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山亭镇

山亭镇

山亭镇隶属山东省枣庄市,组建于1983年11月,是枣庄市市辖县级区,地处山东省南部、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8镇、1乡、1处街道,268个行政村(居),50万人。境内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自然资源

山亭区地势东高西低,呈自然倾斜状,东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低丘陵山区,西部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冲积平原地层属华北型沉积,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全区有大、小山头5000多个,海拔在400米以上的161个。枣庄市最高的3座山峰即高山、摩天岭、山东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均在山亭境内。境内山地丘陵面积134万亩,平原面积13.6万亩,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88.6%和9%。耕地面积39.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25.7%,人均耕地0.96亩。全区宜林面积70万亩。

气候环境

山亭区属于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65.18%,一般盛行风向东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2.5m/s,夏季平均风速2.6m/s,冬季平均风速2.3m/s,瞬时最大风速14.1m/s,风向年主导风向ENE,夏季主导风向E,冬季主导风向ENE。但受海洋一定程度的调节和影响,气候资源丰富,具有气候适宜、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

山亭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3.5℃,其中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6.7℃,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0.2℃,累年极端最低气温-9.2℃,极端最高气温40.1℃。无霜期平均200天左右,最长227天,最短165天。平均初霜期多出现在10月下旬,终霜期为4月上旬,历年冻土最大深度29cm。

山亭区光能资源丰富,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长达2400~2800小时,太阳总辐射年均136.6千卡/厘米2,生理辐射总量为59千卡/厘米2。除1月份平均气温在-2~2℃之间外,其他各月均在0℃以上。年积温为4892.2~5131.3℃。

山亭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875毫米,70%集中在6—9月份,约为612毫米,其他月份年降水量约为总量的30%,约263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最高月相对湿度80%(7月、8月),最低月相对湿度58%(2月、3月)。暴雨次数少,强度不大,时间集中,受地形影响大,一般很少发生,防洪能力50年一遇,洪峰量400m3/s,洪水在河道处水深5米。暴雨平均初日为6月22日,终日为8月29日,初终间日数约为69天。多年平均暴雨量为328.7毫米。雷击天气发生较少,有则多发生在6—9月份,7—8月份为重点月份。

教育状况

山亭镇科技进步较快。多年来大力实施“科学教育兴区”战略,共有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27名,“十五”期间共取得各类成果1162项,引进、推广先进技术76项,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

山亭镇教育事业发达。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48处,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市级规范化学校20处,高中学校5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及职业技术学校体系齐全,公、民办学校兼有。拥有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学校3处,每年可以为各行业输送合格人才1500多人。

基础设施

山亭镇文化工作以发展先进性文化、挖掘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推动了全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2006年,有公共图书馆1处,档案馆1处,体育馆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5%。

山亭镇有卫生机构19所,其中,医院、卫生院15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28张,卫生技术人员936人,其中执业医师654人,注册护士363人。完成了6个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造,较好解决了参合农民医疗保障问题。

城镇发展

山亭镇城乡建设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打造枣庄市后花园”的总体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2006年,完成村镇基本建设投资1.4亿元,开发小城镇面积10.4万平方米,建设小康屋4.4万平方米。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2万吨/日。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36万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地59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达到41%。对63个村进行了改造,省、市、区文明生态村达到110个,其中5个村被评为全省村庄建设示范村。全区房地产开发完成8万平方米。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亿元,增长10%;实现利税1900万元,增长10%。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区建设为目标,以改善质量为目的,突出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两个重点,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06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5个,完成投资额7710万元,增长7.1%。取缔了270多家废旧浆清洗、塑料颗粒加工和小淀粉加工等“土小”污染企业。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100%。

全区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好转。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40元,增长14%;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222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46元,增长1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66.15元,增长17.5%;人均居住面积24.96平方米。全年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0.96万人、0.21万人、0.99万人、0.36万人和0.36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5143万元。全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17024人。完成了123个自然村的通自来水工程,9.1万名农民吃上洁净的自来水。新建、改建了9处乡镇(街道)敬老院。

经济发展

山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富民强区、加快山亭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实施“六大战略”(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服务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社会和谐化、环境生态化),突出“五个重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民营经济、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强化“六个保障”(平安建设、计划生育、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廉政建设、优质服务),确保“三个增加”(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推进“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7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55亿元,增长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04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比重为16:50:34。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比上午增长19.7%。实现财政总收入1.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税收收入完成8161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80.9%,增长23.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5亿元,比年初增加2.3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27亿元,比年初增加2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8.53亿元,比年初增加3.7亿元。

工业经济

2006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22.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1.7亿元,增长25.3%;实现利税4.9亿元,增长29.1%;实现利润2.97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8.99亿元;占全部工业的45.63%,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5.6亿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7家,科技型企业20家,建立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实施企业技改项目28个,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

山亭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山亭区农业面积广阔,共拥有耕地面积38万亩,其中水浇地15.2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全区规划建设了1处省级、4处市级、9处区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8万亩,建有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申报注册绿色无公害商标12枚,其中莺歌食品公司的花生酱获得ISO9002质量认证,长红枣、花椒、红椒、板栗、大樱桃等5个农产品获得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取得北京、上海等十多个大城市的市场准入资格。全区初步形成了以林果、畜牧、水产、粮食、油料、中药材等为主的产业化经营雏形,拥有农贸市场多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22家,有1家企业获得农副产品自营出口经营权,年生产花生酱8000吨,加工大枣2000吨、地瓜枣3000吨。恒温库发展到8个,果品贮藏保鲜能力达到1.2万吨。粮食播种面积30万亩,其中小麦11万亩,玉米6.5万亩,番薯8万亩,杂粮4.5万亩。粮食单产615公斤,总产量1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9万亩,总产1.68万吨;蔬菜面积8.5万亩,年产20万吨;有金银花、槐米栝楼、山楂、丹参等中药材20余种,面积2.8万亩,年产0.7万吨;棉花零星种植约5000亩,黄烟基地5000亩,年产优质烟叶80万公斤。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