鹗
鹗(食虫类:Pandion haliaetus)是鹰形目、鹗科、鹗属仅有的一种中型猛禽,以鱼类为食,英文名Osprey,别名鱼鹰、鱼雕。该物种在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中共有3个公认的亚种,它们在大小和颜色上以及地理区域上表现出一些差异。鹗分布于世界各地,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越冬或繁殖。繁殖季节因种群而异,非迁徙种群在冬季和春季繁殖,在12月至3月期间产卵。迁徙种群的繁殖季节为春季和夏季,产卵时间为4月和5月。已知最年长的鹗是一只25岁的雄性鹗。
鹗生活在任何能保证巢穴安全和鱼类丰富的浅水区附近。白头,黑喙,上体黑褐色,前胸有黑色颈圈,下体白色,腿较长,腕关节处有栗色斑块。雌性鹗比雄性重,翼展也较长一些,雌性鹗有着较深的羽毛以及更加明显的黑色颈圈。幼年鹗与成年鹗相似,但其眼睛呈橙色,头顶上经常出现条纹,上翼为深棕色和背羽尖端呈浅黄色,前胸的黑色颈圈轮廓不太清晰。
鹗作为水生食物网的顶端的食鱼猛禽,饮食易于监测并可以与局部污染物暴露源联,使得鹗特别适合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监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起,鹗一直被用作监测水生环境变化的哨兵物种。
人类活动是影响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砍伐森林、收集鸟卵以及杀虫剂的使用等导致许多地区的鹗数量从1950年至1970年急剧下降,1981年该物种一度从西班牙大陆灭绝。随着杀虫剂滴滴涕(DDT)的禁用和一些保护措施的实施,该物种全球数量正在增加。2019年被中国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附录Ⅱ中,2021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LC)物种;2021年被中国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此外,其在美国部分州被列为受威胁、濒危或特别关注的物种。
分类
命名
鹗是由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于1758年命名的,在其著作《基于纲目属种的、包含特征、差异、异名、地点的、含盖自然界三界的自然系统》(第十版)中,将该物种命名为“Pandion haliaetus”,鹗属(Pandion)由法国动物学家玛丽·朱尔斯·塞萨尔·萨维尼(Marie Jules César Savigny)于1809年描述,取自希腊神话中的国王Pandion。由于鹗具有的特殊身体特征以及其在狩猎中表现出的独特行为,使它被赋予了独立的分类学地位,它被视为是鹗科(Pandionidae)中唯一现存的物种【25】【26】。
亚种分化
鹗在动物多样性(动物界 Diversity Web)数据库中记录有4个亚种,分别为Pandion haliaetis carolinensiss、Pandion haliaetis haliaetus、Pandion haliaetis ridgwayi、和Pandion haliaetis leucocephalus,但被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atalogue Of Life)接受的公认亚种仅有前3种,它们在大小和颜色上以及地理区域上表现出一些差异。
Pandion haliaetis carolinensis是在美国东南部发现的亚种,在北美和加勒比地区繁殖,并在中美洲和南美洲越冬;Pandion haliaetis haliaetus在古北极地区(欧洲、北非和亚洲、喜马拉雅山脉北部)繁殖,在南非、印度和东印度群岛越冬;Pandion haliaetis ridgway是一个非迁徙亚种,它位于加勒比海,范围从巴哈马和古巴延伸到墨西哥东南部和伯利兹。Pandion haliaetis haliaetus亚种是体型最大的亚种,Pandion haliaetis carolinensis是颜色最深的亚种,而Pandion haliaetis ridgwayi亚种与Pandion haliaetis carolinensiss亚种大小大致相同,但Pandion haliaetis ridgway亚种的头部和胸部颜色较浅。
形态特征
鹗体长约55cm,翼展范围为145~170cm,体重约1.2kg~2kg。白头,黑喙,有黑色贯眼纹延伸至颈部,虹膜黄色,蜡膜及脚灰色,嘴黑色。上体黑褐色,前胸有黑色颈圈,初级飞羽尖端黑色,飞翔时翅角有黑斑。下体白色,腿较长,腕关节处有深棕色斑块,脚是淡蓝灰色,外脚趾可翻转。同时,鹗具有浓密的油性羽毛和高效的鼻瓣,潜入水中时可以防止水进入鼻孔。在寒冷、高纬度地区繁殖的个体往往比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繁殖的个体更大。脚趾底部有微小的刺或“骨针”,可以帮助它们抓住光滑的猎物。
