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峡
黑山峡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交界处,是黄河从青藏高原进入陕甘宁盆地的峡谷河段,甘肃境内也称黑三峡。黑山峡从靖远县大庙村至宁夏中卫市南小湾村,全长约71km,是黄河上游最壮观的大峡谷之一。黑山峡山崖耸峙、河水幽深,因峡谷外露的岩石多呈青黑色而得名。
黑山峡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占黄河流域的62%,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可建高坝大库的河段。2023年两会期间,宁夏代表团带来《关于加快推进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的建议》,提出要“尽早开工建设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造福黄河和西北各族群众。”《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力争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立项,让黄河之水更多更好福泽两岸人民。”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公布的《2024年自治区本级重点前期工作项目投资计划》显示,新建的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为915亿元。
自然景观
滚滚黄河穿山越峡,一路奔腾向东。在一座座礁石和绝壁间,制造了一个个险滩,给人们展现了黄河的神秘莫测。在甘肃省与宁夏交界的峡谷地区,被称之为黑山峡,黑山峡连接甘肃、宁夏二省,起于甘肃靖远县大庙村,迄于宁夏中卫市小湾村,全长七十一公里,是黄河上游最后的大峡谷。
黑山峡的弯多。只见河水在莽莽群山中,时而东,时而西。在黑山峡100多公里的峡谷中,仅仅V字形的悬崖峭壁,就占去了31.5公里,龙王坑、老两口、七姊妹、三兄弟、黄石旋、一窝煮(猪)、阎王砭等险滩,有人曾经统计过,过黑山峡至少要经过50多道弯。难怪筏客子中流传“远见航道去无路,过弯转舵又一村”的说法。著名记者范长江曾感叹,黑山峡山崖耸峙,极为凶险,不弱于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
初进峡谷之时,河道已颇为逼仄,两岸亦颇险峻。不意至峡之内约十公里之处,峡谷竟再度陡然变窄,山崖亦更显峭然,峡内逞阴森之相,暑气顿消。两岸山崖上生长着零星成簇的蒿草,峡谷与河水的夹缝间常有青青枣树数株,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偶尔还有小屋依峡而筑,小屋的筑法,或者直接挖开山岩,或者是用几根木棒随意搭成。小屋的用途,或是供行人休憩,或是存放着一些不知名目的摆渡工具,姑且称之为“皮胎舟”吧。此物的构架极为简单,只是将一个汽车轮胎固定于木架之上,原理类似羊皮筏子。尤其令我吃惊的是,在这几近光秃的山岩上竟有山羊攀岩觅草,时为一二只,时则漫山遍岭,不计其数。然无论何时,却总不见牧羊人,令人诧异这些山羊何以竟至这样乖觉,可来去自如,不需导引。
黄河在峡谷中穿行,滚滚向前。留下了无尽的传说和独具特色的物产,在黑山峡的众多物产中,鸽子鱼最为神奇。这是一个鸽化鱼的故事,民间传说,生活在黑山峡山崖中的鸽子,不小心就会碰到山崖而落入黄河,鸽子涉河落水后,就会变成鱼,在黄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这种鱼人们叫做北方铜鱼。鸽子鱼和鲤鱼相类似,唯一的区别是它全身呈古铜色,只产在甘肃靖远到中卫市200公里的黄河中。滔滔河水常常将鸽子鱼冲到下游很远的地方,但无论多远,鸽子鱼都会逆流而上,游回故乡。正如那些顺流而下的筏客,不论漂多远,最后仍然要返回故乡,返回最初的出发地。
峡内尚有废弃村落二、三处,颓垣断壁与孤鹰为伴,凄凄凉凉,冷冷清清。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忆起陈子昂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再行数十公里,却又换了一番景象。两岸山峡稍显开阔,在河滩上出现了几处绿洲。茂林丰草,炊烟缭绕。古老而孤独的筒车悠然地转动,发出幽的吱鸣,像一位老者,伫立在水边,守护着身后的村落,见证着黄河的变迁。孩童们惊异于我们的到来,呼叫着来争看,嘻闹不止。时又有妇女三五成群憩于果树之下,怡然自得。观此情状,我们便如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沉醉不已。
