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观山

观山

观山,位于广东省高州市城区鉴江河畔,海拔65.7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传西晋永嘉年间,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在此山掘井汲泉供丹灶镇,后于此升仙,故原称仙山,又名长真岗。因“登仙山可远眺群,俯瞅鉴江,观高城全景,视西岸果之属,谓高郡之大观尽收于此”,后遂称观山。明朝万历四年,高州知府张邦伊在此创建观山寺,后沿袭成观山寺群,此后历代皆有修,游人不绝。1932年,观山被辟为中山公园。1959年10月,高州烈士陵园在观山西侧建成。2002年,高州市博物馆迁至观山内。

2016年,观山公园正式启动改造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将建设成集生态、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

景观

观山牌坊

位于观山南入口处,仿古牌坊,质朴简约,古色古香。门额上“观山”二字,高悬其上,牌坊两边镌刻着由莫仑撰写,卢有光书法的牌坊联,曰:双渚渔歌萦古寺;一竿秋水伴孤山,书法清新秀润,遒劲典雅。联语富有诗情画意,言简意,且对仗工稳,更难得的是将高州市旧八景“双渚渔歌”与“一竿秋水”分别嵌入上下联,令人叹为观止。

观山寺

此寺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雍正年间重修。寺观依山而建,层叠壮观,古朴凝重,镌刻着如烟的岁月。寺为二进三间建筑,面宽12.1米,进深23米,悬山顶式瓦脊,抬梁式木架构,布局奇巧,装饰华丽;飞檐翘角,活泼轻盈,形如飞鸟展翼,营造出壮观的气势和轻快的韵味。建筑装饰采用浮雕手法,雕刻上面浮现的是惟妙惟肖的瑞兽或具有象征意义的祥花图案,工艺精湛,造型富丽,手法娴熟,充分展现了高凉明清时期民间雕刻艺术的特色和水平,更增添了古寺肃穆幽静的气氛。寺外辅以会心亭、旷怡亭、玉井亭及门楼等建筑,增设曲径回廊,遍种奇花异木,营造了一种“古寺行来花木深,观山清景昼森森”的清幽、古朴的自然韵味,诱人于千里之外。四时八节,游人不绝。

玉泉寺

此寺位于观山东侧,始建于清雍正十年。因其寺后有玉泉井,故称玉泉寺。寺为二进三间建筑,背靠浓荫,下临深壑,雄踞险崖,红颜重彩,肃穆神秘,如天宫玉殿一般在云岚雾气中若隐若现。殿门联曰:“玉门开法界;泉水涌仙山”,联语简洁,耐人寻味。前殿供奉潘仙塑像,烛明香绕,信众盈寺。上有北人潘士毅楷书“山不在高”四个大字,字体端庄,意蕴深藏。正殿供奉观音佛像,观音慈眉善目,招人喜爱。他们都是神通广大、普度众生的神仙,深得百姓尊崇。寺内设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楼、斋房等设施。各殿堂回廊缭绕,庄严肃穆,散发着幽幽的古意。玉泉寺旁的玉泉井,井水清洌,终年不涸,可鉴须发。关于玉泉井,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话说某日,观音腾云驾雾巡游凡间,忽见观山丹炉火旺,映红碧空。潘茂名鹤发童颜,正临河汲水。观音见状,心中顿生怜意,于是将手中的净瓶倾斜,洒下两滴圣水。顷刻间,便在缺水的观山上形成了两眼深井,后人命名为金泉井和玉泉井。井中之水甘甜可口,饮之可养颜、长寿。岁月流逝,金井已经毁废,玉井至今尚存。

吕祖殿

此殿始建于清乾隆十年,为单进悬山顶式建筑。正殿立体建筑面阔12.4米,进深10.2米,左右两边为配殿,东厢称“芥子山房”,西厢称“云林书屋”,还有“翠深处”、“登云亭”等仿古建筑,具有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的美感。殿前门联曰:“玉井向古今神仙何处;鉴水流日夜逝者如斯”。正殿内奉祀潘仙和吕祖仙的塑像。吕祖仙原名吕洞宾,是道教神仙系列中八大神仙之一。据说他少年时苦读经书,潜心道法,至百余岁还步履轻盈,顷刻数百里。民间百姓将潘仙与吕祖仙一起奉祀,足见潘仙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潘仙殿

