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志遴
项志遴(1931—2001),物理学家,江苏苏州人,祖籍歙县小溪。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项志遴1931年6月24日出生于苏州市,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至1952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期间于1955年10月至1956年12月在苏联原子能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职业生涯
1952年至1962年在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2年至1974年在中核北京核仪器厂工作。1974年调入中国科技大学,1978年晋升为文革后首批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聘任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曾担任国家核聚变专家组成员,中国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十年科技规划组成员,中国核物理学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编委。
教育贡献
项志遴同志毕生致力于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长期从事等离子体物理及生物医学工程的实验研究和教学工作,在Y和中子探测技术、中子物理、低本底技术装置、反应堆控制仪表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他曾主持完成国家高科技计划、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等研究项目多项。1974年参与创建了我国高校第一个等离子体物理专业,著有《高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一书,于1981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等离子体诊断技术领域的第一本指导书,为我国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培养了首批研究生,率先在国内创办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生班,为我国的等离子体科技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原子能探测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与牺牲;即使在积劳成疾,身患重病之后,他仍然不顾病痛,不辞辛劳,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不懈地工作。
党员生活
项志遴同志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党的科学教育事业,把祖国的繁荣昌盛,培养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他顾全大局,努力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后,适逢科大扎根安徽的“二次创业”时期,他怀着对党的科教事业的高度热爱,竭尽全力,呕心沥血,为我国等离子体科技事业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学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襟怀坦白、为人正直,在工作与生活中严于律己,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去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项志遴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2月21日7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主要成就
项志遴同志先后于1955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他率先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达到国际水平的用于等离子诊断的中性粒子能谱仪,该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1980年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他主持研制的位相差测试器荣获中国科学院1980年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主持研制的空心冷阴极双等离子体离子源荣获中国科学院1981年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主持研制的软X射线弯晶谱仪,不仅填补了我国在5-100埃波段用晶体谱仪分析光谱的空白,而且其性能指标达到当时的国际水平,该成果荣国中国科学院199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他率先在我国开展了非磁化等离子体中非线性现象的实验研究,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开创了我国基础等离子体物理方面的研究,荣获中国科学院1992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率先改革与重新崛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率先改革与重新崛起.2024-09-09
我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成功举办“2012中国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2024-09-09
【科技日报】“院士也是平常人,没有高人一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