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沈坤

沈坤

沈坤(1507—1560),字伯载,又字伯生,号十州,淮安府大河卫人,祖籍昆山,明朝抗倭状元,曾任翰林院修撰、右庶子、南京国子监祭酒等官职。

沈坤从小就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嘉靖十年(1531年),沈坤二考中举。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三十五岁的沈坤考中了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官从六品。沈坤在北京翰林院整整待了十三年。直到嘉靖三十三年五月,才升为右春坊右谕德。嘉靖三十五年,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同年,因其母亲去世,沈坤便辞官戴孝。不久后,因倭寇猖獗,沈坤便变卖家产,开始抗倭。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沈坤的带领下,江北倭患从此平定下来了。嘉靖三十九年,淮安市知府范槚和给事中胡应嘉诬陷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嘉靖帝将沈坤逮捕下狱,后死于狱中,终年58岁。

沈坤是开设科举制度后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著名的抗倭英雄,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同窗好友。吴承恩创作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就借用了沈府中的景观进行魔幻场景的创作。为了缅怀和纪念沈坤,淮安区恢复重建了沈坤状元府。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沈坤从小就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强,经史子乐、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在当时的青少年中学业显得很突出。他的父亲似乎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线曙光,因而十分钟爱他,希望他在读书上有所成就,将来做个大官,改变他这个不象军人又不象商人的门庭。他把他全部精力放在培养沈坤上。他到江南做生意,有了赢利,就全部用来购爻图书、古玩等“不急之物”,一趟一趟带回家,这给沈坤读书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为了沈坤能够集中精力安心读书,他让沈坤一个人在新城南门一个宅子里钻研学问,不许与外人随便来往。

学习生涯

沈坤21岁时,未能中举,其父亲沈炜突然病故,享年四十六岁。沈炜的死给沈家一个无情的打击,生活上产生了很大的困难。从此,他家孤儿寡母,再加上年老的祖母范太夫人共六口人,全都依靠母亲于氏一人操劳。于氏继承了丈夫的遗愿,继续供给沈坤弟兄读书。嘉靖十年(1531),沈坤不负家人期望,刚二十五岁便二考中了举人,他的弟弟沈坊也进了学。

又过了十年,到了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三十五岁的沈坤考中了状元。这是轰动全淮安市的一件大事。因为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淮安人中状元这还是头一次。他的母亲及全家、亲友。以及地方士绅都很高兴,纷纷前来祝贺。吴承恩后来还赠了他一首诗。

明朝命官

沈坤中了状元以后,按照明朝的惯例,被授予翰林院修撰。这个官从六品,比掌管一县的知县高一级,但极为荣耀,就在皇帝身边做文学侍从,为所有读书人羡慕。而且,明朝中期以后,辅臣即宰相必须是翰林出身,这就更为士大夫所看重的了。然而,沈坤的秉性注定了他很难顺着这样的轨道发展下去。因为当时严嵩当道,此后的几十年是最黑暗的时代。凡升官、官大官小,全凭贿赂严嵩父子多少来决定的。沈坤生来“任气违俗”,即很自负,很正直,不肯吹牛拍马应时俯仰搞庸俗的这一套,因此,他很难被重用,而且,随时都有被赶出去的危险。果然,三年后他吃了一场官司。那一年又值全国大比之年,各地举人进京应试。皇帝任命张潮江汝璧为主考官,沈坤为阅卷官之一。大学士翟銮的两个儿子翟汝俭、翟汝孝,此二子的老师崔奇勋,还有他们的姻戚焦清都参加了这次考试,此四人竟同在一房,而且都高高地考中,于是就有人揭发他们行贿、舞弊。其实这都是严嵩在后面挑动的,引起朱厚熜大怒,将翟銮削职为民,并将其二子等人功名革去。这场政治斗争的旋涡中,沈坤无端也被扯了进去,说他所取的陆炜也有舞弊行为。翟銮被搞掉以后,又说沈坤没有问题,这场风波就这样有惊而无险过去了。这一次考试,沈坤的妹夫及淮安市的倪润都参加了,而且都考中了,幸好没有被牵扯上,如果有人硬性从中诬陷,事情也是不大容易说得清楚的。

