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滇桐

滇桐

滇桐(学名:Craigia yunnanensis W. W. Sm. \u0026 W. E. Evans),锦葵科落叶乔木,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国家确定的重点保护和挽救的濒危植物之一。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6-20米;嫩枝无毛,顶芽有灰白色毛。叶纸质,椭圆形,长10-20厘米,宽5-11厘米,先端急短尖,基部圆形,上面干后暗绿色,不发亮,无毛,下面同色,秃净,基出脉3条,两侧脉离边缘8-10毫米,上行不过半,中脉有侧脉5-7对,边缘有小齿突;叶柄长1.5-5厘米。聚伞花序腋生,长约3厘米,有花2-5朵;花梗有节;萼片5片,长圆形,长约1厘米,外面被毛;花瓣缺;外轮雄蕊退化,10枚,内轮能育雄蕊20枚,比萼片短;子房无毛,5室,每室有胚珠6颗,花柱5条。具翅蒴果椭圆形,长3.5厘米,宽2.5-3厘米,翅薄,膜质,5棱;种子长约1厘米。花期7月,果期10-11月。

分布情况

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贵州省南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具体在瑞丽市麻栗坡县西畴县;广西靖西,那坡县;贵州独山,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滇桐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干湿交替炎热气候区及海拔1700 米一带的山地林中。气候特点是:冬短夏长,冬暖夏热,雨量充足,霜雪少见。多大雨暴雨,蒸发大于降水,冬旱连接春旱,干湿季节交替明显。年均温18-20℃,≥10℃积温6000-6500℃,1月均温8-9℃,7月均温28℃以上,绝对最低温大于4℃,生长期340天以上,降雨量1000-1400毫米。土壤为黑石灰土,PH值6.9-7.5,滇桐能适应石隙生境,主要散生于石灰岩季节性雨林半常绿季雨林中。

繁殖栽培

种子繁殖。在秋季采收种子,晾干、贮存第二年早春播种。苗应宜选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土或掺混石灰的砂质壤土。造林地应选在石灰岩石山下坡,并避开内涝的谷地

主要价值

研究价值

滇桐隶属于椴树科滇桐属,由于没有与其类似的物种,滇桐属也被称作寡种属。滇桐属为一古老的第三纪孑遗属,滇桐作为滇桐属这一寡种属的主要树种之一,滇桐居群是研究滇桐属系统演化的关键类群,科学研究价值高。

相关研究

研究分析表明,滇桐存在种子和萌生两种更新方式,种植草果对滇桐栖息地的侵占和树木砍伐是两个严重威胁滇桐居群生存的因素;在自然条件下滇桐的座果率较低(56.67±3.85%),结籽率较小(6.26±0.75%),这可能与传粉昆虫少,效率低下等因素有关;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六个研究居群在测量的11个种子和幼苗相关性状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 \u003c 0.05);相关分析表明,除单个果实中的种子数(r = 0.93,P \u003c 0.01)外,其余性状指标的居群均值与居群大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六个滇桐居群共105个成年个体的进行了遗传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滇桐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较高(PPL = 69.19%, HE = 0.221),但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却较低(居群平均:PPL = 26.22%, HE = 0.095),文山地区居群与德宏地区居群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保护现状

保护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已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和IUCN列为濒危植物。

现状:濒危种。滇桐分布区域狭窄,居群稀少,数量不多,加之植被不断受到破坏,生存受到危胁。仅在云南省的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区和西南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区找到6个野生滇桐居群。严重威胁滇桐居群生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们大量种植草果,侵占了滇桐的栖息地;二是林区树木被砍伐,使滇桐生存条件失衡。2020年2月22日,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段,首次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滇桐野生种群,个体数量高达31株。

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砍伐,并进行繁殖实验,迁地保存。

植物文化

滇桐之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星乡路思村的坝卡箐头,发现一株树龄约千年以上的古滇桐树。该树生长在海拔1820米,坡度为31°的中山地中。该树高39.1米,胸径2.52米,胸围7.9米,树基直径3.78米,基围11.87米,树冠覆盖面积525平方米。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4-02-07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04).物种评估与保护.2024-02-07

IUCN濒危植物名录.物种评估与保护.2024-02-07

好消息!云南保山首次发现珍稀濒危植物滇桐野生种群.百家号.2024-02-07

墨江发现千年古树——滇桐.知网空间.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