据朋友介绍说:“黑山峡中有不少滩涂,大体上分南长滩和北长滩两部分。南长滩村在沙坡头上游60公里处。北长滩又有上北长滩(在甘肃省境内)与景泰五佛相对,下北长滩在南长滩下游10公里处,距离沙坡头50多公里。此处月牙形的长滩,就是人们称之为的南长滩。该地四面靠山,一河环流,形成了弧形半岛,像一块翡翠镶嵌在黑色的石头和黄色的河水之间。南长滩有史前岩画、古代筒车、秦朝长城,黄河两岸怪石嶙峋,高崖耸立,拓跋姓族人后裔常年定居于此。据考证,当年拓跋氏一支,为避战乱,逃命至此,发现此地没有人烟,相中黄河岸边的这块肥沃土地,于是定居于此,数百年来不被外人所知道,堪称“世外桃源”。在河滩边生长着数百年的梨树和枣树,四月中旬正是梨花怒放的时间,每年这个时候,南长滩都要举行盛大的“梨花节”。南长滩村拓拔族后裔以这种独特的形式,为家道的中兴抹上浓妆重彩的一笔文化史诗。
一方水土一方人,有了黑山峡这样险峻的峡谷,自然会有敢闯险滩的筏客,自然也有逆流而回故乡的鸽子鱼,更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与滔滔黄河相映成趣的南北两滩。
黄河拐向东北后,经过拦门虎、五龙旋、一窝煮等处,抵达沙坡头,黑山峡的终点在沙坡头。到了此地算是彻底出了黑山峡,筏把式们总要炫耀一番,他们常说:“七妹妹惹不下,老两口要挂一挂,三兄弟处平安过,才算走出黑山峡。”一道道弯、一座座峡谷、一个个险滩,就这样被筏客们逐个征服了。我想,走过了黑山峡的筏把式更应该算好汉了。
黑山峡的终点在沙坡头。我们曾经多次到沙坡头大弯对面的公路边眺望风景,只见青山耸立,黄沙茫茫,黄河在沙和山之间拐了一个“S”形的大弯,滚滚向前。
黑山峡内山体垂直陡峭,谷底河水湍急,从河面到两侧峭壁崖顶平均垂直高度超过100米,相当于30层高楼。在黑山峡内,基本没路可走。不过,上世纪80年代在黑山峡开始的水利工程考察,使崖壁两侧有了人走出来的小路。
崖壁上的小路非常窄,最窄处只能容下两只脚,而脚下的路是遭严重侵蚀的岩层,极易脱落滑坡。沿着崖壁小路向前走,拐过两个弯后,眼前的峡谷更为险峻,河水也更加湍急,峡谷两侧的崖壁就像刀切一般陡峭。高山向导小白多年前和几个驴友来过这里,当时走的是河北侧的崖壁小路。“如果没记错的话,前边应该有一座悬索桥。”继续走100多米,绕过一个山梁后,记者果然看见了一座横跨在峡谷两侧的吊桥。走近后,发现桥面已斜立,一些桥面木板断裂,看样子有很长时间没用过了。记者在半山腰遇到放羊的老拓,他说这座桥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当时搞水利考察的人建的。90年代时,峡谷里刮“黑风”(当地人对沙尘暴的俗称),把桥刮坏了,后来修过几次,但再次在大风天中损毁,至今无法使用。
距离黑山峡入峡21公里处,水边有一处形似一尊观音的石峰俯瞰着黄河,当地人称为“小观音”,是黑山峡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的标志。
在“小观音”附近的河心处,有一座巨大的石头,中流砥柱般矗立在湍急的水流中间。这里流传着一个“洋人招手”的故事。20世纪初,有一位德国人由兰州乘坐羊皮筏子前往银川,行至这里,他被震耳欲聋的波涛声和湍急流水吓住了,由于巨石矗立在河中央,皮筏速度又快,眼看筏子要撞到巨石,德国人没有听船工的劝说,纵身跳上礁石。可就在这时,经验丰富的老筏工用竹篙轻轻一点,羊皮筏绕过礁石,安全驶向下游。德国人被困在河心礁石之上,每过一筏,必招手求救。这块巨石便被当地人和路经这里的筏工们称做“洋人招手”。
过了“洋人招手”不久,有两个石峰矗立在水边,像一对老态龙钟的夫妻,当地人形象地称其为“老两口”,再往东,北岸有7个大小相似的石头端居水里,远远看上去像7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当地人取名为“七姐妹”,对岸有块巨大的石头隔河望着“七姐妹”,石头因此得名“望七石”,黄河离开“七姐妹”后,还有“乌龙漩”、“一窝猪”等险要之处,每个名称背后自有诸多有趣的人文传奇。
水利价值
黄河黑山峡河段跨靖远县、景泰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卫市,从甘肃靖远到宁夏中卫全长约200公里,包括靖远川、红山峡、五佛川和黑山峡,天然落差139米,是进行水电项目开发的理想河段,也是黄河全流域最后一段未经开发的河段。
黄河黑山峡河段地处甘肃省、宁夏交界处,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可以修建高坝大库的峡谷河段。河段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位置,水多沙少,高位供水优势显著,在黄河调水、调沙、调电中具有承上启下、兴利除害的战略地位,是从时间、空间尺度上有效配置黄河水资源的宝贵资源。
黑山峡河段是整个黄河流域调水治沙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一河段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对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要从确保黄河安全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黄河黑山峡河段优势,树立大局观念,明确功能定位,科学分析黄河泥沙淤积的规律、危害、趋势等,形成研究成果,全力做好河段开发治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黄河黑山峡河段是黄河上游甘肃省河段的最后一个峡谷段,全长31.5公里。