雌性鹗比雄性重,翼展也较长一些。雌性鹗通常也比雄性鹗有更深色的羽毛以及更清晰的黑色颈圈。同时鹗因地区不同而表现出形态差异,热带和亚热带个体往往比在高纬度地区繁殖的个体要小。幼年鹗与成年鹗相似,但其眼睛呈橙色,头顶上经常出现条纹,上翼为栗色和背羽尖端呈浅黄色,前胸的黑色颈圈轮廓不太清晰。已知最年长的鹗是一只25岁的雄性鹗,已知最年长的雌性鹗是为23岁。
分布范围
分布
鹗分布于世界各地,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越冬或繁殖。在北美洲,它从阿拉斯加州和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南部到墨西哥湾沿岸和佛罗里达州繁殖,从美国南部到阿根廷越冬。夏季,它出现在欧洲各地,北至爱尔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和英国,但冰岛除外,冬季则出现在北非。在澳大利亚,它主要是定居在海岸线周围零,但是它不在维多利亚州东部和塔斯马尼亚州繁殖。
生活环境
鹗生活在任何能保证巢穴安全和鱼类丰富的浅水区附近,例如盐沼、红树、沼泽、柏树、沼泽、湖泊、沼泽、水库或河流等区域。每种栖息地类型的使用频率因地理区域而异。鹗对人类居住有一定的容忍度,能够在郊区和城市环境中持续存在。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鹗是昼间鸟类,依靠视觉捕猎猎物。繁殖中的鹗在狩猎时会飞离巢穴14公里。据了解,非繁殖个体在白天的觅食地和栖息地之间的行程可达10公里。
迁徙行为
鹗的部分种群具有长途迁徙的特点。鹗可以迁徙或久坐(非迁徙)。非迁徙种群在同一地点繁殖和越冬。迁徙鹗种群通常在非迁徙种群以北繁殖,并在非迁徙种群以南越冬,两个种群之间几乎没有重叠。迁徙人口和非迁徙人口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在北美大约为北纬30度,在欧洲则为北纬38至40度。欧洲和美国的迁徙鹗表现出猛禽中不寻常的行为模式。一岁鹗不会在第一个夏天返回繁殖地,而是全年几乎总是留在越冬地。然后,它们会在第二年夏天返回繁殖地,届时它们更有可能成功繁殖。这种策略允许身体尚未成熟的幼鹗进行繁殖,以避免不必要的迁徙。
觅食行为
鹗主要以鱼类为食,鱼类因地区而异,如比目鱼、胡瓜鱼、鱼、牛头鱼、清道夫、肫鱼,有时也捕食蛙、蜥蜴、小型鸟类等其他小型陆栖动物,关于鹗以腐肉为食的报道很少见,但也有它们吃死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和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的观察记录。鹗在水中捕食鱼类的成功率受自身能力、天气和潮汐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鹗在中潮和天气平静时捕猎的成功率 最高。
鹗常在栖停位置向水面注视或在水面上空盘旋,发现猎物时,两翅折合,急速俯冲到水面,伸出双爪将鱼抓起,并提着猎物飞起,有时也会潜入水面捕食,入水之前,鹗向前摆动双腿,向后弯曲翅膀,双脚先入水中,抓取猎物,随后拍动翅膀将自己和猎物从水中抬起。一旦飞到空中,鹗就会重新调整鱼的位置,用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前面,使鱼面朝前,然后鹗会将鱼带到通常靠近巢穴的栖息处进食。鹗通常从鱼头开始吃,然后逐渐吃鱼尾。在繁殖季节为配偶和后代提供食物的雄性通常会吃掉至少一部分鱼,然后再将剩余的鱼交给雌性。鹗不会储存食物,若捕捉的鱼较大,进食后剩余的鱼会被丢弃。鹗一般不需要喝水。鱼肉提供足够的水来满足它们的需要。
其他行为
鹗使用几种不同的声音相互交流,有研究表明已识别出多达五种不同的叫声。叫声用于乞求、警报、求偶和保护巢穴。当潜在的捕食者或其他危险因素(例如船只或人类)接近巢穴时,鹗通常会发出叫声表示警报。这些叫声通常还伴随着直立姿势和俯冲飞行。
生长繁殖
鹗的繁殖季节因种群而异。非迁徙种群在冬季和春季繁殖,在12月至3月期间产卵。迁徙种群的繁殖季节为春季和夏季,产卵时间为4月和5月。
筑巢
鹗会在距离水体3至5公里的范围内建立巢穴,通常建在高大的树木上、小岛屿的地面上或悬崖的壁架上,直径达2米,可以安全地免受地面捕食者的侵害。巢穴由随意排列的树枝组成,并衬有较软的材料,例如海藻、海带、草或纸板。鹗巢中也可能包含各种各样的漂浮物和废弃物,包括钓鱼线、塑料袋以及鹗可能发现并举起的几乎所有其他东西,同一个巢可能会被很多代鸟类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变得更大。它们已经适应使用一些人造结构,如电线杆和塔、烟囱、风车、浮标和平台。鹗经常使用的水上筑巢地点包括浮标和航道标记、死树和人工筑巢平台。同时它们已经适应使用一些人造结构,例如电线杆、百叶窗、通讯塔、建筑物甚至广告牌。在许多情况下,建造在巢平台和电线杆等人工结构上的巢比自然结构上的巢更稳定,并且每个繁殖季节能产下更多的早成雏。
求偶
