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贵
王来贵,1963年12月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环境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地区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编委,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首批专家库成员,全国优秀教师。
人物经历
1984年毕业于阜新矿业学院,1995年在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获原煤炭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基金资助,1998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著名力学专家黄润秋教授。2010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岩石力学、岩石动力学。
主要贡献
王来贵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青年力学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4项;主持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博士起动基金项目、原煤炭部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省(部)基金项目10项;完成“阜新海州矿区环境地质灾害演化趋势研究”“阜新新邱矿区环境地质灾害演化趋势研究”“抚顺西露天矿动力滑坡灾害发生机理研究”等横向课题十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项,在地质出版社出版“岩石力学系统运动稳定性理论及应用”等著作4部,在“自然科学进展”“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的论文58篇)。1996、2002、2004年曾分别赴俄罗斯莫斯科矿业大学、日本秋田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单位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45人。
王来贵教授一直从事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的研究,运用突变理论、损伤理论建立了描述岩石失稳破裂力学过程的基本理论;首次提出了在柔性实验机上研究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的新观点,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得到了传统观点认为不可能得到的结果,这一开创性的成果使人们可以研究系统刚度对试样破坏过程的影响,扩大了普通试验机在岩石力学实验室的适应能力,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他的成果具有独创性,对今后的地质预测做出了贡献。
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与环境协调的煤炭资源开采关键科学问题研究(50434020),主持人,2005-2008。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大型煤(岩)试样复杂受力破坏过程红外信息研究(59974012)(5010140093),主持人,2000-200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复杂环境作用下大面积采动地层演化规律研究(50374042),主持人,2003-2005(获得2008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二等奖)。
(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区城市岩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2002515) ,主持人,2002-2004。
(5)辽宁省教育厅重大基金项目:矿区城市岩层结构动力稳定性研究(202182055) ,主持人,2003-2005。
(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大面积采动地层沉陷过程中水系调整机理研究(20040147003),主持人,2003-2006。
(7)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所重点实验室基金:岩石破坏过程温度与变形对应特性实验研究(Z110304),主持人,2003-2005。
(8)阜新海州矿区环境地质灾害演化趋势研究,阜新市国土资源局,主持人,2003-2005。
(9)阜新新邱矿区环境地质灾害演化趋势研究,阜新市国土资源局,主持人,2005-2007。
(10)抚顺西露天矿动力滑坡灾害发生机理研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主持人,2003-2007。
(11)辽宁省教育厅重大基础研究(202182055),矿区城市岩层结构动力稳定性研,主持人,2002-2004。
(12)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强震作用下斜坡塌滑机理及评价研究,2008.6-2009.7,主持人。
获奖记录
获煤炭工业拔尖人才、辽宁省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称号,入选辽宁省“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