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英
吴志英,女,1967年8月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多伦多大学正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助理,神经病学研究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副组长,中国卒中学会遗传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遗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神经遗传病、运动障碍病和神经变性病的诊治,并采用遗传和分子技术寻找疾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其发病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Neu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60多篇。先后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第三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首届“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及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1990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
1995年,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硕士毕业。
1999年,同济大学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毕业。
2001~200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培训。
2015年8月吴志英作为浙江大学神经病学学科带头人引进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主要贡献
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尤其对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遗传病及神经变性病进行了较深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作为第一申请人先后承担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另外8项教育部、省科技厅等科研课题。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Genetics, Neurology, Theranostics等国际主流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多篇。
热爱祖国,勤恳敬业,治学严谨,人品高尚,是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除了完成繁重的临床医疗和教学任务之外,先后主持了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福建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省科技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她开展的肝豆状核变性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等多种神经遗传病的研究,有关结果发表于《Archive of Neurology》及《Neurology》等国际著名的神经病学专业杂志,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此外,她还与国外同行合作,对常见的神经自体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级的《自然药学》杂志(Nature Medicine)。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谢绝了国外提供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率领国内的研究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在短短时间内已取得显著成效,在神经病学领域脱颖而出。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与铜代谢障碍有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临床上无症状,子女可得病,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出现肝炎、肝硬化,肾脏损伤,运动不协调或精神障碍等。该病可有效治疗,但强调早诊早治。该病早期表现常不典型,常规方法无法做到症状前诊断。吴志英教授系统研究了我国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突变特征,绘制了基因突变频谱图;研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证实了中国人第一突变热点Arg778Leu与严重的临床表型相关;对基因诊断出的症状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及5年临床随访观察,证实锌制剂可作为该病症状前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获得很好疗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上述结果分别发表于《Archive of Neurology》2001年第5期和2003年第6期,均为国际上首次报道,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科技之光栏目亦曾采访报道,2004年11月她还应邀前往日本做了专题报告。近期,她率领的团队首次证实了本病发病与ATP7B蛋白的异常易位相关,研制的有关抗体申报了国内专利,曾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是成人最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症,吴志英教授首次发现该病患者的4q→10q易位对表型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这对深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我国病人特点的基因诊断方法,研究结果于2004年8月底在《Neurology》杂志发表后,迅速被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重要杂志的论文正面引用。
吴志英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从事合作课题研究期间,针对常见的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进行了分子发病机制研究,克服重重困难,证实了选择性阻断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的浸润可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脑脊髓炎,结果发表于世界著名的生物医学刊物《自然医学》杂志2003年第3期,福建医科大学为第二作者单位。该研究为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自然医学》杂志是《自然》系列杂志的刊物,以该校学者的身份在世界顶尖级学术期刊全文发表研究论文的,吴志英教授是第一人。深入研究发现,一种IFN-γ的诱导蛋白与多发性硬化症密切相关,目前她正着手研发多发性硬化的基因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当一名医师为患者解除痛苦,是吴志英从小立下的志向。她1990年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就以优异的成绩留在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先后师从国内知名的神经病学专家慕容慎行教授和阮旭中教授,分别获得神经病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余龙教授实验室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前辈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她,造就了她为医学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视病人如亲人,时刻为病人的利益着想。虚心向老一辈神经病学专家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由于诊病细致耐心,诊疗水平较高,所以慕名求诊者众多。在病房独立负责一个病区,床位总是住得满满的,病人常常需要排队等候入院。病人出院时带着满心的欢喜和赞叹,赞叹这位年轻教授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
