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白银市

白银市

白银市,别称“铜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区域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常住人口148.81万人。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及祁连山脉东延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是山区,总体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黄河呈“S”形纵贯白银全境。境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西汉时设祖厉、鹑阴二县,是为境内建县之始。唐时境内先后称西会州、会宁郡、会州。明时境内设会宁县、靖远县。1958年4月,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下辖2个区、3个县。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白银境内遗存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丝绸之路的贯通,使白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之地,靖远寺儿湾、法泉寺,景泰五佛沿寺等寺庙石窟,以及靖远出土的古罗马鎏金银盘、晋朝羌王金印等国家级文物都是丝路文化的历史遗存,成为中西文化、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见证。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养生息,境内有半山文化遗址、吊沟古城汉墓、糜滩石器文化遗址、景泰龟城、明代长城、牛门洞新石器新陶遗址等文化遗迹。白银是“优秀魅力城市”,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拥有白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银黄河大峡谷景区等景区。

白银市是兰白经济圈的核心之地,是大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兰白经济圈的副核心,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白银是享誉全国的工业重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2023年,白银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2.3亿元。白银位于陕甘宁青四省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包兰、干武铁路和中兰客专穿境而过,京藏、青兰、定武、乌玛4条高速和6条国道纵横交错,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主干线横贯境内,是西部重要的能源、物流通道。

名称

白银市境内有色金属采矿业缘起于汉代,兴盛于明代,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距市区10多千米处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兰州府志》和《皋兰县志》记载“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矿工三、四千人”,“日出斗金、和销兰州市”,白银缘此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夏、商、西周,境内为羌戎所居。春秋、战国时期,境内部分地域为大月氏族所居。后匈奴族南下,月氏族西迁,部分地域为匈奴所居。

秦至三国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将数十万众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境黄河以东人秦版图。

西汉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从乌孙回到长安,“丝绸之路”开通,北线经境内靖远县、平川渡黄河到景泰,直抵武威市。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置安定郡。设祖厉、鹑阴二县隶安定郡。是为境内建县之始。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景泰县境内置围县,隶武威郡

东汉刘协初平元年(190年)金城鞠胜袭杀祖厉长刘隽。祖厉县吏张绣杀鞠胜。东汉刘彻泰始六年(270年)六月,鲜卑秃发树机能攻占陇右,杀天水市刺史胡烈于万堆(今靖远县永新乡)。

新朝时期(9-23年),改祖厉县为乡礼县。东汉废除乡礼县,仍称祖厉县。阴(即鹑阴)、祖厉、媪围三县均隶武威郡。

三国时,市境属魏之武威郡。魏晋之际,鲜卑族一支乞伏氏自牵屯(六盘山区)、苑川(榆中境)迁居麦田(即鹯阴)。

晋至南北朝

晋咸和四年(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尽有渭河平原陇右之地,置陇东郡。祖厉县南迁,隶陇东郡。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于鹤阴县地置平凉郡,是为境内置郡之始。鲜卑乞伏司繁自麦田迁于度坚山(景泰县白银区交界地带)。晋义熙五年(409年),西秦乞伏干归复徙都度坚山,即秦王位。其时,景泰县境隶西秦秦兴郡。平凉郡先后为后秦南凉西夏据有。

刘宋元嘉五年(428年),北魏强大,于安定执夏主赫连昌赫连定收集大夏余部奔还平凉(即平凉郡,汉鹯阴县地),即皇帝位,大赦,改元胜光。.元嘉七年(430年),北魏攻破夏平凉郡,仍置平凉郡,设鹯阴、阴密二县隶之,郡治鹯阴。仍置陇东郡,祖厉县隶之。西魏大统十三年(548年),宇文泰为西魏相西巡,于鹯阴县地置会州。是为境内有州建置之始。宇文邕保定二年(562年),移会州州治于鸣沙(今中卫市县境),改会州为会宁县防。次年,周武帝西巡,于祖厉县故地置乌兰县并设乌兰关。

隋唐至宋金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会宁防为会宁镇。十六年(596年),会宁镇改置会宁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会宁县为凉川县,并置会宁郡,郡治凉川,辖凉川、乌兰二县(以上防、镇、县均在鹯阴县地)。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会宁郡为西会州。改凉川县为会宁县。贞观六年(632年),废鸣沙之会州,改西会州为会州(在鹯阴县地)。八年(634年),以会州仓储殷实,改为粟州。同年复称会州,属关内道,仍辖会宁县、乌兰二县。唐开元四年(716年),于祖厉县故地别置凉川县,迁会州州治于此。九年(721年)以黄河洪水威胁州城废除。唐天宝元年(742年)),改会州为会宁郡。乾元元年(758年),改会宁郡为会州。

李豫广德元年(763年)七月,吐蕃兵人大震关,攻陷长安。十月,郭子仪败吐蕃兵。十一月,吐蕃兵退屯原、会、成、渭诸州。会州自此为吐蕃所据。

北宋初年,市境仍为吐蕃所据。北宋雍熙二年(985年),党项族李继迁破会州,焚毁城郭。赵祯景三年(1036年) ,西夏赵元吴先后击败宋军、吐蕃军,市境为西夏据有。打罗城(即打拉池古城)约于此时为西夏人所筑。

北宋元丰四年(1082年),宋五路大军攻夏,境内为宋、西夏争战的前沿阵地。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宋苗履进筑会州城(今靖远县城址),割安西城以北六寨隶会州。并于州西南百里筑会州新寨(今会宁郭城驿)名会川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于会州州治置敷文县,隶泾原路。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会州为金据有。市境黄河以东属金,黄河以西隶西夏。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改会州州治敷川县为保川县。二十二年(1182年)于西宁城置西宁县(今会宁翟家所镇西宁城)。金贞佑四年(1216年),升西宁县为西宁州

金兴定四年(1220年)八月 西夏发兵万人攻破会州,金将乌古伦世显败降,会州隶属西夏。金侨迁州治于会川城,名新会州。金元光二年(1223年),金将郭虾攻取会州。金正大四年(1227年)蒙古军南下灭西夏,破西宁州。

元至清

蒙古孛儿只斤·窝阔台八年(1236年)蒙古军破会州城。市境悉为蒙古帝国属地。元初,弃新会州,迁州治于西宁县。元至元七年(1270)并西宁县入会州,辖市境黄河以东地。河西景泰县地属宁夏府路之应理州,后改隶甘肃行省永昌路。元至正十二年(1352)三月,改会州为会宁州。

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设迭烈逊巡检司(驻今平川区水泉乡黄湾),归固原州管辖。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会宁州为会宁县,县治迁于今址(今会宁县城),隶巩昌府。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距市区10多千米处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专设办矿机构“白银厂”。