黑山峡水库坝址位于甘肃境内峡谷入口29.2公里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332亿立方米,天然落差104米,可开发装机容量约140万千瓦。由于过度开发、生态破坏、沙漠扩张等诸多因素,黄河中上游河槽萎缩,加速形成“悬河”,导致洪凌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下游河道的安全,也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从2008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黄河中上游河谷的形成与演变、沙漠与河流的相互作用、沙漠宽谷河流河床的演变等进行科学研究。经过历时五年的调查论证,科研专家探明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道粗泥沙来源,70%来自于沙漠区的沙粒而不是黄土,这一研究成果解决了黄河沙漠宽谷段悬河成因的争论,为黑山峡水坝选址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黄河黑山峡河段 开发规划所涉及的范围,是指甘肃靖远到中卫市沙坡头水库回水末端的整个河段,包括靖远川地、红山峡峡谷、五佛川地和黑山峡峡谷。河段全长约210公里,其中甘肃省境内河段长约150公里。甘肃省提出的黄河黑山峡河段多级开发方案,白银境内三级总装机108万千瓦,使大量的耕地、国家地质公园和丝绸之路文化遗 存得以保护,大大减少了人口迁移,便于就近安置,综合效益显著。
周边景点景观
黄河石林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靖远县黄河流经段,距甘肃省会兰州市130公里。2004年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2007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大敦煌》、《神话》、《天下粮仓》、《惊天传奇》等电影、电视剧曾在此拍摄,更使黄河石林名扬天下。景区生成于21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早更新世,由于地壳运动、风化、雨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以黄色砂砾岩为主,造型千姿百态的天峻石林地貌奇观。景区内陡崖凌空,景象万千,峰回路转,步移景变,石柱石笋大多高达80-100米之间,最高可达200多米,其造型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之梦幻杰作。狭谷蜿蜒曲折,如蛇明灭,皆以沟命名,从东南至西北,共有八沟之多。正在开发的饮马沟大峡谷内有雄狮当关、猎鹰回首、大象吸水、千帆进发、西天取经、月下情侣、屈原问天等众多景点,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黄河石林景区将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结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气势磅礴。景区适宜观光旅游、探险猎奇、度假休闲、宗教旅游、“丝绸之路”游、会议旅游等。
沙坡头旅游景区
沙坡头旅游景区位于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处于沙漠和草原的过渡带。行政区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104°57′E,37°27′N,站区平均海拔1250m,黄河水面海拔1200m,沙丘最高点海拔达1500m。气候属于干旱气候区,平均气温9.6℃,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25.1℃。年均降水量186.2mm。
沙坡头位居《山海经·西次三经》之首的崇吾之山。崇吾之山是黄帝族繁衍生息、采集狩猎、图腾崇拜的神山,自古钟灵秀,神异非凡。
《明史·地理志》载,中卫“西有沙山,一名万堆。黄河在南”。《读史方舆纪要》载,中卫市“西五十里,因积沙墓而成,或云即万斛堆。沙坡头这座大沙山,历来名声显赫。在历史上,它有一个十分响亮的美名,叫鸣沙山。《读史方舆纪要》摘引元代史志记载说:“自兰州市而东,过北卜渡,至鸣沙河,过应理州,正东行至宁夏路。鸣沙河,即宁夏中卫鸣沙山南黄河也。”这里所说的“鸣沙山”,即今之沙坡头。沙坡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就连流经此地的黄河,也能散射神秘的光彩。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载浮游人泛流的这一段黄河,历史上原本就有一个神秘的名字,它叫“鸣沙河”。《读史方舆纪要》援引元代史志记载说:“鸣沙河,即中卫市鸣沙山南黄河也。”