作为一名临床教师,吴志英教授注重为人师表,总是利用简单的图解和临床病例将书本知识讲得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深受学生的好评。她除了指导研究生们进行课题设计、实验和论文撰写外,更加注重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勤于钻研的实践精神。为了随访证实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家系成员的诊断结果,她自已也常常利用值班休息时间和节假日,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到边远的山区,送医送药并采集血样,反复论证,以确保结果的高度可靠。
人才培养
2020年,吴志英领衔的“神经遗传病诊治优化与机理研究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2022年9月28日,吴志英的“神经内科罕见病嘉兴市工作室”成立,她表示该工作室的成立,是进一步扩容罕见病诊断和研究团队,提升实力的有益实践,同时能够增强嘉兴区域医疗机构对神经内科罕见病的了解,培育更多精准诊疗罕见病的医学团队。
2022年11月8日,吴志英到福建医科大学,作了题为“打造优势医学学科的核心要素”的学术讲座。
主要论文与著作
期刊文献
[1]阿尔兹海默症的血液生物标志物:一项基于中国多中心的横断面和纵向研究(英文). 高峰;戴林斌;王琼;刘畅;邓克学;程昭昭;吕心怡;吴燕;张子伊;陶青青;袁晶;李世平;王越;苏娅;程忻;倪俊;吴志英;张舒婷;施炯;申勇Science Bulletin,2023(16)
[2]庞贝病多学科综合管理. 刘功禄;吴志英.中华内科杂志,2023(06)
[3]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张翌;吴志英.遗传,2023(07)
[4]神经遗传病基因诊断的困境与对策. 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23(02)
[5]TMEM151A基因突变导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李宏福;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03)
[6]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邬静莹;张在强;柳青;徐俊;徐蔚海;武力勇;吴志英;王康;邬剑军;邹漳钰;蒋海山;张巍;葛巍;张玉虎;张同霞;张立霞;王展航;凌丽;周畅;李云;唐北沙;汤建光;钟平;商靓;孙一忞;赵桂宪;赵秀鹤;李宏福;胡炯;姜杰玲;张超;栾兴华;赵玉武;田沃土;詹飞霞;钱晓杭;汤荟冬;谭玉燕;常春康;赵佑山;曹立.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11)
[7]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更新要点解读. 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04)
[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住培学员防控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唐碧云;谢小洁;康英秀;史明敏;吴颖超;张莉娜;丰婷婷;吴志英.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5)
[9]浅谈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改革与满意度调查. 谢小洁;唐碧云;邓亚娟;冯力;张莉娜;丰婷婷;吴志英.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5)
[10]双一流背景下卓越医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为例. 单鹏飞;张灵妲;邓亚娟;禹华良;谢小洁;王凯;吴志英;王建安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01)
[11]关注原发性衰老相关性tau蛋白病. 吴志英;陶青青.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10)
[12]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研究热点及面临的挑战. 刘功禄;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01)
[13]重复引物PCR技术在超大片段动态突变疾病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陈晟;吴志英.遗传,2014(11)
[14]以强直脊柱综合征起病的糖原贮积症Ⅱ型一例. 岳冬曰;朱雯华;奚剑英;吴志英;易芳芳;蔡爽;陈阳;赵重波;卢家红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03)
[15]肯尼迪病的电生理研究. 乔凯;陈嬿;吴志英;吕传真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03)
[16]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的临床特点及PRNP基因突变分析. 刘志军;赵桂宪;邬剑军;王坚;吴志英.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06)
[17]肝豆状核变性诊治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 章悦;吴志英.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03)
[18]CADASIL患者的临床、影像和Notch3基因突变特点及我国研究现状. 孙一忞;吴志英.中国卒中杂志,2012(02)
[19]我国学者关于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基因克隆的研究结果在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 吴志英;王柠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12)
[20]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定量技术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重复突变及携带状态. 林齐防;陈万金;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08)
[21]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SOD1基因突变检测及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牛艳芳;熊慧玲;邬剑军;陈嬿;乔凯;吴志英.遗传,2011(07)
[22]中国南方晚发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陷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存在高频热点突变c.250 G\u003eA. 王志强;王柠;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05)
[23]我国核黄素反应性脂质沉积性肌病基因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 吴志英;王柠.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05)
[24]克隆测序方法检测三核苷酸重复次数的可靠性. 郑巧娟;甘世锐;王柠;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09)
[25]第19届世界神经病学大会纪要. 李振新;吕传真;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09)
[26]福建省Tourette综合征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bp VNTR多态性. 吴华;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方玲;甘世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08)
[27]肌营养不良分子遗传学研究现状和对策. 吴志英;陈雪娇.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05)
[28]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Senataxin基因的突变检测和分析. 熊慧玲;陈文族;吴志英;赵振华;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02)
[29]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建议. 吴志英.中华医学杂志,2009(47)
[30]兔抗人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基因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赵桂宪;吴志英;陈万金;林毅;王柠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06)
[31]中国汉族人群CACNA1A基因CAG重复数目分布特点及其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翁声通;甘世锐;吴志英;邬剑军;王柠;慕容慎行;吕传真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09)