明正统二年(1437年),以故会州地置靖虏卫(今靖远县城),隶陕西都司。改迭烈逊巡检司隶靖虏卫。明中叶百余年,市境黄河以西为蒙古鞑部所居。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抚臣田乐用兵河西,鞑靼各部远徙。景泰县境之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等地隶靖虏卫。红水、永泰、宽沟、镇虏等地属临洮府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三边总督李汶率兵修筑长城,从索桥至泗水堡 长约400里。创建大小芦塘堡。明万历三十三年(1603年),筑景泰永泰城,均为防御要地。

明正统、万历时期先后建成了源盛渠(今靖乐渠)、永固渠、永兴渠(今靖丰渠)、中和渠(今复兴渠)、泰渠,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沿岸河滩地,在此基础上,引进筒车提水灌溉黄河一级阶地。

明崇祯九年(1636年)五月,李自成部过天星、九条龙自安定转战会宁县,北进至打拉池,东去海原县崇祯十四年(1641年)靖远县大旱成灾,饥疫流行,人民死者十之七。

清顺治元年(1644年),改靖虏卫为靖远卫。会宁县、靖远卫隶巩昌府景泰县境之大芦塘等地仍隶靖远卫,红水等地改隶兰州府皋兰县雍正八年(1730年),靖远卫改称靖远县。清乾隆三年(1738年),靖远县改属兰州府。乾隆四年,皋兰县于宽沟设县丞一员,领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堡。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宽沟县丞移驻红水,称红水分县。爱新觉罗·旻宁后复驻宽沟。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左宗棠奏设海城分县于打拉池。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裁撤海城分县,划打拉池仍隶靖远县。民国2年(1913年),红水分县升为红水县,与靖远、会宁县并隶兰山道。民国16年(1927年),三县直隶甘肃省政府。民国22年(1934年),将靖远县北区大、小芦塘及五佛寺、一条山、锁罕堡、老龙湾等地划归红水县,成立景泰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12日,日本飞机9架轰炸靖远县城,在简师(今靖远师范) 周围投弹44枚,毁校舍、民房21间,炸死2人,炸伤5人。同年12月1日,日本飞机夜袭兰州市,中途轰炸靖远县城,在城秦岭黄河沿岸、 箭道等处投弹百余枚,毁民房61间,损失财产6万余元。28日,日机106架分 多批经靖远轰炸兰州,其中一架在靖远投弹3枚,炸毁东西街房屋100多间,同时景泰县中泉、正路等地也被炸。

1949年8月、9月,会宁县、靖远、景泰三县相继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会宁、靖远隶定西专员公署,景泰县隶武威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1月,景泰县划归定西专员公署。6月,成立白银市(县级)。1958年4月,国务院批准白银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景泰县并入皋兰县。11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委托定西专员公署代管白银市。12月,撤销皋兰县,石洞寺以北地区归白银市。

1960年11月,靖远县划归白银市。1961年12月,恢复皋兰县、景泰县建制,均隶属于白银市。

1962年11月,设立白银市郊区。至此,白银市共辖三县一区(靖远、景泰、皋兰、白银市郊区)。

1963年10月23日,撤销白银市,靖远县划归原定西市景泰县仍隶武威市,白银区、皋兰县隶属兰州市。

1985年8月,恢复白银市建制。由靖远县析置平川区。白银市辖靖远、会宁县景泰三县及白银、平川两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甘肃省中东部,位于东经103°33′-105°34′,北纬35°33′-37°38′之间,东西跨147.75千米,南北长249.25千米。总面积2.12万平方千米。东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海原县西吉县,南接定西市安定区、通渭县及平凉市静宁县,西与兰州市皋兰、永登县毗邻,西靠武威市天祝、古浪县,北依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

气候

白银市地处河东半干旱区向河西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市境内年平均气温5~10℃,全年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为最低,中部气温相对较高,南部因为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无霜期150~165天。白银市年降水量180~450毫米,70%的降水集中在6~9月。年降雪期较长,一般在150~200天,但降雪量很少。白银市主风向随季节变化。景泰县白银区长年盛行风为北风;南部华家岭地势高,一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会宁县靖远县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1.1~4.8米/秒,一年中4月风最多,风速最大,华家岭为5.7 /秒,景泰县为4米/秒。年均日照时间2661.9小时,6、7、8三个月是全年日照时数最长时期。全市太阳辐射每平方米5700~6200兆焦。

地质

白银市地层境内出露地层比较齐全,从震旦系和前寒武系的结晶岩系到新生代的疏松沉积岩都有分布。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纪、石炭系及二迭系在境内均有出露。奥陶系(O)境内出露比较普遍,其中以西部的昌岭山、寿鹿山及东部屈山、宋梁山一带为典型。由中性、中酸性火山岩、碎屑岩、夹灰岩、硅质岩、细岩构成基岩山地的主脊。中生代的三迭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岩层在境内也有分布。三迭系(T1)在境内分布较广,白银区北部,景泰县寿鹿山南北两侧、米家山南部、五佛寺北部均有分布,由紫红色砂岩、泥质粉砂砾岩组成。市境西北部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脉东延部分,地面基岩裸露,阴坡自然植被。东南部大地构造属定西市盆地部分,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均被黄土覆盖。

地形地貌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及祁连山东延余脉向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是山区,白银市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总体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山地与宽谷平原并存。北部属冲洪积倾斜平原,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呈黄土梁残地貌。寿鹿山南支主峰即老虎山,海拔3321米,为市境最高点,市境海拔最低点为1275米。西北部大地构造属祁连山脉东延部分,地面基岩裸露,阴坡自然植被。东南部以黄土塬、梁、峁、丘陵和川、坪、沟谷为主,大地构造属陇中盆地部分,除个别基岩山地外均被黄土覆盖。境内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南向北逐渐向荒漠草原过渡,带间过渡不甚明显。黄河从西峡口入境,自南向北呈S形流经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于黑山峡下北长滩乌龙漩口出境,长258千米,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

土壤

白银市由于成土基质不同和环境因子的差异,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不明显,但垂直地带性分布显著,随着海拔的增高,土壤出现不同的变化。主要土壤类型有:灰钙土、栗钙土、褐色土等土类。市境成土母质主要为黄河冲积物、洪积物和风化残积物,自然成土过程缓慢,有机质含量低,淋溶作用弱、土壤剖面发育不良。土壤盐碱化、风沙危害、不良耕作制度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是制约土壤成产潜力的主要障碍。灰钙土主要分布在会宁县甘沟驿以北,靖远县南部,米家山以秦岭前洪冲积平原和中部丘陵地区。栗钙土主要分布在北部昌岭山、寿鹿山、黄家洼山、屈吴山垂直带下部和山前丘陵或山间盆地中。褐色主要分布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铁木山阴坡和海拔2600至3000米的昌岭山、寿鹿山、哈思山的阴坡和沟谷间。