周穆王驾八骏之乘遨游河套平原,经这里西巡昆仑之丘,宴觞王母娘娘,咏歌瑶池,传下了千古绝唱。中卫黄河南面出土的西周车马坑证实了周穆王西游绝非神话。
沙坡头聚神山、大漠、黄河、绿洲、草原于一处,集长流水旧石器遗址、孟家湾新石器遗址、秦代窑场、汉代河堰、丝路驿站、西夏皇家花园于一地,融长城文化、丝路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与现代治沙成果于一体,其多元融合的历史流光溢彩,其独具特色的景观使人流连忘返。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享誉世界的治沙成果,确立了沙坡头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界的独特地位。在唐、宋、元明以来,史不绝书的“沙坡鸣钟”成为宇内异景,形成了不可再造的世界级品位的绝世奇观,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之为“世界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成为了全球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沙坡头周边的大麦地、香山、西山遍布史前岩画。数以万计的岩画鳞次栉比,瑰丽璀璨,以图画形式再现了洪荒时代的天、地、人情,昭示了人类文明的早期渊源,谱写了人类历史的最早华章。秦昭襄王伐灭唐训方,据有陇西县、北地郡、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沙坡头南区的战国秦长城,荷载着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碰撞、融会。秦始皇、刘彻筑长城,现存遗迹位于沙坡头黄河南岸、北岸的黑山峡、卫宁北山。长城维护了地域安宁,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遍布沙坡头地区的新、旧石器遗址,南北山岩画,秦、汉、明长城,古陶窑遗址、古筒车、古传说等等,都雄辨地证明:沙坡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著名史学家贾兰坡、范文澜分析了古遗址的资料后断言:中卫市地区至少在三万年以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天下黄河富宁夏回族自治区”,塞上江南的美誉由此开始,2000多年前的刘彻元鼎元年,为屯兵戍边,在沙坡头成功筑堤引水,开挖美利渠。创造了黄河有堤坝引水的辉煌历史,诞生了“白马拉疆”的神话传说,与四川都江堰一道彪炳中国乃至世界灌溉史。
成吉思汗七次亲征西夏,其中两次就征战在中卫。他屯兵营盘水,勒马沙坡头,
摆兵黄河九渡,病固原六盘山。探寻成吉思汗的归宿,中卫山川留下了“一代天骄”的最后足迹。
沙坡头的摄人心魄之处,在于浪漫沙海中的奇幻瑰丽,在于大河奔流的侠骨柔情。公元736年,天宝著名诗人王维奉旨宣慰在河西打了胜仗的将士,途径中卫市沙坡头,面对大漠黄河壮美的景色,写下了《使至塞上》这首著名的诗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成了描写大漠与黄河空灵寂寥、飘逸隽永意境的极致,这里面蕴藏着沙坡头多少说不清、道不尽的千古遗韵。
南长滩村
南长滩村,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香山乡,地处宁夏、甘肃省两省交界处,因黄河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而得名。这一个神秘的村落,村子虽小却拥有"三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宁夏黄河第一村、宁夏黄河第一渡、宁夏黄河第一漂。群山环绕使得南滩村几乎与世隔绝,村里人姓拓,自称是西夏党项人的后裔,并保存有完整的族谱。2008年12月,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宁夏首个 "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参考资料
壮美黑山峡.新华网.2024-03-23
《黑山峡影集》征稿:歌颂黄河,定格新时代风貌下的黑山峡.澎湃新闻.2024-03-23
论证70余年议题终撬动:甘肃宁夏携手公布黄河黑山峡工程淹没区.上观新闻.2024-03-23
投资900多亿,论证70余年,这项超级工程来了.百家号.2024-09-01
黑山峡:黄河边的时代故事.光明网.2024-03-23
人民网:让“好建议”变“真实效” 水利部:做好建议提案办理“下半篇”文章.水利部网站.2024-03-23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3-23
宁夏披露黄河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915亿元.澎湃新闻.2024-03-23
南长滩赏梨花正当时.人民网.2016-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