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战线
《文艺战线》创刊1939年,周扬在文艺战线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我们的态度。刊物重视文艺评论工作。此外,关于战地文艺工作的经验总结,对于作家作品的评论,都是密切联系当时的文艺运动。
正文
《文艺战线》创刊
1939年,周扬在文艺战线创刊号上发表文章我们的态度。文章说:到今天为止,一部分作家的生活都还没有和战争结合。必须在各方面来发动和组织作家到前线去的运动。
现代文艺月刊。1939年 2月16日创刊于延安市。周扬主编,编委会成员有:丁玲、成仿吾、艾思奇、沙可夫、沙汀、李伯钊、何其芳、周扬、柯仲平、荒煤、夏衍、陈学昭、卞之琳、周文、冯乃超、刘白羽16人。由文艺战线社出版。发行人夏衍,生活书店总经销。刊物在延安编辑,中国国民党统治区印刷,面向全国发行,因此刊物的出版经常脱期。1940年2月16日出至第 1卷第6号后,拟“改成一个时间间隔较长的季刊”(第1卷第6号:《启事》),宣告停刊。共出版6期。创刊号发表周扬的发刊词《我们的态度》,阐明“《文艺战线》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战线,她是所有站在民族立场上的作家共同的地盘”,对于当前的文艺运动,提出了要加强团结,反对宗派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鼓励作家深入生活,改造世界观。活跃文艺评论等主张。刊物以发表文学创作为主。小说方面,野蕻的《新垦地》描写延安市的生产运动,沙汀的《联保主任的消遣》揭露了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现象。成绩比较显著的是报告文学和散文,象沙汀的《贺龙将军印象记》,何其芳的《我歌唱延安》、《日本人的悲剧》,刘白羽的《五台山下》,卞之琳的《晋东南麦色青青》,黄钢的《开麦拉之前的汪精卫》,骆方的抒情散文《溜黄河六百里》,以及胡考的通俗作品《陈二石头》等,在当时获得普遍的好评。诗歌方面,象柯仲平的长诗《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卞之琳的《慰劳信》,王名衡的《队长骑马去了》等,都产生过良好的影响。刊物重视文艺评论工作。艾思奇的《抗战文艺的动向》、《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周扬的《从民族解放运动中来看新文学的发展》、《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等,都是针对现实的文艺运动的文章。第1卷第5号的“艺术创作者论民族形式”特辑,发表了冼星海、胡蛮、萧三、柯仲平、何其芳、沙汀等人的论文,这是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最初的一批文章。此外,关于战地文艺工作的经验总结,对于作家作品的评论,都是密切联系当时的文艺运动。刊物主要是面向国民党统治区,阐述对文艺问题的主张,发表反映延安市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生活的创作;刊物有较强的战斗性与思想性,作品的生活气息比较浓郁,评论与现实斗争的联系紧密,这些特点使它在文艺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周扬《我们的态度》,提出作家到前线去
他说:第一,所谓前线并非是战壕的同义语,作家上前线也并不是放下笔去拿枪,我们的前线包括广大的敌人的后方、我们的根据地和游击区。第二,战争变化了中原地区,而变化得最迅激且最巨大的邻近战争的地区。那里有无数士兵兄弟们为国守土在流血战斗,有抗日政权的巨人般的出现,于此可以展示出中国现实的积极面、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的雏形。这是大有益于坚定读者的胜利信心的。第三,后方,特别是远后方的社会比较停滞和沉闷。如果缺乏对日渐增长的民族抗战力量的透视,很可能使一个有心的作者不免流于民族的悲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