水文水利

水文

白银市境内水系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全市共有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40条,50平方千米以下的河流261条;其中,市级河流2条(黄河白银段和祖厉河),县区级河流83条,乡村级河流316条。黄河为入境最大河流水系,从西峡口入境,自南向北呈S形流经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于黑山峡下北长滩乌龙漩口出境,长258千米,占黄河甘肃段的58%,流域面积14710平方千米。过境流量为1048.25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92亿立方米,最大瞬时流量为6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300立方米/秒。祖厉河是市境内黄河最大支流,纵贯会宁县南北,在靖远县城西红嘴子注入黄河,全长约150千米。总流域面积1.065万平方千米,其中会宁县上游境外面积4657.16平方千米。全河总径流量约1.45亿立方米,其中入境径流量7850万立方米。其主要支流有厉河、祖河、西巩河、关川河、甘沟小河、土门岘河等。祖厉河是有名的泥河,年均入黄水量只占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46%,年均入黄泥沙量却占黄河上游的39.58%,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20万吨。境内有银凤湖、震湖等湖泊。

水利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白银市先后建成了18项大中型电力提灌工程和900多项小型水利工程,灌溉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20万亩发展到178万亩。白银市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白银段项目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18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新建护岸101.51千米,新建堤防15.76千米;白银市建市以来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项目甘肃省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2019年7月全面开工建设,17座泵站开工建设16座,25座隧洞全面掘进施工,累计完成投资11.08亿元。2018年,黄河白银段完成历史上首次系统治理,工程累计治理黄河干流86.1千米,超额完成河道治理1.27千米。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市级湖库3座(大峡水库、乌金峡水库、武川水库),县区级湖库共30座。截至2022年3月,白银市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65处,埋设各类农村供水管道3.7万千米,新实施自来水入户6.41万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1年10月28日,白银市发布了《白银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白银市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矿产资源

白银市的矿产资源分布主要有南北两条成矿带,南矿带由天祝藏族自治县的马雅雪山向东延伸止于白银厂矿区,是有色金属铜、铅、锌及其伴生矿产集中的产地,北矿带由景泰县寿鹿山向东延伸沿靖远县北部止于屈吴山脉,在平川-靖远形成靖远煤矿区,其它主要非金属矿产分布在此矿带以北地区。至2005年底,在市辖区内已发现或探明的矿产有45种,矿产地120多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3种,主要有铜、铅、锌等,储量潜在价值730亿元。全市主要矿产现有保有资源储量,有色金属矿产铜17.68万吨、铅94.46万吨、锌433.67万吨、钴49吨、金445千克、银813吨、62吨、铊166吨、镉3081吨、528吨,能源矿产煤11.9亿吨,非金属矿产碳酸钙1.1亿吨、凹凸棒石黏土5285万吨、石膏1亿吨、沸石1777吨、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及伴生硫38万吨、石英石853万吨、陶瓷土803620万吨。至2005年底,全市有各类矿山企业336个,全市有获得探矿权的企业36个。

水资源

2022年,白银市水资源总量1.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7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9.9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91%。人均用水量659立方米,增长5.95%。

白银市地处内陆旱区,年均降水量较低,水资源十分缺乏。故白银市各县区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集约节约化、用水总量控制、河湖长制等。2021年,全市5个县区用水总量9.35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173.98立方米(按2020年可比价计算),较2020年下降5.4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0.93立方米(按2020年可比价计算),较2020年40立方米略有增长;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95,较目标值提高0.004;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标。根据省政府下达的《2021年度各市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控制指标》,白银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考核控制目标较2020年下降2.1%。除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未达年度目标外,其余各项均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水资源控制指标。

生物资源

截至2021年末,白银市薪炭林树种主要为柠条锦鸡儿、毛条、沙棘、红柳梭等,果品有树种150多种。经济林树种主要为苹果、梨、杏、等。白银市中药材有39科92属115种。2021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3.9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枸杞、甘草、黄芪、党参肉苁蓉等。

生物多样性

动植物

白银市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约有21目47科140种,两栖纲1目3科4种,爬行纲2目5科10种,鸟类12目24科24种,哺乳类6目15科4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22种,甘肃省重点保护的33种。全市共有43科78属310多种,其中主要树种32科65属100多种。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胡杨、梭梭沙冬青3种。天然分布最多的为云杉油松白桦山杨及杜鹃、丁香、虎榛子栒子属、锦鸡儿、多枝柽柳等灌木。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靖远县北部偏西,距县城75千米,立于2002年11月。保护区总面积为4183.3公顷。是以保护森林及云杉、油松等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经调查统计哈思山保护区的植物共有29科、60属、92种,均为天然分布,其中药用植物40余种。动物哺乳纲有4目9科11种;鸟纲有3目11科1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种。哈思山保护区维持着当地的生态平衡,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改善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当地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自然灾害

白银市气象灾害有暴雨(雪)、霜冻沙尘暴、高温等气象灾害。旱灾干旱是白银市的主要气象灾害,可分为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每年至少发生某一类干旱。靖远县、景泰县白银区平川区发生频率比会宁县高出约一倍。春旱频率最高,春末夏初旱次之,再次是伏旱。10年左右遭遇一次特大旱灾。白银市辖区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数量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均有发育白银市突发地质灾害灾种主要以滑坡(潜滑)、崩塌(潜崩)、泥石流为主,占突发地质灾害总数的97.05%。

2006年,干旱造成白银全市24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占旱地总面积的75%,其中134万亩严重受旱,有80万亩旱地夏粮土层达到20厘米左右,无法下种,春播总面积比去年同期减少50万亩,绝收面积134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642万元,灾情涉及三县两区71个乡镇,60多万群众。

2022年7月10日晚至11日凌晨,暴雨迅猛来袭。平川区、靖远县等地区出现内涝,部分居民房屋、河道堤坝、引水管道、农田、电力设施、乡村道路不同程度受损。暴雨造成平川区3个乡镇24个村2个社区受灾。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刘白段响泉出入口被洪水淹没。暴雨导致供水管网冲毁、正常供水受阻。多处村组道路发生塌方断通,受水毁道路共16.2千米,涵洞6道,桥梁2座。

2023年4月19日,白银市辖区突遇沙尘暴恶劣天气,能见度低,阵风达8级以上,严重影响群众正常出行。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下辖2个区、3个县。市政府驻地为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广场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白银市全市常住人口148.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5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8%,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61‰;死亡人口1.41万人,死亡率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9‰。

民族构成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人口以汉族为主,有回、满、东乡、藏等少数民族有36个。少数民族人口总数3520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其中回族3090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8%,占全市人口的1.8%。白银市是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在白银市各地区。