位于观山寺的西侧,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殿宇重檐翘角,宽敞明亮。殿门联曰“座上有神仙诸君莫说尘俗事;心中无鬼怪到处都是快乐天”,联语深刻含蓄,韵味绵长。殿内供奉潘仙鎏金塑像,他仙风道骨,凝神端坐,目视四方,神态慈祥。殿堂有潘仙灵签99条,都是潘茂名修行悟道的深刻总结。据传,这些灵签签诀秘奥,意蕴含蓄,屡应屡验。古往今来,有多少登山览胜者,求神祈福者,在怀念潘茂名事迹的同时,还虔诚地点上清香一炷,静心静气地求索一条潘仙签诀,解读潘仙真谛,破译人生运途,悉心修行向善。

钓鱼台

观山临江石壁陡峭,上有旷怡亭赫然耸立。亭下石崖孤高,怪石嶙峋,如禽如兽。滔滔江水飞流直下,浪击崖壁,卷起千堆雪。崖中有一巨石凸出,形如神龟探水,险峻异常,是观潮听涛、钓鱼抓蟹的最佳处。后人依石筑台,名曰“钓鱼岛”。在钓鱼台的傍山处,镌刻着晚清书法家朱振基书题的“一竿秋水”四个盈尺大字,字体苍劲雄浑,潇洒俊逸。树阴下,三三两两的现代姜子牙们,气定神闲地坐在自带的小折椅上,一竿在握,愿者上钩。

高州市博物馆

2002年底,高州市博物馆迁至观山,改造后的馆舍为一座两层仿古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分设库房、办公室及展览厅,其中展览面积750平方米。开放展区包括基本陈列厅、专题陈列厅和临时展览厅。现有基本陈列为《高凉古韵——高州历史文物陈列》,再现了高州数千年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此外在临时展厅和专题陈列厅定期展出馆藏文物或引进各种精品展览。

历史

相传晋水嘉年间,羽士潘茂名在山顶掘井汲泉供丹灶,后于此白日升仙,故原称仙山,又名长真岗。因登仙山可远眺群岫,俯瞅鉴江,观高城全景,视西岸果窳之属,谓高郡之大观尽收于此,后遂称观山。明万历年间,知府张邦伊创建观山寺,面临鉴江,设佛殿、僧舍,寺门竖潘仙道像。上有“玉泉庵”、“观音殿”。崇祯二年(1629年)到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先后建有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观心阁、则喜亭、登云亭;巅上有魁星阁,脚一有钓鱼岛。山势迂迥,自足对巅,凿石为凳,砖为道。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群。

民国21年(1932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虚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这些建筑群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群体和石刻群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观山寺群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1962年曾进行修缮,1964年重修为县委招待所。200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高州市宣讲“三个代表”会议时曾在此落榻。

文化

观山景色迷人,文化底蕴深厚。它那孤峰独秀的雄奇大观,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慕名而来,为其作赋咏叹,放歌抒怀。他们沥翰墨于烟霞之上,寄豪情于林泉之间,留下了一卷卷披阅不尽的诗词歌赋,不少诗篇传诵至今。

清代举人陈天锡镌刻在观山崖壁上的回文诗“悠悠绿水傍林,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苔。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落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观山的奇景妙物,他那雄劲透石的笔力和美轮美奂的诗文,使观山的名声不胫而走。历代的名人贤臣都争相到此一游,作诗题词,赞其殊丽佳景,诸如:“偶来山上觅灵踪,路入琼花夹翠松”(明高州市知府孔镛);“鉴江九曲绕西流,隔水青山廓外幽”(明举人冯明望);“松顶鹤巢深树见,江心渔艇暮烟横”(清高雷参将潘拱宸);“小涧有泉穿石冷,幽岩无暑满亭荫”(清光绪拔贡谭应祥)……这些诗文,把观山的美丽传说以及青山、古树、碧水、幽岩等诸多景物都包容进去,颇具诗情画意。此外,也有众多的墨客雅士,用他们的神妙之笔,对观山撰联咏叹。诸如:“山形临水鉴,人境寄仙踪”、“好水好山住此是仙是佛;有风有月到来能赋能诗”、“石耸台高看天边烟树苍茫无非乐士;湖平岩阔闻江上舟帆来去哪是人间”……他们以不同的感受,写出了观山的山光水色之大美。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