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郝立忠

郝立忠

郝立忠 男, 1960年8月出生。栖霞市人。1978年4月参加工作,198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院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兼任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

人物介绍

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承担并完成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项、省软科学重点课题1项。获得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第18届)1项,三等奖1项(2006年,第20届),2004年获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奖,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

人物成就

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曾出版专著《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和《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形成了从理论与实际关系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传统形而上学根本区别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认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现代表现形式,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两大哲学形态的标准。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理论与实际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就在于按照其基本精神,发现、研究和解决现实中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并从此入手,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哲学形态、基本特征、思维模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根本区别,力图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局限于“纯粹思想的领域”,从纯粹概念出发建构绝对体系的思维模式,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出路。有关论著发表后,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哲学动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予以转载或介绍。2003年《中国哲学年鉴》和《世界名人录》第9卷对本人的科研情况以及主要观点进行了介绍。在2004年8月9日—12日于北京市召开的“中国哲学大会”上,本人应邀与会,作为第一分会场的两主持人之一,主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的学术讨论,并在会上作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境遇及其原因与对策”的发言,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主要著作:

1、《宏观科技管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获第13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18家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第12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

2、《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人民日报》2003年10月10日学术版、《光明日报》2002年10月22日理论版、《哲学动态》2002年第10期和《大众日报》2003年1月11日理论版发表了书讯,2003年《中国哲学年鉴》和《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1期发表了内容概要,《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新闻出版导刊》2003年第7期、《发展论坛》2003年第8期等发表了评论文章。获第20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290千字。全书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共11章,可分为3个部分。第1-4章为第一部分,从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入手,依次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评价的层次与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基础和理论特征、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等基本理论问题。第5—8章为第二部分,探讨卡尔·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及其对现实社会的巨大影响,如马克思对所在时代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及其对现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对现当代西方政治学经济学的影响等等。第9—11章为第三部分,面向当今中国和当今世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中国化和世界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形态和面临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境遇及其原因与对策等问题。书中认为,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是解读卡尔·马克思哲学基本精神的关键,是理解马克思理论整体性和统一性的最佳视角,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可靠标准。从理论与实际关系的角度看,马克思哲学和整个马克思理论,在理论形态上是一致的,是比局限于“纯粹思想的领域”、追求概念的更新和体系“完美”的传统形而上学更高一级的、截然不同的理论形态。而现当代西方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诘难,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把传统形而上学作为唯一的理论形态和判定标准所致。从这个视角来看,卡尔·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创立的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学说。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是在同一个基本精神指导下凝结而成的有机整体。不论是马克思的哲学,还是马克思的整个理论和实践,其基本精神都是相同的,就是坚持理论与实际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的动态统一。马克思的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是按照这一基本精神去认识和解决所在时代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按照这一基本精神研究和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结论。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去认识和解决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最重要的也不应是“概念”和“体系”的与时俱进,而是面临的现实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途径和结论的与时俱进。那种仅仅局限于概念的更替和体系的翻新而不能回答现实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做法,是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难以有多大裨益的。《光明日报》2007年1月16日理论版和《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发表书评。郝立忠老师主要哲学研究成果目录(截至2011年7月) 1.论文《管理二重性质疑》,《东岳论丛》1988年第5期,《文摘报》1988年10月23日版摘介;

2.论文《管理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东岳论丛》1989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9年第12期摘介;

3.论文《价值;实践评价的唯一尺度》,《东岳论丛》1996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第10期复印;

4.论文《实践评价与检验真理》,《文史哲》1996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1期复印,《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1期摘介;

5.论文《也谈真理论视界》,《山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6.论文《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唯一性》,《东岳论丛》1999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11期摘要介绍,并获第15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7.论文《形而上学批判》,《文史哲》2000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1期摘要介绍;

8.论文《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及其现实表现》,《东岳论丛》2001年第1期;

9.论文《形而上学还是唯物辩证法》,《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2001年11期复印,被评为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10.论文《关于哲学有没有什么新问题的思考》,《哲学研究》2001年第8期;

