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田秋平

田秋平

田秋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包括《纸币初始晋东南》《天下潞商》《毛泽东秘书在长治》和《海外潞商》。

人物简介

认识田秋平已经有很多年,但真正熟悉起来,却是源于他洋洋洒洒的潞商文章。一年来,田秋平的潞商系列在长治市晚报刊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很多人都是通过他的文章重新认识了曾经生活在我们这方土地上的祖先和他们创造出的辉煌的潞商文化。2009年11月,凝结他多年心血的《天下潞商》终于付梓出版,正值岁末,这无论对于田秋平还是读者而言,都算是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

从《纸币初始晋东南》到《天下潞商》

对于田秋平来说,出书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96年他执笔的《晋冀鲁豫边区货币史》就获得中国钱币学最高奖“金泉奖”;2007年,他的《纸币初始晋东南》一经出版就在国内金融界掀起了一股热浪,这股浪潮还吹到了海峡对岸的日本,在日本东京、横滨、大阪等地书市上拥有了很多读者。之后,中国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南大学图书馆等也将《纸币初始晋东南》收藏入馆。这种局面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也是正缘于此,《纸币初始晋东南》的出版商三晋出版社对田秋平的潞商系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成就了《天下潞商》的出版。

《天下潞商》出版后,很多专家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读者也对此非常热衷。今天,只要在网络上点一下《天下潞商》,您就会发现中国图书网、北京图书大厦、中国科技金书网、山西出版媒体网、常熟新华书店总店等网页上的点击率在上万次。我没有从事过此方面的专业研究,因此不敢妄言,但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这些文章的文字风格聪明而活泼,没有冗长而艰涩的史料堆积,在充满愉悦的阅读中能领悟到许多新的东西,非常难得。

其实,即便是生活在长治多年的人对“潞商”这个概念也非常陌生。人们一提起山西省,想到的就是乔家大院、常家大院,而不知长治市的“申家二十四院”、张家孟家花园;一提到晋商,想到的是晋中市商人,而不知道就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曾经活跃着足以令今人骄傲的潞商。这些上党郡商人,即潞商,在中国商业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田秋平经过近30年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个个有力的新发现,一篇篇鲜活的文字一点点还原了这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勾勒出一部宏大的潞商画卷。

天下潞商》全书分为66个章节,作者从经济、商业、历史、文化、地理等角度,纵深地研究了潞商的发展历史和经营规模、经商理念,其中既有鲜为人知的发现,也有作者的思考,同时不乏对今人的很多启示。

你能否想象当年潞商的经营规模之大,商品种类之多,影响之广?书中,田秋平总结,当时,晋东南已经成为全国仅有的几处商业中心之一。那时,潞绸与苏杭丝绸齐名。如果不是《明实录》、《中国经济通史》历史档案的记载,谁能想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所输出的丝绸中就有大量的潞绸?(《几度潞绸下西洋》一文可见。)

千里之外的景德镇和潞商竟有渊源?江西省博物馆的“客家文化”展厅中客家源头地图上的一支从“潞州”出发的红色箭头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潞州人绵延千里将烧窑之火燃在了景德镇。来自潞州长治市八义窑的“红绿彩瓷”釉料秘方才是景德镇陶瓷业的“鼻祖”。北宋时期,上党的陶瓷匠人,将烧瓷技术传到江南的实物佐证资料,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故宫博物院的著名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就在浙江丽水的龙泉窑遗址上,考古发现了瓷器上烧造有“上党”、“天下太平”的实物标本,老先生并将其事迹写入《中国青瓷史略》一书之中,标本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见《潞商客居景德镇》一文)。

几百年来,潞商从上党走出,足迹遍布中原地区的大江南北,生意一直做到了天子脚下,(可见《天子脚下有会馆》、《前门潞商铜锡铺》、《京城潞商大酒缸》等文),“收获了朝廷授予的莫大荣誉,皇帝御赐的资本与潞商的银两形成了强大的经商冲击力,反过来进一步刺激、推动了潞安的副业发展”。

此外,古代许多名人对潞商特别欣赏。潞州区丰富的物产“松烟”潞墨,上贡朝廷达百余年;让李隆基都梦寐以求的潞州白酒,醉倒了唐朝酒客;宋朝时潞州丰富的铁矿和精湛的铸币技术,牵动了著名的政治家、一代文豪欧阳修;明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嘉靖四十四年任潞安府通判,管理钱粮养马之事三余载,并以此为创作素材,写出不朽世界名著《西游记》,这些崭新的发现都让人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还有作者的思考。在《堆锦捧回国际奖》中,作者特别提到当时堆锦艺人微薄的收入是堆锦逐渐没落的主要原因,这对于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个很好的警示。有限的文字并不能把书中的精彩一一记录,其中的乐趣还需要读者细细品味。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不止于此,它还融合了上党风物、民俗、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除了久远的历史,仍在我们记忆中的长春园饭店、晋祥老店作者都辟出了专门章节书写,这些并不遥远的过去唤起了人们一缕淡淡的怀旧情怀。一部《天下潞商》第一次将潞商这个群体形象搬上了历史舞台。

《天下潞商》背后的故事

天下潞商》是田秋平近30年来,长期不断对古老上党地方文化一点点的积淀,书中精选出的66篇文章可谓凝聚他的心血而成。采访时,我们无意看到了靠在他书房中的氧气瓶,田秋平笑着说:“晚间,在写书的过程中身体好像透支一样,有好几次不得不依靠它办忙。”其实,工作之余,他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拼命。在读者看来,田秋平也许是一位专业从事金融和商业文化研究的学者,但他真正的身份却是一位银行职员。他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很安逸的生活,但他却始终对地方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几十年来,田秋平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不断地奔波、查阅资料、伏案写作,几本著作都是这样创作出来的。为了探明潞商和景德镇、客家文化的渊源,他两次奔赴江西省,寻找资料、实地探访;当年,张家花园的拆除曾让他痛心不已,经过百转千折的追寻,才终于得到了张家当初的丝质广告黄页,如今,这两张珍贵的潞商史料静静地躺在田秋平为它们精心装裱的相框中,他说:“我不敢想象,如果当初没有找到,这些东西也许早已灰飞烟灭,文化如果失去了这些实物载体,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研究潞绸也就好比空穴来风,没有了依据。”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天下潞商》。很多人都羡慕田秋平的“幸运”,但是谁知道这幸运背后的几多艰辛?几多苦涩?他说:“有不少人问,这么多好东西怎么就让你发现了?我想,也许我的艰辛、苦涩和付出感动了上苍,它总会眷顾勤奋的人吧。”

长治学院的王建堂教授曾在《天下潞商》的书评中写道:“20多年前秋平在求学时,就是一个阳光、向上、执著的优秀男孩,就已表现出了出类拔萃的文字天赋:其习作曾被任课老师推荐到《光明日报》,毕业论文也被选入学校“优秀毕业论文集”出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秋平的今天是昨天的自然延伸。”如果说那时田秋平是怀着一种热爱走进这方天地,今天的他除了热爱还有一种责任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感到必须让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方水土,和这水土滋生的优秀文化。”田秋平把《天下潞商》比作送给广大读者的“地方文化快餐”,他希望“抛砖引玉”,这当然是他的谦虚,但他很真诚地说:“我希望更多、更年轻的人投入到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现中来,只有文化不断,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感谢田秋平和他的《天下潞商》!

杨亚娟 上党晚报记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