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配送技术

配送技术

配送技术是配送活动中采用的一系列技术,对配送中心的运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大规模配送的关键因素。它不仅影响着配送中心的现代化水平,还是评估配送中心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确保配送中心能够高效地开展大规模配送活动,应当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度、经济效益、安全性、便捷性和适用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配置相应的技术与设备。

构成

配送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物流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前者指企业在配送活动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设施、运输工具和信息设备,后者则涵盖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物流配送效益的管理技术、操作方法和专业技能。物流软技术依托于物流硬技术的支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掘硬技术的潜能,从而达到最佳的物流效果。配送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导入、条码编制、配送体系构建、配送数量及品种控制、退货处理以及仓储运输组织等。此外,现代物流配送技术还涉及到数据录入技术、条码编排制作技术、配送体系设计、配送数量和品种控制、退货处理技术以及仓储运输组织等多个关键环节。当前,配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了诸如电子票签拣货技术、自动识别技术、EDI技术、GIS技术、电子商务下的配送技术等多种先进的技术。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配送技术更是包含了交叉配送技术、准时制配送、ABC配送、配送管理信息系统、JIT技术和GPS等多项技术。未来,配送技术还将继续朝着虚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电子网络技术和商业智能技术等方向发展。

应用现状

中原地区

中国的配送技术起步较晚,尽管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总体上仍然面临发展缓慢、设备老旧、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具体表现为配送规模较小,物流网点缺乏统一规划;配送中心现代化程度不高,机械化水平偏低,整体物流技术相对落后;配送中心的功能尚不完善,尤其是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距离信息化仍有较大差距。技术落后是中国配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内配送中心的计算机应用程度普遍较低,多数仅用于日常事务管理,而在物流配送中的重大决策方面,如配送中心选址、货物组合方案、最优运输路径、库存控制等,大多仍依赖人工决策,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明显滞后。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较为陈旧,与国际上以机电一体化、无纸化为特点的自动化、现代化配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整体物流技术,如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与各个环节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也相对落后。我们应该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配送体系,推动物流配送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其他国家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配送技术和设备更为先进。他们的配送设施包括货场设施和设备、保管设施、分拣设施、移动设备、货物分类设备以及搬运设备等。由于发达国家物流设备的更新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其配送技术和设备十分先进。在发达国家的配送业务中,已广泛采用了新技术,如条形码标志技术、自动存货和补货技术、自动分拣技术等。许多配送中心已经建立起了全自动化的配送系统,其中包括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处理系统和数控分拣系统等,这些系统极大地提升了配送效率。

发展趋势

配送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目前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实践中应用了一些新的技术,但由于某些限制,这些技术尚未在配送领域得到普及。未来的配送技术可能包括:

虚拟技术

随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应用,动态调度、动态储存和动态运输将逐步取代静态固定仓库。这种动态仓储运输体系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反映了未来宏观配送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配送系统已成为企业内部虚拟制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可以与条码相结合,在仓储过程中,保管员可以利用无线手持终端接收业务中心的盘点或备货指令,并通过终端扫描条码完成相应的工作。这种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错误率,提高了配送效率。

电子网络技术

电子网络技术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在拣货到运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条码扫描或射频标签识别货物或配送信息,并将其输入仓库管理系统(WMS)或制造执行系统(MES)。目前,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数据交换(EDI)已成为现实,预计互联网将最终替代传统的EDI电话连接。

商业智能技术

商业智能(BI)是一种定量数据分析管理技术,能够将存储在不同商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决策支持。在配送过程中,商业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配送方案规划者进行配送中心布局分析、配送成本分析、车辆调度分析、配送路线可行性分析等,为实现快速、准确、低成本的配送服务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