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乡
曲水乡位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65公里。
简介
曲水乡国土面积139.93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居住着哈尼族、彝族等民族,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多种民族杂居的山区乡。平均气温20度。年降雨量为2260mm。有哈尼族的哈尼节、六月二十四等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
自然地理
全境地形狭长,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属横断山脉南部中、低山河谷区。境内最高海拔1875米(十层大山),最低海拔317米(高山村土卡河与李仙江交汇处),高低相差1558米。境内河流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水系,主要河流有:绿满河、土卡河、整康坝河、拉珠河、田心河五条。水系均汇入李仙江,流入红河。气候属低纬度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年平均气温21.8℃。最冷月12月,气温12.1℃;最热月6-7月,月平均气温22℃。全年无霜。年平均降雨量2260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178天。年平均日照1871小时,相对湿度为85%,年均蒸发量为1359.5毫米。
基础建设
截止2006年底,曲水乡已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曲水乡有1914户通自来水。有1906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59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40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46户。
经济概貌
曲水乡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90.9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63.15万元;畜牧业收入198.74万元(年内出栏肉猪2037头,肉牛236头,肉羊10头);渔业收入35.24万元;林业收入107.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57.52万元。
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061元,农民收入以农业为主。全乡外出务工24.6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2人,在省内务工248人,到省外务工12人。从农村经济现状看,农村经济呈稳步、健康发展态势。
教育
曲水乡现有中小学10所,其中:小学9所,中学1所。其中:在校小学生数为965人,中学生316人。2006年曲水乡在巩固“普六”成果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普九”验收。中小学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水平逐年提高,素质教育进一步实施,“三免”、“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等。
民族文化
曲水乡辖区内居住着汉、哈尼族、彝、傣、拉5种民族。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为世居民族。勤劳勇敢的曲水乡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创造了读不完、看不尽、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
曲水乡内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独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居建筑、民族服饰、传统节日、民俗音乐民舞等,丰富多彩。传统民族节日有“哈尼节”、“火把节”。舞蹈阿迷车、嘎尼尼等,乐器有葫芦笙、三弦琴、吹叶子。哈尼人还喜欢用本民族语言编写种类喜怒哀乐和婚礼娶嫁的曲调。
哈尼族,是曲水乡内数量最多的民族。哈尼族是火一样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被人们称为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民族。走进江城哈尼族歌舞之乡--曲水县,你定会被悠久深厚的哈尼族文化所感动,定会陶醉在优美的哈尼歌舞中而流连忘返。
传承意义
2005年9月,曲水乡被列入市级保护民族文化的名录,评为哈尼族歌舞(嘎尼尼、阿迷车)之乡。
通过政府倡导、民间组织等形式,曲水乡每年都举行大型的“哈尼历年”传统节庆活动,邀请县内外宾客和越南、老挝边民参加,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曲水乡保存和流行的民间歌舞大体分为叙事古歌、仪式歌和山歌;在众多歌舞节目中,《嘎尼尼》和《阿迷车》是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内涵最为深厚、流行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代表性歌舞。
发展前景
曲水乡境内海拔最高的十层大山,这里是中、老、越三国国界的交汇点,交汇点上有三国共同出工出料修成的国界桩--零号界桩。界桩呈三棱形,三个立面上题刻着三个国家不同的文字。来到此地,背后是中国,左方是越南,右边是老挝,有着“鸡鸣三国”“一脚踏三国”的特殊意义。
十层大山山高林密,山顶海拔1875米,山上森林与草场交错分布,从800--1875米,动植物垂直颁布,山脚腰为热带风光,有野牛、野象、绿孔雀、桫椤;山顶为亚热带风光。山腰处有高差数十米的两级瀑布,瀑布两侧绿树成荫,旁边有几棵巨大罕见的活化石树蕨。一个风光秀丽的风景区,随着海拔的高低不同,生长着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不同种类的植物,其中不乏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站在山顶,可以同时看着中国、老挝、越南三个国家的山山水水。抓一把土,就是三个国家的汇合土,称之为“一眼望三国”的地方。
曲水县区位条件为曲水乡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十层大山、中老越三国界碑、中老1号界碑、陆上的小渔村土卡河边境旅游,从土卡河水路直通越南莱州省、河内。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