方言

白银市方言内部有三种口音:靖远县口音、会宁县口音、兰州市口音,都属于官话方言。靖远口音具体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方言,会宁口音具体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方言,兰州口音具体属于兰银官话金城片方言。靖远等地人有时也称会宁话为“南干儿话”,“南干”当是“南岸”的意思,会宁南部方言里“岸”字就读“干”音。靖远话内部以黄河流经县境的阶段可分为上河话、城里(音“来”上声)话(黄河流经的中段)、下河话三种小的口音;会宁话内部以县城为界可分为南乡话和北乡话两种口音;兰州话内部可分为条城话和皋兰话两种口音。官话方言的特性是古全浊入声今读阳平。中原官话的特性是古清、次浊入声字今归阴平(涵平声),秦陇片是四个声调,定西市片是三个声调。兰银官话的特性是古清、次浊入声字今归去声。

宗教信仰

白银市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道教产生于东汉,与民间信仰融为一体。三国时,祖厉、阴县即有道教活动。北魏时期,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境内。伊斯兰教于元代,基督教及天主教于民国,先后由境外传入白银。截至2021年1月,白银市共有东山万寿寺、下坝清真寺、北关基督教堂、北龙观等宗教活动场所181个。

重点宗教场所

石虎寺位于会宁县汉家岔乡,又名铁木山石虎寺,始建于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四年(1300年),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清光绪年间、民国初年曾屡次重新增建,鼎盛于明清,历经700多年。20世纪80年代起,当地民众、四方善士募捐钱物,义务投工,原有24座建筑如数恢复,建筑面积1174.6平方米,雕塑佛、道、儒、民俗之神像118宗。每年六月十八上午举办迎神会。

五佛沿寺位于景泰县五佛乡黄河北岸。又名五佛寺,因沿黄河建寺而得名。五佛沿寺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唐、宋、元、明、清曾续修,坐西面东,背山面河,因石窟内塑有5尊大佛像和千尊小佛像而得名,故该寺又称千佛寺。寺内有大雄宝殿、三清殿、财神阁等文物古迹。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办庙会,届时有文艺节目和地方特色的戏剧表演,同时举办物资交流大会。

平川区北武当位于平川区水泉镇黄弯中村。始建于汉代,据传唐尉迟敬德西征青海省,曾于此渡河,整修庙宇。旧有大钟,声音洪亮,传说由黄河漂来时声声高唱“迭烈,迭烈”,故又称迭烈寺成化十年(1474年),名北武当,有碑记。明嘉靖年间,固原游击黄时值巡边至此,悉力改建,清代还有过大规模的修建。民国9年(1920年)的大地震,部分建筑受损。后集资重修,能复旧观。北武当每年上巳节举行庙会。

经济

综述

白银是兰白经济圈的核心之地。白银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兰州市—西宁城市群重点开发区,是大兰州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兰白经济圈的副核心,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甘肃省白银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铜为主的资源严重枯竭,白银在经济转型中,逐渐培育出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一体化、能源和新能源、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黄河文化旅游等支柱产业。

2023年,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8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64.3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83.09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967元,比上年增长7.6%。2023年,白银全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219.9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比上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2023年,白银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35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394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51万人,创劳务收入83.45亿元。全年全市消费者物价指数比上年上涨0.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下跌0.3%。在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0.8%,衣着类上涨0.1%,居住类、食品烟酒类与上年同期持平,交通通信类下跌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跌0.1%。

第一产业

白银是甘肃农业大市、陇上鱼米之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13万亩。牧原、新希望、润丰、中天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白银市。沿黄高质量发展农业带、高扬程节水高效农业区、南部旱作绿色有机农业区、北部戈壁绿洲生态农业区“是白银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带三区”,牛、羊、猪、菜是白银市4大主导产业集群,文冠果、枸杞、马铃薯、小杂粮是白银市的4大优势产业,林果业、黑毛驴、盐水鱼虾、中药材等是白银市县域特色产业。2022年,全年新栽种文冠果3.7万亩,全市文冠果累计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全市羊饲养量达到560万只,全市建成年饲养量5000只以上的肉羊企业、合作社达到13家,1000只以上的企业、合作社40家。全市有3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32个,被命名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

截至2022年末,白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7429家、家庭农场3394家、社会化服务组织2177个。农产品入选甘味品牌名录合作社9家,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合作社66个,获得省级以上农产品金奖的11个。

2022年,白银市全年全市完成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79.93万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00.55万亩,粮食总产量98.31万吨。蔬菜产量137.78万吨。全市牛存栏16.58万头,牛出栏9.49万头,猪存栏84.84万头,猪出栏114.95万头。

第二产业

白银是享誉全国的工业重地。白银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具有年产各类有色金属68万吨、稀土12万吨、煤炭1400万吨的生产能力,化工产能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拥有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核钛白、中天化工等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军民融合光气化工、新型煤化工、氟化工、无机盐化工等特色化工产业,全球规模最大的二氧化钛单体工厂和磷酸铁锂材料生产基地落户白银。

2023年2月8日,白银电网内第35座新能源电站,中核东台光伏电站正式并网。随着中核东台光伏电站正式并网,白银电网网内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207万千瓦时。其中:风电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57万千瓦。

2023年,白银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8.9%,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5.1%。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0.3%,省属企业增长7.1%,县区属企业增长1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0.3%,重工业增长7.4%。从主导行业看,有色行业增长30.6%,化工行业增长25.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8%,煤炭行业下降7.5%。

2023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1.62元,比上年增长0.38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3%。

2023年,白银市建筑业增加值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家,比上年末增加18家。

第三产业

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是白银市现代服务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中欧班列累计发运55列2212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35.37亿元,居全省第3位。白银综合物流园、邦农物流园等建成投运,三县入列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以中创博利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网络交易额40.43亿元,年均增长36.27%。白银区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

2016年到2020年,白银市共计完成了会师旧址景区改造提升、黄河石林国际滑雪场、乡村旅游“六朵”金花等文化旅游项目108个,会师景园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宁县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2.9%;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7.5亿元,比上年下降2.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44亿元,下降1.9%;乡村36.06亿元,下降3.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22.56亿元,下降6.78%;商品零售实现174.94亿元,下降1.57%。

产业园区

白银市产业园区有白银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会宁西城工业园、刘川工业园、平川工业园、正路工业园、银西工业园等“一区六园”,其中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龙头。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00.5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1.22平方千米,入驻企业700多家。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7月,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105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科技部25家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形成了化工及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装备制造业、生物制药与医疗器械等产业格局。2020年,自创区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1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同比增长6.4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共有普通中学高中学校(含完全中学)27所;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109所;小学524所(含教学点240个);幼儿园300所。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其中:职业高中4所,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5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全市有普通高校2所。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96.74%,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23%。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白银市。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立的白银公司技工学校、1984年创立的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201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经市属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将甘肃省靖远师范学院(始建于1935年)、白银市工业学校(始建于1986年)整体并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学校设南北两个校区,占地830余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94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2万册,电子图书资源总量约16T。有各级各类注册学生8500人,自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近50000余名。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12个。其中:医院21个,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05个,村卫生室73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6家,卫生监督所(中心)6个,采供血机构1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98家,健康教育机构1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335张,卫生技术人员12040人。其中,执业医师3489人,执业助理医师727人。注册护士5346人。白银市5县区人民医院全部通过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评审,其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会宁县、靖远县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