[32]阿尔兹海默症的基因诊断:现状和展望. 吴志英;孙一忞.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04)
[33]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和长期观察研究. 吴志英;赵振华;林毅;苏宗权;陈枝挺;王柠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03)
[34]亨廷顿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吴志英.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03)
[35]COMMD1/MURR1基因及其与铜代谢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赵桂宪;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05)
[36]遗传性痉挛性下半身麻痹SPG4和SPG3A基因突变和多态分析. 赵坤;吴志英;王柠;赵桂宪;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04)
[37]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与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缺失的关系. 苏宗权;甘世锐;吴志英;陈万金;陈嬿;王柠;慕容慎行;吕传真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04)
[38]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合突变阻滞形成系统进行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A3243G突变负荷检测. 林晓贞;陈万金;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03)
[39]汉族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4q35致病区域基因结构特征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医学杂志,2009(05)
[40]结节性硬化症TSC2基因5238-5255 del 18 bp及2713 C\u003eT突变分析. 方玲;吴志英;王柠;赵桂宪;陈万金;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09)
[41]遗传性痉挛性下半身麻痹功能机制和新基因研究进展. 赵坤;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07)
[42]Kennedy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附7例报道). 陈嬿;赵桂宪;蒋雨平;吕传真;乔凯;甘世锐;王毅;吴志英.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8(03)
[43]联合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筛查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陈枝挺;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02)
[44]Huntington病两家系基因分析. 林珉婷;甘世锐;陈万金;林毅;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02)
[45]脊髓性肌萎缩症单细胞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苏峻峰;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宇;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02)
[46]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认知障碍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陈枝挺;吴志英;王柠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04)
[47]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成功建立的影响因素. 赵振华;吴志英;王柠.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01)
[48]肌萎缩侧索硬化诊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建议. 吴志英;吕传真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01)
[49]运动神经元生存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该蛋白在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骨骼肌中的表达. 陈万金;吴志英;王柠;苏峻峰;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12)
[50]第六届全国神经遗传病学术交流会议纪要. 王柠;吴志英;陈万金.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11)
[51]客观评价肝移植在Wilson病治疗中的地位. 吴志英;赵振华.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11)
[52]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的优选及其在脊髓性肌萎缩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苏峻峰;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宇;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07)
[53]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陈文族;赵振华;吴志英.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06)
[54]汉族人群4q亚端粒区等位片段4qA和4qB的结构特征. 陈中杰;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7(03)
[55]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特点. 叶励超;慕容慎行;吴志英;王柠;陈万金;林珉婷.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06)
[56]目前我国神经分子遗传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吴志英;王柠.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11)
[57]家族性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三个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 林宇;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11)
[58]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谢卉;吴志英.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05)
[59]肝豆状核变性患者MURR1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和分析. 赵桂宪;吴志英;陈万金;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08)
[60]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临床分析及GCHⅠ突变的研究. 谢卉;吴志英;王柠;李智文;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儿科杂志,2006(07)
[61]X-连锁隐性遗传肌张力障碍一家系10例. 赵桂宪;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06)
[62]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肌肉病理特点. 叶励超;慕容慎行;吴志英;王柠;陈万金;林珉婷;晋雯;周琳瑛.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6(03)
[63]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脑转移16例分析. 吴华;方玲;吴志英;姚宜卿.福建医药杂志,2006(01)
[64]脊髓性肌萎缩症SMN1基因定量研究及基因携带者的筛查(英文). 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06)
[65]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谢卉;吴志英.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12)
