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
汪海,男,博士,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专注于机器学习辅助玉米遗传改良的研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 2002/09-2006/07 复旦大学,本科,生物科学专业
- 2006/09-2012/07 复旦大学,保送硕博连读,植物分子生物学专业
- 2008/08-2011/03 Donald Danforth 植物界 Science Center,交流学习
- 2011/03-2012/07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交流学习
- 2012/07-2015/12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2016/01-2019/10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 2017/11-2019/10 入选“唐氏 康奈尔-中国学者项目”,在康奈尔大学Edward Buckler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开发
- 2019/10至今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汪海教授的实验室致力于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辅助玉米遗传改良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建立从基因组变异预测表型变异的机器学习模型,通过分析“基因型—\u003e 分子表型 —\u003e 田间表型”轴线中的信息流动,建立模型并预测基因组变异的分子表型效应和田间表型效应。
2. 表型预测模型在玉米重要农艺性状改良中的应用,通过解析表型预测模型,发掘遗传变异控制表型变异的分子机制和遗传机制,并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良玉米的重要农艺性状。
科研项目
汪海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引导计划优青引导项目、协同创新项目各1项,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隆平高科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科企合作项目各1项。
论文著作
(1) Wang H, Yan SJ, Xin HJ, Huang WJ, Zhang H, Teng SZ, Yu YC, Fernie AR, Lu XD, Li PC, Li SY, Zhang CY, Ruan YL, Chen LQ*, Lang ZH* (2019).辅助细胞定位的葡萄糖转运蛋白促进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植物细胞
(2) Washburn JDMejia-Guerra MK、Ramstein G、Kremling KA、Valluru R、Buckler ES*、Wang H* (2019)。进化知情的深度学习方法,用于预测 脱氧核糖核酸 序列的相对转录本丰度。PNAS,116:5542–5549
(3) Wang H, Wu GX, Zhao BB, Wang BB, Lang ZH, Zhang CY, Wang HY (2016) 控制玉米幼苗早期避荫响应的调控模块.BMC基因组学17:269
(4) Li SY Wang HLi FQ, Chen ZL, Li XY, Zhu L, Wang G, Yu J, Huang DF, Lang ZH (2015) 玉米转录因子 EREB58 介导茉莉酸诱导的倍半萜挥发物的产生。植物杂志 84:296-308
(5) Wang H, Wang HY (2015) 光敏色素信号:是时候收紧松散的末端了。分子植物8:540-551
(6) Wang H, Wang HY (2015) FHY3 和 FAR1 在光信号传导及其他领域的多方面作用。植物科学趋势 20:453–461
(7) Wang H, Wang HY (2015) miR156/SPL 模块是一个调控中心和多功能工具箱,可增强作物的农艺性状。分子植物8:677-688
(8) Wang H, Li SY#, Teng SZ, Liang HS, Xin HJ, Gao H, Huang DF, and Lang ZH (2017).转录组分析揭示了玉米对 Ostrinia furnacalis 和茉莉酸的反应中的新转录调节因子。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12:e0177739。
(9) Wang H, Lu YQ, 江 TT, Berg H, Li C, Xia YJ (2013) 拟南芥U-box/ARM重复E3连接酶AtPUB4影响锥形细胞的生长和变性,其突变导致有条件的雄性不育。植物杂志 74:511-523
(10) Wang H, Lu YQ, Liu P, 温 W, Zhang JH, Ge XC, Xia YJ (2013) /硝酸盐比是 nudt6-2 nudt7 的温度调制、SNC1 介导和 EDS1 依赖性自身免疫中的输入信号。植物杂志73:262-275
(11) Wang H, Wang SB, Lu YQ, Alvarez S, Hicks LM, Ge XC, Xia YJ (2012) 拟南芥早期反应氧化还原敏感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蛋白质组研究杂志 11:412–424
(12) Wang H, Wang SB, Xia YJ (2012) 拟南芥中氧化还原敏感蛋白的鉴定和验证.在 Z-Y Wang, Z Yang 编辑的《植物信号网络:方法和协议》中。Humana Press,新泽西州托托瓦,第 83-94 页(书籍章节)
(13) Wang H, Liang Q, Cao KM, Ge XC (2011) 拟南芥的内源性蛋白质单ADP-核糖基化.植物 233:1287–1292
(14) Li SY, Wang Z, 周 Y, Li C, Wang G, Wang H, Zhang J, Liang G, Lang ZH (2018) cry2Ah1 和两个结构域 II 突变体在转基因烟草中的表达赋予了对易感和 Cry1Ac 抗性棉铃虫的高抗性。科学报告8:508
(15) 谢永, 刘莹, 王晖, 马 XJ, 王BB, 吴GX, 王兴业 (2017) 光敏色素相互作用因子直接抑制拟南芥MIR156表达,增强避荫综合征。自然通讯 8:348
(16) Liu Y, Xie YR, Wang H, 马 XJ, Yao W, Wang HY (2017) 光和乙烯通过转录调控磷酸盐饥饿RESPONSE1协调调节磷酸盐饥饿反应。植物细胞 29:2269–2284
(17) Sun H, 周 N, Wang H, Huang DF, Lang ZH (2017) 在玉米表达系统中以2A和LP4/2A为肽连接子的多蛋白衍生蛋白的加工和靶向。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12:e0174804
(18) pan YY, Chen R, Zhu L, Wang H, Huang DF, Lang ZH (2016) 利用修饰的 ubi1 内含子增强玉米 (Zea mays L.) 和水稻 (Oryza sativa L.) 的外源基因表达。综合农业杂志 15:1716–1726
(19) Liu P, Zhang H, Wang H, Xia YJ (2014) 使用定量氧化还原蛋白质组 OxiTRAQ 鉴定拟南芥蛋白质组中的氧化还原敏感半胱氨酸。蛋白质组学 14:750–762
(20) Lu YQ, Li C, Wang H, Chen H, Berg H, Xia YJ (2011) AtPPR2 是一种拟南芥五肽重复蛋白,与质体 23S rRNA 结合,在配子发生过程中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和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植物杂志 67:13-25
(21) Wang XF, Wang H, Li YL, Cao KM, Ge XC (2009) 水稻脂质转移蛋白与质膜蛋白位点结合。分子生物学报告36:745-750
(22) Ge XC, Wang H, Cao KM (2008) T-脱氧核糖核酸 整合转化导致拟南芥中高度不育的表型,独立于转基因。植物细胞报告27:1341-1348
参考资料
农学院.汪海.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