“十三五”期间,白银市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4岁提高到2020年的75.16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10.78%提高到21.8%,婴儿死亡率为3.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72‰,孕产妇死亡率为0,健康核心指标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累计培育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5家、省科技创新型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78家,建成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60家,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6家,2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81家企业进入火炬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库,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碳酸酯技术、东方钛业正极材料、白银集团固废协同利用技术等6项成果荣获2021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2022年,白银市全年登记省市科技成果64项。全市专利授权1208件,比上年减少75件。发明专利授权91件,比上年减少1件。有效发明专利558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7件。

2016年到2020年,白银市投入6.59亿元,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12项,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25.89亿元,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49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西北师范大学白银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自2020年成立以来,先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4件,承担了医药载体制备及应用研究中心平台建设项目和甘肃省特色中药材特色高效提纯项目等多个中央及省级研发项。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有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9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3%。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含私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23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77个,文化馆5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9个,纪念馆5个,文化广场(含村级文化广场)694个,文化站78个,农家书屋718家。

2016年到2020年,白银市实施一批国家重点和省级文物保护项目。重点对永泰城址明长城、会师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黑城子遗址、甘沟驿遗址、西宁城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本体进行保护维修和抢险加固,对全市8个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展览和文物库房进行了提升改造,对各馆馆藏珍贵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打造了4个数字化博物馆,实现了博物馆“线上+线下”的双联动。组织开展举办150余次临时展览和重点节庆日宣传活动。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共有体育场地5349个,体育场地面积383.45万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690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38.9%。2022年,白银市体育获得各类奖牌75.5枚,其中金牌42.5枚。2022年6月至9月,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在兰州举行。白银市共组织4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比赛,斩获40.5枚金牌、12枚银牌、15枚铜牌,金牌总数位列全省第四,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23年2月19日至25日,2022-2023赛季全国冬季两项冠军赛在白银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0个代表队共91名选手,在6天内展开对11块金牌的激烈角逐。

社会保障

2023年末,白银市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111.27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9万人。全年全市共有13672户、31820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41亿元;27666户、76878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71亿元。4031人享受五保户。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53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8个,社区服务站483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17个(包括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563个(包括农村幸福互助院),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89个。

人居环境

白银市地处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的集合部位,是黄河甘肃出界段的最后一道“闸门”,也是阻止北沙南延的重点“防线”。同时,白银市作为一个长期以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和化工原材料生产为主的老工业城市,历史遗留矿山多、采煤沉陷区面积大,土地盐渍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排查并全部完成整改河湖“四乱”问题2980个,拆除取缔非法采砂场352家,清退非法围垦河湖、占用水域滩地874亩,拆除涉河违建72.58万平方米。2021年,白银市完成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酸性含油废水深度治理等8个污水治理项目,新建改造污水管网153.5千米,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污泥16.99万吨。修复黄河上游白银段东大沟流域重金属污染农田1796亩,综合整治东大沟重金属河道36.75千米,治理历史遗留含铬污染土壤27.59万立方米和水土流失面积7522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白银市累计完成绿化200多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达到211.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3.62%。

2022年,白银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3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29天,同比增加7天。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满足声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市内国控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综合评价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水质达标率达到100%。2022年,白银市完成城郊大环境、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农田林网等国土绿化36.6万亩。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863平方千米,兴修梯田309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54%。祖厉河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由4330万吨减少到近10年平均值1800万吨。

交通

综述

白银位于陕甘宁青四省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距省会兰州市69千米,距中川机场46千米,包兰、干武铁路和中兰客专穿境而过,京藏、青兰、定武、乌玛4条高速和6条国道纵横交错,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主干线横贯境内,是西部重要的能源、物流通道。

公路

截止2022年末,白银市公路总里程达1.22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23千米、二级公路820千米,三级公路868千米,四级公路9010千米,实现了100%县区通高速、100%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定武高速、青岛—兰州高速公路乌海—玛沁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联通白银。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41.79万人,客运周转量1.19亿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0506万吨,货运周转量180.45亿吨千米。公路里程1.23万千米。而截止2023年末,白银市全年全市完成了公路客运量350.27万人,客运周转量3.84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045万吨,货运周转量189.15亿吨公里。

铁路

截止2022年末,白银市铁路里程达到538千米,其中,既有铁路里程约283千米,银兰高速铁路中卫段里程约128千米,王家山专用线、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铁路专用线里程约127千米。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通车,在白银市境内设有白银、白银西、吴家川、靖远县、东湾、长征等车站。2022年12月29日,银兰高速铁路中卫段通车,在白银市境内设有白银南站靖远北站、平川西站和北滩站。白银南站位于白银区王岘乡三合村西侧地岔沟附近,是银兰高铁中兰段白银市境内最大的站房,共计5个站台,候车厅最大可容纳6000人左右。

航运

2009年,白银市境内共有黄河渡口、码头等70处,其中渡口51处、码头19处。皮筏50具,各类船舶126艘,合计1557吨位、2040客位,总功率2046.6千瓦,水上从业人员438人,年水路运输客运量5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1.2万人/千米,货运量78.5万吨,货运周转量31.4万吨/千米。白银市四龙至龙湾黄河段110千米为五级航道,黄河乌金峡库区及龙湾至南长滩河段135.5千米,其中乌金峡库区段32.1千米,龙湾至南长滩河段103.4千米,均为五级航道,通航300吨级机动驳船及80客位旅游船和100客位客货滚装渡船。有青城、水川、南长滩等8座客货运码头。有客运站房5座,总面积为2300平方米。

管道运输

白银市行政区域内现有油气长输管道11条,7条干线和4条支线,总里程578千米。其中:输油管道3条,里程194千米;输气管道8条,里程384千米。输油站2家、阀室14座、阀井11座、阴保间2间等,分别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下属的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输油气分公司和兰州输气分公司,北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长庆输油气分公司,白银宏宇燃气有限公司、靖远县金地燃气有限公司管理。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白银有班线客车596辆,出租汽车2929辆(白银市区1298辆),农村定线小客车253辆。客运班线273条,其中:跨省班线11条,跨市(州)班线52条,跨县(区)班线46条,县内班线166条。购置新能源环保公交车131台,建设标准化公交候车亭18处,调整延伸公交线路11条。实现与全国73个城市公交IC卡互联互通。持续推进“适老化服务”,推行60岁老年人及残疾人五折公交票价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优惠政策。全市累计建成等级客运站140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3个、五级客运站131个,实现了全市各县区二级客运站全覆盖。

