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埔村
上埔村地处广东省陆丰市西部,螺河下游西岸,隶属潭西镇管辖,距离潭西镇政府4千米和陆丰市政府5千米,东临东海镇,西近潭西镇,南频碣石湾,北接河西镇,西北遥望法山,村落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东北偏高,西南平坦,村前是一片辽阔的平原,俗称“上埔洋”。陆丰母亲河螺河“三河归一”后新增之支流潭西水在村后潺潺流淌,东河绕陆邑之东入乌坎港,中西两河分流,在中西两河交汇处,有一片荒野平埔,俗称“上埔埔”,埔边有一座突兀小山,俗称“上埔山”,埔边还有一个和谐乡村,得名“上埔”。国道G324线广汕公路、深圳—汕头高速公路和陆丰穿城路横贯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相当方便。全村总面积10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000多人,辖有上埔、溪东、上蔡县、太平、后底、笏尾、阳东区、阳西县8个自然村。
上埔村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出有贤人,是朱祐樘弘治年间福建省泉州府知事、汕尾市乡贤林裕的故里。村庄整齐,错落有致,为林姓聚居,是陆丰市单姓规模较大的传统村落。村里几乎每年每月都有传统民俗活动,弘扬华族传统文化美德,传承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家风,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风俗礼仪和传统文化。
上埔林氏系港阳族最旺盛的一大支系,美丽富饶,地灵人杰,人才辈出,鱼米之乡。相传,上埔村创基迄今有600多年,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白话文:“一连四率,上埔通到港仔尾”,港阳族上埔林号称有四十八乡半。
历史沿革
朱元璋洪武年间(1368-1398年),林姓从邻近旧村迁此建基立业,东北面是大片荒埔,埔边有一小山称上埔山,得名“上埔”。解放后建乡制,因埔在东面,曾改名“上东”。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生产队解散后,再度改称“上埔”。
陆丰市历史源远流长。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先民们就在如今的汕尾市沿海一带聚集生息,历夏、商、周至县春秋战国为“南蛮”之地。在秦朝以前,陆丰地域属南越国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定南越,在岭南设郡县。陆丰地域属南海郡地。
西汉太祖高皇帝元年(前206年),赵佗立南越。陆丰地域仍属南海郡地。
西汉刘彻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之战,始置海丰县(史存一说)。陆丰地域属南海郡地。
东汉刘协建安十九年(214年),始置傅罗县。陆丰市地域属南海郡傅罗县地。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傅罗县改称博罗县。陆丰地域属南海郡博罗县地。
东晋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南海郡东置东官郡。陆丰地域属东官郡博罗县地。
晋朝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博罗县东置海丰县。陆丰地域属东官郡海丰县地(史存二说)。
南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改东官郡为东莞郡。陆丰地域属东莞郡海丰县地。
南陈后主祯明二年(588年),复东莞郡为东官郡。陆丰地域属东官郡海丰县地。
杨坚开皇十一年(591年),改东官郡为龙川郡。陆丰市地域属循州海丰县地。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改循州为龙川郡。陆丰地域属龙川郡海丰县地。
李渊武德五年(622年),复龙川郡为循州,海丰县析出东部地域置安陆市,县治大安屯(今陆丰市大安镇陆军村环珠寨)。
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安陆县复并入海丰县,废大安县治。陆丰地域属循州海丰县地。
李显嗣圣元年(684年),改循州为雷乡郡。陆丰地域属雷乡郡海丰县地。
李隆基天宝(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陆丰市地域属海丰郡海丰县地。
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复海丰郡为龙川郡。陆丰地域属循州海丰县地。
五代十国南汉大宝元年(958年),改循州为祯州。陆丰地域属祯州海丰县地。
北宋赵恒天禧四年(1020年),改祯州为惠州。陆丰地域属惠州海丰县地。
北宋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惠州改为博罗郡,郡治仍在惠州。陆丰地域属博罗郡海丰县地。
