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帕洛马尔

帕洛马尔

《帕洛马尔》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创作的小说。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帕洛马尔》(Palomar)是卡尔维诺,I.生前所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1983年出版。卡尔维诺曾表示,帕洛马尔就是他本人的化身,“帕洛马尔是我自身的写照,这是我创作中最富自传色彩的一部作品,一部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帕洛马尔的任何经验,都是我的经验。”卡尔维诺曾隐居巴黎15年,与克劳德·李维-史陀罗兰·巴特等人交往密切,而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更是深受弗迪南·德·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索绪尔的几组重要概念如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共时性和历时性,在卡尔维诺,I.的小说《帕洛马尔》中有着深刻的体现。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在这部小说中,步入晚年的作者正是凭借人生体验和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描写自然现象,剖析当代的社会现状,进而探索人类生存的深层主题。

小说的最后,“帕洛马尔决定着手描述自己一生中的每一时刻,只要不描述完这些时刻,他便不再去想死亡”(P151),然后,恰恰是这时,他死了。死亡是人全部筹划的终结,但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存状态的结束,一代代人的更迭只是时间在一个个瞬间上的描述。一个人为了一步一步地达到智慧而开始行走,他没有到达,不代表智慧的消失。面对生活中的复杂矛盾和不如意,卡尔维诺,I.通过《帕洛马尔》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艺术特色

“帕洛马尔”的名字就与著名天文观测台的名字相同,主人公之名原是个专有名字,指加利福尼亚州一座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峰,山顶的帕洛玛天文台装有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按意大利语音译为“帕洛马尔”。作为一种符号,专有名词本身有固定的含义,有稳定地能指—所指关系,但此刻由于借用的缘故,原先的“能指—所指”链断裂,在新的语境中生成了新的语义。“帕洛马尔”在原先的语境中指称的世界上最大望远镜的天文台,其隐喻义在于能将世界的景观最大限度的尽收眼底。此种意义被卡尔维诺,I.移植到了小说的新语境中,另一方面也可将“帕洛马尔”视为丧失了个性的名字,而仅仅成了一种宽泛的符号概念,帕洛马尔的确在小说中没有充分的相貌性格、经历状态的描述,卡尔维诺通过使如此重要的,也是书中作为唯一主人公的人物的自我淹没于世界之中,反映了他对整个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主体的失落”成为共同的处境。

在《帕洛马尔》中,卡尔维诺以“共时性”的叙述建构起了以空间形式呈现的精致的“晶体”,处处与弗迪南·德·索绪尔的语言共时性相对应。从而在共时性的层面上,实现了小说结构与思想的规则有序。

在实践小说结构张力的过程中,卡尔维诺,I.的首要努力和基本原则在于“共时性”的叙述。作品只展示帕洛马尔的当下直感,将主人公的所有行为都展现为当下的此时此刻,没有对此中观察思索行为的缘由进行解释,也不对情节进行回溯。这样,主人公的所有体验都采用现在时描述,一切都发生于现在。仿佛就是科学家在报告正在进行中的人生试验一样。卡尔维诺为实现“共时性”的追求,采用“片段化”的叙述方式,因为按照时间逻辑的直线型叙述是与“共时性”的叙述相悖的。卡尔维诺使得帕洛马尔的一系列观察思索行为不具有时序和因果上的关系。我们抓出《帕洛马尔》中的任何一篇,都不会出现结构逻辑上的断裂,因为整个结构本身即是一一分割的片段。帕洛马尔关于人生所有的体验都与“一”“二”“三”等代码互相对应,以一个个叙述的片段出现。不难看出,“一、一、一”至“三、三、三”这二十七种二十七种方式的排列,是将三种人生经验或彼此并置,或相对独立,或互相交融于读者面前。⑨此外,小说以“在海滨”“在庭院里”“在阳台上”“在动物园里”等明显标识着空间概念的主要词语连缀起来,因而在空间上也呈现出并置关系。可见,片段化使共时性叙述更加完善,同时片段化的文本形态也暗合“世界使零乱的,人生是破碎的”的主题意识。共时性的叙述,粘住了以零碎的“片段”形式出现的一切人生经验和沉思冥想,使读者脑海中的一切感觉和印象整合成一体,从而以画面的形式涌现。在《帕洛马尔》中,面对荒谬无序的世界,他同样构建了一个与此截然相反的完美世界,这一理想模式“图形清晰,图上的直线与曲线、图形、椭圆与平行四边形,横坐标与纵坐标,井井有条。”卡尔维诺,I.力图超越现实的混乱,追求非现实的完美,建构一个秩序有度的晶体结构,维持系统的整一,明显是深受弗迪南·德·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的。

出版信息

《帕洛马尔》的第一版于1983年11月由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出版。这篇前言的文本在多年中一直没有编辑出版,其首次发表是在《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米兰:蒙达多里出版社,1992年,第1402—1405页)的“第二子午圈”上,它是卡尔维诺在1983年5月为回答《纽约时报书评》就全世界的作家当时正在写的书而作的一项调查准备的;但在1983年6月12日的那一期美国报纸上,只出现了寥寥几行有关《帕洛马尔》的文字。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圣地亚哥·德·古巴的一个名叫拉斯维加斯的小镇,意大利作家、新闻工作者。卡尔维诺,I.的父亲原是意大利圣莱莫人,曾定居古巴,是个出色的园艺师;母亲是撒丁岛人,植物学家,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特意给儿子取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以寄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2岁时,卡尔维诺便随家人搬回了意大利。长大后的卡尔维诺曾在都灵大学先后攻读农学和文学,1947年大学毕业,并于同一年发表了处女座《蜘蛛小径》。卡尔维诺凭借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他有句名言:“我对文学的前途是有信心的,因为我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只有文学才能以其特殊的手段给予我们的感受。”1985年9月,卡尔维诺,I.在休假期间突患脑出血,9月19日终因医治无效在意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终年62岁。

参考资料

送别格拉斯 追忆那些远去的西方现代文学巨匠.新华网.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