人文

综述

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城市和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白银境内遗存了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丝绸之路的贯通,使白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之地,靖远县寺儿湾、法泉寺,景泰五佛沿寺等寺庙石窟,以及靖远出土的古罗马鎏金银盘、晋朝羌王金印等国家级文物都是丝路文化的历史遗存,成为中西文化、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见证。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繁养生息,境内有半山文化遗址、吊沟古城汉墓、糜滩石器文化遗址、景泰龟城、明代长城等文化遗迹。白银是中国革命老区,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分布会师旧址、大墩梁阻击战、慢牛坡伏击战、虎豹口强渡黄河、打拉池战役等革命遗址。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全市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06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位于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会师路,旧址东西宽110米。南北长400.6米,总占地面积约44718平方米。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甘肃会宁实现胜利大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会师旧址的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组成。

永泰城址

永泰城址位于甘肃白银市景泰县大漠边缘,为明代兵备副使邢云路督工建造,始建于万历三十六年(1607年)春,于三十七年(1608年)夏落成,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因城堡形似金龟,又名永泰龟城。永泰古城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周长1717米,墙高12米,城基厚6米,占地面积318亩。整个城平面呈椭圆形,在城墙的外围东、西、北三面有三个半月形的封闭式月城,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市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城门向南开,外筑甬门、外门“永宁门”、内门“永泰门”、门稍偏西,城门外有一涝池永汲海。永泰城址是丝绸之路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军事城堡,更是明长城边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个。

曲子戏(《西厢调》)

《西厢调》小曲发祥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大川渡,盛行于白银市黄河两岸及周边地区。大川渡举人张海润在国子监期间以《西厢记》情节内容为参照,根据定西市地区特别是黄河两岸人们的生产生活、业余爱好和习惯,于1875年创作完成了歌舞小曲,冠名《西厢调》。曲调有27种,大致归为4类:叙述型、欢快型、忧伤型、风趣幽默型,在具体演唱中4类曲调常常穿插运用。《西厢调》剧本内容丰富,如《渔舟》《游寺》等,有近三十余本。喜唱者不论音调高低,皆可演唱,演唱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随地演唱。

剪纸(会宁剪纸)

会宁剪纸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会宁县的乡镇和各地农村中,以甘沟驿乡最为出色。会宁的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清时期已经完全成熟,被广泛地用于当地的民间社会生活中,是当地群众美化家居、装饰节庆时最具传统、最受欢迎的艺术样式。常见的题材有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民俗事象、喜庆寓意、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和日常生活等,表现形式以窗花、灯笼花和炕围花为多,剪纸图案的画面结构以整体对称和十字对称为主,造型生动自由,率直奔放,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别致新奇的装饰趣味。

黄河战鼓

黄河战鼓是明、清时期古代军阵战鼓的遗存。当地刘姓李姓为明代四十八门军户后裔,居此地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他们以战鼓喳子的形式口口相授,代代相传,黄河战鼓一直沿用古代军阵战鼓的旋律与打法。黄河战鼓作为古代战争的使用,明、清时代最盛。击鼓讲究“一鼓作气”,气势夺人。表演共分三章八节二十二环,整个内容上分为出兵、歼灭和凯旋三部分。其中《一道金牌》至《十面埋伏》为第一章,表现军队出兵时的威严、紧切、鼓声急而不乱,共三大节九小环。《二道金牌》到《四面出击》为第二章,表现军队进攻激战迅猛,一气呵成,鼓点势如破竹,共三大节九小环。《三道金牌》至《凯旋而归》为第三章,表现军队获胜时的喜悦和欢庆,节奏流畅,鼓点轻松欢快,共两大节四小环。

习俗

神社火

神社火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社火表演形式,主要流行于景泰县正路乡三墩村一带。因其参加表演者头戴绸花,身着古装,装扮成广成子八仙秦琼等神,以戏剧的脸谱化妆而组成“108神”而成队伍,故名“神社火”。每年正月十一之前择日子起社火。化妆好的社火队伍吉时出发,到该年该日喜神的方位“迎喜神”。而后到临近(本村)各寺庙敬香(上香拜神)。第二天开始正式“弯社火”,十六晚上送“喜神”之后,一年的社火就算结束。

铁木山庙会和桃花山庙会

铁木山庙会和桃花山庙会是会宁县地区香火最鼎盛、规模最大、参与群众人数最多、流传影响最广泛的民间民俗活动之一,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以香客们祭祀佛道、祈福灾、求子嗣、祛病痛、求吉祥平安为主要形式。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日是正会日,届时,会宁、通渭县榆中县等地的香客信士云集,烧香拜祭,祈求平安。在多年的活动中,已形成一整套约定俗成的程式。

服饰

民国时期,群众衣着以遮体御寒、结实耐用为原则,衣料多用自织的白色、蓝色土布,间或用“洋”布,并自织毛衣裤,自做布鞋。男子多穿对门襟上衣,妇女均穿大襟上衣,男女一律大裆裤。妇女不戴帽,戴头巾。男子春秋戴瓜皮瓜皮帽,冬季戴“火车头”和毛织暖帽,穿圆口平底布鞋。年轻妇女穿绣花鞋,已婚妇女用青带子扎裤脚。未婚大龄女子扎独辫。已婚妇女将发梳于脑后,盘成饼状发髻,有钱人头上插金、银、玉簪等首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服饰变化较大。式样上盛行中山装、列宁装、军便服、小翻领等,而农村男女服装式样仍墨守成规。20世纪60~70年代,的确良、化纤布料争相上市,式样不变,色调素淡,以蓝、灰、黄三色为主。至80年代,中、青年服饰趋于时髦,中青年男子以西装、轻便服为主。老年仍多着中山装。不论城乡,以购买成衣为主。进入21世纪,人们的服饰普遍向高水平、高质量、休闲舒适方向发展。城市基本上以买商品成衣为主。

饮食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其中包含汉、回、满、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地理条件独特、多民族交汇、多元文化融合、农特产品丰富等诸多因素,造就了白银市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羊羔肉、酸烂肉、东湾驴肉、水川长面、千刀酥一窝丝、马蹄子等美食小吃,包含着白银的乡音、乡情、乡韵。

一窝丝

一窝丝,又叫金丝饼、盘香饼,是甘肃省靖远县的地方传统面点,具有色淡黄,味甘甜,质酥脆的特色。传统的一窝丝以巴彦淖尔盟特产雪花粉制作而成。宜作高级宴席的甜点,在大中型酒店经营。现如今,甘肃省靖远县将一窝丝作成了民间小吃,使得一窝丝在民间更加广泛。甘肃也是中国优质香油的产地,其特殊的拉面制作工艺及当地原生态绿色胡麻油精制的一窝丝,因此色相(金黄)口感俱佳。

