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果杜鹃
稀果杜鹃(学名︰杜鹃花属 oligocarpum),是杜鹃花科杜鹃属下的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主要生长于海拔1800至2500米的山顶灌丛或森林中。稀果杜鹃的幼枝圆柱形,被白色微柔毛,叶片革质,呈暗绿色,上面无毛,下面淡黄绿色。叶柄疏被褐色粗伏毛。稀果杜鹃的顶生短总状伞形花序花梗密被淡黄色短柔毛,花萼小,裂齿三角形,花冠钟形,颜色为紫红色至粉红色。花冠内面基部有深紫红色斑块。花丝下部有白色微柔毛;花药倒卵形;子房卵状椭圆形;蒴果长圆柱形,颜色为深褐色。稀果杜鹃的开花时间为4-5月,结果时间为9-10月。
稀果杜鹃产自中国广西东北部和贵州省东北部,是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灌木或小乔木植物。
基本信息
种中文名:稀果杜鹃
种拉丁名:杜鹃花属 oligocarpum Fang et XS Zhang
海拔:1800-2500
命名来源:(植物分类学报)[Acta Phytotax. Sin. 21(4): 466.pl.1:2. 1983]
中国植物志:57(2):088
亚组中文名:麻花杜鹃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 Maculifera Sleumer
组中文名:常绿杜鹃组
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4—6米;幼枝圆柱形,疏被白色微柔毛,老枝灰褐色,无毛,在花序下的小枝直径3—4毫米。冬芽腋生,卵圆形,长5毫米,近于无毛。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稀倒卵状椭圆形,长 4—6.3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圆,有突尖头,基部圆形,稀近浅心形,边缘反卷,幼时有褐色纤毛,上面暗绿色,无毛,下面淡黄绿色,中脉在上面稍凹下,下面凸出,在近基部被褐色柔毛,侧脉13—15对,细脉网状,在下面侧脉和细脉均不发育;叶柄长8—15毫米,疏被褐色粗伏毛。顶生短总状伞形花序,有花3—4朵;总轴长5—6毫米,被稀疏的微柔毛;苞片近于匙形,长12厘米,宽约5毫米,先端有小突尖头,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内面无毛;花梗长1—2厘米,密被淡黄色短柔毛;花萼小,长约1.7毫米,外面被淡黄色短柔毛,裂齿5,三角形;花冠钟形,长 3.5厘米,直径4.3厘米,紫红色至粉红色,内面基部有深紫红色斑块,裂片5,扁圆形,长1.5厘米,宽约2厘米,顶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长,长1.3—2.6厘米,花丝下部有白色微柔毛,花药倒卵形,长1.6—2毫米,棕色;子房卵状椭圆形,长4—5毫 米,直径3毫米,密被白色(后变为黄褐色)长毛,花柱长2.5厘米,无毛,柱头头状,黄色,宽约2.2毫米。果长圆柱形,长1—2.5厘米,直径7毫米,深褐色,有明显的肋纹和毛蕾残迹。花期4—5月,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
产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和贵州省东北部。生于海拔1800—2 500米的山顶灌丛或森林中,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印江梵净山。
参考资料
稀果杜鹃.www.zhiwutong.com.201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