这年冬天,沈坤当官三年期满,按例要封赠其父母,死了的父亲被赠予翰林院修撰文林郎,活着的母亲被封为安人。其时,正好老安人六十四岁寿辰即将到来,沈坤请了个假将母亲送回淮安,11月15日,在老家为他母亲大大庆贺了一番。当时,吴承恩曾写了一篇《介祉颂》为她祝贺。

嘉靖二十五年,沈坤请病假在家。当时淮安的漕运总督王暐调任总督仓场(促?)离开淮安市,淮安的群众和士坤认为王暐是位好官,为淮安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决定为之建祠立碑,并请沈坤这位翰林公撰文。这块碑今已残,部分碎块今存市博物馆。

沈坤在北京翰林院整整待了十三年,官没升半级。直到嘉靖三十三年五月,才升为右春坊右谕德,但不再在北京任职,派他到南京署掌南京翰林院事。沈坤离开北京到南京去做官,顺道路过淮安,便将他年过七旬的老母接到南京任上去奉养。又过了二年,沈坤升任应天府书院祭酒。如果把南北翰林院加在一起算,一个状元困在翰林院十五年不得升迁,实在很难找到第二个。这一年8月15日,沈母于太安人在南京病故了。按照封建礼制,沈坤必须辞官不做,回家安葬母亲,并在家守制三年。因此,沈坤便于当年秋天回到了家乡淮安市。12月21日,将其老母与其父亲合墓在淮安城东七里塘(今城东乡花庄村境内)。

抗击倭寇

在守制期间,沿海倭寇猖獗,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倭寇由日照市南来,经赣榆区、沭阳、桃源,至清河,“流害千里,杀戳千余。”三十五年秋,沈坤刚到家,倭寇就在瓜洲焚烧了一批漕运的官船。第二年春天,倭寇又从如皋市海门区上来,抢掠南通市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淮安。五月,另一路倭寇由天长市盱眙县、抢掠泗州、淮安。这几年中倭警不断,偏又不断闹水灾,淮安市人民极端困苦。面对这一现实,沈坤十分感慨,他既痛恨官兵之腐败无能,沈坤便变卖家产,开始抗倭。

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倭寇北犯山阳境内,其中有一支倭寇向淮安城西逃走,沈坤率状元兵紧追不放,一直追到金牛墩,终于将这股倭寇消灭。倭寇退据庙湾,再次向淮安窜犯。沈坤决定配合官兵在那里打一个伏击战。四月十九日,倭寇进入姚家荡伏击圈,“状元兵”从早战到晚共斩杀倭寇478人。倭寇退到姚庄、陈庄,“状元兵”又追赶斩杀340余人,终于在五月二十四日夜全歼(jiān)余倭,江北倭患从此平定下来了。

诬陷入狱

嘉靖三十九年,淮安市知府范槚和给事中胡应嘉诬陷他“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嘉靖帝将沈坤逮捕下狱,后死于狱中,终年58岁。吴承恩曾为沈坤的父母撰写墓志铭。

人物关系

抗倭事迹

沈坤一生中最大的业绩不是读书做官,不是中状元、做翰林,而是抗倭。日本在1332年以后,长期处于内战局面,南朝因失败丧失军职的武士,在国内站不住脚,流亡在海岛上,成为无业的“浪人”。他们勾结一些流氓和奸商,还利用一部分破产农民,合伙到中国沿海地区来,时而进行走私活动,时而进行抢劫,实际上是一伙杀人越货的海盗。因为日本古称倭国,所以习惯上称这些海盗为“倭寇”。到了十五世纪后期,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各割据政权,争着以日本国的代表列中原地区来进贡,所隔进贡,就是通过日本进献和中国赏赐的方式进行的一种贸易活动。由于明朝政府对进贡的次数与人数限制得很严,官方的贸易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他们就支持那些浪人来中国掠夺物资和财富,因此,倭寇就更加猖獗起来。淮安市是沿海重镇,其所属盐城市阜宁县(今阜宁县城)都是海防前线。淮安又是漕运要道,因而成为倭寇骚扰的重要目标。每遇东南风,倭寇即飘洋而来,由庙湾窜犯淮安,奸淫杀戳,淮安人民受尽了苦难。倭寇闹得最凶的正好是沈坤在家丁母忧的那几年。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倭寇由日照市南来,经赣榆区、沭阳、桃源,至清河,“流害千里,杀戳千余。”三十五年秋,沈坤刚到家,倭寇就在瓜洲焚烧了一批漕运的官船。

