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B-50轰炸机

B-50轰炸机

B-50轰炸机(英文:B-50轰炸机),是美国研制的一型重型轰炸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装备的B-17、B-24轰炸机B-29轰炸机轰炸机就已初步具备战略轰炸的能力并发挥出一定作用,尤其是B-29作为当时仅有可用的核攻击手段成功地促成了太平洋战争的提前结束,这些都促使美国人进一步坚定了战后发展战略轰炸机的信心。

发展沿革

B-50是美国空军使用的最后一种全部采用活塞式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绰号“超级空中堡垒”,该机是为了填补B-36轰炸机以及B-47轰炸机等新一代轰炸机服役前出现的轰炸机空缺而研制的一种过渡性飞机,堡垒家族的最后一员。不过,毕竟其设计原型是二战时期的B-29轰炸机,B-50虽然有9吨的载弹量和超过8000公里的航程,而且在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SAC)初创时期为其撑起了门面,但在喷气式轰炸机即将服役的压力下,B-50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受到了冷落,没有能够像B-29以及B-17那样,驰骋沙场,只能为堡垒家族画上一个不太完美的句号。

研发背景

更名门之后——B-50“超级空中堡垒”(Super-Fortress)说到B-50,也许读者还有些陌生,但它的前身B-29轰炸机“超级空中堡垒”(Super-fortress)却早已广为人知。B-29是美国波音(波音公司)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虽然因服役时间较晚而未能参加对德国的作战,产量也仅仅只有不到4,000架(这在二战期间算比较小的规模了),可战果比起那些产量上万的轰炸机来毫不逊色。对日作战中,B-29大显身手,无论是火烧东京还是核击广岛市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B-29也存在不足:首先是速度还不够理想,尽管575.98千米的最大时速在当时的轰炸机中以算得上遥遥领先(英国的“兰卡斯特”、美国自己的B-17和B-24轰炸机最大时速都不足500千米),但它在最大时速超过600千米的日本战斗机面前仍不占任何优势;其次,尽管B-29轰炸机可以远程飞行,但其航程与载弹量矛盾非常突出,以A型为例,虽然其最大载弹量可达9,072千克(20,000磅),但此时仅能遂行短程作战任务,当其作战半径延展至2,574千米后,载弹量就大幅降至2,574千克(高空飞行)或5,443千克(中空飞行)——换言之,当B-29进行远程轰炸时,实际攻击力只相当于一架中型战略轰炸机

因此,在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普惠公司就尝试将新型的R-4360发动机安装到B-29上,与该机原有的R-3350发动机相比,前者功率增加一半以上(最大功率超过3,500马力),试飞时最大速度也比原来提高80-96千米,性能改善非常显著!当然,由于新发动机体积有所增大,因此发动机舱作了重新设计,机翼结构也相应加强,垂尾也作了加高,飞机则重新命名为XB-44(后改为B-29D)。但提前结束的战争使这种飞机的订单从200架大幅削减到50架,前途也一时间变得渺茫起来。

所幸的是,战后美苏之间不断加剧的矛盾和冲突挽救了B-29D的命运。1945年12月,美国国会终于同意为这种飞机拨款——在提案表决前,陆军航空队担心议员们不愿为一种旧飞机的改型拨款,还特地赋予它一个新的编号——B-50A(但绰号仍为“超级空中堡垒”,与B-29轰炸机相同)。当然,如果说B-50仅仅只是陆军航空队为了保留B-29D而耍的一个“小花招”还是有失公允的,毕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后面这张表就可以清楚地看出B-50与其“前辈”的差异。

首飞经历

1949年3月2日,美国一架B-50轰炸机“幸运小姐2号”起飞后经过94小时零1分钟的飞行,于2日上午10时31分在得克萨斯州福和市附近的卡斯维尔军事基地着陆,完成了首次中途不停的环球飞行

这架B-50轰炸机在其23452英里的飞行中曾加油四次。“幸运小姐2号”2月26日午时刚过便起飞向东飞行。星期日早些时候在亚速尔群岛上空加油一次,当天晚些时候在沙特阿拉伯上空加油一次,1日晚又在马尼拉和夏威夷上空各加油一次。空军官员说这次飞行表明美国飞机可以随时把原子弹投入地球的任何地方。

实战服役

根据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1948年制定的“半月”作战计划,一旦美苏间爆发战争,由B-50、B-29轰炸机B-36轰炸机组成的庞大机群将从英国埃及葡萄牙冲绳县的机场起飞,先用核弹苏联境内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进行轰炸,摧毁对方的战争潜力,再携带常规炸弹攻击苏联在其卫星国的驻军,瓦解对方的陆军优势,最终赢得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了增强B-50在核战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美国空军还特地为该机加装了J35涡喷发动机,使其最大速度提高到660-680千米/小时。为了向世人宣告美国飞机能随时把核弹投到地球上任何地方,1949年2月26日,一架B-50(代号“幸运小姐2号”)从得克萨斯州的卡斯维尔空军基地起飞,用94小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中途不着陆环球飞行(中途空中加油4次)。

然而,远程轰炸仅仅是美国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尽管当时的螺旋桨飞机已经能够进行洲际飞行,但其在速度和升限上的劣势(B-50的最大飞行速度只有同期米格-15战斗机的三分之二)注定了它难以在对方喷气式战斗机面前生存下来,又何以摧毁对手呢?不过,当时美国人似乎并不太在意B-50的这些缺憾,当初也仅仅就是让它在B-36轰炸机服役以前充当一下过渡的角色——B-50从1947年进入战略空军服役到50年代初被B-47轰炸机取代仅仅只有短短5、6年时间,共生产371架,先后在英国、日本、韩国及美国本土部署。

不过,从一线“下岗”后的B-50并不寂寞,由于当时美国空军缺乏空中加油飞机,因此正当壮年的B-50又客串起了“空中奶牛”的角色,直至“专业选手”KC-135空中加油机服役。此外,部分B-50还被改装成气象观测机(WB-50)和照相侦察机(RB-50),甚至还有少量交付海军,直到1965年才全部退出现役。

总体评价

总的来说,B-50作为一种战略轰炸机在服役期间过得比较平淡,甚至当其“前辈”B-29轰炸机都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的时候,B-50却驻守在各个空军基地,等待一场注定不会发生的战争。倒是它的“兄弟们”在各自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RB-50在RB-47和U-2侦察机服役前一直是美国军队苏联空中侦察的主力;KB-50与KB-29一道成为世界上最早批量服役的空中加油机;WB-50则长期担负起大气探测使命,而这些工作对于随时准备应对“美苏冷战”危机的美国空军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将“冷战尖兵”的称号赋予B-50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国际展望》、《简氏美军战机鉴赏指南》评)

参考资料

战史今日3月2日:美B-50轰炸机首次环球飞行(图)-中新网.中新网.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