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农日用杂字
《庄农日用杂字》是由清人马益著所著的农学典籍释译作品,本书看起来是一本记录农庄日用生活的书,其实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籍,透过它可看到我们的祖先在春夏秋冬的生活用具、劳动工具,并看到在使用蓄力劳动时是怎样将蓄力与劳动工具结合的。本书于2011年9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书简介
《庄农日用杂字》 一书是清人马益著的作品。这本脍炙人口的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流传至今,历经二百多年而不衰。每逢捧起此书,心情格外爽朗:朗朗上口的精句,田园风光的惬意,劳动场面的快乐,食用果实的享受,赶集购物的满足,婚嫁气氛的热闹,新年忙碌的幸福,使读者仿佛回到了马益著的那个年代。为了继承好这份宝贵的遗产,我搜集了多种版本进行校对,并请诸多具有劳动经验、生活经验的老者,诸字、诸句、诸段进行磋切,甚至不辞劳苦骑车去农村,亲历劳动场面,体会马益著的此情此景,尽量把作者的意图完全地介绍给读者。在这同时,也把名人关于庄农日用杂字的点评一并献给读者,使读者结合他们的思想来进一步验解庄农日用杂字。
读马益著
马益著是个农民,是个社会底层的文化人,是个屡试不第被人讥讽和责备的底层文化人。因为他是这样的人,《庄农日用杂字》与世人见面了。
农民才有农村的真实情感,才有更多的机会体悟劳动的场面,才知道一年四季劳动什么,怎么劳动。“开冻就出粪,制下撅和锨”“行说立了夏,家家把苗剜”“黄黑豆铺子,好上尽心看”的劳动次序和劳动经验是不能从一个市侩文人嘴里吐出来的。
也只有农民文化人才能对农民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尽心观察。“扁担槐木解,牛框草绳栓;抬在南场里,倒碎使车搬”。这里的“槐木解”“草绳栓”“南场里”“倒碎”“车搬”,无不透着观察的精到。又如“粪篓大”“地又暄”“套牛”“拉绳”,这些都是在完全的劳动过程里才能知道的。
马益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又是一个道道地地的文化人,不是“文不成才,农不识谷”,而是通过劳动去认识谷子。没有文化的农民只知干活而不知劳动,没有农民经历的文化人只知说嘴而不知嘴说。只有双料身份的马益著才能劳动出“斗锤拴好,耧仓板休偏;下手种高粱米,早谷省得翻;糜子共䅟稻,打不怕干;棉花严搪,芝麻种须搀”的经验和用嘴说出:“布袋往家扛,旁里记着签;晒晒才入囤,省的招虫眼”的道理。
纵观《庄农日用杂字》,通篇俗语俚句,一韵到底,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气呵成。把个春夏秋冬的劳动从农用到菜园,从打粮到收囤,从人干活到使用牛,说得忙上加忙,没有一时空闲。从“开冻就出粪”“家家把苗剜”“一时贪麦忙,地荒草似毡”、“一时贪秋忙,没到菜园边”的全年忙,写到“下晌垛了穗,早晨再另摊,明日把场打”的天天忙。从“开冻就出粪”到“辞灶在眼前”,巧妙地写出了种粮、种菜、养蚕、畜牧、民间工匠、婚嫁场景、季节时令等全年农事和社会活动,自然无痕地写出了对理家、处事、接人待物、风度民情所含其中的人生哲理,囊括了农村、农业、农时和农家活动所涉及的弄用文字及词语。
马益著是一个被人讥讽的人。写到马益著的被人讥讽就想到囚羑里城遗址将《易》的八卦演绎为六十四卦的周文王,想到卧薪尝胆的勾践,想到受极刑而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想到,想到……假若马益著仕途一帆风顺,不过就在官薄里记上某某几品官,我们还能读到朴素、亲切、朗朗上口的《庄农日用杂字》吗?官场上多一个官,无非农民多了点课税,而百姓却少了表达自己劳动、生活最真实的东西。
《庄农日用杂字》记载了一段历史,它对研究民俗方言,研究劳动工具发展史,研究中国农民农种史,研究粮食、蔬菜、经济作物演变发展史是十分有价值的。尤其有价值的是,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非常不发达的年代,广大百姓的文化知识是从它这里开始的。
有志者被讥讽就有了忧患意识,就有了奋斗的动力,就有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马益著是在讥讽中写成了《庄农日用杂字》,是讥讽和责备成就了他。
马益著是个农民,是个文化人,是个屡试不第被人讥讽和责备的底层文化人。
作者简介
马益著,字锡朋,另一字梅溪,临朐城南七贤乡胡梅涧村人,生卒年不详。马益著出身农民家庭,少时博学多闻,天资聪颖。据《临朐县志》记载:“他赋性聪颖,十岁能属文,长老异之。”父母在他身上寄托了无限的希望,想通过科举的路子,让他功成名就,弄一个一官半职。但他怀才不遇,已是而立之年,却没捞到半点功名(他成了秀才、岁贡那是后来的事)。这样以来,他不仅受到上层社会的讥讽嘲笑,还遭到了他父亲的白眼。据说,他父亲亲自斥责了马益著:“担不能挑,手不能提,不懂庄户,一生何以为计!”就这样,在外人和亲人的共同作用下,马益著靠着他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堵着口气,一夜的功夫,《庄农日用杂字》就写出了。作者长期生活在偏僻的小乡村里,他熟悉庄农的生活,了解百姓的劳动,对农村、农民、农具有精到的认识,《庄农日用杂字》就是他对农村的全部解读。马益著,年逾八旬,日勤著作不辍,著作甚多,皆行于世,刊行者除《庄农日用杂字》外,还有《四书声韵编》、《无牙诗解》、《诗韵撮要》、《水灾传》等,可多以散佚。
出版社简介
中国文化出版社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经济管理类图书和书画、摄影作品集以及各类学术专著。该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于小行星2197的中华文化书局,1938年迁入香港特别行政区,1955年更名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为中国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版了上万种图书,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文化出版社已成为一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机构。业务包括图书编辑出版、书刊代理发行、文化学术交流等。附属机构包括作家委员会、《水墨味》杂志社、《艺术典藏》编辑部、《中华翰墨》编辑部等。总社地址:中国·香港九龙弥敦道208-212号四海大厦。
参考资料
人文齐鲁|同是启蒙读物,《日用杂字》的作者是临朐人.www.toutiao.com.2024-07-05
马立国.wffy.sinawf.com.2024-07-05
潍坊名人365——马益著.www.wfsq.gov.cn.2024-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