赵构绍兴三年(1133年),复博罗郡为惠州。陆丰地域属惠州海丰县地。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1279年),惠州升为路。陆丰市地域属惠州路海丰县地。
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惠州路为府。陆丰地域属惠州府海丰县地。
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海丰县析出东部的坊廓都(县之中西部)、石帆都(县之东南部)、吉康都(县之北部即今陆河县及揭西县的一部分)置陆丰县,取旧名安陆市的陆字和海丰的丰字,命名“陆丰”。县治在坊廓都东海(今东海镇),首任知县黄煌(正白旗人,监生),陆丰置县至今已有287年历史,建置后陆丰县隶属惠州府。
中华民国3年(1914年),陆丰市隶属潮循道(道员设在今汕头市)。
中华民国14年(1925年),陆丰属东江行政区。
中华民国25年(1936年),陆丰属广东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中华民国34年(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陆丰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丰属东江行政督察区。
1956年2月,陆丰改属惠阳地区。
1958年12月,陆丰改属汕头专区。
1983年9月,陆丰市划归惠阳地区。
1988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划惠阳地区海丰、陆丰两县设置汕尾市(地级市)。市府驻汕尾城区,管辖区域: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汕尾城区。同时,原属陆丰县的河口、新田县、上护、河田、东坑、水唇、南万、螺溪及吉溪林场设置陆河县,县城驻河田镇。同年3月29日,陆河县正式宣告成立。同年4月1日,汕尾市正式宣告成立。
1995年1月19日,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设市,以原陆丰县的行政区域为市的行政区域,下辖20个镇,2个国营农场,1个经济试验区,设立陆丰市(县级市)。同年10月1日,陆丰市举行挂牌仪式,广东省委托汕尾市代管,市委、市政府驻东海镇,陆丰市正式宣告成立。
行政区划
中华民国初期,陆丰县以原来的3个都: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改为附城、碣石镇、甲子、河口4个行政区署。上埔隶属附城区。
中华民国18年(1929年)10月,又改为附大、金碣博、南湖甲、新口田4个区。上埔隶属附大行政区。
中华民国36年(1947年),全县撤区设9个镇、22个乡。上埔改属附城镇。
1949年10月,全县建立8个区、56乡、323个行政村,改属第一区(附城区),区辖东海镇、炎龙、潭西、河西、上英。
1951年10月,土地革命,实行小乡制,将第一区(附城区)划分为新一区(东海镇)和新二区(潭西区)。改属第二区(潭西区)。
1952年10月,全县划分为14个区和2个区级镇。仍属第二区(潭西区)。
1958年10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全县28个大乡和4个镇合并组成16个人民公社,辖设263个大队。改属潭西公社。
1965年8月,陆丰北部的五云、上砂镇两个公社划归揭西县管辖。
1983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和省委有关政社分开批示精神,撤销公社建制中,陆丰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原有的公社管辖范围为基础,将全县27个公社改为23个区和4个区级镇。改属潭西区。
1986年12月,全县撤销区公所和小乡政府,新建制镇政府和乡政府。改属潭西镇。
1987年4月,全面实行撤区建乡(镇),全县23个区级镇改为7个乡、20个镇。仍属潭西镇。
上埔村民风淳朴,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林姓聚居,聚落为规则块状,多为三合土瓦木结构,至此置居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前东西两翼各有一棵万年青,月亮湾环绕全村聚龙气,超万人之和谐乡村,青山绿水,钟灵秀,龙盘虎踞,得天独厚。林氏宗祠居中,龙虎交抱,内堂紧凑,人丁兴旺,月池环绕全村,明堂阳局广阔,低洼聚水,背靠金星岭、法岫山、乌面岭为后三台,亦绕螺河中西两水助龙运。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东西两翼和村后不断扩建发展,内以月亮湾聚龙气,外有三镇环绕全局,周围群山环抱,海港近在咫尺,河涌溪涧交错,沃野膏田,临海靠山,宜渔宜农,鱼米之乡。东面毗邻陆丰市市区,水陆交通相当方便,有得天独厚之生存条件,实为富饶美丽之风水宝地。有“两河汇一洲,突起小金星”之雅称。亦称“平埔浮金星,代代富人家”。是我富陇乡也!
