协助越王灭吴后厌倦了纷争奔波、尔虞我诈的宫廷生活,遂携美女西施一起退隐。才子佳人乘一叶扁舟,春风满面沿古运河北上,行至当时的昌虑国时,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就在此隐居,寄情于山水,过着悠闲自得的平民生活。范蠡与西施形影不离、相濡以沫,一起牧羊于陶山,一起在山上开坛讲学,给附近的村民讲授经商的道理。由于范蠡、西施勤俭持家,经营有方,遂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当地百姓尊他为“财神”、“商圣”。在昌虑居住二十年后,为逃避越王的追踪,又携妻带子沿运河北上,移居定陶区,改名换姓,开始了新的生活。昌虑国的后人为纪念他,便将他隐居并牧羊的小山称为陶山,山上曾建有范蠡庙,现难觅踪迹。历史上是否真有此事,我们很难考证,如果把它定为一个传说,这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河水绕陶山下行,曲折徘徊,在羊庄盆地的出口处,北有落凤山,南有龙山头。落凤山北面的木石便是科圣墨子的故乡,龙山头西面是闻名遐迩的北辛文化遗址,它坐落在古薛河旁的高地上,东依低矮的龙山,三面被古薛河的河道环抱,处于平原与丘陵的交接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古代先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良好场所。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北辛文化遗址进行了发掘,据测定其年代距今7345年,是我国东部沿海、黄淮流域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遗址,是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它将山东的史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里就是古薛最早的农耕文明,也是古薛最早的文化源头。

薛河孕育了古薛文明

百里薛水,弯弯曲曲,枝枝蔓蔓,它像一棵树,一张网,把薛河流域古老而灿烂的文化串在了一起,构成了运河文化的一部分。

你可知否,薛河还是历史上最早的运河,也是后来京杭大运河的支流。早在春秋末年,以薛为首府的徐州,战略地位重要,水陆交通发达,为兵家必争之地。夫差北征,在鱼台、定陶区间开挖菏水,以沟通泗河济河航运。而连接泗水的薛河,就成了当时的“薛王河”;宋元以后,微山湖逐渐形成,薛河又成了连接薛地的“运粮河”。如今,薛河两岸遗迹犹存,有“仓留粟谷以备战用”的大小康留村,泊船的仓留坝和屯粮的“晾米台”遗址,薛国故城内外众多称“仓”的村庄。遥想当年,在薛河流域这片富庶的土地上,两岸囤积着林林总总的仓储粮草,河中穿梭着许许多多的运粮船队,曾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急促的船队穿过古薛河,然后转入泗水运道,驶往京城。四百年前,为了保证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安全,在北辛村西把薛河向南开挖支流,注入微山湖时和运河交叉形成十字河。老薛河,从北辛村后蜿蜒向西静静地流淌,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着历史沧桑;新薛河,从北辛村前浩浩荡荡地向西南流淌着,承载着一路欢歌,弹唱着新时代的乐章注入微山湖。一条河流,打开了一部史书;一条河流,揭开了人类的文明;一条河流,展示着薛国的辉煌!古薛河、小魏河、玉水河、小苏河、十字河等等,一条又一条河流,一个又一个薛水的分支;北辛、奚仲祠、西王宫、西康留、前掌大、薛国故城奚公山、奚邑等等,一处又一处遗址,一个又一个文化的圣地!薛河融汇着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诸多古老文化,它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珍贵的水资源,而且为几百万鲁南人民乃至整个华夏民族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薛河碑文

〔明〕周天球

公家兴作之事,必资庶众之力,苟非仁恩素浃、才智周详,则民弗我用,而财易于匮,鲜克济矣。灵台之诗,致美子来,固其征也。嘉靖乙丑,河决坏漕,改凿新渠,疏筑经理惟永。而浮议纷如,谓不可成又不可久者,盖指三河冲溃,沙水莫能避也。今御史大夫朱公、大中丞潘公,夙夜翼翼,图所尽善。而克副其心者,惟滕尹张侯焉。侯名启元者,家世龙泉,英资茂德,天发之俊,令滕三年,政和民富,适兹大工,首先趋役。二公议筑坝,断沙河之流,折赶牛沟之泉入薛河,以济运渠。命侯与邹尹肩其事。侯奉相度探薛河之源,出费邑诸山,会滕诸泉,经百余里西下。流缓则清,稍驶则溷以沙。施以木坝扼其冲,则嚼侵蚀,不旬月颓矣。因建白,欲易以石。初计土坝费镪当千,用石当倍,上不可,侯乃谓:“民不可再劳,工当从永定。”固请,得允。方立表,方莅适绵雨妨工,同事不力,弛张异施。侯虑绩之或,愿独任之。斟度剂量,缜而不烦,首囊沙以遏新涨,开旁堰以宣积流,尽发浮沙涨及竖土。又虑采石他山,道远滋费,谕邑之众,输其旧琢,而倍偿之。民争先赴,部桩叠石,灰铁键,层级可承,奔注平,可受冲激。横亘如堵,两涯壁立,面则稍昂,沙不得乘水俱下。清此泌沸,永济我漕,不不崩,将千祀有赖矣。计高可一丈,广丈有五尺,袤十有八丈,左右翼各三丈有五。工之始终,仅五十日,支官币一百八十有四两,视计土坝之数不什之二焉。然成之之速、费之之寡。由民之乐于趋事,若丁大夏等千有余户;以细石助,张昺等五十户;以车辆助,李敏等百户;以豆草助,省祭义民等;官袁翔、王浚各服勤监督,不舍昼夜;以末力助,刘金等四十余户;以匠作助,蔡世虎四百余户。是以材不取而鸠集,人不戒而贾勇;当暑疫之候而不病,违农日之时而不怨;即齐之以刑不能逮。此良以侯之从政,秉拔葵之操,推鞭蒲之仁,施擿伏之明,隃涯之惠。士蒙其化,人受其福,咸怀爱戴之诚,不子趋父事。所以浩穰之工,先群僚而首竣;永赖之绩,无巨费而早成。允当述美诏远,以彰卓茂者也。余就辟沛上,雅闻侯之懿,而滕之乡先生棠原侯令君辈,复以记请,遂为叙,次之。

【作者简介】

周天球(1514~1595),字公,号幼海,太仓市人,书画家,时丰碑大碣多出其手。

【注释】

薛河石坝:在今微山县夏镇纸坊石坝村。建国后,村民起石建房,今坝不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