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郭公虫

郭公虫

郭公虫属鞘翅目,多食亚目,郭公虫科。全球约有3000种,分布广泛,尤其多见于热带地区。大多数郭公虫为捕食性,但也有少数种类成为加工处理肉类的害虫,如火腿、腌熏猪肉、陈的干酪和油料种子等。在贮藏食品中已发现的约10种郭公虫中,赤颈郭公虫、赤足郭公虫、暗褐郭公虫、玉带郭公虫等为主要害虫。

外形特征

大杜鹃虫体色多样,有橙、红、黄、绿、蓝等鲜艳色泽,常藏于花中觅食小昆虫。体长范围从3毫米至24毫米(0.1至约1英寸),多数种类体长在5至12毫米(0.2至0.5英寸)。它们的足细长,外观类似蚂蚁。郭公虫体型小至中等;形状细长,体表具有竖毛;体色多为黑红、绿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头部大,呈三角形或长形;上唇横短;下唇须长于下颚须,端节长,斧刃状;触角11节,多为棍棒状,少数为锯齿状或栉齿状;前胸背板多数长大于宽,表面隆突成具凹洼;鞘翅目两侧平行,表面毛长且密;前、中足基节隆突,圆锥状,后足基节横行;跗节5-5-5,1-4节双叶状;腹部常可见5节,少数为6节。幼虫头部白面扁平,腹面突出;触角3节,上唇及唇基明显;腹部10节,具尾突。

生活习性

郭公虫的生活史和习性因种类而异。在华南地区,赤足郭公虫每年可发生4至6代,而在华北地区不超过2代。它们的卵常集产成堆,多产在食物、墙壁、包装物等的缝隙中。幼虫喜欢钻入农畜产品的深处为害,被害物品常被蛀成许多弯曲隧道。成虫和幼虫均有自相残杀习性,成虫飞翔能力强,寿命可长达一年之久。赤颈郭公虫和中华食蜂郭公虫的生活习性也有其特点,如中华食蜂郭公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于寄主巢内做茧越冬。

繁殖

赤足郭公虫的发生最适温度为32至35摄氏度,相对湿度85至100%。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范围发育速度均降低,尤其在低温时发育速度明显迟缓。干热地区不适合此虫繁殖,而温热地区能终年繁殖为害。食物对繁殖力和发育速度影响很大,食物内蛋白质越高,幼虫发育越快。

危害

成虫和幼虫多为捕食性,但部分类群成为重要的仓库害虫。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控制其他昆虫的数量,也可能对人类储存的食品造成损害。

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赤足郭公虫

赤足郭公虫在全球广泛分布,尤其在中国的中南、西南、华东、华北与西北各区均有分布。它们是火腿、腊肉、熏肉干鱼椰子干等的重要害虫,也会为害皮毛、兽骨、动物药材、蚕茧、花生、大豆、葵花籽、玉米、米、麦等。成虫和幼虫均有自相残杀习性,成虫飞翔能力强,寿命可长达一年之久。

赤颈郭公虫

赤颈郭公虫的分布与赤足郭公虫相似,但在中国的上海市辽宁省贵州省浙江省湖南省江西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等地也有分布。它们的为害状况与赤足郭公虫相似,但发生量较少,为害性不如赤足郭公虫严重。

中华食蜂郭公虫

中华食蜂郭公虫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成虫和幼虫一般均为捕食性,是著名的天敌昆虫。成虫体深蓝色,具光泽,体、足均被白色软长毛。幼虫体肥胖,略扁,有光泽,肉红色,随着虫龄增长体色逐渐加深。成虫出巢后先到周围的植物上取食,补充营养;产卵通常在白天进行,特别是中午居多,通常将卵产在寄主巢室附近的土缝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