上埔村分一片、二片、三片、四片共4个片区,村委会管辖上埔、溪东、上蔡县、太平、后底、笏尾、阳东区(陂仔沟)、阳西县(新溪仔)8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00多人,98%以上为林姓,其中上埔村人口10000多人,为林姓聚居,一脉相传,同宗同源,为陆丰市单姓较大的传统村落。村里仅有一家陈姓的医学世家,民国初期以来,其为乡里邻邦的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受到当地党政部门的肯定以及乡亲族人的好评。
经济
综述
上埔村总面积10平方千米,地势东北地区偏高,多为沙质坡地,西南平坦,土地肥沃,水渠贯通,水源充足。其中耕地面积5000多亩,产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此外还有种植番薯、甘蔗、花生、大豆、芝麻等。主要以农业、手工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手工制作,以及大批年轻劳动力外出在广州市、深圳、珠海市、东莞市、惠州等地经商和务工。
文化
林氏宗祠
林氏宗祠位于陆丰市潭西镇上埔村。林氏宗祠堂号“有庆堂”,坐北朝南,龙虎交抱,内堂紧凑,人丁兴旺,月池环绕全村,明堂阳局广阔,低洼聚水,得天独厚。始建于明朝时期,是我五世祖乡贤兰亭公创建其成。村前东西两翼各有一棵万年青,月亮湾环绕全村聚龙气。以金星岭、法岫山、乌面岭为后三台,亦绕螺河中西两水助龙运。聂氏宗祠为大型面阔五间二进平面布局的南方祖祠。清高宗乾隆三十六年修。1994年重修。祠堂内供奉一世太始祖至五世祖列位考妣牌位灵牌。东厢奉祀“天后圣母”林默娘祖姑金身宝座,西厢奉挂二世祖“白马功曹”岗仁公圣像、五世祖“乡贤”兰亭公圣像。是一处有500多年历史的文物古迹。祠内保存有清乾隆碑记1通及祠前旗杆2副。该祠对研究明清时期陆丰市地区宗祠建筑风格及闽南地区移民林氏族源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大节凛然忠心报国为黎民,临危不惧大节存。封猛勇扬千古,留得光辉照后人。(白马功曹官封巡抚岗仁公像赞)
廉洁清忠赋性忠纯做官清,仁义礼智为一身。何当荣华与富贵,但有贤名传子孙。(福建省泉州府知事兰亭公像赞)
聂氏宗祠堂号:林氏宗祠(有庆堂)
祖祠门联:西河世泽,九牧家声。
祖祠楹联:有创而有垂燕翼贻谋绵百代,庆福又庆寿螽斯科衍派应三多。
有其人则为家为国耀祖荣宗方遂燕诒本志,庆以地而肯构肯堂钟灵毓秀毋忘鸠建居心。
有德继前徽溯世代传家曰耕曰读,庆恩垂后裔愿孙曾绪克勤克俭。(十九世孙林蕴川拜撰)
有德裕后昆千年毋忘宗祖德,庆贤光前烈百代仍望子孙贤。(二十世孙林汉杰拜撰)
祖祠前功名旗杆硖2副:明二世白马功曹官封巡抚明五世福建省泉州府知事
上埔林氏源流
上埔林氏系五世祖泉州府知事乡贤兰亭公所传,公官名裕,字兰亭,号宇宏,田东公五子(长房五),生于景泰五年(1454年),年青时补邑生,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帮俸为岁贡生,身仕福建省泉州府知事(《海丰县志》有载),官秩正四品。年少家贫,三餐维艰,奋志勤读,及出仕为官,犹以俭朴清廉持世,所积俸金不营家业,惟买耕田以供祭祀和赈济族中贫困等,崇祀海丰县乡贤。任满致仕回乡,粒积俸银,买铁炉湖田一所,配米二斗二升四合,捐入大祖,为思报本,以作年间祭祀之资。公为官廉洁,寡欲,秉正为政,爱民如赤,朝廷深知其贤,诰封“朝议大夫”。公卒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享寿七十八岁。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举入“乡贤”,各省府县圣庙均立裕公牌位,值年祭祀,万古流芳。配龙氏诰封“太恭人”,又娶吴氏、夏氏(公妈均入海陆惠“忠孝堂”),共诞八子一女。子孙主居上埔乡,人口激增,派衍周边村庄,枝荣叶茂,人丁兴旺,内和九族,外睦百邻,我富陇乡,奕世昌隆。