[66]脊髓性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2拷贝数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11)
[67]以肌痛及肌萎缩为表现的骨骼肌血管瘤诊断分析. 吴华,方玲,吴志英,姚宜卿.临床误诊误治,2005(10)
[68]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快速诊断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英文). 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03)
[69]结节性硬化症TSC1基因编码外显子全长的突变检测与分析. 方玲,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02)
[70]应用脉冲场电泳技术研究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突变特征及进行基因诊断. 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06)
[71]应用脉冲场电泳技术研究中国人4q35与10q26亚端粒区EcoRⅠ片段的结构多态性. 吴志英,王志强,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4(06)
[72]伊曲康唑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 吴志英,陈万金,王柠.新医学,2004(06)
[73]一氧化氮合酶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双重作用. 方玲,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01)
[74]遗传性痉挛性下半身麻痹37例临床研究. 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新医学,2004(01)
[75]一氧化氮合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神经损伤关系研究. 方玲,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04)
[76]Wilson病突变体的体外构建及表达研究.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3(05)
[77]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染色体4q-10q相互易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王柠,吴志英,王朝东,王志强,林珉婷,方玲,慕容慎行.中华医学杂志,2003(08)
[78]一氧化氮合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亚急性期神经损伤的关系. 方玲,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3(01)
[79]Wilson病突变类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方玲,慕容慎行.中华医学杂志,2003(04)
[80]应用双酶切/Southern杂交方法诊断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 王朝东,吴志英,王柠,方玲,王志强,慕容慎行 ,林珉婷.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06)
[81]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王朝东,吴志英,王柠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03)
[82]结节性硬化症基因外显子4基因突变与多态性研究. 方玲,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06)
[83]特发性胸髓萎缩. 吴志英,姚宜卿,慕容慎行,吴静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03)
[84]Wilson病基因全长外显子的突变检测和分析. 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方玲,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03)
[85]肝豆状核变性病基因第1、2和21号外显子突变的检测分析. 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方玲,慕容慎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02)
[86]应用PCR-酶切法快速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的研究. 林珉婷,慕容慎行,王柠,吴志英.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05)
[87]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附8例报告). 林永善,吴志英,王柠.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0(05)
[88]转移性脑膜癌误诊分析. 杨左兵,吴志英,黄继辉,姚宜卿,许国英.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09)
[89]应用限制性酶谱分析法快速检出Wilson病突变热点. 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S3)
[90]儿童型脊肌萎缩症的快速基因诊断. 林珉婷,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S3)
[91]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全长外显子的DNA测序研究.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林珉婷.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S3)
[92]应用限制性酶谱分析法快速检出Wilson病基因突变热点. 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05)
[93]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快速基因诊断研究.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林珉婷.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999(02)
[94]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高风险家系的产前基因诊断. 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9(03)
[95]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03)
[96]肝豆状核变性基因12号外显子突变特征的研究.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林珉婷.中华医学杂志,1999(06)
[97]中国人WD基因第14和18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林珉婷.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9(02)
[98]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第3~20号外显子突变及多态的DNA测序研究.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林珉婷.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06)
[99]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ATP7B)第16号外显子的突变特征.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林珉婷.中国神经科学杂志,1998(04)
[100]单链构象多态技术检测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缺失.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林珉婷.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05)
[101]经DNA测序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突变热区的研究.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林珉婷,方玲.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01)
[102]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研究进展.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01)
[103]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第14、18和5号外显子突变及多态研究. 吴志英,慕容慎行,王柠,方玲,林珉婷.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05)