酸烂肉

酸烂肉,或称酸菜粉条炒肉,是靖远美食。腌制好的酸白菜脆嫩如初,将其切成丝状,和着干生粉粉条,与大肉一起爆炒,即为酸菜粉条肉。大肉应选带皮的“五花肉”,切成指宽薄片,汤则要用煮肉的原汤。一应材料备齐,肉片下锅爆炒起卷出油,再将酸菜放入炒至蔫状,方可添肉加汤、加入粉条、调味品等佐料,也有加少许豆腐条的。此时,再用微火煨炖片刻,一道香而不腻的酸菜粉条炒肉便制作完成了。

水川长面

水川长面,白银市水川才有的特色面食之一,“常来常往”  是水川长面的座右铭。水川长面首先讲究“三光”,即手光、盆光、和出的面光。其次是擀面和切面,擀出的面张要求又薄又匀称;操刀切面,不能停顿,要一气切完,而且要宽细一致,水川长面与其他面不同,它长长的,细细的,第一次品尝它的人,第一印象就是“酸”,是因为它的汤主要是用比例稍多的醋、酱等调味料调制而成,而“酸”是它的特色之一,这使它口感独特,鲜美,开胃。再加上葱花,鸡蛋,豆腐粒,臊子粒等作为提升口感色相的点缀,品尝时还需搭配上当地食用野菜,各种小菜等。

特产

白银地处半干旱气候区,充足的阳光使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产地。白银的水果以黑瓜子、黄河蜜瓜、梨、白兰瓜等最为著名。

靖远籽瓜

靖远县籽瓜是一个颇具地方特色的瓜种,是靖远的一大特产。靖远籽瓜,是西瓜种里的一个变种,瓜形与西瓜相似,但比西瓜小,单瓜平均重量2~3公斤,表面光滑,色浅绿,套有深绿色条纹。瓜肉色黄白,较甜,含籽量多,籽大。靖远籽瓜与其种子“大板瓜子”皆为西北特产,尤其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靖远大板”瓜籽,靖远为其重要的原料供货地,高湾乡为主产区,已建成13万亩黑瓜籽生产基地,成为甘肃省主要的大板瓜籽生产基地。当地选育的“靖远1号”和“靖远2号”两个优良品系,以其板大平整、仁饱味美而著称,亩产瓜籽80公斤以上,1989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农品。

黄河蜜瓜

黄河蜜瓜产于甘肃省民勤县,种植历史长达50多年,产品质量优于他乡同类产品。含糖量高达18%,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并指定为国家专用瓜生产基地。1999年云南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故有瓜乡之美称。以其肉厚、色纯、香甜闻名,以消暑、止渴、开胃而受欢迎,以个大、皮厚、耐运输而受青睐。

羊羔肉

羊羔肉甘肃省特产,靖远县为重要产地之一。靖远滩羊、山羊品种独特,其肉肌理细腻,骨肉匀称,极易煮烂,入口滑嫩细软。靖远羊羔肉,尤以肉裘兼用型滩羊奶羔肉为精品,其产羔到出栏屠宰,生长期限在30至50天之间,肉质鲜嫩,没有膻味,营养丰富,是上等滋补佳品。2002年12月28日,经国家工商局批准,将靖远县所产滩羊羊羔肉注册为“靖远羊羔肉”证明商标,并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

风景名胜

综述

白银是“优秀魅力城市”,文化特色鲜明,自然风光得天独厚。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研学游、工矿遗址与现代工业观光体验游、乡村休闲游四条精品旅游线路特色独具。会师景园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宁县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城市”。2022年,白银市接待旅游人数83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9亿元。截至2022年末。白银市拥有白银区水川黄河湿地景区、景泰黄河石林大景区等国家AAAA级景区4个,白银黄河大峡谷景区、靖远县法泉寺景区等国家AAA级景区10个。

主要景区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

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境内东南部,距县城70千米。园区面积50平方千米,其中古天峻石林群占地10平方千米,形成于210万年前的下更新世五泉山组洪积沙砾岩层。是由于新地壳运动、雨洪侵蚀及重力崩塌等作用形成的峭壁、岩柱组成的峰林和峰丛地貌景观。代表景点有凝固峥嵘、黄河石林等,入围“神奇西北100景”。在这里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奇观:黄河、石林、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各种资源结合一体,而且还能看到像盘龙洞、清凉寺等人文景观。

水川黄河湿地景区

水川黄河湿地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白银区南郊水川镇,濒临黄河,距白银市区23千米,总面积3000余亩。以白银水川湿地公园为主体旅游区,湿地水域平均水深2米,比黄河河面高出1.8米,该地渠系纵横,芦苇密布,是高原鱼类和水禽的理想栖息场所,每年夏冬两季都能吸引大量的鸟类栖息繁衍,已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圈。

大坪凤园花海旅游景区

大坪凤园花海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区域,是白银市、区两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田园综合体的主阵地。景区是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花海、采摘、星空观览和夏菜种植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园区。其中,占地300亩的凤园花海景区格外引人注目。从春天的迎春花牡丹弄岗报春苣苔,夏天的马鞭草千日红花,秋天的百日菊和冰菊,再到冬日里的露天花卉,千姿百态的植物花卉贯穿了一年四季,是旅游者休闲观光的理想胜地。

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会宁县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甘肃省会宁县会师镇会师路,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自1986年以来,会宁不断完善景区功能,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86年修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996年修建了红军长征胜利景园、将帅碑林。2006年完成了1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修缮了12 处革命遗址,新建了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拓展了会师旧址保护面积。景区现有红军会师楼、红军联欢会会址,有傲视苍穹的会师纪念塔,有红军总司令部等30余处景点、景观和建筑,有革命文物1399件,其中珍贵文物107件,可供参观、瞻仰和体验。在2020年升级为国家AAAA级景区。在2021年荣获“2021新甘肃省十大必去红色景区”荣誉称号。

白银国家矿山公园主题公园景区

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国家AAA级景区,是2005年9月国家首批立项建设的全国28家矿山公园之一。景区划划10.28平方千米为建设保护区,分为矿山景区、矿业历史文化长廊和主题公园。矿山景区集合露天矿区、小铁山、深部铜矿;矿业历史文化长廊包括矿山路沿线诸多矿业企业;主题公园占地117亩,博物馆建筑面积7053平方米,于2012年5月22日破土兴建,2013年10月面向游客免费开放。园内主要设施有博物馆、科技馆、主碑、雕塑、蒸汽火车和游客服务中心等。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8年,白银市入选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单。

2019年,白银市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20年,白银市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2020年10月,白银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白银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2021年1月,白银市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2021年5月,白银市列入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2023年7月27日,白银市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军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城”,成功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目标。

