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张红琢

张红琢

张红琢,路北区张各庄居民。从2008年开始,这位普通市民决定自费为革命烈士寻亲。截至目前,他已经先后为唐山、山西省湖南省等籍贯的60多位烈士找到亲人,一时传为佳话。

人物简介

中国人有个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落叶归根,不管漂泊多远,都希望死后能够魂归故土。然而,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却有许许多多的英烈永远长眠在了他乡的土地上。他们的亲人,甚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还不知道该去哪里祭拜。为了告慰英烈的在天之灵,一些有心人自觉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寻找烈士的亲人。张红琢就是这样一位有心人。

人物事迹

今年49岁的张红琢是路北区张各庄居民。2008年3月的一天,他上网时无意间点开了“中国寻亲网”,发现这家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其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有28名唐山籍烈士至今无亲属认领墓地。丰润区乐亭县迁西县……烈士籍贯一栏中那些熟悉的地名,狠狠地撞击着张红琢的心:“这些人,都是我的老乡啊!”想到英雄们长眠在异地几十年,却始终没有亲人去看望,张红琢坐不住了,顿时萌生了为烈士寻找亲人的念头。

他是个急性子,决定了的事就要马上去干,于是很快联系上了“寻亲发起人”——山西省王艾甫老人。提到王艾甫这个名字,张红琢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我看了网上的介绍才知道,老人的寻亲行动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中间吃苦受累不说,还散尽了家财,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是件有功德的事,我也想出份力。”对于张红琢的加入,王艾甫老人特别欣慰,在电话里说:“寻亲行动就需要像你这样的热心人支持,假如没有你们的帮助,仅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就这样,因为一个共同的心愿,两个远隔千里、素未谋面的人成了忘年交。

随后,张红琢把从网上下载的烈士资料按县区分开,打印成册,还专门跑到路北区民政局开了封挺正规的介绍信:“兹有我区居民张红琢到贵处查询你县在太原市牺牲的烈士亲属,请接洽为盼。”张红琢的想法很简单,找烈士的资料,肯定得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又谁也不认识,不拿张“公家的证明”心里总是没底。好在,民政局挺支持,二话没说就把介绍信开好了。万事俱备,张红琢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寻访的历程。

6年为270位烈士找到“家”

办公桌上,各个城市的革命烈士名册厚厚一堆;书橱里,县志、市志,寻亲书信、感谢信应有尽有;鞋柜里,几双穿过的胶鞋是每次出发的必备品;墙上的两面锦旗也在诉说着烈士家属的心声。11月20日,记者来到路北区张各庄社区管理中心张红琢的办公室,顿时被迎面而来的温暖包围,办公室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张红琢为烈士寻亲的气息。

“我已经把这件事当成了我的第二职业,从没求过回报,烈士墓前的团聚就是我的愿望。”眼前的张红琢,头发已经泛白,已经52岁的他在6年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国的大江南北,走访百余个烈士陵园、拍摄五六千个墓碑,查阅不计其数的烈士名册,筛选核对、寻找几十个省市的烈士家属,每年发出数百封寻亲信。由于经常要去乡村寻找,为了方便,即使是宁夏、甘肃省这样偏远的地方,他也都亲自驾车去寻找。凌晨三四点,披星戴月就出发了,晚上天黑了才能找到住处。一晃6年过去了,张红琢每年奔走在寻亲路上的时间都要几个月,而提及6年来为寻亲自己花费了多少钱时,老张淡淡一笑,“从没想过,也不用想那些,因为我自己愿意做这件事,其他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如果不是看到山西省老人王艾甫为烈士寻亲的事,今天的我也不会这么执着于这件事,更不会有那么多人苦苦等待半生后才与为国捐躯的忠烈英魂相聚。”回想起当年,张红琢依然难忘激发他走上寻亲路的王艾甫老人。

2007年的一天,刚刚接触电脑的张红琢偶然发现一个名为“中国寻亲网”的主页,当他看到《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中记载的866名解放军阵亡将士中,有近20名唐山籍的烈士时,当他了解到这近20名烈士的亲属们直到那时还不知道这些烈士的忠骨埋藏地时,他的心顿时被点燃,“怎么能让这些为国捐躯的阵亡将士孤独他乡,又怎能让他们的亲属几十年痴痴想念?”