[104]肝豆状核变性的症状前诊断及干预治疗的初步研究. 慕容慎行,吴志英,王柠卒中与神经疾病,1997(03)
[105]首发精神障碍的肝豆状核变性(附4例报告). 吴志英,慕容慎行,陈世荣.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03)
[106]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分析(附20个家系报告).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许国英,姚宜卿.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05)
[107]中国人D13S314位点STR的多态性特征及其价值探讨.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余龙,赵寿元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7(01)
[108]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吴志英,王柠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05)
[109]首发肝损害的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及治疗.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卒中与神经疾病,1996(03)
[110]脊髓性肌萎缩症. 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6(01)
[111]骨-肌型肝豆状核变性5例误诊分析.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1)
[112]酒精胜Wernicke脑病误诊为散发性脑炎16例分析. 陆曦,吴志英,林菌,林在岗.临床误诊误治,1995(02)
[113]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脊髓炎症的原因(附10例报告). 陆曦,吴志英,邓政平,郑雅红.临床误诊误治,1994(04)
[114]癫痫患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及两种球蛋白的疗效观察. 陆曦;慕容慎行;李智文;吴志英;王华燕;王承柱;陆耘;张保兴.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2(03)
[115]纤维肌痛综合征(附50例报告). 陆曦,吴志英,张保兴.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2(02)
资料来源:
会议文献
[1]中国早发型痴呆患者基因变异筛查. 薛妍妍;韩利红;陶青青;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2]中国东南部汉族人群早发型帕金森病基因变异筛查及表型分析. 薛妍妍;陈慧;金玉华;陶青青;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3]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型表型关系. 李宏福;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4]中国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遗传易感性分析. 李小艳;刘红军;陈慧;余慧立;陶青青;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5]神经丝轻链蛋白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的临床应用研究. 李全福;董毅;杨露;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6]中国脑腱黄瘤病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特点. 陶青青;薛妍妍;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7]纯合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患者的临床与遗传学特征. 李全福;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8]一例ATP7B基因p.T935M纯合突变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病例报道. 王柔敏;董毅;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9]MCM3AP基因相关腓骨肌萎缩症基因型及表型分析. 董海林;韦巧;李嘉琪;李宏福;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10]GDAP2基因新突变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27亚型一例报告. 董海林;程浩玲;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11]临床生化分析,角膜KF环及头颅MRI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董毅;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12]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新表型与新变异. 谢娟娟;倪旺;韦巧;马欢;白戈;沈颖;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13]肢体无力起病的成人糖原累积病Ⅲ型一例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分析. 刘功禄;陈蕾;陈佃福;吴志英.2020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20
[14]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精准诊治及分子机制. 吴志英.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学术大会,2019
[15]MLPA技术在中国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陈宇超;余昊;王柔敏;谢娟娟;倪旺;章悦;董毅;吴志英.201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19
[16]PRRT2相关疾病中PRRT2错义突变的功能研究和致病性分类. 赵绍云;李丽喜;陈玉兰;陈熠君;刘功禄;董海林;陈佃福;李宏福;吴志英.201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19
[17]汉族人群中APOE基因型多态与亨廷顿病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李小艳;张延彬;徐苗;程红荣;董毅;倪旺;李红蕾;吴志英.201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19
[18]单体型的构建有利于解释亨廷顿舞蹈病在中国人群的低发病率. 李小艳;李红蕾;吴志英.201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19
[19]中国ALS患者SOD1新突变的功能研究和致病性分级. 林慧霞;陶青青;韦巧;陈聪鑫;陈宇超;李宏福;Aaron D.Gitler;吴志英.201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19
[20]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一例临床、电生理、病理和基因分析. 刘功禄;赵国华;陈蕾;吴志英.201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19
[21]中国汉族人群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突变特征. 李宏福;吴志英.2019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19
[22]肝豆状核变性的精准诊治. 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医学遗传学学术年会,2018