11.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与出路》,《哲学研究》2002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英文版2003年第3期摘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2年第12期复印,并获2002年度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18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2.专著《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新闻出版导刊》2003年第7期、《发展论坛》2003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理论学习》2004年第4期等发表了评论文章;该书于2004年出版了第二版,并获2004年度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20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3.论文《从“两个对子”到“两大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评价的层次与标准》,《哲学研究》2003年第10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5期摘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年第12期复印,获2003年度山东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4.论文《根本出发点和最高衡量标准》,《人民日报》2003年8月11日理论版,收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论坛》(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等文集;

15.论文《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出发正确理解“三个代表”的内在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4期,收入《全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16.论文《“本体论哲学”的发展,还是哲学形态的彻底革命》,《东岳论丛》2004年第1期,《光明日报》2004年2月3日理论版摘介,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年第12期复印;

17.论文《科学发展观与管理现代化》,《人民日报》2004年08月30日理论版;

18.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境遇及其原因与对策》,《东岳论丛》2005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5年第5期复印;

19.论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0.论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一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1.专著《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2。《光明日报》2007年1月16日理论版、《人民日报》2007年3月26日理论版予以评介,《哲学年鉴2007》详细介绍;

22.论文《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与实现管理现代化》,人民出版社(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论文集)2006.9;

23.论文《实现管理现代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3;

24.论文《科学发展观与管理现代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实现途径》,《马克思主义论坛》,2006.12;

25.论文《唯物主义辩证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山东社会科学》,2007.12;

26.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的内心和谐观》,《马克思主义论坛》,2007.12;

27.研究报告《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国家课题最终成果,2007.12完成,2008年11正式结题,2010年1月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8.论文《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及其当代价值》,《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光明日报》2008年6月3日理论版摘介,《新华文摘》2008年第13期摘介;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8.8复印;

29.论文《坚持检验真理与实践评价相统一》,《理论学刊》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08.7复印;

30.论文《论深化改革开放的思维模式转换》,《马克思主义论坛》第四辑,2008年12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31.论文《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亟需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理论学刊》2008年第12期;

32.论文《警惕唯物史观旗帜下的形而上学》,《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9期;

33.论文《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现代化》,《东岳论丛》2009年第12期;

34.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原则、方法与出路》,《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五辑,2009年12月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35.论文《当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两个薄弱环节及其原因和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

36.论文《重新诠释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7期,《光明日报》2010年9月28日、《新华文摘》2010年第22期摘介;

37.论文《国学在中华民族振兴中能有多大作为》,2009年度全国社科系统“哲学大会”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8.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廉政建设的四大要点和四大难题《马克思主义论坛(第6期)》,2010.12;

39.论文《历史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有机统一——论\u003c德意志意识形态\u003e的哲学形态定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3期;

40.论文《论哲学形态的功能、层次及其划分——兼论中西马哲的共同繁荣》,《学术研究》2011年第5期。

此外,在科技管理和科技发展战略方面,论文《谈科研人员的业务考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社会科学管理》1990年第一期),获山东省科学学与科研管理研究会三等奖;论文《科研人员考核与评审一体化初探》(《社会科学管理》1996年第4期),首次对科研人员考核与评审一体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在社科院系统引起了一定反响。为主编写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概说》,是国内首部系统论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专著;主编的《宏观科技管理学》,是国内首部宏观科技管理学专著,为宏观科技管理学的创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先后主持完成三项山东省软科学课题研究研究报告:《科学技术推动山东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与评审一体化研究》和《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

承担和完成课题:

1、主持完成省级重点项目5项:

(1)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卡尔·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原创意义及其新发展”(01BZJ03),起讫时间2001年1月——2002年12月,最终成果《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2002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2)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研究”(03BZJ02),起讫时间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最终成果《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2006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3)山东省软科学课题《科学技术推动山东经济发展对策研究》(95-2-1);

(4)山东省软科学课题《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与评审一体化研究》(97-1-18)

(5)《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研究》(A200204)

2、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研究”(06BKS017),最终成果为研究报告,拟于2007年12月完成研究工作。

获奖情况:

1、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与出路》,发表于《哲学研究》2002年第8期,获第18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论文《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唯一性》,发表于《东岳论丛》1999年第3期,获第15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专著《宏观科技管理学》获第13届北方15省、市、自治区18家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第12届华东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二等奖

4、专著《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获第20届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11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称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