很快,张红琢联系上了“寻亲发起人”山西省老人王艾甫,从那时起,他便踏上了为烈士找家的“寻亲路”。

时至今日,张红琢从为唐山籍烈士寻亲,到为全国各地的烈士寻亲,他已经成了为“烈士寻亲”的使者,270位忠烈在张红琢的奔走和找寻下,终于在几十年的长眠地等来他们的亲人,一黄土,一杯烈酒,无尽的泪水和呢喃,告慰着那些为现在的幸福生活而牺牲生命的英雄们。

无悔付出,只为墓碑前的团聚

每一段有意义的生命旅程,都需要无悔的付出。“可能别人体会不到,我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有说着感谢的,有来求助我的,尤其听到年岁很高的老人的声音时,我都觉得如果没能帮他们找到亲人的安葬地,是我一生的遗憾。”不善表达的张红琢坦言,不是每位烈士都能找到亲属,可他一直在努力着。“张红琢为太原战役牺牲的唐山籍烈士寻亲”、“张红琢为11名石家庄市籍烈士寻亲”、“张红琢为衡水市籍烈士寻亲”、“5名湖南籍烈士墓在唐山”,等等,打开搜索引擎,有关张红琢为烈士寻亲的新闻从未间断过,然而,在这看似平常的寻亲路上,是数不清的艰难和阻隔。“我刚刚兴致勃勃地开始为太原战役牺牲的唐山籍烈士寻亲的时候,就被一个民政局的工作人员狠狠地拒绝了,那真是含着眼泪走的。”张红琢说,他不怕长途跋涉,不怕吃苦受累,就怕被拒绝。在王艾甫老人的网站上看到有近20名唐山籍烈士后,他便开始在唐山各县区寻找烈士亲属。“我爱人那时候极力反对我做这件事,在寻找成功几次后,我渐渐地说服了她,她最终也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张红琢说,那是妻子第一次和他一起去查阅烈士英名录,当时就被民政局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轰出了门。“心里委屈,又不敢和爱人说,当时的滋味难以形容。”

在张红琢的电脑里,记者看到一个个类别分明的文件夹,走访过的每一个烈士陵园作为一个文件夹,里面装满陵园的所有墓碑的照片;根据烈士墓上的碑文所写的部队番号或籍贯,到籍贯地寻找烈士英名录,进行核对。对于没有具体部队番号,或没有登记详细籍贯,或因笔误登记与现今不符,或姓名和地名音同字异的,张红琢还要反复地对比分析,确定烈士家乡。这么多年,只要闲暇的时候,张红琢就要把记录的碑文资料与烈士英名录对比,为此还落下了眼疾。“查史料、分析核对是非常费工费神的事。”张红琢说,有时一个地方要跑好几次,才能最终确定,确实是一个繁杂的工程。

而相对于电脑前的细致工作,长途跋涉对一位52岁的中老年人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尤其是遇上恶劣天气或路况不好,更是要冒生命危险。今年的3月20日,张红琢日夜兼程,赶到鸭绿江边的宽甸满族自治县革命烈士陵园。刚刚下过雪的辽东地区最低气温零下18摄氏度,为了拍下烈士墓碑的资料,张红琢不顾陵园大门紧锁,一下从旁边的栏杆跳进了陵园,一口气拍完几百个墓碑。拍完后,手指头已经冻僵了,连打弯都打不了了。

其实,最让家人担心的是张红琢的身体。“我心脏不好,胃也不好,有时开着车,心脏就疼,我随时都要带着药。”为了能让张红琢更踏实地为烈士寻亲,妻子李令军大多数都要一路陪同,“她是担心我路上身体吃不消,她在身边也好照顾我。”说起妻子,张红琢一脸的感激和愧疚。“没有她的理解和支持,我也不会这么执着。”

6年来,张红琢走过多少地方,进过多少烈士陵园,吃过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他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他却记着每一位烈士的亲属在得知亲人安葬地后的百感交集和对他的千恩万谢

为烈士寻亲,这辈子放不下

在为烈士寻亲的路上,转眼间,张红琢已从不惑走到知天命。“只要身体允许,我想这辈子我都放不下了。”

如今,能让烈士魂归故里,已经不是张红琢当年的一个小小的愿望,而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即使没有人求助我寻找,我也会去主动走访烈士陵园,为他们找到亲人。”

每到一个地方,张红琢都要和看墓的老人聊上一会。“陵园里长眠的都是英烈们,他们为国捐躯,战死疆场,可是却几十年孤寂,没有亲人的拜祭。”听着老人讲起英烈们的故事,再亲眼看着那孤零零的墓碑,张红琢的心隐隐作痛。“我能为唐山籍的烈士找到家,也要为各个地方的烈士找到家。”为了这个目标,张红琢不断地走访烈士陵园,东三省的烈士陵园,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张红琢打开电脑,让记者看鸡西市的一个烈士陵园。那里没有围墙,没有看守,只有一个个墓碑孤独地站在山间,杂草环抱,几十年来任凭风吹雨淋。“我走到哪都要问问附近有没有烈士陵园,鸡西的这个陵园就是这样发现的。”张红琢说,当他爬上山,站在140多座烈士墓间,他就有一种想陪烈士们说说话的冲动。“真的,那种荒凉和萧瑟,让我心里很悲凉。”

张红琢如获至宝般地拍下了140多个墓碑,而在这些烈士中,有一大部分来自四川省。“我很快就会去四川,要先帮这些英烈找到家,不能再让长眠异乡的英魂看不到家的方向。”

参加节目

2015年4月1日参加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

参考资料

中国退役军人丨张红琢:踏遍青山,为烈士寻亲13年.央广网.2023-12-28