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潘大林

潘大林

潘大林,笔名黑马,男,1954年出生于容县,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毕业于玉林市地区师范、广西民族大学,并于1987下半年到鲁迅文学院进修。曾担任过容县师范教师,容县文化馆创作员,广西玉林市金田》杂志主编,玉林地区文联副主席(95年9月起挂任县级贵港市副市长)等职。迄今在《中国作家》、《小说家》等文学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评论等作品300余篇,百余万字。著有中篇小说集《南方的葬礼》,短篇小说集《教我如何不想他》,中短篇小说集《岁月无声》,散文随笔集《牧野之风》,传记文学《天国一柱李秀成》。其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有20多件分别获得各种奖励,其中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高文艺创作奖——铜鼓奖,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被评为广西首届“德艺双馨”五十杰中青年文艺家。现任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贵港日报》社长、总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区文联委员。《关于潘大林同志任职的通知》(贵政干〔2012〕33号经研究决定:潘大林同志任贵港市文化局调研员。

主要经历

1974年7月,玉林市地区师范图音班毕业,

1974年07月至1980年09月,在容县师范任教,

1978年09月至1982年04月,参加广西民院中文专业函授并毕业;

1980年09月至1981年05月,在容县文化馆创作组工作;

1981年05月至1990年04月,在广西玉林地区《金田》杂志历任编辑,副主编、主编;

1987下半年,到鲁迅文学院进修;

1990年04月至1996年04月,任玉林市文联副主席(95年9月起挂任县级贵港市副市长),

1996年04月至今,任贵港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第五次、六次全国作代会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贵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主要作品目录

小说集

《南方的葬礼》1992年4月广西民族出版社

《教我如何不想他》1992年12月漓江出版社

《岁月无声》1995年8月广西民族出版社

《广西当代作家丛书——潘大林卷》2002年10月漓江出版社;

《风雨梨花渡》2005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散文随笔集

《牧野之风》1993年7月香港天马图书公司;

《最后一片枫叶》

传记文学

《天国一柱李秀成》1994年9月广西接力出版社

获奖情况

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最高文艺创作奖——铜鼓奖

广西首届“德艺双馨”五十杰中青年文艺家

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有20多件分别获得各种奖励

拓展信息

潘大林:磨难藏心底,壮志现笔头

潘大林出生于容县杨梅镇红石村一个农民家庭,13岁时因父亲病逝而很早就体会了生存的沉重和生活的艰辛,在少年时期进深山烧生石灰、挑箩筐送公粮和参加生产队所有的繁重劳动中,练就了吃苦耐劳和坚韧顽强的品质。1974年,历经过辛劳而知道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的他,于玉林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并走上了容县师范的讲台,教学之余,以教材分析、教学评论之类的文章作为练笔。1980年,写作已见些许成绩的他,被调到容县文化馆当创作辅导员。

上一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我国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文学创作作为思想解放的前驱,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而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当时《广西文学》是区内首屈一指的文学期刊,是很多青年步入文坛的希望之路。酷爱写作也喜欢音乐的潘大林,把一篇写音乐家在文革中命运浮沉的小说《春江花月夜》投给了该刊。责任编辑很欣赏这篇作品,但对作品中牵涉到的音乐内容又有点吃不准,便将稿件拿给一位音乐学院的老师审核,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小说发表出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潘大林以此发轫,写出了一系列小说。他以一位对党深深抱有朴素的感激之情,一辈子都听从上级号召,积极参与各种政治运动,奋斗数十年后,却死于贫病交加之中,家里除了满屋子奖状之外什么都没留下的村干部为原型,写下了短篇小说《贫协组长》,以控诉极端左翼路线对中国农村经济的破坏。这篇作品在《金田》杂志发表后,引起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读者的积极讨论。

1979年,他参加了广西民院中文系大专函授。1981年12月28日,作为一名立志创作并且具有创作潜力的青年,他被调往了《金田》杂志社工作,渡过了十多年的文学编辑生涯,其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和组织信任,从编辑升任副主编,后来又当了主编。

包括潘大林本人在内,谁也想不到,当年这个失去父亲后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孩子,竟然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开创出一片令人刮目相看的属于他自己的新天地。他非常珍惜进入《金田》的机会,立志要当个作家,写一辈子文章。他看书、编稿、写小说,那时候物质生活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基本没有衣食之忧,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单位的附近有一个小水塘,塘岸有大片的芭蕉树。潘大林便将此视为乐园。工作之余,在夏日炎热的傍晚,他和同事们经常把毛巾往肩上一搭就来到这里,跳入水塘畅游一番,累了便来到芭蕉树下,惬意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书,和同事们天马行空地闲聊,上至天文地理,国计民生,下至文苑轶事、家长里短。在对大量名著的阅读和与自然美景的对话中,他的创作灵感得到了熏陶和激发,为日后创作的飞跃打下了基础。“那段时光很惬意、很舒心!”即使多年之后在闲聊中提起这段往事,潘大林仍然感到由衷的庆幸和感激。

事实上,《金田》那段日子对于还是文学青年的潘大林来说,正好是一杯富含营养的糖水。他不仅在创作中积蓄了文化素养,同时还收获了不菲的稿酬。在他的记忆中,那时全家的生活费也不过数十元,稿费大大缓解了他困顿的家庭经济负担。他结婚的时候,尽管手上几乎穷得没有一分钱,但突然收到的100多块钱的稿费汇款,就足以让他应付新婚喜糖的开支了。那些年,他的稿费竟然高达数千元,在当时的生活水准下,那已是很不小的数目了。尽管写作不是为了钱,但却从另一个方面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创作让潘大林如鱼得水,而家乡的一草一木、爷辈父辈以及同辈人的生活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作方向。在他的创作中,桂东南风土人情成为特色。这一点已不难理解,因为他热爱养育自己的乡亲和土地。1986年,他以祖母的逝世为线索,信马由缰地串连许多回忆,一气呵成了震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坛的中篇小说《南方的葬礼》。《南方的葬礼》全文共3万字,牵入了大量人物和许多乡土故事,从一个家庭的升降浮沉,写出了农民命运的起伏跌宕,写出了他们的梦想、追求、苦难和向往,一经发表,就得到了热烈的好评。此后,如果有人提到“潘大林”这一名字,马上会有人脱口而出:“噢,写那《南方的葬礼》的作者吗?”可以说,这个中篇小说是他在创作上的里程碑。他凭借这篇作品,1992年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文艺创作最高奖——“铜鼓奖”,评委会的授奖词充分肯定了这部作品创作成就:作者以一种近乎散文的优美、随意而超脱的笔调,从自己心境和记忆深处最细微的感情波澜切入和开掘,展示了一幅交织着忧患、欣喜、阴影、光明等等复杂意蕴的社会画景。“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其中蕴含的哲理,使得这部小说主题的现实性带着浓重的历史和文化意味。”“无论语言还是结构技巧,在我区同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中都是堪称一流的”。

这个奖项,对于一位发誓一辈子写文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参考资料

耄耋之树.gxylnews.com.2024-04-10

新南方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网易.2024-04-10

作家潘大林谈文学与人生.中国作家网.2024-04-10

潘大林 .中国作家网.2024-04-10

潘大林.豆瓣读书.2024-04-10

潘大林:没有电的日子.当代广西网.2024-04-10

潘大林作品讨论会广西举行.中国文艺网.2024-04-10

广西作家潘大林随笔集《那些文字带着我的体温》出版.百家号.2024-04-10

教我如何不想他.豆瓣读书.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