[23]中国家族性阿尔兹海默症致病突变筛查. 江斌;陶青青;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24]中国汉族人群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脊液生物标记物水平特点分析. 叶玲琪;李红蕾;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25]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相关性神经变性病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分析. 陈熠君;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26]性别和CCG重复序列对亲子代传递间CAG变化的影响. 程红荣;徐苗;李红蕾;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27]中国汉族人群APOE基因型与亨廷顿舞蹈病(HD)表型的相关性分析. 李小艳;徐苗;张延彬;程红荣;李红蕾;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28]中国汉族人群亨廷顿舞蹈病HTT基因单倍体型特点分析. 李小艳;李红蕾;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29]中国脑腱黄瘤病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特点. 陶青青;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30]MLPA技术在中国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陈宇超;董毅;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31]5例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分析. 刘功禄;赵国华;林慧霞;韦巧;陈聪鑫;陈佃福;吴志英.201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8
[32]我国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倪旺;吴志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学术会议,2017
[33]FcR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症与视神经脊髓炎的相关性研究. 钱美珍;蔡萍萍;庄景聪;刘启兵;吴志英.华东六省一市第二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6
[34]尿液来源的细胞直接转分化成神经元 张淑贞;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35]靶向测序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规范应用. 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36]中国东部汉族马查多-约瑟夫病患者发病年龄相关修饰基因研究. 陈晟;甘世锐;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37]尿细胞来源的iPSCs可作为研究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工具. 张淑贞;李宏福;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38]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修订版). 吴志英;王柠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39]我国肯尼迪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倪旺;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0]中国汉族人群散发性小脑型多系统萎缩患者COQ2基因突变分析. 李宏福;文晓丹;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1]散发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的MR-1、SLC2A1、CLCN1基因分析. 王洪霞;刘功禄;李宏福;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2]共济失调伴眼球运动不能2型的临床特点及SETX基因突变分析. 卢聪;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3]应用靶向捕获测序技术对我国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进行突变筛查. 刘志军;陈晟;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4]中国汉族亨廷顿病患者CCG多态特点及遗传方式特点. 徐苗;张延彬;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5]其他基因上的CAG重复数对中国汉族马查多-约瑟夫病发病年龄的影响. 钱美珍;林慧霞;王丹妮;甘世锐;陈晟;蔡萍萍;王柠;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6]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我国汉族亨廷顿病患者起病年龄的相关性探讨. 徐苗;张延彬;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7]维生素D代谢基因CYP27B1多态与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症及视神经脊髓炎发病相关. 庄景聪;黄筑忆;刘启兵;赵桂宪;俞海;李振新;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8]其他基因上的CAG重复数对中国东部汉族马查多-约瑟夫病患者发病年龄的影响. 钱美珍;林慧霞;王丹妮;甘世锐;陈晟;蔡萍萍;王柠;吴志英.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49]中国东部汉族马查多-约瑟夫病患者发病年龄相关修饰基因研究. 陈晟;蔡萍萍;甘世锐;吴志英.中华医学峰会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5
[50]From genetics to pathogenesis in paroxysmal kinesigenicdyskinesia. 吴志英.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2015年会暨第七届宁波大学神经科学高级论坛,2015
[51]中国汉族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群APOE基因型和血糖、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相关性研究. 陶青青;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2]PRRT2阴性的散发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者的MR-1、SLC2A1、CLCN1基因分析. 王洪霞;李宏福;刘功禄;文晓丹;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3]PRRT2阴性散发性PKD患者的MR-1、SLC2A1、CLCN1基因分析. 王洪霞;刘功禄;李宏福;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4]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合并先天性肌强直患者一例. 李宏福;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5]携带FTL基因突变的神经铁蛋白病一家系分析. 倪旺;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6]中国东部汉族肯尼迪病患者临床特点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临床相关性研究. 倪旺;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7]IRE1α-JNK介导内质网应激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脑损伤中作用研究. 刘功禄;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8]173例中国南方汉族MJD患者发病年龄变异相关候选修饰基因分析. 陈晟;蔡萍萍;甘世锐;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59]Atp7b~(-/-)小鼠肝脏及脑部铜代谢特点及铜与神经元功能异常关系的初步探讨. 董毅;施升升;倪旺;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60]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的临床异质性及其在我国高发的原因分析. 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61]中国汉族人群散发性小脑型多系统萎缩患者COQ2突变分析. 文晓丹;李宏福;倪旺;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62]BIN1热点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散发性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性分析. 李红蕾;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63]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散发病例PRRT2基因突变的特征. 李宏福;吴志英.2015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5
