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反坦克手雷

反坦克手雷

工作方式:撞击引信

重量:0.56 千克

反坦克手榴弹的别称。在1941年,由第一伞兵团的ARTHUR GAMMON研制,称为GAMMON BOMB,主要用来对付坦克、堡和燃料库等。该弹的金属外壳内是装满塑胶炸药的布包。外壳上的盖子要在投掷前旋开。配瞬发引信。通常配有手柄,弹尾有尾翅或稳定伞,以保证命中姿态正确,利于破甲。全弹重1000克左右,垂直破甲厚度可达170毫米,可穿透混凝土工事500毫米以上。

要点

反坦克手雷是触发爆炸。头部是空心装药,可定向破甲。手柄上有带环保险销,拉出后包复在手柄上的阻力伞张开保证手榴弹飞行中弹头朝前同时进入战斗装态,弹头受阻即炸。没拉销前看定四周,一但拉出等于望见了另一世界,RGD-33手榴弹很重千万抓紧。手向后慢慢伸出,用力扔,剩下的事看着办。

威力

投手雷,训练弹和真的一样大和重是橡胶的,体力最好的也扔不到30米也就十几米,我就老在想:扔完手雷我该往哪躲?终于有一天要实弹示范,地点在一个小山顶上,山脚下横放了一片钢板当目标。一大早大批部队指战员集合在小山周围较远观看。实弹开始,一名优秀班长站在山顶,从脚下拿起手榴弹,拔掉保险销,这时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在手雷高举过头时脱落,手雷在脚边爆炸,班长右大腿以下炸飞右腰炸穿一个大洞。后来我上实地察看,地面有个直径30厘米深半米的洞。有人说事故原因是手雷太重心理准备不足;又有说是手雷表面奶油太多太滑。其实他犯的致命错误是:投RGD-33手榴弹应由下向后引弹再投,而不是由上向后引弹造成脱手;手榴弹刚好相反:应高举过头再向后引弹再投,如果由下向后引弹容易刮擦战壕脱手。

类型

80式反坦克手榴弹于1980年设计定型,主要用于毁伤敌人坦克、装甲车辆、野战工事等目标。弹体形状为圆柱形,壳体材料为薄金属皮,装三硝基甲苯/黑索金炸药。因全重过重,破甲力不足,投掷距离近,未大批量装备部队,目前已停止生产。该弹全重1000克,弹径75毫米,弹长330毫米,主药柱390克,副药柱52克,投掷距离17—35米,破甲厚度200毫米/30度。

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种反坦克手雷

1.“暖瓶”(Thermos flask grenade)反坦克手雷

这是英国军队中装备的第一种反坦克手雷,它的全重为4.5磅(约2.04千克),采用全向碰炸引信。它是一种不太有效的反坦克武器,但在摧毁各种坚固工事或者建筑物时效果却是很不错的。

2.ST”反坦克手雷(Sticky Bomb,“粘弹”)

它是二战中英国军队装备的稀奇古怪的武器之一。“粘弹”实际上就是一个装1.25磅的凝胶状硝化甘油炸药的球状玻璃瓶;为了能够有效的附着于坦克装甲上,在玻璃瓶外部覆盖了一层涂有黏性物质的外套;在它外面套有一个薄金属外壳。使用时,拔出保险稍,取下金属壳就可以投掷了。使用者在投掷时必须注意投掷姿势,否则的话它很容易粘到他的衣袖上,考虑到它使用5秒的延时引信,出现这种结果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因此,尽管它的全重只有No.73的一半(2.2磅),同时其穿甲威力也更大一些,但是它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被使用。

3.“霍金”反坦克手雷(Hawkins grenade/mine)

这种武器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在更换压发引信后,还可以当作反坦克地雷使用:将6—8个霍金地雷用引线串联起来并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可以构成一个很好的反坦克障碍。No.75的全重为2.25磅,其中一半的重量是TNT炸药,其尺寸为4.75×3.75×2.25英寸(约12cm长×9.5cm宽×5.7cm厚)。

4.“加蒙”手榴弹(Gammon grenade)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用松紧布做的袋子,一头装有碰炸引信,而另外一头可以打开,并根据需要放入塑性炸药(通常为2磅)。在经验丰富的步兵手中,它是也一种非常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当然在对付重型坦克时威力仍显不足。