第二年春天,倭寇又从如皋市海门区上来,抢掠南通市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淮安市。五月,另一路倭寇由天长市盱眙县、抢掠泗州、淮安。这几年中倭警不断,偏又不断闹水灾,淮安人民极端困苦。淮安当时还驻扎着淮安、大河两个卫(邳州市卫、宽河卫已调驻邳州和辽东),淮安卫七个千户所,大河卫五个,按编制兵力应有一万三千余人。而且还有镇守淮安的总兵、参将,军事力量算得是雄厚的,抵御这些小股倭寇,应该说是绰绰有余的。但因为政治腐败,又缺少应有的训练,这些官兵根本不能打仗,临阵一触即溃。本来漕运总督淮安市、风阳、庐州、扬州市四府巡抚,这里发生军事问题,照例需领兵打仗。由于倭警,为了保证漕运畅通,漕运总督根本顾不上巡抚地方,更谈不上组织抗倭了。因此,朝廷后来又单设淮安巡抚,指派李遂来淮任职,专门进行抗倭。李遂虽善于用兵,但也经常失利,这使淮安人民非常失望,人们希望能有一位英雄率领一支神兵来救国安民。面对这一现实,沈坤十分感慨,他既痛恨官兵之腐败无能,又无限同情人民所遭受的灾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感到这正是为国家为民族出力的时候了。在他安葬了父母以后,就毅然决定,拿出他家全部积蓄,变卖了家产,树起抗倭大旗。他招募了一千多名青壮年,亲自组织训练成一支英勇善战的抗倭乡兵。这比戚继光组建戚家军要早一年多时间。沈坤的行动立即得到多方面的支持。阮葵生的七世祖阮淳(1506-1588)是个诸生,他将他家储集的粮食,全部送给沈坤作为军饷。

沈坤的乡兵大营设在新城,在新城、河下没立路障,派人日夜巡逻。建了不少岗楼,楼下可以藏兵,顶上可以陈望、报警,名之为“御倭屯瞭所”。其中有一座在湖嘴,一座在竹巷他家旁边。白天,他在新城内练兵,夜晚他独居城外,巡视敌情。他经常教导他的部下,为了保卫大明江山,保卫自己家乡,要加紧训练,英勇杀敌,即使牺牲也是十分光荣的。在他的训练和教育下,乡兵纪律严明,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善战,打了许多大胜仗。

同治《山阳县志》卷二十一记载:(嘉靖三十六年初),“倭数千人自日照流劫至淮安市,时邑人沈坤方家居,散赀募乡兵千余屯城外。倭纵火焚烧,官兵且却。坤率兵力战,身犯矢石,射中其酋,倭始退。”看来沈坤兼通武艺,能亲自射中敌酋,真不简单。《江南通志》在这条记载后还说:乡兵乘胜追击,“城上望之,呼曰‘状元兵”未几,倭以二十二船从泗而下,焚掠尤惨。坤极力会战。”沈坤的乡兵从此被人称之为状元兵,名声大振。所谓会战,当指状元兵与官兵会同作战。《重修宝应县志·摭记》记载:世宗嘉靖三十六年“五月一日已刻,倭从高邮至宝应,越宿移舟淮郡,遇沈状元家兵,冲突复回……至十七日挖北盐坝乘水放舟而去。”看来这一仗打了不少时间,但终于将倭寇赶跑了。 