[64]携带NPC1基因突变的尼曼-皮克病C型一家系分析. 倪旺;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65]多发性硬化相关非HLA位点多态与视神经脊髓炎无关. 刘启兵;李振新;赵桂宪;俞海;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66]自噬相关基因5(ATG5)多态与南方汉族人群视神经脊髓炎发病相关. 蔡萍萍;王洪霞;庄景聪;刘启兵;赵桂宪;李振新;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67]中国华东地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临床、电生理及致病基因突变特点的研究. 王锐;何瑾;倪旺;吴志英;陈万金;王毅.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68]BIN1热点多态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散发型阿尔兹海默症的相关性分析. 李红蕾;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69]136例肯尼迪病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 陈晟;倪旺;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70]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发病年龄关系的研究. 周琦;倪旺;甘世锐;王柠;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71]中国东部人群肌萎缩侧索硬化ATXN2基因CAG重复的检测与分析. 陆海鹏;倪旺;董毅;甘世锐;王柠;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72]173例中国南方汉族MJD患者发病年龄变异相关候选修饰基因分析. 陈晟;蔡萍萍;甘世锐;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4
[73]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可能原因. 董沁韵;吴志英.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2014
[74]136例肯尼迪病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分析. 陈晟;倪旺;吴志英.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2014
[75]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诊治进展. 吴志英.7th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中青年神经病学学术大会暨第十届全国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术大会,2014
[76]肝豆状核变性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吴志英.2014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2014
[77]TAT-Ngb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对小鼠脑缺血影响的研究. 蔡斌;林毅;薛偕华;方玲;吴志英;王柠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78]人参皂甙Rg1干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机制研究. 赵振华;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79]小鼠MCAO脑缺血标准模型的建立及不同缺血时程对脑损伤的影响. 蔡斌;林毅;方玲;吴志英;王柠.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0]携带HD双等位基因的Huntington舞蹈病家系的临床及基因分析. 施升升;甘世锐;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1]脊髓延髓型肌萎缩症电生理研究. 乔凯;陈嬿;吴志英;吕传真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2]东亚人群LRRK2基因G2385R和R1628P多态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蔡江萍;吴志英;王柠;李国前.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3]肝豆状核变性十年研究——从临床到基础,从基础回归临床. 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4]中国大陆地区舞蹈病家系的CCG多态分析及L-脯氨酸富含区对聚集体的影响. 张宝荣;严雅萍;田均;殷鑫浈;赵国华;吴志英;夏昆;唐北沙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5]8例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突变和临床特点分析. 牛艳芳;熊慧玲;赵桂宪;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6]IRGM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赵桂宪;李振新;初曙光;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7]一个存在特殊D4Z4序列重排的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检测 王志强;王柠;吴志英;慕容慎行.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8]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0D1基因突变分析及其发病机制研究. 牛艳芳;熊慧玲;赵桂宪;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89]ABCA1基因多态性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相关性分析. 孙一忞;李红蕾;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90]CADASIL患者NOTCH3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分析. 郑巧娟;李振新;刘含秋;吴志英.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10
[91]超声引导羊膜腔穿刺产前基因诊断脊髓性肌萎缩症. 刘新秀;吴志英;王柠;叶真;陈玲;甘玲;陈树强;曾锦树;叶小剑;庄勇.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2008
[92]Contractions of D4ZA on 4qB as well as 4qA subtelomeres cause facioscapulohumeral muscular dystrophy in the Chinese 种群 王志强;王柠;吴志英;陈中杰;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93]肌萎缩侧索硬化SMN基因缺失研究. 苏宗权;陈万金;林晓贞;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94]The R219K polymorphism in the A 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1 gene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atherothrombotic cerebral infarction in Chinese Han ethnic 种群 王柠;薛偕华;林毅;方玲;慕容慎行;吴志英.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95]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uroglobin Gene and Ischemic Stroke in the Southern Chinese Han Population. 林毅;王柠;吴志英;方玲;薛偕华;慕容慎行;吕传真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96]Modification of phenotype by SMN2 copy numbers in two families with SMN1 deletion in two continuous generations. 陈万金;林晓贞;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王柠.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97]汉族FSHD患者4q35致病区域基因结构特征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98]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的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 翁声通;吴志英;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99]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SMN基因微小突变分析. 