鹗的求偶以食物和巢穴为中心。在迁徙鹗种群中,雄性和雌性分别到达巢穴,雄性通常比雌性早几天到达。雄性鹗有时会在巢穴附近进行引人注目的空中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携带鱼或筑巢材料的雄性会发出尖叫声,同时进行短暂的起伏飞行,并在天空盘旋一段时间,这种展示通常发生在求爱早期,可能有助于吸引潜在的配偶或威胁入侵者。
交配
鹗通常是一夫一妻制的。然而,当两个巢穴距离足够近,雄性可以同时保卫的情况下一夫多妻制也可能发生。一旦一对鹗建立了巢穴,雄性就会开始向雌性提供食物。这种喂养会一直持续到幼羽或巢穴衰竭为止。雌性会向配偶索要食物,如果配偶喂得不好,雌性有时也会向邻近的雄性索取食物。雄性可能会通过喂养配偶来保护自己的父权。它们还可能通过保护自己的配偶免受其他雄性的侵害,并在配偶最有生育能力时(产卵前几天)频繁交配来保护自己的父权。
卵
雌性会在几天中产2~4个卵,每个卵间隔1到2天,卵乳白色,带有棕色斑点。卵的孵化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但主要由雌性孵化,孵化期约38天,每年1窝。由于孵化是在第一个卵产下时开始的,因此卵按照产下的顺序异步孵化。
雏鸟
雌性大部分时间都与雏鸟在一起,为雏鸟遮挡阳光和雨淋;雄性带来鱼,雌性将它们喂给雏鸟。3岁时达到性成熟。当鹗雏鸟孵化时,它们身上覆盖着白色绒毛,面部、背部和翅膀上有棕色条纹。大约10天后,它会被炭色羽绒取代。大约两周后羽毛开始取代羽绒。孵化后一个月,雏鸟的体型已达到成年体型的70%至80%。鹗雏鸟在48至76天之间长出羽毛。一般来说,迁徙种群中的雏鸟比非迁徙种群中的雏鸟长得更快。羽翼丰满后,雏鸟开始自己捕猎,但它们可能会在两个月内继续从父母那里获得食物。早成雏第一次飞行的平均年龄约为51~4天。由于鹗是单独迁徙的,因此在向南迁徙开始时,幼年鹗必须完全独立。由于鹗产卵的特性,先孵化的雏鸟体型较大,比后孵化的雏鸟具有竞争优势。如果食物变得稀缺,较小的雏鸟在竞争食物时就会处于劣势,容易死亡。巢中减少的雏鸟数量使得幸存的雏鸟有更多的食物,并增加了它们的生存可能性。这个过程称为减少繁殖。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鹗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类猎杀和盗卵等。到20世纪中叶,此类事件有所减少,但仍有一些枪击事件发生。随着杀虫剂滴滴涕(DDT,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的引入和广泛使用,许多地区的鹗数量在1950年代到1970年代急剧下降。在此期间,绝大多数位于纽约和波士顿之间的大西洋沿岸的鹗种群消失。1970年左右,滴滴涕在美国被禁用(但在一些作为鹗越冬地的国家仍在继续使用),禁用滴滴涕后,鹗的数量大幅反弹,并回到历史水平。20世纪50年代,苏格兰重新引进鹗并在该地区成功恢复该物种。1981年,该物种从西班牙大陆灭绝。但为了使鹗返回伊比利亚半岛,安达卢西亚地区于2003年启动了一项重新引入计划,并在2003年至2005年间放归了42只幼鹗。总体而言,该物种全球数量正在增加,全球数量为10万~120万。
致危因素
人类迫害是主要的致危因素。由于砍伐森林以及收集鸟卵等活动导致该物种在阿塞拜疆灭绝。在美国,由于杀虫剂的使用,该物种的数量从1950年到1970年大幅下降。另外蓄意射杀仍然影响许多地中海迁徙鸟类,以及拉丁美洲和拉丁美洲等热带地区的越冬鸟类。自1979年开始,人类活动对鹗死亡率的影响有所下降。另外该物种还面临着其他的威胁,例如鱼网缠结、鱼类食物减少、硫酸铜捕鱼后可能会导致其中毒,摩托艇可能会扰乱鹗巢穴。
保护等级
2019年鹗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
2021年鹗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
2021年鹗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此外,鹗在美国部分州被列为受威胁、濒危或特别关注的物种。
保护措施
鹗受到美国候鸟法和CITES附录II的保护。同时,其还被纳入《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CMS)附录Ⅱ、《猛禽保护国际谅解备忘录》(Raptors MOU)类别3、《保护欧洲野生动物与自然栖息地公约》(又称《伯尔尼公约》,Bern Convention)附件Ⅲ、《欧盟鸟类指令》(EU Birds Directive)附件I、《巴塞罗那公约》(Barcelona Convention)附件II等条例、公约中。此外,截至2018年,该物种已被被纳入11个国家的38个监测计划中,主要检测其种群情况。该物种还在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美国等地被重新引入、野化放归。