2023年,白银市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

参考资料

诗与甘肃 | 白银,一座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6

地理位置.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3-20

..2023-04-17

白银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4-27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2023年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甘肃省统计局.2024-04-25

..2023-04-19

政府信息公开_陇南市人民政府.陇南市武都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2023-04-21

市政府信息办公室.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2-07

一座城的高铁梦,圆了!——银兰高铁中兰段白银市各站房掠影.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8

顶进完成!这项下穿包兰铁路框架桥工程有新进展.微信公众平台(兰州铁路).2023-05-18

小年送祝福 “慢火车”上年味浓.澎湃新闻.2023-05-18

白银概况.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3-20

地形地貌.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3-20

传承历史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黄河文化研究学术研讨周”在白银举行.白银文明网.2023-04-25

白银历史沿革.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白银,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微信公众平台(微游甘肃).2023-04-19

..2023-04-14

..2023-04-22

抗战时期日军轰炸靖远始末.微信公众平台( 甘肃档案 ).2023-05-18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森林草原防火规划(2021-2025)》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白银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广解读白银市河长制情况.白银市水务局.2023-04-22

河流水系.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全国政协委员黄宝荣: 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处处离不开气象.中国气象局.2023-04-22

白银市市、县两级河湖长及责任河段(湖泊)名录表.每日甘肃网.2023-04-27

泽被万物 水润民生——白银市推进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微信公众平台(甘肃水利).2023-04-22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白银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志广解读白银市河长制情况.白银市水务局.2023-04-27

白银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2022年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白银市统计局.2023-04-11

关于发布白银市2021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的公告.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5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5-18

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名录(截止200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3-19

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第60号建议的答复.靖远县人民政府.2023-04-27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 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白银大旱百万亩农田绝收.新浪网.2023-04-27

白银市部分地方出现强降雨 市县两级全力抢险防汛.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沙”势汹汹 白银公安全力应对大风沙尘恶劣天气.澎湃新闻.2023-04-2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4-28

杨建武.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宋奋吉.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张延保.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领导.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白银市委员会.2023-04-27

白银市民族.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3-20

白银市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5-18

..2023-04-19

白银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白银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4-22

白银市宗教活动场所监督管理检查对象名录库.白银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4-27

..2023-04-27

白银被确定为资源枯竭转型城市.央广网.2023-04-27

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2022年白银市农业农村工作回眸.白银市乡村振兴局.2023-04-27

白银电网新能源并网突破200万千瓦.澎湃新闻.2023-04-27

2023年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4-04-25

大潮奔涌逐浪高——白银市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工作综述.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 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白银 调研“一区六园”建设情况.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05-18

白银高新区简介.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学院简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2023-04-25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6

白银市聚力创新驱动持续打造高新园区科技人才新高地.微信公众平台(白银高新区管委会).2023-04-21

白银:科技创新增动能 添活力 促发展.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白银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微信公众平台(真金白银) .2023-04-22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白银图书馆.白银数字文化馆.2023-04-21

博物馆简介.白银市博物馆.2023-04-21

白银市群众艺术馆-白银数字文化馆.白银数字文化馆.2023-04-21

白银区文化馆.白银数字文化馆.2023-04-21

赛场逐梦 尽展风采——白银体育健儿参加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成果丰硕.微信公众平台(白银体育).2023-04-22

全国冬季两项冠军赛在甘肃白银开赛.甘肃经济网.2023-04-22

白银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白银:呵护培育绿水青山 建设绿色家园.白银文明网.2023-05-18

白银:植绿爱绿护绿 共建美丽家园.白银文明网.2023-04-22

白银: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支撑高质量发展.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新闻).2023-04-18

【1958年】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通车.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3-05-18

银兰高铁中兰段开通在即 白银境内车站完成基础设施设备调试工作.新华网.2023-04-18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8

银兰高铁中兰段正式通车.中卫市人民政府.2023-04-18

白银市境内古渡文化概览.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黄河乌金峡库区及龙湾至南长滩河段航运建设工程(阶段)竣工档案通过省厅验收.中国水运网.2023-04-19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油气长输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6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2022年白银市道路运输工作纪实.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6

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7

【甘快看】白银构建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高地.临潭宣传网.2023-04-19

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国家文物局.2023-02-06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固守丝路400年“龟城”变枯城 今有“法宝”护身.凤凰网.2023-04-19

探访甘肃永泰古城:“龟形”军堡伫立丝路四百余年.中青在线.2023-04-19

甘肃省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18

曲子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9

剪纸(会宁剪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4-19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战鼓.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19

..2023-04-19

..2023-04-25

寻访白银味道 小编带你打卡白银美食.白银视线.2023-04-21

舌尖上的魅力白银(下).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文旅).2023-04-21

“增加你的卡路里”——白银美食介绍.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文旅).2023-04-21

舌尖上的白银——靖远酸烂肉.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文旅).2023-04-27

舌尖上的白银——水川长面.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1

厉害了大白银!《畅游中国100城》榜单公布:白银等甘肃12个地方上榜!.微信公众平台(真金白银).2023-04-21

靖远西瓜、甜瓜、籽瓜.靖远县人民政府.2023-04-21

黄河蜜瓜.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2023-04-21

靖远羊羔肉.靖远县人民政府.2023-04-27

景泰风景名胜.景泰县人民政府.2023-04-22

黄河石林景区.生态中国网.2023-04-28

畅游魅力铜城.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5

秋色满园“关”不住,白银大坪凤园看过来!.每日甘肃网.2023-04-25

【魅力白银】​4A级景区大坪凤园花海五大功能区之:300亩花海任你畅游.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白银).2023-04-25

媒体聚焦.会宁县人民政府.2023-04-28

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5

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邀您共赏工业文明.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5

甘肃省国际友好城市名单.甘肃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3-04-19

白银市2016年大事记.甘肃档案信息网.2023-04-22

白银境内历史名人——张济.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白银境内历史名人——张绣.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文旅).2023-04-22

白银境内历史名人——王进宝.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文旅).2023-04-22

白银境内历史名人——岳钟琪.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文旅).2023-04-22

白银境内历史名人——范振绪.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白银境内历史名人——杨思.微信公众平台(白银文旅).2023-04-22

2018《魅力中国城》出炉庆阳、白银上榜.中国甘肃网.2023-04-22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

国家级赛事为中国西部冰雪运动发展带来新机遇.信用中国(甘肃白银).2023-04-22

擦亮“双拥模范城”金色招牌.白银文明网.2023-04-22

白银、玉门、合作3市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人民网.2023-04-22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白银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22

喜讯!白银市被列入全国样本城市!.澎湃新闻.2023-04-22

白银市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12-16

张掖白银入选全国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白银市人民政府.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