林晓贞;陈万金;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0]缺失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携带者检测体系的完善及其应用研究. 陈枝挺;陈万金;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1]线粒体脑肌病/脑肌病患者的骨骼肌全长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林晓贞;陈万金;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2]肌萎缩侧索硬化SMN基因定量研究. 苏宗权;陈万金;林晓贞;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3]肌萎缩侧索硬化致病基因研究新进展. 苏宗权;吴志英;王柠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4]转化生长因子β1-TAT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及鉴定研究. 薛偕华;吴志英;林毅;王柠.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5]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帕金森病家系的临床调查与致病基因分析. 林宇;王柠;吴志英.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6]中国人脂质沉积性肌病CPTⅡ基因突变研究. 董碗娟;陈万金;王柠;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7]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与治疗指南. 梁秀龄;杨任民;吴志英;王柠;李洵桦;王训.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8]LXR激动剂对LPS诱导BV2细胞的iNOS mRNA表达和NO产生的影响. 薛偕华;吴志英;林毅;王柠.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8
[109]联合应用RFLP、DHPLC及连锁分析进行SMA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陈万金;吴志英;林珉婷;苏峻峰;林宇;慕容慎行;王柠.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0]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GCH I基因全长编码序列的突变检测和特征分析. 吴志英;陈万金;林宇;谢卉;林珉婷;王柠;慕容慎行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1]4q亚端粒区等位基因4qA/4qB结构特征及其与FSHD的关系. 陈中杰;王志强;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2]脊髓性肌萎缩症STR位点的优选及其在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苏峻峰;吴志英;陈万金;王柠;林珉婷;林宇;慕容慎行.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3]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15例临床分析. 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慕容慎行.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4]发作性运动诱发的异常运动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附三家系26例患者报道). 林宇;王柠;吴志英.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5]单细胞扩增技术的建立及其在SMA基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苏峻峰;陈万金;吴志英;王柠;林珉婷;林宇;慕容慎行.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6]兔抗人SMN全长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分析. 陈万金;吴志英;王柠;苏峻峰;林珉婷;林毅;林宇;慕容慎行.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2006
[117]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临床与病理特点. 慕容慎行;叶励超;吴志英;王柠;林珉婷.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2005
[118]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基因诊断. 吴志英;王志强;王柠;慕容慎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4
[119]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基因结构特征及基因诊断——基于脉冲电泳方法的研究. 吴志英;王志强;王柠;慕容慎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4
[120]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快速诊断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王柠;陈万金;吴志英;林珉婷;慕容慎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2004
[121]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诊断的研究. 吴志英;王朝东;王志强;王柠.中国遗传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2003
[122]肝豆状核变性基因全长外显子的DNA测序研究. 吴志英;王柠;慕容慎行;林珉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学术年会,1999
[123]应用PCR-SSCP技术研究非缺失型DMD/BMD患者的基因内点突变. 王柠;幕容慎行;吴志英;余龙;盛瑗.’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1996
[124]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分析(附20个家系报告). 吴志英;慕容慎行;王柠.’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1996
资料来源:
专著
《Inherite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②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排名第二);
③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
④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
⑤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12年);
⑥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2年) ;
⑦第三届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2013年);
⑧第一届“康缘杯▪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师”(2016年)。
人物荣誉
吴志英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卫生计划生育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2005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得主(组图)(3)-吴志英.新浪网.2013-02-04
吴志英个人主页-浙江大学个人主页.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1-12-25
为了成立国内首个罕见病区,她从上海去了杭州.网易手机网.2024-09-10
名医到嘉|“吴志英教授神经内科罕见病嘉兴工作室”签约落地嘉兴一院.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0
鼓岭神经科学“大家”谈—— 第三期.福建医科大学.2024-09-10
吴志英.中国知网.2024-09-09
吴志英.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2024-09-09
复旦大学吴志英获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16-06-19
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6-06-19
第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入选者公示.人民网.2016-06-19
「康缘杯」中国杰出神经内科医生奖获奖名单公布.丁香园.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