生态价值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它们一直被用作监测水生环境变化的哨兵物种。鹗作为水生食物网的顶端的食鱼猛禽,饮食易于监测并可以与局部污染物暴露源联系,其卵和血液是记录空间和时间趋势并阐明污染物的暴露、生物累积和生物放大的极好基质,使得该物种特别适合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监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例如通过测定鹗蛋中重金属和,以确定任何可能的污染物源。
另外鹗巢被鹗以外的许多鸟类使用。较小的洞穴筑巢物种,例如普通鹩哥(Gracula religiosa)、树燕(Hirundo nigricans)、家燕(Hirundo rustica)、欧洲椋鸟(Sturnus vulgaris vulgaris)和麻雀(Passer montanus)等会在鹗巢内筑巢。其他较大的物种会在春季,在当地鹗返回之前侵占鹗巢穴以供自己使用。
种间关系
鹗易受到猫头鹰(Strigiformes)、老鹰(Aquila)等空中捕食者的威胁。在北美洲,东方白背秃鹰(Aegypius monachus)和大角(Bubo virginianus)会捕捉幼年鹗以及成年鹗。另外,鹗雏鸟身上的斑点使得它们可以在巢中伪装,以减少白头海雕等昼夜鸟类捕食者的捕食。浣熊(Procyon lotor)、蛇(Serpentiformes)和其他攀爬动物会捕食鹗蛋和雏鸟。在非洲,尼罗河鳄鱼 (Crocodylus niloticus) 有时会杀死在水边沐浴和栖息的鹗。
像大多数捕食者一样,鹗是许多不同种类的寄生虫的宿主,例如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奥本的切瓦克拉州立公园,一只成年雌性鹗被发现虚弱且无法飞行并感染刚地弓形虫。
文化
鹗被用作各种产品和运动队的品牌名称,例如西雅图海鹰(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一支美式橄榄球队)就是以其命名,同时鹗还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的省鸟,也是瑞典南曼兰州的官方鸟类。鹗的形象也常被用作吉祥物,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威尔明顿市分校运动队的官方吉祥物萨米·C·霍克(Sammy C. Hawk),以及位于俄克拉何马州塔勒夸的东北州立大学和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的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的吉祥物。另外在佛教中,鹗有时被描述为“鸟中之王”。
参考资料
Pandion haliaetus.Animal Diversity Web.2024-01-05
Browse.Catalogue Of Life.2024-01-05
Pandion haliaetus.IUCN.2024-01-0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2-22
Appendices I, II and III valid from 23 February 2023.cites.2023-05-30
Osprey.Audubon.2024-01-05
Osprey.Britannica.2024-01-05
Osprey.HawkWatch International.2024-01-05
FIRSTBREEDINGSUCCESSOFOSPREY(PANDIONHALIAETUS)INMAINLANDSPAINSINCE1981USINGCROSS.bioone.2024-01-05
黑龙江省呼兰河湿地春季鹗(Pandion haliaetus)的非繁殖期行为研究.中国知网.2024-01-05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1-05
Osprey (Pandion haliaetus).projectnoah.2024-01-05
Osprey - Pandion haliaetus.NHPBS.2024-01-05
Pandion haliaetus Osprey.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2024-01-05
Osprey.Scottish Raptor Study Group.2024-01-05
Seaside Osprey NestCam.arborcarenw.2024-01-05
What Is a Seahawk, Anyway?.audubon.2024-01-05
NSU selects RiverHawks as new sports mascot.cherokeephoenix.2024-01-05
ChangingLooksfortheSeahawk.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Wilmington.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