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香竹

香竹

香竹(学名:Chimonocalamus delicatus)为禾本科方竹属下的一个种,是禾本目、禾本科、香竹属植物。

形态特征

竿高8—10米,粗4厘米,最粗可达8厘米,初为紫褐色并具糙毛所剩下的疣基,老后变平滑,并呈淡黄色;节间圆筒形或略呈四方形,长20-30厘米;环无毛;竿环呈窄脊状隆起;刺状气生根粗短,刺列在竿下部不工分枝的各节,每节共约为15根;分枝习性高,3主枝,枝下部节有时亦具少数刺状气生根,枝环极为隆起,小枝簇生于主枝之各节而为多数。箨鞘革质,质脆易破裂,长椭圆形,上部收缩变窄,背部具粉质,密被一层毡状棕褐色光亮的小刺毛,亦可因毛脱落而渐稀疏,鞘口呈舌状,向上突出呈“山”字形,高7—12毫米,肩部狭窄;箨耳无或偶可存在而甚微小,其上具极为发达之毛;箨舌淡黄褐色,光亮,具不规则齿裂,亦呈“山”字形,中央高约4毫米,下凹后向两侧延伸至鞘口肩部则变宽,微外倾,即外露于箨片基部之两侧,形似箨耳;箨片呈带状披针形,长5—17厘米,基部宽1.3-2.5米,平直,无毛,纵脉明显,小横脉不清晰。木级小枝具4—8叶;叶鞘长4—5厘米,无毛;叶舌低矮,高不及1毫米,顶端圆拱形,背面玻垢状物或生微毛;鞘口缒毛数条,直立,灰白色,其长约8毫米;叶片呈长披针形,长10-16厘米,宽6-13毫米,基部楔形,先端具芒尖,其长约5-10毫米,叶缘内卷,上表面绿色,小表面灰绿色,无毛,次脉3或4对。圆锥花序生于具叶小枝之顶端,全长6-12厘米,分枝处具微毛;小穗柄氏约1厘米(顶生者长1.8厘米),其柄基亦具白包微毛;小穗绿色,偶呈紫色,长2.7—4.5厘米,含小花5—8朵,小花疏松排列,最上1朵不孕,呈芒状;小穗轴节间氏4—6毫米,腹面扁平,并具纵脊与沟槽,向上渐变粗而呈棒状,全体密被淡褐色微毛;颖2,质地较外为薄,先端与边缘均具微毛,第一颖长3.5—5毫米,具3-5脉,第二颖长5-6.5毫米,具7脉;外稃薄革质,长7—10毫米,具7脉,小横脉明显,边缘的上部密生纤毛,先端钝尖;内稃等长或略长于外稃,背部被微毛,先端及2脊上均生纤毛,先端钝或为二齿裂;鳞被膜质,脉纹不明显,顶端分裂成流苏状,前方之2片为菱状卵形,长约1.5毫米,后方1片呈卵形,长约1毫米;花药黄色,长约6毫米;子房瓶状,桔黄色,光滑,花柱单一,柱头2,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6-7月,花期3月底至4月。

分布范围

本种现仅见于云南金平县。海拔1400—2000米山区,常与阔叶树混生。在该县分水岭及大寨苗族乡周家寨均有天然纯林仔在,也有少量人工栽培。模式标本采自金平县昆河。

栖息环境

年均温在17℃以上,不低于11℃的有效积温在5600℃以上,极端最低温度0℃,要求无霜期在340天以上,无重霜年均降水量900-2000毫米,年均湿度\u003e65%。在砖红壤、赤红壤和紫色土上生长良好,要求土层厚6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为佳。

栽培技术

选地:选疏松、深厚、肥沃、湿润的缓坡地或谷地进行集中连片(50亩以上)栽种。

定植塘:60厘米×60厘米×60厘米的定植塘,分开表土及芯土,打碎土,拣净石块及草根,以表土在下、芯土在上进行回填,并在回填时每塘加有机肥30-40千克过磷酸钙30-50克,与土混匀。

栽植密度:每亩为33-55丛,行距3米×4米或4米×5米。

栽植季节:将培育好的壮苗在2-3月雨天进行栽种(春雨多的地方)。当年可成林;一般地方可于雨季初期5-6月进行栽植,也可在温高雨多的9月份定植。

栽植方法:最好选用苗木移栽的方法。即用充分木质化、根系发达的7-12月生竹苗,每塘3-5株,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进行定植,保证“苗正、根舒、踏实”。也可采用埋节和枝条插方法进行造竹。

封山育竹:为防人畜入地破坏,避免火灾等,栽竹后2-3年内应进行封山育竹。

竹林间作:既可提高竹林单位产值,又可以耕代抚,以短养长,有利于快速成林、丰产。

防旱防涝:要做到早季勤灌溉.雨天勤排涝。

施肥:栽种第一年,待苗木成活稳定后,每丛浇稀粪水(腐熟)2-3千克;出笋前半月追施尿素或碳氨200-300克;出笋高峰期施复合肥500克;入冬再浇稀粪水3-5千克。以后施肥量根据情况逐渐增加。

用途

食用

香竹是竹类唯一发现能分泌芳香油精的种类、竹笋称香笋,笋味佳,为云南省金平县主要笋用竹种。笋味甜美,是优良的笋用竹种。

经济

竹筒有特殊香味可制竹香茶,既富特色又有益身体健康。其材质坚硬,不易虫蛀,也大量用于盖房和编织。

观赏

香竹材质宜作庭院、四旁园林绿化,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物种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VU)。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Chimonocalamus delicatus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