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方小敏

方小敏

方小敏,1963年7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0年3月,方小敏作为英国(University of )地理系中英联培博士生(环境演变),获得中英联培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成为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教授。2000年,方小敏任中国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2年任主任)。2005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星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2023年11月22日,方小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的研究方向为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通过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途径,以新生代黄淮平原沉积和地貌演化为切入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地理格局演变与气候环境变化,揭示高原构造隆升-风化剥蚀-气候变化之间联系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

方小敏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两次,2014-2020年连续6年入选Elsvier出版社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0年世界顶尖2%科学家名单,被英国路透社评为2020年世界顶尖1000气候变化科学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方小敏出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个武术和中医世家,16岁的时候考入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地质专业学习。1983年6月毕业后被留校在当时学校里的冰川冻土研究室任教,师从中国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先生。同年,方小敏跟随李吉均到庐山寻找被李四光称作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证据。1987年12月,其获得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1月-1990年2月,方小敏担任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讲师。1990年3月—1992年9月,作为英国(University of )地理系中英联培博士生(环境演变),获得中英联培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担任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副教授、研究室主任。1995年,成为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教授。同年,方小敏入选国家教委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计划。于1998年,担任博士生导师和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助理。次年开始,为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和兰州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0年后,为中国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2年后为主任)和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及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10月起,方小敏先后到密歇根大学地质系、里若(Reno)大学沙漠研究所等高校合作访问。2005年1月,担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兰州大学翠英学者特聘教授。

2013年7月,方小敏带领团队在云南曲靖盆地蔡家冲剖面考察。2020年12月,方小敏等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院士,兰州大学地质与矿产学院宋春晖教授等,首次精确测定和建立了青藏高原中南部伦坡拉盆地距今约4100万-2150万年期间的新生代地层年代序列。这一关于青藏高原隆升和生态环境历史研究的进展成果论文,获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进展》最新在线发表,改写了国际学界此前关于这一研究的认识,并成为国际主流认识。

2021年7月,方小敏带领团队在色季拉山顶采集高山黄土和灌丛土样品。8月,其在波密冰川考察。同年,方小敏团队在Science Bulletin发表的一篇文章宣布了在云南省发现了新的地质历史证据和环境记录,通过古地磁、火山灰、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他们重建了青藏高原隆升导致亚洲季风演化的历史,准确揭示亚洲季风在4100万年前推进到云南。

2023年8月31日,入选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11月22日,方小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方小敏围绕高原隆起-季风/干旱格局形成演化-剥蚀风化-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这根主线和前沿科学问题,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包括Science、Sci. Adv.、Nature、Nat. Rev. EE和PNAS在内的SCI论文314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24篇,总引18752次;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和全球千名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高影响科学家榜单,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分别排第一和第四)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次,是中国活跃于国际舞台的气候-构造相互作用和地貌与环境学领域杰出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承担项目

方小敏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项目和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等。

获奖项目

社会活动

2007年4月17日,方小敏受邀给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论坛”第131期作题为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机制的报告。

2023年11月9至12日,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学术年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行,会议主题为“环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小敏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沉积-构造与气候环境生物的协同演化为主题作了大会报告。

社会任职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在科学研究的路上,方小敏始终充满热忱。他说只要有好点子,自己就会热血沸腾,想赶紧出野外、找证据,加班加点研究,即使很辛苦,但这是幸福的。而这也正是科学的意义。(中国科学报评)

自此,方小敏便正式踏入青藏高原,从冰川地貌沉积到大地貌地形,再到环境变化,他致力于精细地揭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气候环境效应。(人民资讯评)

参考资料

基本信息.新华社大数据智库云.2023-11-23

方小敏:寻一粒沙石 解万年之谜.人民资讯.2023-11-23

人才详细信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3-11-23

祝贺!国科大23位博导21位校友当选新晋院士!.澎湃新闻.2023-11-23

兰州大学举行方小敏院士聘任仪式.澎湃新闻.2024-04-24

兰州大学校友方小敏、沈学顺、高雄厚当选两院院士.央广网.2023-11-23

兰州大学校友会.百家号.2023-11-23

..2024-04-24

方小敏博士.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4-04-24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3-09-03

岩相和代用指标记录的亚洲新生代古地理与季风演化和气候重组.中国知网.2023-11-23

冰期指数法模拟北半球冰盖演化的不确定性研究.中国知网.2023-11-23

矿物成因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分析方法差异及其对环境指标解释的影响.中国知网.2023-11-23

区域新构造活动的水下事件沉积响应:以死海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例.中国知网.2023-11-23

表土磁学特征揭示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边界.中国知网.2023-11-23

白垩纪超静磁带短期极性倒转事件研究.中国知网.2023-11-23

青藏高原北部上新世晚期幕式变形特征:柴达木盆地深钻震积岩序列记录.中国知网.2023-11-23

EocenedeformationoftheNETibetanPlateau:indicationsfrommagnetostratigraphicconstraintsontheoldestsedimentarysequenceintheLinxiaBasin.中国知网.2023-11-23

4100万年印度季风增强和扩张的古地理控制(英文).中国知网.2023-11-23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冰碛和冰水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中国知网.2023-11-23

东亚季风增强加剧中国南部富Mg上地壳化学风化及其全球意义.中国知网.2023-11-23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的古水温:来自SG-1钻孔石盐流体包裹体的证据.中国知网.2023-11-23

特提斯构造域东南端思茅盆地勐野井组地层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知网.2023-11-23

塔里木盆地西部古新世-始新世界线及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的发现及意义.中国知网.2023-11-23

柴达木盆地西部SG-1钻孔中白云石成因探讨.中国知网.2023-11-23

南祁连山高放射性Sr同位素热泉的发现及其区域水文意义.中国知网.2023-11-23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中国知网.2023-11-23

生物有机地化青藏高原古高度重建:进展和局限性.中国知网.2023-11-23

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框架及对重大地质事件的记录.中国知网.2023-11-23

中中新世气候适宜期西北内陆干旱区气候演化特征.中国知网.2023-11-23

资源环境学院“地球系统科学论坛”第131期_兰州大学新闻网.兰州大学新闻网.2023-11-23

2023年中国地理学会(西北地区)学术年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澎湃新闻.2023-11-23

中国地理学会成功举办首届会员日活动.地理学会官网.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