嘉靖三十七年,南京侍御史马斯臧在泗州抗倭,因泗州城小且破,捐俸倡修泗州城,工成,慕沈坤抗倭英名。特请沈坤为他们记一篇文章,沈坤欣然为之撰了《泗州修城记》。后来泗州城沉于水底,但这篇文章载泗州方志,却永远流传下来了。  淮安当时有两座城,即新城和旧城,两城互不相连,中间隔有一条狭长的空地,有一条大河从中流过,它本是漕运的通道,即大运河的一段,运河改道城西以后,它的两岸仍很繁华。因为闹倭寇,现在变得十分萧条。两城相距不远,对过相望,保卫起来战线长,兵力分散,因此,沈坤建议,从东西两头增筑城墙,将新旧两城连结起来,防倭时可以统一部署兵力,南北呼应,首尾相连。这个建议立即得漕运总督章焕的赞成。经请示朝廷同意以后,立即动手筑城,并且很快就筑好了。新筑成的城俗称联城,又名夹城,章焕又给它命了一个美名“玉带城”,并请人绘制一幅联城图,设宴犒劳有功人员,庆贺一番。沈坤给城的命名又有不同,名此城为。备倭城”,东西门均曰“天衢门”,旱北门(在西天衢门北)叫“平倭门”。从此三城联成一体,使淮安市三城环环相接的特殊的古城结构得以完成定型并保存下来,在这方面沈坤有一定的功劳的。联城建好以后,他就将状元兵的大营移驻联城里去。在里面另辟广场,训练乡兵。

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倭寇由吴淞流窜南通狼山,北犯山阳马逻(今苏咀镇境内),直至郡城东之樱桃园(在今城东乡境内),惨杀军民无数。内有一酋。身长九尺,头大如瓮,手挥双刀,骁勇异常,官兵大河卫萧指挥,苏千户与之作战,皆败死阵前。后来状元兵增援上来,终于打退倭寇。其中有一支倭寇向淮安市城西逃走,沈坤率状元兵紧追不放,一直追到金牛墩,终于将这股倭寇消灭。倭寇退据庙湾,复又问淮安窜犯,淮安全城官兵、百姓都非常恐慌,所有城门都日夜关闭。当时李遂的人马有五万七千余人,分成十七个大营,李遂的儿子李材也在军营中,另募兵勇三千,加上沈坤的状元兵,兵力是很强大的。只是这些人庸碌无能,临阵着慌,所以不容易打胜仗。沈坤提出一个建议,倭寇由东面来犯,必从姚家荡(今顺河乡境内\u003e经过,我们可以在那里打一个伏击战,定能一举全歼倭寇,李遂很赞成这个意见,立即与沈坤研究作战计划,分兵悄悄地埋仗于姚家荡的各个隘口,形成一个很大的口袋阵。四月十九,倭寇果进入姚家荡仗击圈,从寅时战到申、酉时,斩杀倭寇四百七十八人。倭寇退到姚庄,我军纵火焚庄,又杀贼二百七十余人。倭寇又逃往陈庄,复追赶斩杀七十四人,余倭退守庙湾而去。海道副使刘景韶督兵追击,水陆兵四百环攻庙湾,通政使唐顺之参加督战。李遂又留下胡宗宪召募的山东省兵二千五百人参战,几方面的人马合围作战,终于在五月廿四日夜全歼余倭,北方倭寇从此平定下来了。

人物纪念

沈坤去世后,朝廷虽然对他没有一个说法,但是,淮安市人民仍然十分怀念他。人们在姚家荡建立一座报功祠,纪念他的抗倭功劳。他的墓在运河西西湖风景区金牛冈。遗址在黄码镇运南村。为了保存沈坤的遗迹,人们把沈坤家附近的抗倭屯瞭望所改建成状元楼,以表示家乡人民对他的怀念。后来又把他早年读书的新城南门楼修建一新,也称做状元楼。这座楼上面的匾额,出自万历年间淮安书法家熊斗阳的手笔。

为缅怀和纪念抗倭英雄沈坤,淮安区恢复重建了沈坤的状元府。它坐落在淮安市从翔宇大道东边的河下古镇,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通过文物展陈、声光电特效等手段反映沈坤的生平事迹,展示中华科举文化。

影响评价

一位淮安奇男子接过梁红玉保家卫国的旗帜,对侵犯家乡的倭寇给予致命打击,他就是沈坤。(中国江苏网 评)

沈坤是自科举制度以来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著名的抗倭英雄。(淮安市委宣传部 评)

参考资料

沈坤.淮安区人民政府.2024-11-26

【走近乡贤】抗倭状元——沈坤.昆山市实验小学信息发布.2024-11-26

抗倭状元沈坤.文史淮安.2024-11-26

【城事】淮安又现一景点!明代状元沈坤府今天起正式对外开放.微信公众平台.2024-11-29

“诗眼”运河行|从梁红玉到沈坤,淮安儿女多壮志.中国江苏网.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