苏联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装备的3种反坦克手榴弹

分别是RPG7火箭炮40、RPG-43和RPG-6。它们很重(约2.5磅),一般只能投掷15—20米。RPG-40采用碰炸引信(实际上大多数反坦克手雷均采用碰炸引信),它只能击穿20—25mm的均制钢装甲;显然它在对付混凝土工事时更加有效。RPG-43是苏军装备的第一种采用空心装药的反坦克手榴弹,它的穿甲厚度可以达到75mm;RPG-6实际上则是RPG-43的改进型,它于1944年装备部队,穿甲厚度可达100mm。

RPG40反坦克手榴弹,上面的金属短杆为保险栓,需要在投掷前将其拔出。

RPG7火箭炮43型反坦克手榴弹。作为一种使用空心装药的反坦克投掷武器,为了保证命中装甲的角度,打开保险后可以拉出保持稳定的尾飘带。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99式反坦克手雷

服役年代:1939年—1945年

厚度:38.0 mm

直径:120.0 mm

全弹重量:1250g

装药量:TNT炸药680g

延迟时间:4秒

穿甲威力:1发击穿20mm装甲,2发重叠可击穿30mm装甲

图片中的四个小黑方块实际是四氧化三铁,这种反坦克雷从理论上说可以扔到对方坦克上实施攻击。

不过话说回来,只凭它20毫米的穿深,一般想从车体正面攻击的话,似乎很难造成什么太大的伤害,想扔到车上?那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加上盟军步兵一般都会随同坦克进行保护,想从侧面和后面攻击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然,这种反坦克雷另一种很重要的用法就是以敢死队员从车体下面进行攻击,不过后果……

后来日本人又生产了3式反坦克手雷,总算可以穿透70毫米的装甲了。

对于这种雷的威力有限的原因,一个原因是日本生产的炸药的问题,还有就是它的构型,这种平铺的形状可以说效率是相当低下的。与同时期的德国反坦克手雷相对比,1式反坦克手雷重量1.36公斤,穿深可以达到80毫米!而德国人使用的HHL雷(也是一种磁性反坦克雷,不过不适合投掷),3公斤左右,穿深达140毫米,也就是说只要“粘”在对方坦克上就可以保证击穿,它们都应用了空心装药技术。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反坦克手雷

1942年11月,一种新型的“磁性空心装药炸弹”(即HHL,“Haft-Hohlladungen”的缩写)开始装备德国国防军,并用来取代笨重而不可靠的“圆盘”地雷。HHL采用圆锥型结构,圆锥顶端安装有类似M24手榴弹的摩擦引信。圆锥底部的3对四氧化三铁可以方便的吸附坦克装甲上。HHL可以击穿140mm的均制钢装甲(或者500mm厚的混凝土),也就是说,只要将其正确放置到坦克装甲之上,就肯定能够击毁它;因此尽管它也是一种“零距离”的反坦克武器,但是很多东线老兵还是很喜欢使用它。早期型HHL的引信延时只有4.5秒,1943年5月,安装了7.5秒延时印信的新型HHL开始装备部队。在更有效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大量装备部队之后,HHL与1944年5月停产,至此它的总产量超过了55万枚。它的全重为3.6千克,其中装有3千克的(由季戊四醇和三硝基甲苯合成的)彭托利特炸药。它安装的磁铁通常被成为“Alnico”,即这种磁铁的主要成分:铝(Al)—(Ni)—钴(Co)合金。

“1型反坦克手雷”(Panzerwurfmine I)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装备的唯一一种“手掷”反坦克武器。它的全重为1.35千克,采用空心装药原理。半圆形弹头可保证有效的接触目标,与苏联红军的同类武器相同的是,打开保险后就将稳定布翼拉出;然后,使用者要握住布翼的尾部,并像投掷铁饼那样利用身体旋转的力量掷出手榴弹。这样,在离心力作用下,4片布翼会自动打开并呈伞状,它可在飞行中很好的保持稳定,与此同时引信也处于可用状态。这种武器在德军步兵中也是很受欢迎的,它的穿甲厚度可达80—100mm,但是投掷距离却只有25米;其炸药成分为50%的黑索金(三次甲基三硝基胺)与50%的三硝基甲苯混合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