朱元璋洪武年间,我始迁祖崇仁公恭负父母之神道牌并携带妻儿,西移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坊廓都(今陆丰市)潭阳社西輋乡居住,经营数十年,再迁移港阳社旧厝村,从此落籍建居,开基创业。公原居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荔枝园乡,属九牧六房州刺史蕴公派下。其父母平畴公张氏妈,是我一世太始祖也!其胞弟岗仁公,聪慧好勇,文韬武略,册授巡抚,为国捐躯,追封为猛勇将军“白马功曹”,仝享兄之后裔,永远奉祀,后裔尊称“白马公”。是我二世叔祖也!我始迁祖崇仁公,福建省莆田县贡生,颇谙地理,平畴公长子,配杨氏,产二男:晋堡、堡金。晋堡公,字仕尧,岁贡生,于明朝年间,经荐举出任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是我三世伯祖也!堡金公,字志尧,号郊隐,配陈氏、钟氏、刘姓,共诞六男:田东县、田心、田西、田南、田北、田产。是我三世祖也!聂氏宗祠“追远堂”,聚居成族,世代耕读,书香延绵,子孙繁衍陆丰市、海丰以及旅居珠三角和港澳台地区等地。
长房田东公,郊隐公长子,配蔡氏,产五男:松溪、竹江、梅轩、兰室、兰亭。长房松溪公子孙居深港旧厝、后兰等地。二房竹江公子孙居笏邸、丰盛等地。三房梅轩公子孙居笏邸、星都、海丰县等地。四房兰室公子孙居上埔后塘、深港、上英、大安、海丰等地。五房兰亭公子孙居上埔、铁炉、太平、深山、后港、二港、灰窑、上路头、新溪、后埔、新等地。现传后裔二十八代,枝荣叶茂,开枝散叶,周围村庄均有支派,人口达数万之众。
二房田心公,郊隐公次子,子孙居深港、东海、上英、星都、海丰、汕尾市、惠州等地。三房田西公,郊隐公三子,子孙居上埔溪东、铁炉、东海、海丰、惠州等地。四房田南公,郊隐公四子,子孙居深港、灰窑、上英、海丰县、惠州等地。五房田北公,郊隐公五子,子孙居深港、海丰、惠州等地。六房田产公,郊隐公六子,子孙移居海丰沟湖、新、汕尾等地。今陆丰市嗣裔数万人,海丰亦数万人,旅居香港特别行政区数以千计,据统计今有嗣裔12万多人,为海陆惠地区望族之一。
上埔林氏辈序
世念尔祖耀家荣,18192021222324纲常克守一本生。25262728293031笃庆敦伦循礼让,32333435363738开科发甲万古宏。39404142434445
代表人物
林裕(1454-1531年),字兰亭,号宇宏,海丰县坊廓都(今陆丰市)上埔村人,生于景泰五年(1454年),公天资聪明,赋性和谐,隐蕴才华,博学多才,其文韬武略,皆超于常人。年青时补邑庠生,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丙申科岁贡生,敕授福建省泉州府知事,再授知州,又授朝议大夫,官秩正四品。林裕是汕尾市十二大乡贤之一!陆丰忠孝祠、海丰乡贤祠、《海丰县志》和《陆丰县志》均有载入公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为民办实事,爱民如子的地方官,深受百姓爱戴,被泉州市百姓称为“林太府君”、“青天大人”。
林裕年少家贫,三餐维艰,奋志勤读,及出仕为官,犹以俭朴清廉持世,粒积俸金不营家业,惟买耕田以供祭祀和赈济族中贫困等,崇祀海丰县乡贤。
林裕生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年青时补邑秀才,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帮廪俸为岁贡生,身仕福建省泉州府知事,后授知州(《海丰县志》有载)。任满致仕回乡,遭到奸臣诬告贪污金银几十箱并海路运回家乡,朝廷即派官员查监,经查明该物全是生活用品和耕田农具,全非金银财宝。嗣后,朱厚熜下圣旨封:“裕为官廉洁,秉正为政,爱民如赤,朝廷深悉其贤”。诰封“朝议大夫”。其“任满回乡,粒积俸银,买铁炉湖田一所”。公卒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享寿七十八岁。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举入“乡贤”,各省府县圣庙均立裕公之牌位,值年祭祀,德高丰功,泽及后代,恩垂千载,万古流芳。
林裕任满致仕回乡,粒积俸银,买铁炉湖田一所,配米二斗二升四合,捐入大祖,为思报本,以作年间祭祀之资。裕公一生崇高义举,为我族后裔树立典范,作出楷模,公之荣誉是后裔的荣誉,其功其德,令人钦佩。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